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明 > 第120章 灯笼

月明 第120章 灯笼

作者:冠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7 17:35:47 来源:文学城

卯正,秦哲跨出思政殿的门槛,高阶下一人正匍匐等候,他经过他径直往前走,段浔调整跪姿跟着他转身,叩头恳求道:“陛下请留步,若朝中寻得小女下落,请陛下开恩留情。”

国君惜言,只留那双龙靴上的盘龙舒展鳞甲,冲着他冷漠抬头,傲慢咆哮。

段浔抬首视看他的背影片刻,继而起身叫停了秦哲的步伐,“陛下,臣要辞官。”

秦哲回身看向他,他说:“请陛下应允”。

果然,他并不是意气丧尽的样子,他看着他面色平静地解下乌纱官,他只是一夜白头了而已,描白他发丝的是月华凝结的霜。

他双膝和袖口沾染的尘土也似霜,可能因为文人热衷于对月兴叹吧,上天对他们独有偏爱,混淆黑白,障人眼目,只为让他们看起来无上高洁。

他恨这些博学有礼,口述是非的人,他们在他面前躬身、沉默、屈服,他仍能感受到他们对他的一种审视,这让他芒刺在背。

天下人评判秦哲,会拿他同他的父亲相比,同他的手足相比,同大秦史上的每一位国君相比,执笔墨善言辞的文臣是他们之中最有力的喉舌。

民多愚,愚民往往愿意被他们煽惑。

他恨他,他逼他这般,他的骨只是弯了弯,被礼、雅、傲浸润入髓的骨,绵中带坚,他无法将其折断。

“准了。”秦哲轻佻提唇,“不过口头上的来往不做数,还请爱卿给政事堂递封辞呈,申禀朝中,按规矩走章程。朕本不忌齐王之嫌,可惜爱卿执意绝交于朝,为尊爱卿所愿,朕也不好再做挽留。”

段浔躬身附和他的话外之音,“是臣自愿释冕,并非受他人逼迫。”

晨光要降下来了,他们的官袍会褪去暗沉,生出另外一种华色。在朝会上,他目睹过很多很多次。

“甚好。”

他夸赞他有觉悟,转身走进阴影里,避开他看腻了的景。

逢露台。

廊下悬吊着一只灯笼,一人正提着笔在上头作画,见秦哲前来,敛袖要行礼,秦哲制止他说:“你画吧,朕瞧着。”

温绪继续作画,“今日銮驾回长安,陛下为何不偷闲休息会儿?”

“合不上眼。”秦哲在一旁看着他一下一下地落笔,“兄弟如手足,不知世人会如何评说朕?他们会不会觉得朕很残忍?”

温绪直起身回顾他,“齐王的供词,臣愿闻其详。”

秦哲开口说:“朝中查上官瑾军粮案时,御史台弹劾太子秦舒用刑酷烈一事。”

“花鸟司介入,南下杭州前,刑部起火一事。”

“平康初年,朝会大典时,符宝郎吕庆携帝印遭遇他勒一案。”

“今岁夏税转运遗失一案。”

“云韵府伎人申育行刺一案。”

“都是齐王在幕后做的手笔,以上是池浚回禀案情时,转述齐王的原话。”

温绪颔首,“所以,根据齐王的供词,揭露军粮案线索,配合燕王捏造证据,动用北衙兵马,逼反太子秦舒的人是他。”

“杀死吕庆,夺门下省执掌帝印之权的人是他。”

“掀翻漕船,劫走部分夏税,嫁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省侍中贾旭恒的人是他。”

“授意申育假意行刺,欲借陛下之手,构陷燕王,除掉燕王的人是他。”

“太子秦舒,是燕王和齐王这两位手足联手诛杀的。齐王利用陛下这一手足,欲杀燕王这一手足。”

“他们自断手足时,可曾有过怜悯之心呢?若非陛下睿智,一早识破齐王的诡计,反将他击之。真待他除掉燕王之后,他又会生出何种计谋来对待陛下呢?”

“齐王他,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秦哲垂眸,沉吟不言。

温绪笑问:“在陛下眼里,世人为何人?”

秦哲看向他,“臣子,百姓。”

“是也。”温绪颔首,“大秦的臣子忠贞,百姓淳朴,他们并不贪婪,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国和丰乐,至于御座上的国君是谁?他杀了几位手足?陛下以为他们真的在意么?百岁千秋评功过,他们只会铭感陛下的功,而原谅陛下的过。”

“国君之所以为国君,是因为他们的野心宏阔,要杀、要搏。臣子和百姓之所以为臣子和百姓,是因为他们懂得知足,懂得忘记。”

“臣子、百姓,他们会说服自己,会对国君宽容的,那样,他们才得以常乐。”

国和丰乐。

秦哲恍然颔首,“所以,秋税的转运不能再出差错了。”

温绪笑道:“臣听说,段学士有致仕之意?”

秦哲微怔,他不知温绪是如何这么快就得知此事的,但他瞬间忽略了这个疑问,鉴于温绪方才的一番侃侃而谈,他把原因归结于对方对人性的精准预判。

“是。”他答。

温绪笑道:“臣会将秋税转运的路线勘察仔细,池御史应该也会将秋税平安运送回来的吧。”

“只要他能运回来。”秦哲走近他的灯笼,详视着说,“朕就把段浔的职位给他,等池浚掌了中书门下……”

他的话没有说完,突然皱眉道:“你画的这是什么?”

灯笼纸上有一座蟾宫,不见仙娥,只见一只头戴宦臣官帽的玉兔在捣药。

温绪提笔为那只玉兔点了睛,“突发的一些念头,让陛下见笑了。”

“滑稽,”秦哲笑嗤,“兔子是红眼睛,你为何用黑墨着色?”

温绪转眼看向他,笑问:“陛下怎知,玉兔的眼睛不是黑的?”

他眼里笑着,一臂静静端着,笔尖的墨无声凝聚,滴落。松形鹤骨的人,怎么会是个太监。

玉兔和凡间兔子的眼睛到底是不是一个色,谁又知道。

“强词夺理。”秦哲又笑了声,温绪俯身靠近灯笼继续做他的画。

“可惜,”秦哲说:“让齐王妃给逃了。”

温绪笔尖挑出玉兔那顶官帽的帽翅,“齐王绝嗣,段浔决意离朝,齐王妃不成大患。”

“可惜,”秦哲又叹:“平康军折了不少兵马。”

温绪笑答:“秋成后再募便是。”

秦哲颔首,只要池浚将秋税顺利转运回长安,便会有足够的粮钱招募兵马。

两人都开始沉默,片刻后语声再起。“秦舒、秦泽、秦蔚动作再多,不过都是虎皮裹着羊质之人而已。”

“秦衍,朕一直都知道,他不一样。想除他,即使要耗时百倍,也不能贪快。”

这便是他方才想说却没有说出的话。

温绪的画做完了,他一处一处仔细地审视,顾不上看他,“陛下之言极是,对待靖王,一定要出其不意,才能预定机谋。”

秦哲熟悉温绪脸上这种漫不经心的神色,他往往这般时,往往心里就有了画策。

“乏了。”秦哲终于安心打了个哈欠,“朕去眯一会儿,大监不必相送。”

国君的脚踏声越走越远,温绪不屑看一眼他的背影。

日替代了月的光,照进他眼底那座蟾宫里,那些暗中堆砌苟合的椽桷桁梁尽显无疑。

可惜,他笔尖勾画出的精密肌理,也只有他一人才能体味到其中的妙处。

秋风来了,笼中的殿宇瑟缩,摇动不止。

秋风缠着宫门的轴,推开它们,伴着它们一起嗡鸣呜咽。

马车内,杨培芝听见哭声后惊醒了,她抬手撑着额头问:“几时了?”

李良见在车外答:“回娘娘,戌初,到宫门口了,您再歇会儿。”

从铜川返回长安,足足走了一天。杨培芝揭开窗帘一角向外看了眼,天已经黑了。

马车驶入门洞,身后的宫门又呜咽着闭合。未行出多远,远处传来多人呼喊和跑动时的回声。

“德妃娘娘!”

“德妃娘娘……”

有什么东西扑来,扑在了马车上,震得马车连连颤动。

“杨培芝!你让我的儿子入皇陵!你让我的儿子入皇陵!”

窗帘被人一把揪开,杨培芝同车窗外披头垢面的女人对视,昏暗的门洞如阴曹地府,齐王的母亲袁灼蕖像一只爬行的恶鬼,死死攀在她的窗口。

她的儿子齐王秦蔚葬身于铜川,她的父亲泾阳伯袁瑞和他们的宗亲、同/dang被抛尸泾阳郊外,袁灼蕖来找她索要一份让儿子尸身入皇陵的诉求。

她冷漠注视她,看着她被赶来的侍卫们拉远。

当初,我儿被阻止入皇陵,我孙儿被诛杀时,袁灼蕖,你好不快活吧。

她想,但是没有将这些话说出口。

她是鬼,她又何尝不是呢。

丧子之痛,是对宫内女人最残忍的一种酷刑。

她们可以长久地忍耐秦重渊独爱独孤昱,因为男人离开她们,她们只会疯上两三天,孩子离开她们,她们就彻底疯了。

区别在于,有的人疯得平静,有的人疯时在叫嚷。平静的人不是胜者,叫嚷的人不是败者。她们不过都是受难的母亲。

见她态度如此,袁灼蕖瘫软在地,喃喃地哀求,“求太后娘娘……”

“求太后娘娘……”

杨培芝放下窗帘,将她封闭在视线之外。

“袁灼蕖,你很清楚,哀家不是你要找的罪人。”

她平静地对她说。

马车向前走了,哭声浩大,不绝于耳,杨培芝在黑暗中挑起唇角默笑,阖眼留下了一行泪。

泪水的酸涩,只有她们尝得出来吧。

————

廊下的灯笼在秋风中打着摆子,她借他的力向后仰,靠在阑板上看他眼睛里的光影缭乱。

他将她的湿发包裹住,耐心揉着擦着,但就是不与她对视,她看向同样被晾在一旁的她的那身花鸟服,上面已被他洗得没有任何血迹了。

它脏了,干净后,她会重新穿上。但某些痕迹已经渗透到它的肌理之中了,看不见,但是她会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接受它们的存在。

她的发端坠下来落在她的肩头,他绕回廊间,一手提着巾布,一手牵着她往室内走,“上药。”

他不与她对视,她只能看着他的背影,跟着他走,她没能迈过门槛,向前栽倒,他只能回身接稳她。

他终于跟她对视了。

“秦戎钺,十来天了,你还在生我的气,是不是?”

她踩在门槛上,个子高了一头,平视他质问。

“是。”他冷声说。

唐颂垂眸避开他迈入室内,走至南窗前一言不发,他跟过来,牵起了她的手腕。

“我不喜欢你了。”她回过身说。

他攥疼她的腕,“收回这句话。”

他皱眉凝视着她,喉结微动,她等他再说一句,他没有。

秦衍眼底映着窗格,窗里嵌着她,她逃出一层,还有一层,任性撞到他的眼眶上声称,“我不。”

他的眼眶开始发红,断眉不再拧着,声调也跟着低了,“颂颂,收回这句话。”

唐颂鼻酸,含着哭腔说,“那你不许生我的气了。”

她不是没哭过,只是没有被他惹哭过。秦衍很后悔,他一臂够到她,将她轻轻揽至面前,低声说:“颂颂,我不是在生你的气……”

“那我就还喜欢你。”她也低声说。

“不要伤害自己,永远都不能,不管你要完成的事有多重要。”

“好,我不会了。”

“上药。”

“好。”

她坐在窗边,他解下她颈间的纱布给她的伤口处上药,她的刀伤需要缝合,是他一针一线缝合起来的,她就是再能吃痛,也会痛。

她痛得低呻出冷汗时,直面她伤口和血水的人是他。那是她第一次见他眼红,第二次是方才她说她不再喜欢他的时候。她很后悔。

离开铜川回到长安已十日有余,她的伤口愈合得很快也很好,但是新生的皮肉还未能将线的痕迹完全吞没,所以他会渐渐地皱眉。

唐颂双手撑在窗边,抬高肩颈笑道:“靖王殿下,你亲一下就好了。”

于是他不再皱眉了,他的吻落在了她的伤口上,热意招惹来了痛意,她忍不住颤抖了一下,他的一下延伸成了两下……

唐颂在痛感中迷失,她听到了他的呼吸声,她自己的呼吸声,他们的呼吸交织,淹没彼此。

每次在南窗边,她总是长发散落,衣衫不整,

欲想变得赤/裸,他的爱意很快就会填满这处狭小的格局,将她围裹,将她冲击,将她剖明。

有他在的窗里能映出日和月,小小的窗一点也不小了。她第一次在小窗前见到他的背影,拉他回眸,他看向她的那一眼时,她就深深体会到了小窗意境之所在。

很美。

“秦戎钺,我好爱你。”她眼红着,笑着说。

好不公平啊,她想。凭什么她就要直白,而他可以隐晦。

她心跳慌张,微微惊讶于他的自信,他不说,又不遮藏,好像确信她会懂,确信他爱她的痕迹会被她留意、追溯,在无声的对视中被她破解其中的密语。

当他的吻落在她的唇上时,她什么都不想再计较了。

“颂颂。”

“嗯……”

“颂颂。”

“嗯?”

“不要离开我。”

“秦戎钺,我答应过你了。”

“一次而已,我要你次次都答应我。”

“不烦么?”

“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她真的留意到了,他还是从前那个将她从乱杀中救出的秦戎钺,但他又有些不一样了,他眸中的月光更加浓稠,多了疼惜和忧哀,这两样质料不知是何时被他掺进去的,应该有段时日了,久到足以使它们飘洒、凝结、沉淀成弥深的爱意。

这一次他仍不愿趁人之危,他比她更珍爱小窗前的风景。

爱原来是可以勇猛并温柔的。

痛意褪去,她起身,足尖踩上他的靴面静听他的心跳,这样的声音会陪她安稳入眠。

写了八千字,但是下一章今天写不完了,先发这章吧。

第一次写文写这么长,写这么长吧,还没写到主cp do it的时候。希望我的冲动时刻尽快来到哈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0章 灯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