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斩迷津 > 第21章 第21章

斩迷津 第21章 第21章

作者:鹊尾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9 03:16:41 来源:文学城

吴文瑜?说的竟然是吴文瑜……好吧,和秦夫人有关,又能令老太太做出这副冷嘲热讽的样子的,若不是玥娘的话,也就只能是她的大孙子吴文瑜了。

周氏先是屏住了方才吸入肺腑的那口气,脸颊上的肉被她的动作牵动,让她感觉到自己的笑容还是那样完美,不曾有过分毫的扭曲,这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乱拳打死老师傅。在有心胡搅蛮缠的人面前,她就算是长了一张巧嘴,也是要仔细斟酌的,面对的还是这个家里辈分最高的老夫人,就更是不能让说出口的话语变成攻歼秦夫人的实证。

不过,这种为难还是难不倒周氏。

她过来之前,心里预想的是有关玥娘的事,多年来,玥娘都与老太太住在一处,从她这里学来了吃斋念佛的习惯,老太太也多次在人前说,玥娘最肖似自己。

现在要提早离开,并且依着秦夫人的想法,以后就不会有长住江州的机会了,周氏料想过老太太可能会有些舍不得,或是说些哀怨凄语,或是大发雷霆,但没想到她并不曾提起。

也罢,这个发难的由头换成吴文瑜,也不是不好回答。

周氏答道:“夫人怎么会忘了大少爷呢,早早就计划好了,等过了年尾,刘家姑娘出了孝期,夫人一定及时赶回江州观礼,然后就带着他们小夫妻一道回京城,正好方便大少爷准备明年下场一试。”

“也就是说,这次离开,不会带上文瑜一道去京城了?”罗老太君才不被她糊弄,“文珃过去,能进国子监,文瑜这么多年来只能靠自己,靠着他的踏实好学,过了乡试,接下来就是要赴京,既然你们定了要提早去,为何不带上文瑜?还说不偏心?”

她这是觉得,吴文瑜错过了这次机会,连带着就要错失京城的许多良机?

可是中秋节和现在能相隔几个月啊,难不成吴文瑜跟着一起去了京城,就能在短短几个月里飞黄腾达了不成?

倘若这种事能发生,还不是得靠着吴侍郎的关系!

可依周氏看来,吴文瑜是有点傲气在身上的。

不是说他这个人不自量力,而是太过自信自己的能力,所以不屑于依靠别人走捷径。他迟早是能靠着自己走到吴侍郎的高度,甚至更高的,这一点,秦夫人都不反驳。

现在罗老太君就抓着这几个月的时间说事,周氏只觉得她不可理喻,强笑道:“老夫人,那刘家姑娘还得等到年尾,大少爷这时候去了京城,过了几个月还得回来,多折腾啊。本来也是安排好了,让他明年带着大少奶奶一起上京的呀。”

她们夫人从未说过要放弃庶子,也不可能会做出压着庶子不让出头的事,不然你看吴文瑜现在还能安安稳稳地在书院读书?怕是从第一次他受了夫子称赞而吴文珃被批不足,秦夫人就要下手了吧。

可是罗老太君也不知道是真听不明白,还是故意捣乱,就说是秦夫人区别对待,竟然连她是故意阻拦父子亲情的话都说出来了。

这就更可笑了,倘若吴侍郎对这个儿子,对他的妻子和所有子女有很深的感情,会让秦夫人带着孩子在江州一待就是十年?

他的十年,或许很短,但要问秦夫人和一众子女,或许大家都只会说出四个字:物是人非。

秦夫人是偏心自己的亲生儿子,但罗老太君不曾偏心吴文瑜吗?

吴侍郎原配妻子亡故前,不曾生育子女,他后来与秦夫人生了一个女儿玥娘,一个儿子文珃,另外就是妾室所出的大儿子吴文瑜,不过自小就被放养在江州老宅,罗老太君看顾长大的。

等到秦夫人到了江州,自然就接手了对吴文瑜的一应照顾教养。她为人继母,不曾有过害人的心思,却在第一天就被婆母直言警告,叫她不要养坏了孩子。

这便罢了,公道自在人心,只要秦夫人自己不想、不做,管那老太太在心里嫉妒呢。

只是那时候吴文瑜都已经十一岁,早已知事,都是个半大小子了,对秦夫人以及她的子女都是礼貌有余,亲近不多,秦夫人也只能放下一些念想,平平淡淡地相处下去,对他最大的期望就是不要起坏心,故意带坏了吴文珃。

谁知道防备来防备去,便宜大儿子不曾起心思算计什么,倒是自己的亲儿子不上进,成了人家的跟班、陪衬,听人说褒贬,也半点不觉得害臊。

秦夫人也曾认真审视过吴文瑜这个人,绝望地承认这确实是个好孩子,心中没有对其身份的不平,更有一股豪情壮志,不做坐吃山空的米虫,而是要凭自己的本事入仕途,他也确实在读书上颇具天赋。

奈何不是秦夫人亲生的,也不是自小在她身边长大,再怎么欣赏,也不能像是亲母子一样亲密无间,就算将来他得证文曲星了,也有他的亲生母亲等着他尽孝,哪里轮得到秦夫人呢。

因此,秦夫人对吴文瑜也就是面子情,做到她身为主母应该做的,别的就别想多要了。

就比如说这次给吴文珃弄来的国子监的入学名额,吴文瑜是想都不要想。

不过在秦夫人的计划里,吴文瑜不在上京的名单中,这并非是她的刻意忽视,而是真的考虑到吴文瑜身上的婚约即将到履行的时候,不好过于奔波了。

吴文瑜年少时显露出在读书上的天赋后,被罗老太君送到了江州书院,小小年纪,锦心绣肠,鲜眉亮眼,还出身吴氏,便被当时的山长看中,为他牵线搭桥,说定了一门婚事。

这件事是在秦夫人到江州前就落定了的,有罗老太君亲自把关,也说对方姑娘虽然不是什么国色天香,但也绰约多姿,万分秀美,自小更有和善而聪颖的名声,最妙的便是她家没有什么大的来头,不过是举人之家,如此,嫁与吴文瑜也算是相配,不怕旁人说她家高攀。

秦夫人对这桩婚事也是满意的,写信告知了吴侍郎一声,那边也不曾说出反对的话语,于是就这么定下。

只可惜吴文瑜与比璃娘大一岁多,本来早就要成亲的,但那姑娘的祖父母却接连过世。她要守孝,两人的婚期便一再拖至今年年尾。

秦夫人早就计划好了,过了中秋节,她就带着女儿和儿子回京城,而吴文瑜呢,年末的婚期不可错过,若是也跟着去了京城,再折返回来,别人只会说是她这个做嫡母的不慈,故意折腾孩子,倒弄的自己落人口舌,便没叫他一起上京,而是打算等年末了,秦夫人再返回江州观礼。

若说之后吴文瑜也要去京城,她再带上小夫妻一起走也不是什么大事。

现在提前动身,也不过就是提前了几个月的功夫,在秦夫人这里,不存在因为多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让吴文瑜也跟着一起走的道理。

于是只等着按照原计划行事,而且这一点,她也叫人去告知了吴文瑜,他只说听秦夫人的安排。

本人都没有意见,这老太太闹什么呢?

罗老太君就是不肯,并说这些孙子孙女里,除了大房的玥娘和吴文珃、三房才生几年的小孩吴文珑,都是她看着生,看着长大的孩子,其中当属吴文瑜最得她的喜欢,怎么能容许秦夫人忽视他呢。

……这时候又是吴文瑜最受喜欢了。

周氏在她这里,没能说动一点。虽然她看出了老太太是在装傻充愣,奈何身份不够,劝不动,只能回去和秦夫人复命。

或许是做了多年的婆媳,秦夫人也上了年纪,对罗老太君的古怪行为也有了一些猜测:“这老太太,莫不是觉得我们走了,她一个人在府里寂寞吧?”

周氏不解:“既然怕寂寞,还要赶着把大少爷往京城送?”

再说老宅又不是少了他们,就一下子变成一座空宅。而且说句不敬的,老太太也成日沉迷在叶子牌上,不是非得有孩子在身边陪着的样子啊。

秦夫人冷笑:“你莫忘了咱们刚来江州的时候,那老太太都干过什么事情,哪怕是现在,也得有人哄着、求着,她才会因为怜惜,同意了某件事,可显得她最是辈分高,地位高,人最重要了。”

这样一说,周氏就懂了,便有些忍俊不禁:“原来老夫人是担心大少爷改了主意,故意这样说,想让咱们坚决拒绝,或是让大少爷表态不去呢。”

可是罗老太君一定要闹,秦夫人反倒不想惯着。

这十年来,秦夫人不曾有过怠慢,现在要走了,老太太还要故意弄出事端,叫她心里不痛快,那就都不要痛快好了。秦夫人自从在吴文珃身上尝尽挫败,就不想再惯着任何人。

她就说:“我反倒想起了更好的人选,一定能叫她排解寂寞。”

三房两口子不是生了个金童?

总说他家的文珑小小年纪已经能见灵心慧性,不得让长辈好生瞧瞧?

吴文瑜长居书院不回老宅,正缺一个能长时间陪伴在老太太身边的好孩子,正好他们三房也还在江州境内居住,回来老宅,或许不比吴文瑜从书院回来路途远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