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我与郭嘉,天生一对 > 第10章 黄巾

[三国]我与郭嘉,天生一对 第10章 黄巾

作者:月照临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3 22:43:55 来源:文学城

翌日清晨,董嫣醒来时,发现自己脸上的泪痕还没有干。她抬手揉了揉眼睛,回想起昨夜的情景。

后来,应是她靠着郭嘉睡着了。

董嫣起身洗了一把脸,把泪痕擦干净后来到厅中,便见郭嘉已在厅中坐着,桌上摆着两碗清粥,显然是他吩咐小二备下的。

看见董嫣走出房门,他抬眼看她,神色如常,只淡淡一笑道:“姑娘睡得可好?”

董嫣上前坐下,笑开道:“昨夜多谢先生。”

“只是先生才上了药不久,不知可有牵扯到伤口?”

郭嘉:“放心,你睡的很安稳。”

董嫣见郭嘉气色比起昨日好上一些,便也安了心。

忽然,街面上传来喊叫声:“不好了,不好了,军队来了!”随即便是马蹄踏过的声音,董嫣对马蹄声实在是太熟悉了,她从窗户向下望去,便看到一名武将正领着一支骑兵穿过街市。

是骑兵。

凭黄巾军还要到处招揽流民和百姓,这骑兵绝不是黄巾军的人。

“梁将军!快去告诉梁将军!”有百姓大喊,要去给黄巾军送信,那为首的将领张弓搭箭,“嗖”地一声,那欲去报信之人应声倒地。

再无人敢有所动作。

董嫣坐回桌前,“他们是什么人?怎能随意进城?”

“应是县令也想剿灭黄巾军,放了人进来。”郭嘉轻咳了两声,“且等着吧,还会有更多。”

他喝完最后一口粥,抬抬手叫小二把碗筷收了。

他的目光落向窗外,骑兵缓行,街市上的行人匆忙而不安。他垂下眼睑,嘴角微微一抿,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郭嘉将椅子往后拖了些,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似乎全然不将外面的喧嚣放在眼里。

董嫣却做不到像他这样淡定。

他们这客栈地处闻喜中心的位置,从上房的窗户向外看去,不说纵览闻喜风光,也大概能知晓城里的动向。

郭嘉托店小二前去打听,究竟是谁来闻喜平黄巾。不多时,那店小二便将消息带了回来:是曹操。

方才在街上射那一箭的,便是曹操的部将曹仁。

如今曹操的军队已经全数被县令放进了闻喜,而黄巾军也得了消息,正在积极备战。

董嫣和郭嘉只是过路的人,若非郭嘉伤势,今日便已经走了,此事其实与他们并无关系。

但郭嘉却十分关心此战战局,时不时叫店小二前去打探消息。若非是包了上房的客人,那店小二怕是都不想伺候了。

“黄巾军拒不应战,曹军已派人围了黄巾据点。”

“黄巾军仍不应战,听说他们囤的粮食够吃一月,还有百姓欲扰乱曹军,帮助黄巾军。”

“百姓越来越多了,许多百姓聚集在黄巾军据点前,叫骂着欲与曹军一战。”

“曹军为不伤百姓,后撤十里。”

......

如此,这一仗便不是曹军与黄巾军之战,而是曹军与闻喜百姓之战。

一连几日,曹军皆因为百姓阻拦而无法进攻黄巾军,且闻喜百姓对黄巾之信任,远远超出了曹操的预料。

他曾收服过不少投降的黄巾军,他认为闻喜这一支也是一样,不过数万之众,能挨他曹军几次打?

到时,或许是直接缴械投降,或许是在交战数次之后缴械投降,它闻喜的黄巾军,与别处的,又能有多少不同?

可闻喜百姓却极其信服此处的太平道,这也是这些日子以来,太平道一直在为百姓治病、给百姓施恩放粮的结果。

乱世百姓,不过是想活下去,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愿意跟着谁。

因此曹军每日叫战,那些不怕死的太平道教徒,甚至有些没被编入黄巾军的,都会在曹军阵前大骂,言太平道济世救人,庇护了百姓,如今曹操却举兵前来,分明是不顾百姓死活,还敢自称称仁义之师!

曹仁看不过去,劝曹操不如将这些百姓都杀了,来几个便杀几个,等过了几日,看还有谁敢在军前叫阵,敢与曹军作对。

只要百姓不再阻拦,拿下黄巾据点也不过在几日之间。

曹操眯了眯眼。

这样一来,不是坐实了他曹军不顾百姓死活,而黄巾军却是在庇护百姓?

其实曹操并不在意自己到底是以何种手段拿下城池、杀敌灭贼的,毕竟屠城之事他都做过,更何况在一个小小的闻喜县,杀几个百姓立威呢?

只是此战,是打给天子看的。

曹操早就听闻天子东归洛阳,途中几经险阻,不只是李傕郭汜,沿路的大小军阀但凡是有些野心的,都在打天子的主意。

既如此,他曹操难道就不成?

可他并不想如李傕郭汜之流所为,在天子东归路上把他抢走,他要的是名正言顺。

以大汉将军的名义征讨黄巾余孽,便是曹操眼下想要做的事情。

放眼天下军阀,如今有几人还能看到黄巾之乱?他要的是以大汉将军的名义征讨黄巾余孽,到时,天子看到了他对大汉的功绩,自然能得到真正的权力。

所以不到最后,他不会杀百姓。

可曹操心里是有底线的,他此时不愿杀百姓,也不是出于待百姓的仁义之心。

他毕竟是来剿贼的,时间太久便说不过去了,若是连这闻喜小县能把他曹军困住半月之久,曹军还有何威望可言?

若真到了那个时候,曹操一怒,还管他什么黄巾、百姓?自然就是将黄巾据点合围,清剿个干干净净、一个不留。

十日过去,曹操没有动作,黄巾军闭门不出,百姓却愈发大胆。

董嫣见郭嘉每日都差人去打探两军动向,不由得好奇:“先生为何对曹军与黄巾军之战如此感兴趣?”

郭嘉的伤也好了许多,而如今曹军和黄巾军又没有仗在打,闻喜的寻常百姓自是不会关心此等大事,便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

郭嘉便挪了把舒服的椅子,到客栈的后花园里晒太阳。

董嫣也在另一张椅子上靠着,其实若没有曹军与黄巾军的事,郭嘉受伤后住在客栈的这几日,是她随天子东行洛阳以来,最舒服的日子了。

“我怕曹公拿不下黄巾军,一怒之下,屠城啊。”

“屠城”二字何其之重,郭嘉的话却说得轻飘飘的,仿佛这句话不过是从他嘴中轻轻掠过的一阵风。

士族子弟,也许早就习惯了面对这些乱世中的残酷。

“那当如何?先生日日打探,可是在想什么办法护住百姓?”

郭嘉道:“护住百姓的办法没有,可助曹公拿下黄巾军的办法,倒是想了几个。”

董嫣:“若能拿下黄巾军,太平道不再迷惑百姓,曹公也不会怒而屠城,那也算是护了这一方的百姓。”

郭嘉点点头,从身旁的桌案上取了一卷竹简递给董嫣。

“可否劳烦姑娘替我跑一趟曹营,将这上、中、下三策送入曹营?”

董嫣一愣神,没有伸手接过竹简。

“这些日子你都让店小二来会替你打探军情,为何这次不让他帮你去送?”董嫣问他。

郭嘉正色道:“此为机密,我只信得过你。”

董嫣却犹豫道:“我在袁本初营前便险些受到守卫羞辱,如今要去曹孟德军中若再遇到这种事,我既不认识曹公手下的人,也未必能够有上次那般好运气,能碰见先生相救。”

郭嘉默了默,从腰上取下一块挂佩。

“你到曹营,拿着此物找军师荀攸,定不会有事。”

“可先生既然自己认得曹营中人,为何不自己去送?”

郭嘉摇摇头,“还未到时候。”

董嫣没有明白,便继续问:“何为没到时候?什么时候才算是到时候呢?”

郭嘉看着董嫣,无奈的笑了笑,“董姑娘,你便是这点不好,凡是都偏要问个明白。”

郭嘉只是看着她,却没有回答。

他伸着手,将挂佩交到拿竹简的那一只手上,就这么等着董嫣接下。

上中下三策、军师荀攸、未到时候......

董嫣似有些明白郭嘉未尽之意了。

郭嘉并不是个管闲事的人,可他这些日子一直在拜托店小二去帮他打探前线军情,今日他能有三策献与曹公,必是事先有了充足的思考,且早已想定了要献策曹公。

他既认得曹公营中的军师,又能以挂佩作为信物与他见面,想必交情不浅。

而时候未到......

“先生是想投效曹公?”

董嫣即便得了郭嘉这话,说她凡事偏要问个明白,便已是觉得她有些话多了,可董嫣并不在意。

她要想明白。她不能稀里糊涂地为郭嘉做了这事,却连这是他投效曹公的进身之策都不知道。

郭嘉看着董嫣,唇边浮现一丝浅笑,眼神却带着几分深意:“其实,未必是曹公。”

他顿了顿,将竹简和挂佩放在桌案上,并未强行塞入董嫣手中,继续道:“此乃进身之计不假,曹公麾下确有荀公达、程仲德等贤才,我能想到的,他们未必想不到。可胜负往往只在毫厘之间,多一人,多一策,自然是多一分胜算。

“你先前说,我不愿为袁本初效力,那是因为我想找一个有才能、有雄心、有魄力之人辅佐,而袁本初,不是这样的人。我今日献此三策入曹营,只是因为也许有朝一日,我会想要辅佐曹公。”

董嫣眉头微蹙,盯着桌上的竹简,郭嘉以为她仍在担心由她一个小女子献策入曹营的风险。

毕竟闻喜百姓多向着黄巾军,忽然有人来曹营献策,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年轻女子,被怀疑是黄巾军反间之计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挂佩是颍川郭氏的家传信物,我将此物交给你,荀军师定会认得。只要见到信物,他便知是我,你在曹营中绝不会被亏待。”

董嫣终于从桌案上取过竹简和挂佩,可她并没有转身离开,而是定定地看着郭嘉,那认真的神色,叫郭嘉没来由的一股心慌。

“所以先生愿意随我去洛阳,也并非可怜我一个小女子独自上路而起了善念,出手相助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