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宰辅流放边疆我成丞相了 > 第6章 第六章 拜师加簪礼成

“多谢将军。”林翊一笑,知道这是玩笑,也是事实。

沈梁今日执勤,不比林翊此刻得闲,因而匆匆而去。

林翊被人虚扶着出宫,上马车那刻后背衣裳已然被冷汗浸透。

近日藏书阁的遭遇,于她而言或许难熬,但也证明老师那边尚有回旋的余地。若非如此,新政的反对者也不会慌不择路般,将主意打到了藏书阁。

师由御车娴熟,不待她阖眼歇下就到了家。

林翊并无独立的府邸,所居之处不过朝廷分配的三进别院,任上使用自由,一旦被贬官夺职,就得搬离。

别院坐落在帝都城南,偏居一隅。平日大朝,至少提前一个时辰从家出发方不延误。

虽偏远,胜在幽静雅致,亭台水榭一应俱全,就是仆从不足,有些角落已生杂草。

府中照理清冷,她又离家月余,更是如此。但今日她一进家门,却觉出不一样的味道,门卫倒是在,府中仆从路上一个也未见着,直至她步入正厅,看见师由侍立一旁,顿时三神归位。

深吸一口气,林翊整理衣冠,拾步入内。

来者不是旁人,正是当朝行台,位同副相的林石溪林大人。

无怪师由如临大敌。

前不久才称病上书致仕的林石溪不过知命之年,远不到告老还乡的年纪。

大朝上乞骸骨的奏折交出,如投石入水瞬间激起千重浪。

行台任职期间,林石溪为人沉稳,赏罚分明,所推行的政令略显激进,处事的手段却着实圆滑,政务熟练叫一应朝臣无不称赞。更遑论,这位素有才名、贤名的行台,几乎没有什么官架子在身上,同僚不论官职高低,他待人接物一贯亲和温厚。

照理来说,这位正是仕途坦荡,身体又一向康健的大人无论如何也不该请辞。

“子辰。”

闻言,林翊猛然回神,面上浮现愧色,抬手一礼,“大人。”

“无妨。”林石溪微微笑着,再是亲和不过,“三请三驳,陛下已给足了体面,断没有不走的道理。下一次大朝,应该就会有明旨下发。”

望着眼前微笑的老者,林翊不由失神。

行尚书台的尚书令林石溪可以说是天晟一朝声望最高,仕途也最顺的官员。

寒门出身,科举入仕,所有人都以为二甲之首的林石溪此生也不过官至从四品。毕竟大周擢选官吏,出身尤为重要。林石溪既非名门望族之后,亦无名师学府支撑,进士出身的他任职选部,须从最低位的从七品下职官任起。即便留在帝都,三年一考一擢,顺利的话也要三十六年方至从四品。

但正如她一般,林石溪大人也遇到了仕途上的贵人。

彼时的宰辅宗谦知人善用,破格提拔这位在御史台不受待见的年轻人至中书省主书,三年后调任为尚书台员外郎,从此开始了他长袖善舞,调动天下财帛的仕途。两朝臣子,三十余载宦海沉浮,如今新政推行如火如荼,正待收官,这位革新一派的领头人却急流勇退,不止是她不理解,朝臣之中不乏同她一般摸不着头脑的人。

“大人是要携子女回乡?”

林石溪笑着摇头,“小女体弱,故土实在苦寒。陛下择了南地一处寂静地赐了宅院,另有太医院的徐太医一同荣养,也算是全了君臣一场情分。”

林翊看向笑意怡然的老大人,知道此去一别,余生怕是再难见面,心中不免伤感。听到陛下遣了太医跟随,又心生慰藉。

林石溪早年丧妻,复续弦了名门的庶女,夫妻琴瑟和谐,在朝中素有情深之名。可惜或是忙碌伤身,门下学生虽多,子嗣却不丰。只老来得了一子一女,女儿年幼体弱,儿子也因年纪太小尚未入仕。

“都说我不该此时请辞,依我看来,此时退位让贤正好。”对上林翊惊诧的眼神,林石溪笑容愈盛,“先帝在位时间虽短,朝中能臣却多,三公并行台、凤阁皆是贤才,几位尚书同大理、鸿胪、司农、太卜、宗正都是个顶个的才子,朝议之时群雄辩论,争执过一两个时辰,宰辅或先帝差不多也就有了章程。武将就更不用说了,战功授勋者两双手也数不过来。”

“这么些年过来,我从员外郎到尚书令,官位越来越高,至交故友却一年年变少。”

“当然,子辰,我很庆幸,一年前将你选入太府。我一直是明白寒门入仕不易,也知道你白身参加擢选,代行少卿之职日子不会好过……但我不愿你就在抄录上光阴虚耗。这也算我的私心吧,毕竟在朝中难得有同我相像的年轻人。”言及此,林石溪柔和了眉眼,哀而不伤,“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呢?”

“子辰,你有治世的天赋,但在你没有到达那个位置之前,暂且把你的野心和锋芒收敛,太明亮的光会刺伤人的双眼,于人于己都不是好事。尤其,你的背后没有第二个宗谦宰辅。”

林石溪语气平淡,娓娓道来,林翊却知,这看似随意的话语中是一个士子起于微末、由盛至衰的仕途和抱负,是一个群贤铸就的盛世。

她入仕的举荐人,新政的核心领袖,这次是真的要离开朝堂了。

想到此,林翊既敬又畏,既悲又喜。

“大人竟对子辰有这般大的期待?”

林石溪不答,扫视了一圈正厅之外的景致。远处的菡萏满池,风中摇曳生姿,从长廊看去,拥霜簇雪,粉云如海,碧涛卷浪,美如画卷。而右边的凉亭柱子边有劲草破土而生,一节桂枝贪图风雅,拥附在凉亭一角,撒下金黄碎玉。

“子辰可知,此处原是谁的宅院?”

“户部主书及吏属交接钥匙时,提起过……隐约记得,是前任中书舍人岑释岑大人。”

“对。”林石溪轻笑,“但在那之前,此处是宗宰辅幼子的故居。”

这一次,林翊惊得说不出话来。

“宰辅曾言,他无愧于万民,却有愧于家人。幼子病重之时,太医、内廷总管甚至连陛下都惊动了,宰辅却不在。得知孩子去世那刻,宰辅的表情我实在难以忘记……你应是知道,宗宰辅而立之年身居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人处世从来叫人寻不到错处,指挥得宜行事从容自成威仪。对我们这些时常犯错的年轻人更是宽容,日理万机,在府衙的时间远比居所长。”

“幼子早夭,他只对我说了一句,‘明明已经取好了名字的’。”

林翊声音颤抖,问道:“大人是说,‘子辰’?”

“是啊。”林石溪端起已经失去温度的茶水啄饮,“你年幼失孤,上有老师及一众师兄,怎么说也轮不到我来拟字……也是那次,我失态了,从你老师手中强抢了这个权利。虽然只是表字,算来算去不过半师之谊,没有正式的拜师之礼,亦无座师之名。但有些事情既然开了口,也不好留一半,你老师没法直言,某便托大代授——”

“林翊,你跪下。”

林翊神色一肃,撩袍径直跪在老者身前,聆听教诲。

“我林石溪一生光明磊落,少年登科及第,因为宗谦大人的提拔入中书省,军国政事均有涉猎,后调任尚书省,政策施行流程烂熟于心……七年苦熬,革新除旧时期上司接连告假请辞,以右丞的身份代行尚书令之职,推行新政五载,初见成效时,方知君王权衡之心,宰辅夹在中间又为我抗住了多大的压力和阻力。”

“你虽年少,聪明卓绝,见识高远不输朝堂的任何一人。更难得,你心系百姓民生,才高而德厚。幼年孤苦,却也铸就了你对市井乡野众生的洞察和体恤……少了些少年意气纵然可惜,也不妨事。毕竟,意气风发者多,少年老成者却少之又少。”

“但——你不该沾手太子交托的事,更不应该自请前往旧都迎回九皇子。”

“我辈行事,唯有一条万万谨记,诡计和暴吏用好了未必不能成事,但党争与夺嫡绝不可染指!”

“林大人、老师,我……知道错了。”

“别哭。”

林石溪抬手,轻拂过少年细软的头发,忖道:十六岁的年纪,不过比自家两个顽童大几岁,还是个孩子呢。

只可惜,时不我待,此刻若不心狠,只怕日后要吃的苦头还会更多。

“事情尚有挽回的余地。此行风险虽大,并非毫无收获。亲眼见到新政之下受惠的百姓,感悟应当是不同的?”林石溪柔声安抚道,“事必躬亲,宰辅在时亦是如此。总说要亲眼见到政策的实效,才能坚定执政的本心。你吟诗作对不足,策论却做得极好,去写吧,陛下会希望看到的。”

林翊双眸含泪,拜过之后取了纸笔,腹中酝酿无数次的策论如潮水一般,从尚且稚嫩的手中倾泻而出。

“老师请看——”

林石溪审视了好一会儿,看得心底一叹:即使是让他来作,也难完成得更好了。

将之小心折好收入袖中,林石溪偏头,瞧见正厅之外疾风又起,桂花落了满地,笑过之后移步上前拾了一节枯枝拈在手中,于阶下对林翊道:“子辰,过来。”

林翊咬着牙缓缓平复心情,双眼微红,小步上前。

“老师?”

顺着老者手中的力道跪下,发髻也被拆散,林翊抬头,对上一双温润的眼睛,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林石溪眉目柔和,静静看着年岁尚小,清俊秀丽,雌雄莫辨却满腹经纶的学生,许久没有说话。

抬手,枯枝替换下发间的玉簪,林石溪轻轻开口,“依常礼,簪礼与冠礼该是由父亲主持的。”言及此,不由轻笑出声,“虽说是十六岁,到底还有两个月才是生辰,可惜我同你老师都等不到那一日了。”

少年双眸清亮如水,澄澈如泉,似有星辰点缀期间,这般抬头仰视、交托全部信任的模样,想必没有哪位长辈能不软下心肠。

“子辰,你且低头,老师……为你加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