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云山过 >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云山过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作者:景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13 11:18:43 来源:文学城

一路南下,天气也渐渐暖和起来,李绪的风寒在雁随的妙手下亦不曾发作。

他同苍流的伤处也未化脓,苍流甚至吵闹着想喝酒,只是在被雁随一眼瞪了回去后,闭上嘴悻悻作罢。

“前方便是燕州了。”李绪摊开舆图,点了点“燕”字。

“马上便要出定州了,崔家人还会来见殿下吗?”雁随的手越过李绪的,指了指“燕”字旁的“定”字,随后又收回手,手指不经意间擦过李绪手背。

李绪将指移至“定”上,轻轻地摩挲着。

“崔家人如今不敢见我,”李绪卷起舆图,接着说道,“他们盼着我能庇荫母族,又害怕我不庇荫母族。”

“其实我同他们也不熟悉,我的母亲自幼在江南长大,外祖父前些年过世前同他们也无甚交际。”

“彼此薄情些,都好。”

***

李绪说的不错,直到进了燕州辖内,都未再见崔氏族人。

燕州相较于定州,驿站则是更为简朴,有些肖似平关——路上有些匆匆赶路的行人,手中莫不是拿着刀剑。

“燕州山少却险,若是直行则行路,故此官道都临近城镇。”李绪见雁随趴在车窗上,有些好奇地张望外面,体贴地说道,“可要下去骑马?我身上无大碍了。”

雁随摇了摇头,说道:“前几日骑驴倦了。”便不再说话只是安静地看着窗外。

李绪思索了一番,敲了敲车身。

“主子。”苍平驾马上前。

李绪掀开帘子,问他:“最近的城镇还有多少里?”

“主子稍等。”

没多一会,苍平回来了。

“离这最近的便是燕州辖内的云城,约莫再行两个时辰便能到了。”

李绪:“同冯将军说,本王肩上伤处有些不适,去云城寻个大夫。”

“是。”苍平并不多问,立刻掉转马头往后去了。

另一边的雁随,胳膊还撑在窗棂上,听闻缓缓转过头,不解地看向李绪,问道:“殿下是不信我的医术吗?旁的我不敢打包票,外伤和风寒我是最拿手的。”

李绪耳朵微微泛红,似是被窗外带进来的风冻了耳朵。

“想着行了好几天,该寻个正经地方填填肚子。”

雁随见他的耳朵有些冻到了,便收回胳膊,关上了窗户。

“我见你这身子骨,也是要抓点药补补了。”

***

云城先前唤作五云城,后因前朝一位皇帝被蛮族俘虏于此囚禁至死,待到新朝便弃了“五”字改成了云城。[1]

襄王车驾道云城时已至黄昏,但入城颇为顺利,守城的士兵只见了一眼冯炽的令牌便放行了

“一行近百人,这般都不盘查吗?”雁随见状,眼中尽是疑惑。

“我想想。”李绪修长的手指在桌案上轻轻瞧着,似是在回忆什么,没一会他开口说道。

“燕州如今的刺史,应当是卢奉良。他是范阳卢氏出身的文官,他的兄长卢奉朝如今已官至左仆射。”

雁随轻轻地“哦”了一声。

李绪接着说道:“说来云城应和叶姨有些关系,我听我母亲说过,叶姨之前在云城住过一段日子。”

雁随垂下眼睫,五指握紧了手边的残星随后又轻轻松开。

“师父提过一些,但她不愿多说。”

李绪望向雁随,眼神中带着温柔的和煦,他轻声开口道:“叶姨定是不想让你困扰。”

“或许吧,”雁随抬起眼眸,语气又轻快起来,“等会定要尝尝云城特色。”

李绪有些慌乱地收回眼神,笑着说道:“那是自然。”

***

云城内客栈比不上千禧楼的豪华,但相较这一路上的驿站,已是上乘了。因着青河提前了半个时辰赶至云城,客栈也已备好了房间、吃食和热水。

云城很少有旅人路过,因此在雁随入店时,她保证她见到了客栈掌柜脸上的兴奋——好似见到了一群肥羊。

待到入了房间,雁随发现房内已经备好了热水。

没过一会,敲门声响起。

“贵客,您点的椿根馄饨。”[2]

她拉开门,店内伙计正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站在门口。

雁随知晓这定是李绪备的,于是接过馄饨,道了声“多谢”,伙计则体贴地替她关上了门。

她在桌边坐下,挑起一颗馄饨,一口吞下。椿根馄饨算得上是燕州的特色,家家户户均会屯些椿根留着包馄饨。

雁随在平关这么多年,也未曾吃过椿根馄饨,一入口,便被这份鲜美慰藉了近些日子辛苦到的舌头。

一碗馄饨用完,雁随困意袭来,强撑着沐浴后便入了睡。

***

第二日雁随起的很早,趁着众人还未睡醒时,她打算去街上溜达溜达用早膳。

下楼时,却遇到李绪正在大堂角落的桌子边坐着。

“殿……”

李绪轻轻地嘘了一声,指了指周围正在擦桌子的伙计:“唤我的字罢。”

雁随愣了愣,说道:“说实话,我每次唤您的字,都觉着我是长辈。”

李绪在平关的平辈不过苍平苍流青河,并一个雁随也不过四个。青野他们执意唤李绪“主子”,剩下的长辈便都称他的字。

李绪哑然失笑,嗓音柔和说道:“那便喊我的名吧。”

雁随张了张嘴,纠结了半天终于开口:“李绪,你怎么清早起来了。”

李绪眼中含笑,指了指楼上:“我预备着去医馆补些药材,但苍平他们累了睡得沉,仔细想想便算了。”

他反问道:“沈小娘子怎起的这么早?”

雁随走进,开口道:“我想着昨晚的馄饨鲜美,想着去街上再用份,顺便寻些其他吃食。”

“沈小娘子可介意我同行?”李绪起身,抚平衣上因久坐而成的褶皱,“正好还能请沈小娘子帮忙掌眼,免得我们不知好坏买错了。”

二人并行出了客栈,因是清晨,街道上人并不多,也有零星几个小贩。

“坏了,”雁随拍手懊恼,“忘记问哪里的馄饨最佳了。”

李绪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说道:“前面走两步便是了。”

“啊?”雁随微微张嘴,心想他怎能知道。

李绪目视前方,瞅着颇为稳重,开口道:“闲来无事,同店内伙计问了几句。”

***

确实是几步便到了,店内只有一个瞅着有些年纪的老翁。

雁随朗声道:“阿翁,两碗椿根馄饨,再来两个油饼,麻烦了。”

“好嘞。”阿翁手上飞快,说话间馄饨已经下锅了,正预备着炸油饼。

雁随同李绪在店内随便寻了个位置坐下。店不大,但很干净,桌子也是擦的锃亮不见油污。

雁随翻过桌边倒扣着的粗陶茶碗,用铜壶倒了些茶水,又递给李绪一杯。

“想来你对街边小食知晓的比我多。”

李绪接过茶碗,啜了一口说道:“我母亲觉得我肠胃弱不让我杂着用,只是我父亲爱鼓捣这些,常常背着我母亲带我出来。”只是李惇又会回府哄夫人。

为了父亲那点面子,李绪还是选择不揭自家老父的短。

“客官,您的馄饨和油饼好了。”阿翁端着食盘上来。

“多谢阿翁。”

雁随从筷筒中取了两双筷子,伸手放了一双在李绪面前。

“我平日只吃过我师父包的馄饨,但我师父实在不善擀皮,”雁随挑起馄饨,努了努嘴,“这般薄皮馄饨,她总能捏成馎饦般厚实。”

李绪失笑:“我记得前些年去临山时,总是叶姨亲自下厨。”

雁随哼哼了两声:“师父常说,人无完人。比如她于饼法一道着实不精通,连带着其他面食也是稍逊。”

雁随吞下馄饨,接着说道:“因此我学不会刀法枪法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人无完人。”

李绪好奇,开口问道:“叶姨便让你学剑了?”

“没有,她让我扎了两个时辰的马步。”雁随边夹过一个油饼,边说道,“但我还是学不会。”

***

用完馄饨,已是辰时。李绪记着提前打听好的医馆位置,带着雁随一道去了。

“掌柜的,十包川芎茶、罗汉果四颗、白芨末。”雁随又问道,“掌柜的可有纸笔?”

“有的。”掌柜从柜台后递给她。

雁随唰唰写下方子,连着笔还给掌柜,说道:“按着这两个方子,再包些天麻散、止血散。”[3]

趁着掌柜取药的时间,她抬头望向李绪,解释道:“你近些日子有些畏风,还是备些川芎茶和罗汉果。白芨末、天麻散、止血散这些也应是够用了。”

李绪轻轻点了点头,不过半晌,掌柜的便拿了满满几包药材出来。

雁随伸手接过,道了声谢,抬起下巴示意李绪掏钱。

“多谢郎君,”掌柜一早开门便做了个大生意,很是高兴,“郎君同夫人真是登对。”

雁随今日穿的是襄王府给她备的衣服,因此和李绪的衣服瞅着是同个材质。

“我……”

雁随开口还未说完,便被李绪打断:“掌柜生意兴隆。”

说着便从雁随手中拿过药包,带着她一同离开了。

雁随有些迷茫,问李绪:“你怎的不让我同他解释。”

李绪目视前方,声音清冷:“萍水相逢罢了,解释反倒多余。”

雁随仔细一想,也是,何必多余废这番功夫。

她见李绪拿的辛苦,手上青筋微微暴起,体贴说道:“可要我帮忙提?”

李绪只说不用,脚上步伐飞快。

雁随宝宝:抓住了我的胃,就等于抓住了我的胃。

我那一生要强的囡囡哟,今天开始怒抬五十斤水缸锻炼身体。

***

[1]宋·徽宗被金人俘获后囚死于五云城,又名五国城。

[2]刘禹锡煮樗根馄饨皮法:立秋前后,谓世多痢及腰痛,取香椿根一大握,捣筛,和面捻馄饨如皂荚子大,清水煮,日空腹服十枚,并无禁忌。山家晨有客至,先供之十数枚,不惟有益,亦可少延早食。椿实而香,樗疏而臭,惟椿根可也。(南宋林洪《山家清供》)

[3]川芎茶:感冒风寒,头痛鼻塞,身体拘急,畏风者。(《万氏家抄方》卷一)

罗汉果:止咳清热,凉血润肠。(广西中药志)

治跌打骨折:酒调白芨末二钱服。(《永类钤方》)

天麻散:破伤风。因跌打伤头脑,而客邪乘之,以致手足搐搦,人事昏愦。(《医学心悟》卷六)

止血散:人参三七,白蜡,**,降香,血竭,五倍,牡蛎;各等分。(《回生集》军门止血方)

***

中药方并非专业人士,如有错误还请包涵。

但保证罗汉果止咳是真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