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不了解近代中国国情,不了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便不可能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也就无法正确领导中国革命。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其基本特点是:
(1)中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地侵略中国,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诸方面控制了中国。
(2)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半封建性。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封建主义自然经济基础,但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存在,并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一定发展,但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压制和封建主义束缚,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3)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不平衡,中国人民经济上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世界罕见。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实行的分割统治和地方军阀的割据,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在世界上是少见的。
综上所述,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人民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莘命。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转换。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宁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理论,都从根本上有别于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种民主主义革命和历史上欧美各国的民主革命也大不相同,它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是要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联合专政,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做准备。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1.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新变化的呼唤中产生。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斗争的发展,迫切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应运而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通过革命的实践,经过了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经过逐步地克服盲目性,在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再到达自由王国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在革命的领导权、武装斗争、革命道路等问题上的认识逐渐趋于成熟,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搞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离不开革命的实践探索,这符合理论来源于实践的普遍原理。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党对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无法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
专栏2-1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和系统阐明,是马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全国抗战开始以后,国民党顽固派起劲地宣传“一个主义”“一个政党”的主张,大肆鼓吹“**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尖锐地摆在了每一个中国人面前。
1938年10月,毛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马主义的中国化”的问题。1939年、1940年之交,为了将丰富的中国革命实际经验马主义化,系统地阐明党的理论和纲领,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继发《〈**人〉发刊词》之后,毛接连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和《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的理论著作。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这个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人,使他们极大地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摘自《中国**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6年版,第 246页。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没有正确的路线和纲领作指导,革命斗争就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方法,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1939年,毛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0年毛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1948年,他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1)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为最大的压迫,因而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任它们剥削压迫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2)封建主义。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也是中国封建军阀实行**统治的社会基础。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尤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3)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1)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它是中国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因此,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它必须通过自己的先锋队-**来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2)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3)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他们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盘剥,日益走向破产和没落的境地,具有比较强烈的反抗意识。因此,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他们和农民都是工人阶级的基本依靠力量。(4)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排挤和压迫,又受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制,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矛盾,因此有反帝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能够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参加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没有割断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系,因而他们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软弱性和动摇性。因此在革命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其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本来,中国资产阶级应当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中国资产阶级也曾为此努力过、奋斗过。但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证明,由于阶级局限性,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工人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不占有生产资料,同大生产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之外,还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一是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本国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其残酷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要坚决彻底。二是中国工人阶级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工农联盟,增加无穷的革命力量。三是中国工人阶级人数虽不多,但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和一些大中型企业,便于团结起来进行有组织的革命斗争。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近代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具有领导中国革命的资格和能力。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一是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二是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三是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宁主义;四是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940年,毛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它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总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所谓“无产阶级领导的”,就是指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思想。(2)所谓“民族”的文化,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追,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所谓“科学”的文化,就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真理,倡导理论和实践相统一。(3)所谓“大众”的文化,就是为绝大多数的工农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因而是最民主的文化。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战争实践中,以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经过艰辛的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把马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正是沿着这条道路,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但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率领队伍开赴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在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毛先后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1938年11月,毛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确立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专栏2-2
毛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贡献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其中,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毛在1930年1月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章中,总结了井冈山和赣南、闽西根据地斗争的实践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走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不同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在信中着重分析并解决了四个问题:第一,必须认清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个决定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根本特点;第二,这个国情特点决定了中国农村革命政权建立和发展的必然性,以及它在促进全国革命**中的重要性;第三,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的任务,而只有农村革命根据地波浪式地向前扩大,“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第四,从全国各种阶级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出发,论证了革命**必将很快到来,而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的最重要因素”。(《毛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8页)
1930年5月,毛在《调查工作》(收入《毛著作选读》时,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马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毛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11--112、115页),尖锐地批判了一味盲目执行上级指示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从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毛在1936年12月、1938年11月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对这一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1937年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中,从认识论的高度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在1939年写的《〈**人〉发刊词》和《中国革命和中国**》等著作中又有新的阐述和发挥,使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更加完善了。解放战争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在全国逐步实现了分块分片完成农村包围城市并夺取城市的任务,并创造了夺取城市的天津方式和北平方式,即武装夺取和和平解放两种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
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到1949 年年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得到了完满的实现。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条件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一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二是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2)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特殊国情决定的。一是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二是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三是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又构成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根本的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宁主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宝
中国**在领导人民革命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并说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统一战线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要有:一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①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作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集中代表的国民党所领导的强大的□□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二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当革命的锋芒主要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在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
(2)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总体上讲,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巩固工农联盟,争取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同时,只有建立第二个联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
(3)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总结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主要在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二是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要依据革命的需要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联合民族资产阶级要针对其两面性特点,在联合的基础上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行适当的斗争。三是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在革命进程中,要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四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要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中国**领导的武装斗争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一般的武装斗争,也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武装起义,在革命性质、革命道路、主要斗争形式、暴力革命的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特点。中国的武装斗争不是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再进入武装起义,而是几乎一开始就进行武装斗争,而且是长期的以农村为主要阵地的武装斗争。
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经验,主要有:一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建军思想的核心。二要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坚持这一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它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三是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由于中国革命战争长期处于敌强我弱的特殊历史条件下,面对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党在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同时,在深入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人民战争的理论和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则。加强人民军队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南,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3.党的建设
毛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工程”,并明确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革命就不可能成功。他认为中国革命三**宝中最重要的是党的建设。中国**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1)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关键是要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和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2)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3)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4)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纲领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完成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任务的总政策,为全党的团结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在贯彻执行党的政治纲领和路线中推进党的建设。
以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成功地解决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群众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如何建立和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宁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问题,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宁主义的建党学说。
关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宝之间的关系,毛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把马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以及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极大地丰富了马主义的理论宝库。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运用马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自主地对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作出的分析和研究,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产生了重大的世界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
力量。
以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依据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时代特征,运用马主义基本原理,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经过长期斗争实践阐明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和形成具有必然性。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