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宰辅流放边疆我成丞相了 > 第7章 第七章 御前觐见对答

入夜,月明如昼,清阶如洗。

同仆从师由交代过近期安排,林翊沐浴完毕,散发之际,手指触碰到那枚玉簪,心情复杂。

林石溪大人陈情,顺从心意辞官归去,老师黄侍郎安然出狱,该是好事才是,她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处理过伤口,驱寒的药熬煮一剂服下,躺在床上,林翊缩在被子中,后怕如寒夜的羽翼自脚底爬至全身。窗外夜雨又起,风声阵阵,雷声隐隐,喧嚣不已。

林翊碾转反侧,思绪百转千回,既有乐籍出身的母亲,也有病重无力的书生父亲,是立志此生治世济民的自己,又是从狱中出来沧桑不已的老师……勉强入睡,林翊又梦到了年少的小皇子手持刀刃朝她斩来,风华无双的太子因为妒忌失去理智、言行失状弑兄弑弟,同门的师兄们接二连三被夺职罢官。

一晚上,甚至睡得不如归京路上官船狭小的船舱踏实。

雨声渐止,林翊失神地躺着,心忖道:今日大朝,陛下应当会宣旨林石溪大人正式辞官归去,一应官职变动也会有章程。只是不知,她又将何去何从?

师由着人备好了车马等候,林翊将朝服穿戴整齐,二人一齐用过早饭,氤氲雾汽中出了门。

丹凤门入宫,行过长长的御道,在勤政殿门前停了脚步,林翊朝太府寺卿大司农谢贞拜过,寻到自己的位置站定。

林翊飞快打量了一眼,太子李昀轩斜立于陛下左侧,本朝宰辅元沛居右为百官之首,他身后,行台林石溪大人背脊直挺,身形清瘦,宽袍广袖的朝服似乎有千钧之重,压得这位老大人微微低头。远远望去,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沧桑。

林翊收回目光,觉得心中酸涩。

钟声响起,山呼“万岁”,百官肃立拜过,依序奏事。

林翊位卑,只低头默默听着,心中暗自记录梳理,了解各方时政。

忽得,林翊想起昨日林石溪闲话中提及的——“当今陛下做事雷厉风行,却实在英明,若非如此,大周也不会如此富饶强盛,引万邦来朝。但陛下对臣下的容忍度却远不如其父天嘉帝。韬光养晦,秉守中庸之道,不肯轻易展露头角者,陛下斥责其无能无用;玩弄权术,贪赃枉法者,是陛下势要斩除的国之蛀虫;趋炎附势,一味揣摩圣意,惑乱君心者,陛下罢官除爵绝不心慈手软;而对推行新政的反对者,陛下虽不至于斩尽杀绝,雷霆手段却令人生畏……但,人都是有私心的,‘约其行而不问其心’才是君王所应行的道。”

而林石溪认为,现在的天晟帝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大内总管苏和宣旨,陛下准了行尚书台尚书令林石溪“久病年迈,恐误国事”的请辞,尚书左仆射贺观岭品阶不变,代理行台之职;太府寺卿谢贞调入御史台,任从三品御史督察;闽州刺史荀璐任太府寺卿;吏部侍郎黄磊迁朔州长史……一番换血下来,文官群体变动不小,三省并六部的主事官员,几乎都是不满四十岁的年轻一代。

散朝,宰辅元沛、太子李昀轩、前行台林石溪及尚书左仆射贺观岭聚在一处商讨事宜,吏部尚书、侍郎、郎中几位同前侍郎黄磊另围了一个圈,林翊就算想同两位老师交流也实在不便。

尤其,太府的长官谢贞也要调任。谢过几位御史的道贺,谢贞从人群中脱身,示意林翊及少卿袁宿同他一道离开。

路上,林翊不解上司调任缘由。

太府寺卿与御史督察皆为从三品,论清贵后者自然胜于前者。但对于同样寒门出身,擅劝课农桑实务而不以纠察见长的谢贞,显然不算个好选择。何况,御史台望族子弟何其多,出仕即任从五品官职的御史更不在少数。

因而,林翊充分理解谢贞对这一调动的不满。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子辰,你的方法很好,我相信会奏效。但这份折子,我不会上奏陛下,你明白么?”

被袁宿暗掐了一把,林翊回过神,掌心一片湿冷,抬眼见谢贞面色不虞,心中一惊,平静答道:“是。”

若是半年前,林翊闻言必会生疑。但旧都一行亲历民生,亲涉地方政务;老师黄磊下狱,煎熬月余;藏书阁大儒讲学,名臣论道……她已然明白,各类新政推行,中央与地方暗流涌动之下,并非两税之法推行的最好时机。

谢贞闻言,收敛了怒意,平静地道:“那就好,至于《地器平税》与《归田令》,你可再拟细则。不过,之后就是交给荀璐大人过目了。”

林翊接过奏本,“下官明白。”

转头,谢贞又对袁宿道:“至于你,《均田令》越过我直接上呈户部尚书蔡恒大人也就算了,还有错字是怎么回事?简直目无尊长,行事无度。”虽是斥责,语气却并不严厉,只是又让他再作修改。

袁宿躬身领命:“下官省得了。”

“要是还有什么麻烦事一并禀报了,我走之前还能兜底。要是没有就去忙吧,一个离岗就是一月,另一个点卯就走,也不知道我怎么就摊上了你们两个?”说完正事,谢贞脸上终于浮现笑容,甚至有心玩笑,“平日我拘你们拘狠了,今天就别走那么快。只今日,一起喝一杯。”

两人齐声应“好”,礼过后告退至办公之地。

*

林翊离岗许久,纵然有袁宿分担,亦积攒了不少公文。

寺丞与主簿各在其位,桌上文书分门别类,林翊即刻坐下,依照事务轻重缓急开始处理。

这伏案就是一整天,直到散职,周遭人走了个干净,林翊才将积压之事一一理清,脸上稍稍露出些许笑意。

袁宿早早完成了自己的公务,本意是等林翊一起赴宴,却没想到林翊竟然能专心投入如此,连斟茶三杯都没发觉他的到来,一时觉得新奇。故他只是支着头,静静打量着甚至有些清瘦的人不住忙碌。

平心而论,林翊的容貌在朝臣中不算顶尖,面庞稚嫩,稚气未脱,眉目清俊,却不是美人胚子。但其举止有度,仪态极佳,少年沉稳,自有一份超群脱俗的气质傍身。不笑的时候如泠泠春泉,恬淡温和,一笑起来眼睛又亮又圆,真诚动人,连那不算出众的容貌也多了几分出尘之气。

无怪,连一向冷心冷性的谢太府也将其作学生对待,事事过问指点,严厉却不严苛。

见林翊抬头,袁宿正要上前唤其动身,却见室外太府寺的一位主簿匆匆入内,喊道:“还好,少卿你没走……袁少卿也在。”

“什么事?”林翊起身问道。

“陛下有旨,召林少卿入宫觐见,陛下有事要问。”

林翊与袁宿对视一眼,各有思索。

“帮我同谢大人告罪,改日翊再登门叨扰。”林翊取了门侧的油纸伞,出门前朝袁宿一礼。

袁宿双手环抱在胸前,随意道:“知道了,你且去。”

苦等半个时辰,却没接到人——

袁宿无奈摇头,只身往外走,满腹牢骚无人可说。

却说另一边,林翊亦是提心吊胆。

*

天晟帝执政风格虽与天嘉帝大有不同,勤政上却一脉同源。

只是,比之先帝,天晟帝处理政务决断更快。宰辅与各位尚书上呈的奏章无论多少,次日就会有结果。稍微重大或有所为难的事情,朝议过后也能有所决议,不会一拖再拖。朝臣奏事,只要章程明晰又无明显过错,基本都能当庭敲定。

大权在握,执政迅速稳妥,因而若无朝臣私下求见,多数时候陛下并不会召见大臣。尤其,林翊不过从四品太府少卿,品阶不高,主管的也非军机要务,更称不上朝廷要员。

疾步行过长长的宫道,抵达太和殿之时太阳业已下山,殿内殿外宫灯亮起,阴影处却更显昏暗诡谲。

匍跪在地,直到玄色的地砖寒气深深逼入双膝,林翊后背直冒冷汗,才听陛下道:“起来吧。”

天晟帝执政二十余载,身形高大,年轻的时候俨然容貌俊美。

只是为帝多年,君威慑人,叫人不自觉就要拜伏在地,心生畏惧。

“抬起头来。”

纵然是君王的命令,林翊也绝不敢直视陛下的眼睛。天晟帝一身淡紫长袍,淡金与浅银色的丝线绣云纹与方胜纹点缀,风雅高华。林翊注视着君王衣袍上精心绣出的夔龙纹,目不转睛。

突然的近身,叫她惊得抬头,自下而上同天晟帝对视上,心一颤,目光却不敢露怯。

“昀廷对你评价颇高?”

天晟帝同林翊的目光相遇,双眸漆黑,烛光跃动,让虽赏识年轻臣子,却少有见这般稚气年轻人的君王好奇地打量起来。

十五六岁的年纪,少年人身量虽高挑,但较之成年男子还有不小差距,显然尚未长成。发丝细软如绸缎,面上还有未褪尽的细绒,不过是个半大孩子。

“臣不敢。”

林翊听到他的问题,不慌不忙低下头去,深深躬身,伏跪于地。御前应对,已然有理有条。

“说说看?”

现下,他是真有些好奇了。

引用

1.“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旧唐书·杨炎传》

2.约其行而不问其心,即“君子论迹不论心”。

感谢知悦宝的的地雷,努力码字更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第七章 御前觐见对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