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斩迷津 > 第20章 第20章

斩迷津 第20章 第20章

作者:鹊尾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9 03:16:41 来源:文学城

秦夫人等待着回归京城的机会,已经许多年了。

她最开始就是不乐意来江州的,更别提还要带上自己年幼的子女。江州这么一个偏僻地方,就算吴家在此地经营多年,供给不缺,也不是秦夫人心中教养孩子的好地方。

但她得全吴大老爷的孝道,此人打从青年时期赴京赶考一朝得中,仕途还算是一路顺利,但风光时有过,沉寂时也不少,外州的末流小官做了,京城的清闲职位也待过,战战兢兢从不出大错,这才让他人到中年走了运,捞到了吏部侍郎这个好位置。

这期间已然消磨掉他近二十载光阴,也把青年时期的心气都磨平了。

母亲年纪大了,忠孝两难,倘若是年轻时候,吴侍郎还不会如此纠结,急流勇退回家陪伴母亲,或是拼搏一把求一个青史留名,都可能是年轻时候的他会做出的选择,但中年人没有那样的心力。

吴侍郎在老家江州娶的妻子也亡故了,连一女半儿都没留下,就此弃了红尘去,叫他吃到了人生之大悲。后来在京城续娶秦氏,生了女儿儿子,他就再按耐不住自己心中风木之悲的惶恐,于是令妻子携家带口回了江州。

秦夫人很不愿意,只是她又不是新婚,会担心外头有狐媚女子勾走了夫君的心魂,她已经儿女双全,不需要再冒险生育第三个孩子,哪来的理由赖在京城不走,没见吴侍郎自己都说不需照顾,只想着她回老家去陪伴母亲,因此只能攒着一股气,带着子女南下。

这京城来的贵妇人,原先生活在“八方来朝”的红尘世界里,哪怕江州因水路繁华,以县升州,每日的往来人流也能称得上是肩摩踵接,货流不断,甚至能见到西来的异族客商,有些人挥手就是半箱的金银,可在她的眼里,江州就是个不入流的小城。

看不上的地方,一住就是十年,不习惯的气候,忍着忍着,只见日月蹉跎。

十年过去了。

这十年来,秦夫人将苦楚悉数吞咽下去,给吴家人和外人一个完美的宗妇的模样,但心中还是不平。她从来到江州的第一日,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回到京城。

这个机会,还是得让自己不能离开京城,只能让妻儿代劳尽孝的吴侍郎挣来,好在他不是那种只把妻儿丢在老家,自己在外面逍遥的糊涂人,总算是给吴文珃弄来了一个国子监的入学名额,使得秦夫人也终于有理由离开江州。

在吴侍郎看来,十年光阴不长,大房有人在母亲身边尽孝才是正理,秦夫人知晓他的心思,早已经放弃与他争辩,对老太太不愿意去京城享福这件事也看开了,不是有太多的怨念。

但有些想法,便是穷尽一生也难以更改。秦夫人已然在江州淋受了多年的阴雨,本来就有一股怨气郁结于心,在这个当口,吴文珃的天真顽性就像是在火上泼了一整桶的油,烧的秦夫人想起这些年来在他身上吃过的挫败,烧的她连呼数十次“逆子”犹不能纾解。

既然他不能安安分分地在书院等到中秋节后,那就马上启程吧!

于是这日,吴文珃兴致勃发地来,还没把凳子坐热,秦夫人身边第一冷面煞神桂氏就如一杆天外射来的长枪,急急杀到小院,只简单地和另外两位姑娘点头致意,就伸手去捉吴文珃。

吴文珃尚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人还在迷糊,而桂氏应当是得了秦夫人的吩咐,因此毫不顾忌少爷的脸面,直接就把吴文珃拖了出去。

“桂嬷嬷?”这是吴文珃的疑惑。

“桂嬷嬷!”这是璃娘的惊呼。

桂氏捉住了人,再不搭理旁人,一双腿迈步飞快,吴文珃一时反应不过来,少年身量已然拔高,此刻被捉得佝偻下身子,好不难受,但桂氏就任由他走的磕磕绊绊的,一路被拖行。

喊不住人,璃娘就拉着戚颖快走跟上,但因忌惮,走出小院没几步路又停了下来,伸长了脖子追着他们的身影,一直看到他们消失。

“看来大伯母这次是气得狠了。”璃娘颇有些忧虑。

这日在吴家,吴小少爷的惨叫声响彻了一路,隔远了听,不明就里的人估摸着得以为吴家绑了一头大肥猪,死活挣脱不了绳索的束缚,只能无望地等着屠宰人一刀落下,所以叫的这么惨。

大概知道一些内情的人却大多还是那句感慨——这个傻少爷哦!

秦夫人发怒的结果不止是吴文珃被拖走禁闭,阖府都行动起来,收拾着赴京路途中需要用的东西,以及要搬走的行李。

没有人会不听秦夫人的吩咐,因为她手握管家大权,在这十年里也并不虚度光阴。

吴家老宅自交到她手中,也经历过三房人之间的喧闹,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同人掰扯一天,就怕此时后退一步,将来就只能被兄弟们占便宜,因此是谁都不肯让步的。

也曾有过长辈、小辈其乐融融,人性在善恶之间游走,大体都还是善的,便不可能有那种今日你害我,明日我杀你的离奇故事。

但不管曾经发生过什么,毋庸置疑,现在的吴家老宅,是秦夫人的一言堂。

或许在近年,秦夫人对家里的管控松了些许,叫人感念她的宽厚和善,但数年积威,岂是一时善面可以抹除。而她一旦下定决心要做某件事,用“雷厉风行”来形容或许最是恰当。

秦夫人说,家里即刻收拾东西,订到了北行的船就走,完全不顾之前耗费了小半年作的准备,所有计划均化为泡影。

可在这个家里,谁能阻拦?

吴家的几个当家的男人,眼下统统不在老宅,便是在,也没那么厚的脸皮来管当娘的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儿子。

况且那是京城啊,是国子监啊,是多好的前途,换了别人有这样的机会,不能越过的千山万水也要想办法跨越,恨不能立刻就抵达京城,多等一刻的时辰都是煎熬。

无辜被牵扯进来的璃娘对吴文珃的遭遇颇为担忧,但也只能先安抚住“贺七娘”,担心她被这阵势吓出个好歹。之后,徐夫人也亲自到场,半是安慰半是歉意,宣布她们的茶话会就此终结。

尽管过错并不在姑娘们身上,秦夫人也没有无理取闹到觉得是别人带坏了自己的儿子,但毕竟是个诱因。徐夫人以为,值此关键时期,还是不要触了秦夫人的霉头比较好,或许二房不怕受影响,但“贺七娘”不能太出格了。

徐夫人也确实挺喜欢吴文珃的赤子心,但也认为男儿当志在四方,倘若他一身骨头都酥软在亲人的羽翼下,成日只想着高兴过活,不想着努力,那她也没必要在关怀这个侄子。

最后剩下辈分最高的罗老太君,但她也阻止不了秦夫人的决定。

甚至因为老太太日日沉浸在叶子牌中,玩累了或是一时腻了,又去礼佛——唉,真乃不敬也——她因此没能及时得知这个消息,又或者说,没人会来搅扰她的兴致。

等到玥娘的行李被秦夫人安排过来的人收拾好了以后,才有人正式拜访了老太太,说了提前上京的决定。

这个时候,吴文珃被关在他的房间里,已经吃了快两天的稀粥和手板。他的委屈无人附和,眼泪流了也没人瞧见,只能自己默默地吞咽,都快要在心里写出一本《六月飞霜》来。

罗老太君听说了孙儿面临的苦境,面上不见喜怒,只说:“中秋节挺好的日子,本来阖府一起过了,欢欢喜喜地送你们上京,多好。现在却要弄的这样急切,一路上的打点都匆匆不及吧。”

小孩子爱玩闹,慢慢教就是了,他本也那么喜欢庶出的兄长,有人在前面作榜样,迟早教他收了玩心。可当母亲的竟然这点耐性都没有,还发作的这么狠,脸都要在亲戚面前丢光了。

老太太把态度冷硬下来,常人也是难以招架的,不过秦夫人派来的是能说会道、最会哄人的周氏。

周氏顶着一张笑面,把母子间的纷争委婉地变了说法:“原本是定在节后,只是中秋节商路繁闹,便是水路,也是攘往熙来,最是嚣闹的。人多了,难免会因此浪费了在路途中的时间,夫人就想着,不如提前出发,避开吵扰,也能让少爷先熟悉熟悉京城风貌。您老也知道的,京城那地界,看人爱分出个三六九等,咱们家少爷若是什么都不知道,去了不得露怯啊?那可不是侍郎之子该弄出来的笑话啦。”

孩子也是攀比的一环,孩子的优劣或许会影响到老大的仕运,罗老太君勉强能接受她们找的这个理由,但还不能轻易放过。

又说:“你说的也有道理。老婆子不是不讲理的人,但想问问你们夫人,眼里心里是否只装着文珃一个孩子?”

周氏陪着笑脸:“老夫人,这话从何说起啊?咱们家里何时出了碎嘴子,不知在哪个角落里胡言乱语,竟然叫您听见了。我们夫人对家里的孩子们都是爱护的,都是吴家的血脉,万万没有忽视的道理。”

罗老太君就冷哼一声:“没有忽视?那老婆子我怎么不曾听说她对文瑜的安排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