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云山过 >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云山过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作者:景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15 09:13:30 来源:文学城

“沈小娘子自回了客栈便回房间了,也未见她出门。”苍平回答。

“通知冯将军,未初出发。”

***

房门轻轻被叩响,雁随拉开房门,和李绪正对视。

“殿下是要准备出发了吗?”她轻声问道。

“未初再走。”李绪指了指屋内,“有些话想问问沈小娘子。”

雁随侧身让开:“殿下请。”

李绪迈了进去,在桌边坐下,雁随关了房门,在他对面寻了个椅子。

“我记得沈小娘子今年应是双十?”

雁随抬眸,眼下有些青黑,但双目清明,她缓缓开口说道:“说来其实是二十一了。我师父说捡到我时,我瞅着应是六岁。”

李绪有些惊愕:“叶姨从未说过。”

雁随却笑得轻松:“师父不愿说这些,她捡到我时我撞了脑袋,好多事记不太清了,只有随身的帕子上绣了大雁和“沈”字。”

李绪正欲行礼道歉,却被雁随制止。

“无妨,我本就不在意这些,说来师父让我护送殿下归京也是替我着想,”雁随顿了顿,声音有些低沉,“毕竟她捡到我时正是在许州附近,想着我万一能记起一些,还能寻回家人。”

“若有需要,还请沈小娘子尽管开口。”李绪许下承诺。

雁随点了点头,语气松快:“毕竟殿下还欠我人情。”她接着又问道:“殿下可还有什么要问的?”

“是想问问平日里,叶姨可有提起过燕家?”

雁随摇了摇头,脸上略带歉意:“这乃师父的私事,还望殿下见谅。”

李绪沉吟片刻,说道:“是我失礼了,还请沈小娘子不要怪罪。”

“不过也并非不能说,师父曾说过,殿下如有疑问,必定知无不言。”雁随话锋一转,“殿下可知师父同郑家有旧?”

“听我母亲隐约提起过,叶姨似是郑老将军膝下长大的。”

雁随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其实算不上,师父的父亲是郑老将军的副将,十三四岁的时候父亲战死,母亲也丢下她和弟弟殉情。”

“后来,郑老将军收留了他俩,但师父倔强,不愿认郑老将军做父亲,于是便拜了师。”

“师父自小便练剑,在郑老将军的指点下剑术更是突飞猛进。”

“叶崧则不同……”雁随伸手倒了杯茶饮了一口,挑了挑眉说道,“您可别见怪,师父说虽然叶崧是长辈,但叫他叔父他也听不见。”

“叶崧自小体弱,但爱书如痴,师父又经常出门游历,同他不太亲近。”

“后来叶崧入了上京,因年轻郑老将军便让他沉淀几年,并未科举。叶崧由郑老将军亲自举荐,入了老将军外孙——先太孙府内做了幕僚。”

李绪提起茶壶,往雁随手边茶杯续了半杯茶水,说道:“直到修远三十四年,听闻幽王谋反,郑老将军过世,幽王一脉全部伏诛。”

雁随并未看向李绪,而是盯着手中茶杯,说道:“是,师父六月接到消息,说太子被废,同太子妃、太孙和太孙妃囚于东宫,便从燕州赶到上京。”

“师父想救出叶崧,毕竟她的身手便是大内也去的,区区死牢算什么。”

“但叶崧不愿,他说他愿以死证明清白。”

“师父骂他蠢,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他只说了句——”雁随顿了顿,轻声笑道,“‘悲申徒之抗迹[1]’,不若死谏。”

“一日之后,她便听闻叶崧撞墙而死,被丢到乱葬岗了。”

“奈何命硬,师父准备将他刨出来带回平关之时,发现他竟有微弱的脉搏,但是无论怎么扎针都不愿醒。”

“师父只能将他带回临山,师父曾立过誓言,若有生之年终老时,定是归根平关。”雁随放下茶杯,倒扣过来,“更何况,郑老将军过世,师父更想替他守着平关。”

“这便是我所知道的师父和郑家之事,至于师父与云城之事,她从未和我提及,只是让我路过燕家时祭奠一番。”雁随柔声说道。

李绪思考良久,缓缓开口道:“欠下沈小娘子许多人情,他日若需助力,某在所不辞。”

雁随扬起脸,脸上尽是揶揄:“那劳烦殿下,下次再烤几次鱼吧。”

***

李绪从雁随房内出来,青河已在门外候着。

“主子。”

“不必再查了。”

“是。”

如他所料,城南之事定是雁随手笔。至于她因何行事,结果也已明朗,只是……另外一人,究竟是谁?

***

昨夜,雁随用完馄饨并未睡着,而是找出了一件白麻衣服换上,提着残星剑翻窗出去了。

燕家老屋,近十五年未被修葺,院内杂草丛生,雁随勉强才找到下脚的地方。

她正想着进屋,却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小丫头,你若是推门,这屋子指不定要倒了。”

雁随转过身,残星顺势出鞘,剑尖指向眼前人。

“原来是阿翁啊。”雁随剑意未收。

同着麻衣的吕攸轻轻偏头,又指了指离他脖颈不过两指处的残星,说道:“小丫头,见面就拔剑可不礼貌。”

雁随微微眯眼,问道:“你究竟是谁?”

吕攸见她剑意略收,往后退一步后说道:“同你一般,燕家旧人罢了。”

“我不过受人所托。”残星归鞘,雁随转身看向屋子,“并非燕家旧人。”

吕攸往前,站在雁随身边,开口道:“殊途同归。”

雁随不欲与他多争辩,道了句“您随意”,便翻了窗户进屋。屋内倒不杂乱,只是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她扫视了一番,最后目光定在了头顶上写着“赤胆忠心”的匾额上。

她嗤笑一声,轻轻跃起将匾额摘下丢在桌上,积年的灰尘扬起,而后又跳了出去。

“您怎么还不走?”雁随出来见到吕攸仍在,面无表情道。

“门口匾额都没了,”吕攸正擦着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一块匾额,开口回道,“这匾额怎么被收起来了,害得老朽好找。”

雁随垂眸看了一眼,说道:“这如今已不是燕家的宅子,自然不能挂燕家的匾额。”

吕攸勉强捯饬干净了匾额,不赞同地看了一眼雁随:“你这小丫头说话怎么比前几日不中听了,前几日还会乖巧地叫阿翁,如今怎的这般冷漠。”

雁随抬起下巴示意吕攸腰侧的九节鞭,冷淡说道:“阿翁不也捏着九节鞭吗?若是鞭子抽过来,怕是我少不得躺上几天。”

“小丫头倒是谨慎,”吕攸气沉丹田,边扶起匾额边说道,“现下我没有多余的手抽鞭子了,那问问你到底是受谁所托。”

雁随不冷不热道:“谁知道你是想念旧还是趁机斩草除根,真把我当两三岁孩童了。”

吕攸抬起匾额,说道:“来搭把手呗,老朽一把年纪了,哪里能斩草除根。”他微微颤颤,勉力保持着。

雁随深深吐出一口气,大步跃过帮忙举起匾额。

“要放哪?”

吕攸指了指门上,雁随有些想丢了这块匾额,但还是忍了下来。

两人一同将匾额挂了上去,雁随跳下来,转身正欲离开。一阵鞭风向她背后扫来,她侧身躲过,抽出残星。

“阿翁,偷袭可不是君子所为。”雁随懒洋洋道。

“不过试试身手罢了。”吕攸攻势不减,九节鞭如蛇般缠了上来。

雁随后退半步,手腕微动挽了个剑花,将九节鞭缠在残星上。她趁势用力一拉,吕攸有些脱力,被拽得踉跄了一步。

“阿翁身手确实不怎么样。”

吕攸倒是头回被个二十来岁的小丫头点评身手不行,一张老脸暗自红了,心想真是丢人。

“不过试试罢了。”边说他边手上发力收回九节鞭,迅速转身后甩出九节鞭扫向雁随下盘。

雁随反应极快,她以剑撑地跃起,躲过的九节鞭缠在残星上。

吕攸握住九节鞭另一头,扯过残星。

雁随并未松开残星,而是借力冲了过去,眨眼之间,她左手上的剑鞘已至吕攸命门。

吕攸开口问道:“你到底是什么招数?既像燕家又像郑家?”

“怎么,会使剑的偏是这两家的吗?”雁随见吕攸松开鞭子,面上也服了软,便收回了剑鞘,“不能是自学的吗?”

吕攸哼了两声:“夸你天赋异禀罢了。”

“多谢阿翁慧眼识珠。”雁随将残星收回鞘中。

“可你若非燕家和郑家人,为什么要来着。”吕攸目光如炬,手指向了头顶上的“燕家”。

“旧人所托。”雁随左手握住残星,右手点了点屋门,“朱砂的手段过于老套了。”

夜色下,门上的“燕”字隐隐,吕攸又听见雁随说话。

“取些曾青和铁粉,待到天刚亮露水浓时才显得诡异。”说完她丢了两个纸袋,吕攸伸手接住,“送阿翁您了,我先走了。”

“不过提醒您一下,”她指了指石狮子旁边,“有个打更的阿翁方才就被吓晕了。”

吕攸望着雁随的背影,捏着手中的曾青和铁粉,深深叹了一口气。

他扶起打更人,嘟囔道:“这叫什么事儿。”

***

未初,李绪一行人从云城出发。雁随并未同李绪乘车,而是骑马同行。

出城时,她驾着马,回头地望了一眼天空。空中群鸟飞过,是一片安静祥和。

群燕辞归,大雁南翔[2]。

雁随宝宝昨晚熬夜,今天白天补觉!

雁随宝宝小剧场上线:我是甜妹→我装哒!

***

[1]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屈原《九章》)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鹄南翔一作:雁南翔)(魏晋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