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明 > 第174章 重扶社稷

月明 第174章 重扶社稷

作者:冠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2:33 来源:文学城

平康二年,六月初一。

帘帐外的天色有些寂寞,淡淡的蓝意铺展至边际,万里无云。

一人傍在湖边刷洗他的马,她向他走去,他起身笑道:“颂颂,快来看,我挑的马。”

他之前常用的那匹马阵亡了,又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伙伴。唐颂走近它,抚摸它毛发黑亮的脊背,马头挨过来,她轻轻阖眼,将面额贴近它的。

她能想象的到,秦衍居于它的马鞍之上会是什么样子。

当她睁开眼睛时,他正盯着她看,笑着追问:“怎么样?”

她望进他的眼底,有片刻的失神,那里倒映着他们头顶的湛湛青天,纯澈、天真。此时秦衍的脸上有些少年人的神气,唐颂点头,“很漂亮。”

于是他又笑了起来,天色最终还是没有吝惜笔墨,在秦衍眼底勾勒出一带绵长的云。

唐颂望着那痕迹,笑着提议:“秦戎钺,给它起个名字吧。”

秦衍垂眸,一边拿汗巾擦拭着肩颈和手臂上的水渍,一边思索。唐颂在这一刻意识到,秦衍一直都是一个坦然无畏的人,他裸/露在天地的凝视下,那具躯干看起来是那么有血有肉。

“悬光。”

“什么?”

“它的名字。”

“嗯。”

他抬眼时,捕捉到了她回避的目光。

她看向湖面,又附和道:“是个好名字。”

他走近她,一臂揽住她的腰,拥她入怀,笑着垂眼,追问道:“怎么了?怎么跑神了?”

湖面折射过来的光有些刺眼,唐颂皱了皱眉,偏头躲在他胸前摇头,“没什么。”

秦衍反倒也后撤了一步,“身上湿,别沾上。”

唐颂心底燥热,推开他的臂膀往前走,秦衍看着她骤然生红的侧脸,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他再次伸臂,攥住了她的手腕,拉她回身。

“颂颂,怎么了?”

她面红耳赤的望着他,咬紧唇角,含着一丝怒意重申,“我说了,没什么。”

秦衍面色茫然,“那颂颂为什么要生气?那名字你不喜欢么?”

“跟它的名字没关系。”她挣了挣,但没挣脱他的掌控。

秦衍开始较真了,蹙眉问:“那是怎么了?”

听他说着话,她迁就他的力气,回到他的面前,她踮起脚尖靠近他,他看着她缓缓垂落眼帘,于是,他眼底的云影散乱,被剥成千丝万缕。

她落下脚跟时,趴在他的胸前不愿抬头,她穿着单薄的软甲,腰身柔纤,一臂就能环成个圆,秦衍抬起另外一只手牵过悬光,吻她的额角,“要不颂颂给它……”

她摇头拒绝,“我说了,跟名字这件事无关。”

“我哪里惹颂颂不高兴了?”

“没有。”

“谁惹颂颂不高兴了?”

“没有人。”

“那……”

“没有就是没有。”

“我想知道……”

“秦戎钺,你不必知道。好么?”

他沉默良久才放她走。

“好。”

唐颂在凉州城内找到常子依时,他正坐在堂内焦头烂额的挥笔,上官苍苍和梁落声两人正帮他一起核算账目。她不出声打扰,坐在一旁等他们停笔后方问道:“如何?”

“我们详细算了笔帐。”常子依向她递出一份账本道:“眼下各道兵员共计八万九千三十六人,约等于九万。马两万六千匹。按照一人日支米二升、盐五勺,一马日支粟一斗、茭草二围、马盐三合的标准,咱们每日要支出米两千四百石,盐四十五石,马料每日要支出粟两千六百石,茭草五千二百围,盐七十八石。”

唐颂颔首:“这么算的话,每月的人粮大概得七万两千石,马料大概要九万石左右。人粮若是折算成粟、麦、豆、麻、黍之类的,需要的数量更多。目前咱们还剩多少粮草?”

常子依道:“米还有八万石左右,粟六千五百石,大小麦六千石,荞麦两千石,大小豆一万石,豌豆四千石,麻三千石,黍两千五百石,食盐七百石。马料的话,粟还余下二十万石,茭草四十万石,马盐六千石,牛驼羊驴的饲料大概还余下三万五千石。”

唐颂提起案上的茶壶,为面前三人各倒了一杯热茶,思索着道:“这么说,目前所剩的粮草顶多也只能撑三个月了。”

常子依两臂抱胸,皱眉肯定道:“是,勉强能撑三个月。”

梁落声接过唐颂递过来的茶水道:“药剂也不大够用了,尤其是三黄丸、水解散、疟痢药、金枪刀箭这类的。”

唐颂坐下身轻叹:“兽药也是,各道军队里一些治疗马匹的方子已经配不齐了。”

常子依也叹道:“咱们得尽快组织堪会了。”

苍苍起身,给唐颂倒了杯热茶,她道谢后看向了杯口,水面上云山雾罩般,上下浮沉漂泊的茶叶更似蜉蝣。

“探查到的敌情属实么?有几分把握?”

唐颂回过神从杯口处抬眼,看向上首同秦咨阅对视,此时她已身处一场堪会之中。

“只要突厥一方的军略暂时没有发生变动,那就属实。”她说着看了萧岚绘一眼:“我们花鸟司原来的人手跟萧向导一同打探到的消息,十成把握。突厥于甘州、沙州、肃州、伊州各屯兵三万,西州屯兵十万,积粮上百万石。”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大秦一方克复凉州之后,只能选择与突厥僵持,因为他们不清楚突厥一方的守备底细,现下探明了虚实,情形并不乐观,寡不敌众,他们不能在兵员和军备少于对方的局势下主动发起进攻。

她话音一落,堂内众人开始相互偶语,咨阅看向其中一人道:“梅督,你怎么看?”

梅向荣叹了口气道:“眼下乏粮,一味坐守,绝非长久之计,他们要比咱们能耗得起。”

一面是兵强粮足的突厥,一面是坐吃山空的困境,这种不利的现状越拖下去对于大秦一方的损耗越大,当真等到凉州军备空虚的一日,突厥自西而来,凉州可能会面临失守的风险。

咨阅颔首:“确实不能再久等下去了”,她看向自己的副将寥怀询问:“江南两道那面有什么消息吗?”

寥怀回复道:“殿下,派出的人马尚未归来。”

寥怀安排人手下江南是为了打探秋税征收前后,东西两道的作物收成情况,现下音稀不闻,这个议题只能暂时略过。

咨阅再次看向唐颂,询问道:“国破之初,吐蕃、突厥相助作恶,共侵大秦国土,为何在吐蕃接连战败甚至于退出战场之时,突厥只是兵据陇西各州,不曾作出任何反应,任由我们收复了凉州,关于这件事有什么听闻么?”

唐颂道:“半个时辰前审讯吐蕃的一批战俘,审出了一些说法。跟我们之前的推测一致:吐蕃跟突厥之间的联盟已经失效了。原本突厥从兵部盗取陇右陇西一带的舆图后与吐蕃暗通,双方约定一同出兵入关后分据河州、兰州,之后集结兵力攻取原州,然而吐蕃中途毁约,掌握舆图后率先出兵,想要独吞陇右三州后直接进逼长安,突厥一方见状便放弃同吐蕃再度结盟,鄯州克复之后,吐蕃只能选择从凉州撤兵,不撤的话,突厥迟早打凉州的主意,比赞跟我们还有的谈,塔利跟那俩儿子只会找他秋后算账,只有彻底退出战场,才能及时止损。”

梅向荣听后冷哼,“这起子寇贼从来都是背信的坏种儿,就这还想吞并天下,做他丫的春秋大梦!”

燕序齐发声道:“如此一来,至少局势明朗了,今后大秦所面临的敌人只有一个。”

梅向荣连连摇头,“突厥兵马的战力远在吐蕃之上,尤其是骑兵,咱们军营里有句老话,宁打两个吐蕃,三个契丹,不打一个突厥。比赞那老东西估摸挺不过多长时间了,吐蕃王室刚又损了两个嫡系王子,我梅向荣敢下这样的论断,他吐蕃的气运就此衰败了,但是突厥不一样,别忘了他们的间人能潜伏在咱们朝堂宫庭中十多年,就为等一个颠覆大秦的时机,对待这等诡宄之徒,绝不能有任何轻视之心。不能坐守的话是我说的,但是眼时下,不等也得等,诸位,突厥绝没有耐心让咱们多等的,粮草才是关键,兵马的肚子都喂饱了,还怕他们么?城里的兵员是越来越多了,照这么下去,秋收之前咱们都得饿肚子了。”

桌边,常子依跟杜郁茂对视了一眼道:“说到征兵,我想咱们征粮的敕令是否可以开始草拟了?十多万的人马不能总是指靠谢老板和谷老板的粮队筹粮,他们也有财匮力绌的时候。”

这个提议众人并不感到意外,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处在酝酿之中,所谓征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集天下之力促成某件事情,有征兵的先例在前,在场所有人都愿意相信当下一道敕令形成后,它会带来的深远影响,所以,寥怀才会领命分派人马南下江南两道。

这时,罗应知开口,道出了所有人的担忧:“咱们大秦的气运就看今岁秋收的收成了,江南无灾,则大事谐矣。”

没有人能够预知国运,未知之事最令人感到惊惧。他们走到今日此时,有一种感觉越发强烈: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绝非是一道简单的命题。

见众人沉默着,罗应知暗叹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的话头提得沉重了,但是他不能不道明事实。“诸位,”他再次开口,“近一两个月多雨,要多加警备,但愿它不会下到江南去。”

今岁江南春有灾害,秋季如遭涝灾,那道征粮的敕令不知是否还能如期下发。

待他话落,梅向荣第一个回应,“这回我带人去前头的烽堠上守着,趁这双老眼还没昏花。”话说着起身走了。

堪会随之结束,众人三三两两交谈着,陆续离开,罗应知没有起身,他看着他们从他身旁经过,他们没有一个人流露出心怯的神色。

是,也许那道命题万般艰难,可正在践行它的人们没有违背自己的初心,他们举步维艰,仍在前行。

他微怔,又暗自一笑。

他无法预知未来的那一场连绵秋雨是否会到往江南,但他心底有一种微妙的预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