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权二代,但抄家流放 > 第38章 见龙在田(3)

[明]权二代,但抄家流放 第38章 见龙在田(3)

作者:痴妄呓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3 11:47:06 来源:文学城

第十一章

“于象观这是什么意思?澄清是陈庆如诬告其嫂也就罢了,怎么还扯出女真人的事?还说是女真的探子故意传播巫蛊,欲扰乱京畿!”陆瑜皱着眉道。倘若是外族有不轨之心,却差点失漏过去,上上下下的罪责可就大了。

王概道:“我看他不是那种沽名钓誉、力求争功的人。是不是……的意思?”他竖起手指了指上面。

“有可能”李宾道,他起身来回走了走,“去岁皇上准了给辽东射猎人家配备武器、操练武艺,又特别关注了辽东克扣军饷的事……莫非,要对建州女真用兵?”

三人相互对视一眼,默不作声。左右那个女真人也是找不着了,干脆就说是畏罪潜逃,跑回建州了,与死无对证无异;陈庆如蓄意诬告人巫蛊,本就是要死的,是诬告罪还是叛国罪,又有什么关系呢?至于之后被问罪的官员……事已至此,自然先保住他们自己就是。

王概心想,本以为于涣就是个迂腐书生,和于谦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耿直样儿,没想到他还能有这般城府和狠辣。

“这个交代,够了吧?”于涣负手站在祠堂,认真地对面前的牌位说。

上书“先考于公讳谦之位”的灵牌默默和他对视。

于涣伸出手摸了摸灵牌,动作轻柔,仿佛为人整理衣襟。

经三法司会审,确定蒋氏系被陈庆如诬告,陈庆如勾结外族之间(四声),于京畿重地行巫蛊事,罪无可恕,当斩首弃市,以儆效尤。

案中所涉有疏漏的官员,或革或贬,甚者还有被流放的。刑名系统迎来了一次大清洗,大理寺的官员“幸免于难”。他们还在庆幸赶上了于涣这位少卿时,朱见深下旨:于涣查案有功,明察秋毫,能决冤狱,特擢为刑部右侍郎,加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议事。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去年程信致仕后,此位久久空缺,是为于涣留着。

下面的事就更让人炸开了锅:朱见深宣布,万贞儿有孕,今上得嗣;令追谥故少保兵部尚书于谦为“忠肃”,赠一品太傅,于京中建祠祭祀,复其长子冕世袭副千户之职,令其婿朱骥任锦衣卫指挥佥事。

其实原本礼部拟定的谥号为“肃愍”,结果圣上批示:于公文武兼备,于大明社稷有不朽之功。既然皇上说他是文武兼备,那就得是“忠”字打头了;最好的“忠武”,礼部也不敢就这么报上去——先帝的脸还往哪搁?思来想去,又拟了“忠肃”呈送御前,这才御笔批示通过。

“于师傅!朕说要给你个惊喜吧?”朱见深神采飞扬地说。此时是于涣单独奏对,天子便流露出少年人的活力来。

于涣笑道:“第一喜,当是皇上有嗣。如此,大明江山有望,天下人也都能放心了。”

“你知道朕说的不光指这个。”

于涣突然神情一肃,稽首道:“臣谢陛下为臣父平反。为人子者,常愧不能挽先父名节,百年之后,有何颜面面对先父?今陛下于臣,实有结草衔环难报之恩!”

朱见深上前几步,扶起于涣,见他眼眶微红,双目含泪,实如春水。

“才兼文武曰忠,执心决断曰肃,忠肃公之才干与忠心,天地日月可鉴。又能有师傅这样的儿子,想必他可以含笑九泉了。”朱见深温声道。不管日后如何,他此时是真心敬爱于涣的。

于涣一脸诚恳地说:“臣家蒙受天家圣恩多矣。陛下此举不只是让臣一家铭感五内,也是让天下看到陛下的襟怀。有此宽仁圣君,世人自然奋力报国。”

朱见深招了招手,内侍捧来了一把剑。于涣看到它的一瞬,登时愣住了。

“于师傅,这是朕特意令人找来的,昔日皇叔赐忠肃公之剑。”朱见深拿起剑,亲自交给于涣。

于涣又跪下接过了剑。

昔日于谦誓做大明的利剑,不知道今日,谁又是大明的利剑呢?孤臣的剑,会被人接过吗?

于涣把剑也供在了祠堂,跟于谦的灵牌放在一起。

这剑是于谦的,也只会是于谦的。

于涣铺开纸,提笔写起了给辽东的信:“范驹吾友,汝信我已收悉。今圣意宽广,为景泰旧臣平反,汝务必加紧操练,以报皇恩……”

信不长,于涣很快就写完了。不久后,朱见深还要祭祀于谦,命于涣起草祭文。

“卿以俊伟之器,经济之才,历事先朝,茂著劳绩。属多难以驱驰,矢孤忠于板荡。社稷是守,力摧城下之要盟;樽俎不惊,坐镇道傍之流议。返皇舆于万里,维国祚以再安。赤手扶天,不及介推之禄;丹心炳日,宁甘武穆之冤。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实怜其忠。故复卿子官,遣行人谕祭。呜呼!贲华表于重,表清风于百世。卿灵不昧,尚克袛承。”*

这篇祭文言辞诚恳,文采斐然。此番公论已定,天下人都感慨于谦终于沉冤昭雪,今上知错能改,心胸之宽广可见一斑。

而除了为皇帝起草祭文,于涣自己也写了一篇《祭先忠肃公文》。

与官方的祭文不同,此文中相对略写了于谦的种种功绩,而重点描写了父子间相处的点滴小事,读之可见一位谆谆教诲、爱子的慈父,也可透过平实、简练的文字感受到作者对亡父的怀念和心中的悲痛。这篇文章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非神化”的于谦,他面对家人时并不是板着脸孔,只会教训这教训那,也不是“孽子”“孽障”不离口的古板老头。

“原来于公还会耐下心陪小儿玩耍,旷澜先生此处描写颇见童趣,写得很可爱。”

“打了五下又不忍心这一处,可谓是写透了于公心中忧子安危、怒其擅专又怜其幼弱之情。”

“我最喜欢的还是文末,旷澜先生醉倒在树下,朦胧间有清风拂来,吹落花瓣盖在他身上,仿佛听到有人叹道‘恐受凉也’。先生醒后,疑心莫非是亡父来看他了。读到此,实在不由得潸然泪下。”

庭有梨树,公在时常醉眠于落花上,为其芬芳也。吾迁居此宅后,亦栽梨树。闻公之冤得雪,大喜,饮于树下,不觉醉矣。朦胧间,觉清风拂来,花覆吾身,有人叹“汝自幼畏寒,恐受凉也”。呜呼!先父有灵,竟来视不肖子涣耶?儿每念及此,不觉泪流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祭先忠肃公文》于涣

*官方的祭文是融合了历史上明宪宗和明神宗的祭文,纯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8章 见龙在田(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