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3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构成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因此,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与新民主主义社会三种主要的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主要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占很大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因而,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就是社会主义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对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问题,毛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

毛曾先后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以后,大约还需要经过10年、15年或20年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从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已经完成,经济、政治及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这时,毛和党的其他领导人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认识,重新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问题。1952年9月,毛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1953年6月,毛在中央□□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其中,“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依据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从理论上依据了马、恩的过渡时期理论和列的革命转变思想。马、恩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他们认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发展生产力、转变所有制的过渡时期,这是一切走向**的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他们曾设想用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并认为如果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了”。列发展了马、恩的革命转变思想。他认为,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公有财产,同时,通过合作社的形式使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并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的根本任务提到首位,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也曾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但由于后来俄国资产阶级选择了国内战争的反抗方式,列的设想未能实现。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以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在马宁主义的理论指导下,依据了中国的具体情况。我国必须有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为:一是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是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将马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具体化了,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宁主义理论,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党中央提出一方面不能挫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提倡组织起来,发展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党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发挥农民积极分子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对农民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只能引导、说服和教育,使其自愿地走合作化的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土地改革后,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这使农业合作化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引导农民逐步摆脱小农私有制,走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道路。到1956年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专栏3-1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要把互助合作这件事看作极为重要的事。个体农民,增产有限,必须发展互助合作。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难道可以说既不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又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吗?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定了的,如果又不搞社会主义,那就是要两头落空。

--毛:《关于农业合作化的两次谈话》,《毛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299页。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具体来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全部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入社人员参加集体劳动,实行按劳分配。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使手工业者自愿参加到手工业合作社中来,从而把手工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到1956年年底,对手

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意义主要在于:一是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二是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三是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四是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二是中国**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两者之间的矛盾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三是我国已经有了强大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四是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促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既帮助私营企业克服困难,也使其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这些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这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这是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发展生产、满足人民需要和完成国家计划为目标,因而已经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是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第二个阶段。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委派人员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统一调配企业的人、财、物,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国家对资方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在政治上适当安排、工作上发挥作用、生活上妥善照顾,通过改造阶级成分的方式达到从整体上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既避免了激烈的阶级对抗,减少了改造的阻力,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所采取的实际步骤,总是力求使之与促进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而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待、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这样既避免了社会动荡和生产力的破坏,又使被改造对象逐步提高觉悟,愿意接受改造,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对其进行改造,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坚持用和平的办法,不仅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是中国**紧紧依靠人民所作出的伟大创造。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也出现了工作急于求成、工作过粗、形式有些简单划一等缺点和偏差,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曾对这些问题有所觉察,对某些失误和偏差也做过纠正,但毕竟认识不深。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但是,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和偏差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956年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剥削制度的结束,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分子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已

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知识界已经成为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

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或者说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专栏3-2领导人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建国头七年的成绩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同志对马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今天我们也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述。

--邓:《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邓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2页。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了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江:《在庆祝中国**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以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

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习:《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页。

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相继建立,工业技术水平和工程设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从而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对于改变我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第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以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到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党根据马宁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