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云山过 >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云山过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作者:景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14 09:47:56 来源:文学城

回客栈路上,人渐渐热闹起来,传来几句交谈。

叫喊声、说话声此起彼伏,雁随跟上李绪步伐,又瞅着他面色如常,并不觉得费力,便不管他只顾着自己听乐子了。

“你听说了吗?”“什么什么?”

“你这菜都不新鲜,一看就不是今早摘的!”

“城南老屋闹鬼啦!”

“油饼十文一个!油饼十文一个!”

“你这妇人,不买挑什么菜啊!”

“去去去,小鬼头一边去别挡着我做生意。”

越走越远,卖菜的阿翁和阿婆吵架声逐渐听不见了,客栈也到了。

门口,苍平迎了上来,接过李绪手中的一堆药。

“您怎么不等我们。”他自责道。

李绪在袖下转了转有些酸痛的手腕,面上波澜不惊:“不过是起得早了些,顺道买点罢了。”

他扫了眼店内,问道:“可是要走了?”

“冯将军说是巳初走,”苍平回答,“本想着让掌柜准备些新鲜吃食,但他不知去哪了。”

说话间,掌柜便进来了,嘴里还念念有词:“菩萨保佑,菩萨保佑,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掌柜的,这是怎么了?”苍平拦住了他。

“出大事了,城南闹鬼了!”掌柜张望四周,悄声说道,“你们还是赶紧走吧,不然等会刺史来了,定要细细盘查你们。”

因昨日青河来时并未张扬身份,掌柜并不知晓李绪一行人的身份。

“闹鬼?”李绪蹙了蹙眉。

掌柜神神在在,故作玄虚地说道:“你们一看就不是本地人,那城南老屋可不是一般的地界。”

“不过说来也简单,只是我们本地人有些敬畏罢了。”他清了清嗓子,说道,“既然贵客想听,那便说道说道吧。”

苍平刚想开口,李绪便给他递了个眼色示意他闭嘴。苍平悻悻摸了摸鼻子,李绪指了指店内桌椅,对掌柜说道:“请您坐下说吧。”

***

“贵人可知燕州燕家南驰军。”

“略知一二。”

“十几年前,燕家家主领着南驰军全军失踪,但私下有传言,燕家是叛国了。”掌柜唏嘘道,“但朝廷不说,我们这种普通百姓哪里敢打包票。”

“城南老屋,正是燕家祖宅。”

“因燕家出事,匾额后头便被摘了下来,这宅子也就没人住了,也不敢住,万一有鬼呢。”

“说来,燕家还在时,我还远远地见过燕家家主,当真是少年将军。”

“其实这些年也相安无事,我家小儿前几天还去城南玩过,只看到破破的大门。”

“怪的就是昨天晚上打更的阿翁,说他三更时,听到了屋子里有人说话。这个阿翁胆子也大,还推开了门,隐隐约约还有个人

影,穿了件白衣服。”

“他以为是自己眼花了,没当回事。但四更时,他又亲眼见到有两个人在院内,脸都看不清。吓得他当即晕了过去,醒来时连打更的家伙什都扔了,急忙跑回家。”

“更怪的事就是,第二天大早,燕家的匾额又挂了上去。我年轻时还看过之前被摘下的那块匾额,字一模一样。他们都说是三月初三鬼门大开,燕家人上来伸冤呢。”

掌柜的长叹一口气,说道:“您就说怪不怪吧。”

李绪静静听完,开口道:“鬼神之事,无论是人是鬼,必定有所求。”

“谁说不是呢,一早长史就带着士兵来了,将城南老屋包的紧紧的。”掌柜叹了口气,“真是造孽哦。”

说话间,消失了一早上的冯炽进来,对着李绪行礼道:“殿下。”

“殿……殿下?”掌柜的慌乱起来,连忙下跪,“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请殿下恕罪。”

李绪扶起他,语气温和:“无妨,本就是听个故事,掌柜的去忙吧。”

掌柜爬起来,心惊胆颤地离开了。

冯炽跟着望了一眼掌柜的背影,收回眼神后恭敬地对李绪说道:“殿下,燕州刺史卢奉良卢大人请您一叙。”

李绪垂下眼眸,问道:“卢大人不应是在燕州城内?”

“昨日城南闹鬼,因此云城长史请了卢大人前来主持大局,又因昨日守卫见了下官的令牌,大早便将下官唤了过去。”冯炽回道。

“卢大人如今在何处?”

“大人正在官署处理公务。”

李绪懒懒抬起眼眸,眼神却锐利地望向冯炽:“如今是要本王亲自去一趟了?”

冯炽不敢回答,他虽是上京正五品郎将,但卢奉良身居从三品燕州刺史,更要紧的是,他的嫡亲兄长乃是左仆射卢奉朝。

“罢了,他为难你也是情理之中,”李绪起身。

他又转过身,对一直静静地待在一旁的雁随说道:“沈小娘子再去歇息歇息吧。”

***

官署内,卢奉良正躺着饮着茶,听着手下的长史呈报城南之事。

“大人,这事便是如此了。”长史犹豫着,补充道,“大人何不亲自去见襄王殿下。”

卢奉良睨了一眼长史,漫不经心地说道:“亲王又如何,上朝时不还要站在我长兄后头吗?”

长史咽了咽口水,特别想说,是站在您兄长后头又不是您后头。

——但终究还是闭上了嘴,免得又吃卢奉良的记恨。

但卢奉良放下茶碗,见到长史脸色,便知道他定要在给长兄的书信里狠狠记他一笔。不过正好,若是待到他回京述职,兄长肯定要狠狠责骂他,到时候再求个情,把他调回上京,这破地方他都待腻了。

“襄王殿下到~”门外传来通报。

卢奉良从椅子上爬了起来,抚平官服上的折痕,又摊开两本公文,这才往门外走去,长史则是跟着在他的身后。

“殿下昨日亲临云城,下官如今才来拜见,是下官失职。”卢奉良嘴上还是很恭谨的。

可惜他碰着的是眼力极好的李绪,从卢奉良略不整齐的官帽和背上的褶皱,一眼便瞧出了他确实失职。

李绪面上不显,只是上前扶起了卢奉良,说道:“卢大人哪里的话,卢大人乃是国之肱骨,是燕州万民的父母官。本王不过是个空有爵位的王爷罢了,哪里比得上卢大人为民谋福呢。”

这顶高帽戴的卢奉良有些飘飘然,平日里他只听过下属奉承他,哪里比得上亲王亲口夸他来的舒坦呢。

他压下心中高兴,佯装谦虚道:“不过是分内之事罢了,仰仗圣人信任将燕州交与下官手中。”

卢奉良指了指正中的椅子,对李绪说道:“还请殿下上座。”

待到李绪坐定,卢奉良主动攀谈起来。

“本应早就拜见殿下,奈何公务繁重。”他顿了顿,接着说道,“现下城南这事来的诡异,下官有些不知头绪,不知殿下有何见解。”

卢奉良算盘打的响亮,如今襄王在,正好是个现成的靶子,事儿没解决正好可以往他身上靠一靠。

“卢大人,本王对云城之事一概不知,不知从何解起?”李绪拿起一本公文,随便扫了两眼。

卢奉良语塞,正欲开口之时,外头又传来通报。

“大人,城南老屋又出事了。”进来通报的判司说道。

“说。”

“说是城南老屋,门上莫名其妙多了用血写成的“燕”字。”

卢奉良看向李绪,李绪将手中公文掷在桌上,懒懒说道:“那便请大人带路。”

***

城南,一堆人正围在燕家旧宅门口看热闹。

“都让让,襄王殿下同刺史大人来了。”

人群立刻散开,还有人窃窃私语道:“是王爷欸。”

李绪走进,见到门上大字,不由得失笑。

“不过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把戏罢了,算不上什么稀奇,想来是哪个小儿顽皮耍的。”[1]

李绪进而面向卢奉良,不紧不慢地说道:“那老翁定是年纪大了,晚上有些眼花看错了,还是给些金银让他在家将养着吧。”

襄王殿下金口玉言,断了不过是一场糊涂事,并非燕家旧事所致。卢奉良自是乐意见此,否则述职的折子里还要添上一笔岂不麻烦。

“殿下明察秋毫。”他拱手行礼,然后起身递了个眼色给身边的长史。

长史心神领会,吩咐下去。

“都散了吧。都散了吧。”

围观的百姓渐渐离开,嘴中还嘟囔着,这是什么怪事。

“殿下,”卢奉良指了指头上的匾额,“不知这个该作何解释?”

李绪似笑非笑,挑眉看了眼卢奉良,说道:“燕家之罪圣人可曾定下?”

卢奉良含糊说道:“自是没有。”

“那这匾额不过是昨日为慰藉燕家先人挂上的罢了,”李绪不疾不徐,“还是大人想着查个水落石出,好在圣人面前挣个脸面?”

“殿下金口,下官不敢置噱。”卢奉良闭了嘴,低头不敢直视李绪。

“那便不打扰大人处理公事了,时辰不早了,本王还急着回京面圣。”李绪说完便领着冯炽转身离开了。

“好厉害的小儿,瞅着比他父亲还要果决。”卢奉良冷哼一声,确实是小瞧了他。

十几年前他还在上京时曾与李惇打过交道,李惇并非一个心思深沉的人,反而有些天真。

长史试探地开口:“可要写信告知左仆射大人?”

卢奉良睥他一眼,开口说道:“也可,除非你想回老家养身体。”

***

客栈内,李绪招来苍平问道:“沈小娘子如何了?”

雁随宝宝暗中观察,她干什么去了呢?

卢奉良——看起来有很多flag的人。

***

李绪:阿爹你到底是什么名声?

二十五岁的李惇:我会和夫人贴贴,和夫人贴贴,什么时候都和夫人贴贴,谁像你二十五岁还是光棍哦。

雁随(举手):倒贴我一千金,我可以勉强考虑娶他。

崔其菀(甩开李惇):阿随,我给你八千金,你跟我一起玩不带他们。

***

[1]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出自《淮南万毕术》。

有一种回到中学学化学的感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