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斩迷津 > 第19章 第19章

斩迷津 第19章 第19章

作者:鹊尾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9 03:16:41 来源:文学城

戚颖轻声道:“情之一字,红尘男女一旦沾染上,就难解难分,世人多用此来解释不能理解的东西。不过我想,徐夫人应当能懂表姐的。”

徐夫人对璃娘,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璃娘也爱徐夫人,她此刻的踯躅,又何尝不是一种关心则乱。

不过,戚颖能看出来,璃娘心中并不为这种分歧感到痛苦,这温柔的女子,本就不是一个纵意的人,但也不是盲从的人。她的一颗心很小,装满了对家人的关怀,就再没有能容纳伤春悲秋之情的位置。

璃娘的迷茫和苦恼也自有她自己来消解,这种时候要听的并不是谁的说教,戚颖也并不想给她什么建议。

她只是单纯地回答璃娘的问题:“这两条路线,各有各的风光景色,可惜我没有走过海路,亦不曾深入大漠,不能用亲眼见过的来与表姐说两个方向的优劣,只能说我曾去过的蜀中确实不负美名。”

经楚江乘船逆流入蜀,途中能见到山峰横卧、断水瀑落的奇景;两岸山林之青翠,层层叠叠,浓墨相宜,有如名师执笔沾取黛绿颜色,信笔绘来;有雨水有薄雾,自船头朦胧拂过,落人一身细密的凉意;有群鸟藏身露尾,其色艳丽恍若织锦;有猿猴飞跃,在林间朝着过路人投来野性而好奇的一眼。

而至蜀中,群山之间,仿佛汇聚天下山川之险,山间狭道藤索经年累月地纠缠着,仿佛还能聆听古蜀国的传说。

璃娘现在还没有想好要如何与父母商量,但好在她也不排斥去京城,那就先将这些搁置在一边。

关于志怪奇闻、天下风光的茶话会继续下去,只是戚颖的见闻再多,总也是比不上璃娘这些年来读过的书的。

她真的是看过太多奇异故事,有些戚颖还能说出点什么来,有些便是她走南闯北也不曾经历过,于是聊着聊着,今日是戚颖诉说某地的地理风光,明日就是璃娘为主,讨论她从书上看来的某个故事在现实中是否真的会发生。

将来是否能去游历,在言谈中变为一种冀望。

便是贺槿,在璃娘离开后,与戚颖独处的这段时间,偶尔也会蹦出个云游四方的想法来,毕竟那些传说故事、山川风光,真的很让人向往。

戚颖一开始还当贺槿是一时情动,但说的多了,她就笑骂:“那不得了了,竟然是我把你给拐走了,我以后不得被杨大人千里追杀啊?”

这当然也是句玩笑话,杨骕最是尊重贺槿的想法,也不是那种只想着把妻子拘在后院相夫教子的人。

他与贺槿青梅竹马,小时候在贺家就几乎能算是个半子,所以贺槿才会喊他“二哥”。

这在小夫妻之间情意绵绵的称呼,也承载了多年来的亲情,不是随便一个人、一句话、一场风雨就能拆散。

戚颖提到杨骕,贺槿难得有些羞涩:“那我又不是一直在外面,我还是会回去的嘛。之前我就劝他有机会留在京城,只管施展他的抱负去,别总是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一定要回到家乡亲人身边,才觉得踏实。他以前一直不听,现在……倘若他以后留在京城,那我就现在外面走一走,再去找他嘛。我以前也没有出过远门,可馋着想要多走走、多看看呢。”

戚颖嘟囔:“竟然还挺坚定。”

她都有些可怜杨骕了,以后成婚了,他一定会被吃的死死的吧。

这时候她们还以为得要去了京城,贺槿才能和杨骕说这个对他而言的“噩耗”,且叫杨大人现在轻松一段时间。

然而没想到,远在京城的杨骕还无从得知贺槿的想法,从而表露出生气或是哀怨的情绪,秦夫人却再一次在已经平静下来的吴家,弄出了一场风暴。

风暴的起因,当然还是在她的儿子吴文珃身上,然而再接着深究下去,却又牵扯上了璃娘和“贺七娘”。

原来那日吴文珃送礼闹出个乌龙,就在秦夫人心里狠狠扎了一根刺。

而后他做的课业接连不佳,夫子无可奈何给秦夫人写了封信,大意是说这孩子其实并不蠢笨,只是心思不在读书上,且得好生管一管,教他收心。

有夫子之言在手,秦夫人就狠狠发作了一通,叫吴文珃抄背了几天的书,把他吓得人都蔫了,好不容易抓住二房回来的时机匆匆逃回了书院,住进了他不曾住过几次的宿舍,竟是宁愿忍受平日里不能忍受的“之乎者也”,也不愿意回家来。

秦夫人还觉得吴文珃是被鞭策到了,只要他能比从前多半分懂事,她都是欣慰的。

又想着中秋之后,她带着儿子离开江州回了京城,就再不会往南来了,眼下也没多长时间,秦夫人索性就没管他。

别说,臭小子不在跟前闯祸,秦夫人的头痛都不犯了,更有神医开的奇方,眼见着就要把这个恼人的顽疾根除。

吴文珃又开始不懂事起来。

他在书院安静了一段时日,听小厮说璃娘和“贺七娘”成了知交,每日都要约着一起看书闲谈。吴文珃对“贺七娘”是没什么实感的,一来是因为秦夫人不许家里的少爷们去接触亲戚家的姑娘,二来是他的亲哥吴文瑜说过,要他专心读书,他就将这位亲戚抛之脑后了,人家来了这么久,他从不曾想起。

但现在一听说璃娘和人家关系好,小少爷迟来的好奇还添上了吃味。

家里的孩子们少,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大家都是在一块儿玩耍的,关系最是亲近。虽然在吴文珃没注意到的时候,他们都离开了老宅,但面见的少了,他们还是嫡亲的手足啊!

吴文珃心中想的是,璃娘要找人闲谈,为何遗忘自己这个堂弟?需要人陪着打发时间,难道不是他最擅长了?这样的事情怎么都该来找他才对。

不过生了一会儿闷气之后,吴文珃又给璃娘找好了理由,觉得一定是多年不见,璃娘发现他长这么大了,变陌生了,一时也就不知道该如何和他相处了吧。

但没关系啊,他可以和姐姐把关系再弄回亲近去。

吴小少爷信心满满,全然忘记了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读书,他的小厮一见他兴冲冲地跑回家,人都要吓死了,险些冲过去和他请个病假。

不过想着也许他就是一时兴起,小厮怀揣着侥幸的心理,战战兢兢地跟着来到了小院。

虽然是不请自来的客人,但戚颖没有那个地位对吴家的小少爷说“不”,璃娘也劝过,无奈吴文珃轴起来的时候,挨板子也不改,只能随他去了。

多了个男子,这下只能坐在院中,院门还得大开着,好在气候已经不再严寒。只是外头时有人经过,好奇往里瞧一眼,仿佛在看什么惊奇之物。

在最开始,吴文珃对“贺七娘”这个人还是陌生而疏离的,把她当作是暂居在家里的客人,目光和言行不曾有过鄙夷,已经能说明小少爷的品行端正,但要求他把她当作是姐姐看待,就有些为难了。

只是他坐在一旁听了几句志怪之说,渐渐地就入了迷。

吴文珃虽然以前不知璃娘的喜好,但在他看来,他的血亲千好万好,就算是有许多这样旁人称之为闲书、歪书、邪书的书籍,也一点都不古怪,得说是博学才对。

但“贺七娘”能跟上他如此博学的姐姐,人也是不简单的。

因为秦夫人管的严,书院也管的严,吴文珃从来没看过这种书籍,不曾有机会完整地了解,只在他人口中听过恶评。

这一次听二位姐姐说的如此神奇而风趣,外面的世界,好像一下就有趣起来。

更能让他学到很多东西,就在他不知不觉的时候,脑子里竟塞进了许多知识,这也太好了吧!要知道,他学经史子集学的十分苦闷,委实是自己识得字,而止步于字了。

吴文珃当时就决定也要每天跟来小院听故事。

他自有自己的一番道理,说是中秋之后就要去京城,以后进了国子监上学,管的肯定比现在的书院还要严苛,那他的日子就过的更没盼头了,可不是得趁着现在还自由,让他多多玩乐一会儿,免得以后再没得轻松。

对他的种种撒娇、撒泼、耍赖皮,璃娘说为难,戚颖也表露出婉拒的意思,徐夫人听说了,只觉得小侄子最是一颗赤子心,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而秦夫人……

秦夫人总算接到了小厮的报信,看着脸色苍白的小厮,她再发多大的火气,该听话的人也不在跟前。

她怎么就生了个逆子呢!

不行,这样下去不行。秦夫人想,再这样下去,迟早又得让她深陷头痛的苦楚中,吴文珃不早早地改了性子,更是要毁了。

于是她很快做出决定,不照着原来的计划,等中秋节过了再走,而是现在就让管家去改订船期,全家收拾好东西,什么时候订到了船,什么时候就启程。

江州偏僻,她居住在此整整十年,现在依旧觉得还是京城更让人舒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