冰冷的雨水夹杂着雪花,不停地敲打着舷窗,将窗外机场跑道的灯光晕染成一团团模糊的光斑。Y.N从平板电脑上移开目光,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眉心。屏幕上,关于欧洲能源网络整合的简报文件似乎永远也看不完。
她轻轻呼出一口气,在玻璃上呵出一小片白雾。这家洲际航班的公务舱座位宽敞,她被柔软的真皮座椅包裹着,更显得她白皙精致的五官带着一丝易碎感。常年盘起的发髻此刻被打散,黑色的长发披在身后发出丝缎的光泽,玳瑁色的平光眼镜,为她增添了几分超越年龄的干练。
这次前往维也纳参加政府间合作峰会,她是作为C国代表团特邀的非营利性组织(NPO)顾问,负责在清洁能源和AI合作与社会发展两个议题上搭建沟通桥梁。
年仅二十七岁,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曾在全球头部互联网和AI企业工作,后来又获得了纽约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兼职于某亚太地区极具影响力的NPO,目前已经是该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
虽然她有资格坐在这里,与同机的各国政要、企业巨头们同行,但Y.N心里清楚,在这个充斥着权力与利益的场合,她所代表的“公益”与“合作”理念,有时会显得如此天真和不合时宜。“Y.N博士?”一个略带口音、但十分悦耳的女声在旁边响起。
Y.N转过头,看到一位身着剪裁合体的深蓝色套装、看起来精明干练的年轻女士正微笑着看向她。是Elsa Brunner女士,奥地利驻C国使馆的一等秘书。几周前,在一次北京的文化活动上,Y.N曾巧妙地帮陷入尴尬的Elsa女士解了围,化解了一场可能的外交小风波。
“Brunner女士,您好。没想到这么巧。”Elaine露出一个得体的微笑,用流利的英语回应。
“是的,这真是令人愉快的巧合。”Elsa女士在她旁边的空位坐下,“看来我们都要去面对同一场‘峰会风暴’了。”她耸了耸肩,语气带着一丝调侃。
“希望是一场能带来甘霖的风暴。” Y.N温和地接话,将平板电脑轻轻放在一旁,专注于下面的交谈。
“但愿如此。”Elsa女士压低了声音,“说真的,Y.N博士,上次真的要感谢你。那些关于文化挪用的指责,如果不是你及时用历史渊源的例子巧妙化解,大使的处境可能会变得很麻烦。”
“您太客气了,只是恰好看过一些相关的资料。” Y.N谦逊地笑了笑,端起面前的温水抿了一口。她习惯用这种不居功的方式拉近距离,同时观察着Elsa女士的表情。
这位副参赞眼神锐利,带着些不同于其他使馆人员的紧张感,但此刻流露的是真诚的感谢。
两人闲聊了几句关于航班和天气的话。Elsa女士似乎对Y.N很感兴趣,尤其是她如此年轻就能在国际事务中担任重要角色。“说实话,博士,像你这样背景的年轻人,选择进入NPO而不是去大型科技公司或者投行,并不多见。”
Elsa女士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Elaine的目光平静地迎向她,声音温和却坚定:“Brunner女士,我认为科技和资本是强大的工具,但它们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服务于人,而不是相反。我的工作,就是尽力确保这一点。或许这听起来有些理想化。”
“理想化?”Elsa女士微微挑眉,随即露出一抹复杂的笑容,“不,这是珍贵的品质。只是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坚持理想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她的话似乎意有所指,但没有深谈。
就在这时,机长广播响起,语气平稳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女士们先生们,这里是机长广播。我们即将飞越阿尔卑斯山上空,目前遭遇一股强气流,飞机可能会有持续颠簸,请您务必系好安全带……”话音未落,飞机猛地向下一沉,仿佛失重了一般。机舱内响起几声低低的惊呼。餐盘和水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强烈的颠簸持续着,窗外的世界一片漆黑,只有机翼在狂暴的气流中剧烈颤抖。
Y.N立刻抓紧了扶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但她的脸上看不出丝毫惊慌。她迅速检查了自己的安全带,然后将目光投向窗外,冷静地评估着情况。这不是她第一次遇到剧烈颠簸,但这次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显然不同寻常。她能感觉到飞机引擎的轰鸣声在努力对抗着风切变。
Elsa女士的动作非常专业和精准,她甚至抽空开了个玩笑: “几乎每次飞越阿尔卑斯都会让我想起童年最爱的过山车。”
“童年的您一定很勇敢”Y.N接上这个玩笑:“我是怎么都不敢坐的,海盗船已经是极限了。”两人相视而笑。
颠簸持续了将近十分钟,才逐渐平缓下来。很快,机长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带着更明显的严肃:“再次致歉各位乘客。我们刚刚经历的风切变对飞机造成了一些影响……同时,我们收到目的地维也纳国际机场的通知,由于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机场已经暂时关闭。经过评估,我们决定备降在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机场。对于行程的延误,我们深表歉意……”
机舱内顿时响起一片抱怨和议论声。这些时间宝贵的政商要人,显然对任何计划外的延误都感到极度不满。Y.N微微蹙眉。卢布尔雅那?这意味着她原定明天上午开始的峰会开幕会议,很可能要赶不上了。她迅速拿起平板,调出地图和交通信息,思索起来:大雪……那么,陆路交通恐怕也受到了极大影响。
飞机在夜色中盘旋下降,最终在卢布尔雅那·约热·普奇尼克机场的跑道上平稳着陆。窗外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大雪依然没有停歇的迹象。舱门打开,冰冷的空气涌入。乘客们裹紧大衣,抱怨着依次下机。
Y.N从容地收拾好她的随身行李——一个简洁实用的高级皮质双肩包,里面装着电脑、重要文件和她的“应急包”(护照、少量现金、多功能工具、备用电源等)。她和Elsa拿了件外套,两人随着人流走向航站楼。
机场内一片混乱。备降航班不止他们一个,大量滞留旅客挤满了大厅,信息屏上大片代表着“取消”或“延误”的红色。通往维也纳的火车和长途巴士也因恶劣天气停运。
Y.N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立刻涌向航空公司柜台争吵,她先是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快速用手机连接机场Wi-Fi,查看最新的天气、交通信息和峰会日程。峰会组委会已经发布了通知,开幕式推迟,但后续议程紧张,她必须在明天中午前赶到。
“看来我们被困住了,至少今晚是这样。”Elsa走过来,无奈地说,“我已经联系了我们部门,他们会想办法。Y.N博士,你有什么打算?”
“谢谢您,Brunner女士。我可能需要尝试其他陆路交通方式。” Y.N的目光扫过嘈杂的大厅,大脑飞速运转。租车?在这种天气下独自长途驾驶风险太高。寻找拼车?她需要极其谨慎地选择同行者。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被航站楼窗户外路过的几名身材高大的男子所吸引。他们身着不起眼但功能性极强的深色防风夹克、他们行动间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警觉、高效,步伐沉稳,眼神锐利地扫视着环境,仿佛本能地在评估威胁和路线。尽管他们穿着便装,但那种经过严格训练的职业军人气质无法完全掩盖。
他们微微低头,将脸藏在拉高的衣领后。其中有个人戴着面罩,上面有个小小的标志,太远了,标志一闪而过。他身材高大,气场冷峻。另一个跟在他身旁,体型更为魁梧壮硕,甚至有些笨拙地缩在一件过大的外套里,脸上似乎也蒙着什么东西,眼神躲闪。
Y.N的心理学和社会学训练让她立刻捕捉到了这些细节,她的堂兄退伍前隶属于陆军特战队,这种气息她很熟悉:他们更像是……某种特殊行动人员。她不动声色地移开目光,避免引起对方的注意。在这种时候,出现这样一队人,恐怕并非偶然。
“Brunner女士,”Y.N转向Elsa,语气平静而果断,“看来常规交通已经中断。我可能需要寻找一些……非正式的解决方案。您是否了解本地有什么可靠的私人交通服务,或者……有其他渠道可以获得帮助?”
Elsa似乎也在暗地观察这些人员,若有所思地收回了目光。她压低声音说:“卢布尔雅那是个小地方,这种天气下,正规渠道确实希望渺茫。不过……我或许可以帮你问问一些‘特殊’的朋友。但需要一点时间。”
“非常感谢,任何可能性都值得尝试。” Y.N真诚地道谢。她知道,在这种困境下,人脉和信息往往比金钱更有效。
她站在原地,娇小的身影在混乱的机场大厅里显得异常沉静。
为爱发电,第一卷开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迫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