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明 > 第173章 三驱之制

月明 第173章 三驱之制

作者:冠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2:33 来源:文学城

辰正。

鄯州城北面城门大开,唐颂斜挎她的横刀,在城内城外所有兵将的注视下穿北门而出。

“唐将军!”城楼上有士卒高喝:“我们不怕打仗!”

“对,我们不怕打仗!”

“咱们不怕打仗!”

一呼百应。

他们有他们的倾向。

唐颂抬手握在刀柄上,继续向前走。她穿过北门外驻扎的大片军营,行至空旷地带。

身后有成千上万名将士的目光注视着她,而她的面前只有两人,松珏的妻与子。她还记得自己亲手斩杀罗追那一刻的感觉。

她平复心底的战栗,掌心的颤抖,斩灭了那双绝望的眼眸。血水瞬间溅射在她的兜鍪、肩颈上,她什么都不愿去回想,只是将呼入心肺间的血腥再次缓慢的释放出来。她不知自己是否解恨了,她只是驱使着自己,想要去那么做。

眼前这位妇人再次朝她下跪,她明白,她手中掌握着决定她生死的权力,那把刀刃随时都可能会落下来。

她看着她逐渐蓄满泪水的眼眸,她似乎已经丧失了求生的**,空洞的眼眶里同样充满了绝望,嘴唇哆嗦着,说着些什么,叩头祈求。她看向她的儿子,那双幼小的眼睛尚未窥探出自己命运几何,他只是受到了母亲的感染,眼底的惊恐是无知的惊恐。

唐颂潜入她的泪水中,沉默良久。

一人走到她的身边,她发髻上的红绫被风吹拂着,掠过她的眼角。

唐颂偏脸,看向她。萧岚绘同她对视,微微颔首。唐颂拔刀出鞘,迈步行至那对母子身边。

她抬眸视向前方,寒声说道:“围兵者,围其三面,开其一面,以示生路也。此乃大秦三驱之制。今日我允许你自择一面为生路,回国后告知比赞王:如若吐蕃胆敢再次侵扰大秦,届时,我们大秦将士势必报仇雪恨,将吐蕃王室、族人一个一个诛除干净。”

那妇人不懂她的话语,惊恐万状的看向一旁,萧岚绘面对她,用吐蕃语将唐颂的告知复述一遍。

那妇人听后,面上流露出难以置信的惊喜神色,向她们连连叩拜后,抱紧怀里的孩子,转身向前方跑去。唐颂凝视着她的背影,她越跑越远,跌倒后再爬起来,继续向前拼命的迈步。

晨光如水,有人在向着他们的彼岸泅渡。

唐颂调眼,向萧岚绘颔首致谢,她收刀,迎着万千目光的注视往回走。

此刻,她不再去探究主张议和的一派看法如何,主张以战止战的一派看法如何,她不再去探究,倘若她的父亲和哥哥们泉下有灵,他们的看法如何。

她选择,不去背叛自己。

步入城中,满城肃静,没有人指责她的选择,没有人质疑她的选择。

她驻足,抬眸望向城楼之上,又望向城中,她与那万千双眼眸一一相视。

这是她与他们之间的默契,这是他们对她的尊重。

止兵戈,安黎庶,再立社稷。

这是河州唐氏出身的唐颂在这一刻作出的选择。

城楼之上,昌睦公主从城下收回了目光,转身来到城墙另一侧,远眺凉州所在的方向。

身旁一人问道:“不知唐颂的选择是否与殿下的倾向一致?”

咨阅淡声一笑,反问:“博士,你知道我的答案,不是么?”

走,一直向前走,走向城池深处,走出身后所有人的注视。

唐颂再次驻足,她攥握那把横刀的刀柄,抚摸着它的纹理,阖上了眼睛。她强忍,逼退了眼中的潮湿和心底翻涌而出的的酸意。

“唐颂!”

有人叫她的名字,她睁开眼睛。

上官苍苍和独孤上野两人驾马弛入城中,苍苍看到她,匆忙下马,牵起她的手,气喘吁吁的说:“唐颂!河州!河州尚有幸存的百姓……”

“唐颂,”独孤上野在苍苍话语结束后紧跟着道:“你应该回河州一趟。”

唐颂脸上的惊诧一瞬而过,她回过神仓促点头,仓促喝来白旌,跨上马驰出南面城门后,又调马回身朝向城内。

苍苍冲她挥手,催促她走,“你走你的,我们在鄯州等你回来!”

据上官和独孤两人所说,顺永四十年间,吐蕃吞并吐谷浑后,吐谷浑幸存下来的民族流亡至大非川一带,依傍青海湖西侧安定下来,之后,他们以放牧所得的产出,比如牦牛、羊、马匹、毛毡、肉奶、青稞等与附近鄯州、河州的百姓们来往互市,得以维持了部落的生存。

河州、鄯州被吐蕃占领后,两州幸存下来的百姓便逃亡到了他们所熟悉的大非川一带,得到了吐谷浑部落的收留。

在听闻河州和鄯州相继克复的消息后,部分百姓们决定回迁,回到大秦故土,而他们之中,可能有唐颂的母亲彭氏。

母亲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阿弋,单名一个弋字,父亲唤她阿弋,从她自幼记事以来便是这样。母亲总是沉静的样子,她会团聚所有的母亲、妻子默默为他们的丈夫、儿子缝补冬衣。这样,他们就能风雪无阻的去守望边境。

边境对待她的母亲是残忍的,母亲跟她目睹了同样的事实,她在此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河州失守后,唐颂从来都不敢真正的去探究母亲的下落,没有听闻,没有见到,也许母亲是有去向的,她不愿去面对那个最坏的结局。

顺永四十三年,她离开河州奔赴长安。

上马后,她说对哥哥唐钧说:“天凉,哥哥带母亲早些回府吧。”

哥哥没有回应,母亲走到她身旁,接着抬手。她俯身,母亲系紧她狼皮大氅的领口,捧着她的脸轻抚,母亲含泪望着她笑了笑,什么都没有说。

唐颂高声喝马,从母亲那双泪眼中挣扎而出,向河州的方向驰去。

唐氏一族的祠堂没有被入侵的吐蕃兵马摧毁,可能他们对这个世代镇守河州的家族尚存一丝敬畏之心。她今天终于获得了再次步入其中的勇气,将哥哥唐钧的牌位安置在了父亲唐骋和哥哥唐铭的牌位旁边。

她与自己的父兄对视。

稀薄的光晕下,她手握刀柄,沐在万千悬浮的尘埃间,她在那里静了很久,而他望着那些碎屑缓慢飘落,落满她的银甲。凡尘如霜,积在她的肩头不知是怎样的重量。

白旌在门外打了声响鼻,这让他有些猝不及防,他屏息敛声时,遇上了她回眸视来的目光。

于是,她向他走来。

秦衍觉得自己永远都在等这一刻。

她走来,落入了他的心底,他拥紧她,她的声音在他的胸腔内回响:“他们……他们说,母亲去往西边的那些州避难了,有百姓在逃难时见到过她……”

他吻她的额角,“我们会找到她的,颂颂,我们会找到她。”

她把眉眼贴在他的护心镜上,哽咽不止,“唐钧的尸首在长安,将来我要带他回来。”

“好。”他说:“我们带他回来。”

“我……”她难过的说不出话来。

他擦拭她的泪水,拂落她肩上的尘霜。

凉州以东是沙漠,沿着石洋河往下游走,河流逐渐分为两支,它们的尽头是两汪湖泊,白亭湖和柳林湖。吐蕃一方从大秦全境撤军后,大秦一方将近八万兵马进驻凉州,围绕城池,沿着水路安营扎寨。河州道和武州道两道的兵马选择在两只湖泊附近下寨。

正值傍晚,成群的马头蘸入水中饮了个饱,抬起头时,鼻子脸上浸满了如银的月华。

唐颂经过它们,回头笑道:“感觉好像回到了从前。”

他跟上来牵住她伸出的手,她后撤步,带他往前走,沙地里软,她足靴陷进去,栽了个踉跄,他抬臂,捞她起身。

秦衍的眼底倒映着两汪湖水,湖面微微颠簸着,月光被风裁碎了,落在里头化成粼屑,星星点点的亮着、浮动着。

轻薄的凉意浇了她满头,唐颂微怔,躺在他的臂弯里轻笑,“秦戎钺,你也要一直这么看着我,好么?”

“这样,颂颂会开心么?”

她眸底滋生出丝丝绣红。

“嗯。”

她带着他继续往前走,“颂颂以来开过这里么?”秦衍问。

唐颂道是:“早前前往甘州高寨烽堠上值守时路过凉州,来到过这里。”

所以她才会说,好像回到了从前。那是很久之前了,在她去往长安之前。

两人来到白亭湖的南面,他们坐在湖边,唐颂脱下长靴,将脚踝浸在湖水中,水中的月色就染她身上了。

他们一起望着灯火通明的军营,她歪头,靠在了他的肩上。

“秦戎钺。”

“嗯。”

“将来我们找到一个地方,一个我们两人都喜欢的地方,然后一辈子呆在那里,好不好?”

“好。”

“秦戎钺。”

“嗯。”

“你后悔过么?”她问。

他答:“很多事情都令我追悔莫及,颂颂后悔过么?”

她点头,“一样,但是有一件事情没有后悔。”

“是什么?”

“我,遇见了秦戎钺。”

那晚的对话是如何收尾的,在多年以后,唐颂记不得了,她只记得自己喊累,撒娇说走不动了。

秦衍从湖里捞她起身,问道:“我记得颂颂从前不喜欢这样的。”

她说她现在喜欢了。

于是她赖在他身上往前走,夜风纠缠她的脚腕,她足尖蜷缩,微微打了个寒颤。

好像是在她的营帐里,周围只剩下那道帘帐的缝隙中偶尔有光透进,她的心跳在他的亲吻下落荒而逃,逃不出去的,会被他的热意围追堵截。

她仰面,失陷在他的掌中,那是一种温柔的囚禁,她会得到战栗满身的补偿。

他亲吻她的颌尖,她的唇,在那道微弱的光源里仰视她,凝视她。

她喜欢他这样看着自己。他的余光里,是满湖的水色月色,溺得她失神。

她坠落,他会接稳她,她枕在他的肩上颤抖,他会轻声念及她的名字。

“颂颂。”

“颂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