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明 > 第121章 鹰扬(修)

月明 第121章 鹰扬(修)

作者:冠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7 17:35:47 来源:文学城

但是此时,窗边飞起了一只惊雀。他带着她向窗外看去,看到从檐上堕下的花鸟残影。

寅时一刻。

梁熙君从昏迷中清醒后,虚弱地睁眼说:“唐颂,我实在是走投无路了,不然我不会来找你。”

她听出了她的愧疚,唐颂扶她从塌上起身,“无妨,早说了,你要来见我的。”

秦衍递来药和水,梁熙君同他道谢,然后给擦伤的部位简单上了药,喝过一口水起身,走到案边拿起了自己的刀挂上腰。

见她无碍,唐颂问:“你怎么还在长安?齐王妃同你一起么?”

梁熙君拿起案上的半只羊肉胡饼,那是唐颂吃剩下的,不待她制止,她已经大口吞咽起来,走到窗边向外看了眼点头说是:“他们追得紧,我只能带着王妃暂时回到长安,眼下长安各处都在清查殿下的人,我们根本逃不出去,所以来求助你和靖王殿下。”

梁熙君话中不掩目的,这是她一贯的做派。秦衍也同她直来直往,“好说,不过梁司长得张嘴透些话。”

梁熙君又啃了口饼,回眼看着两人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先说温绪此人,”秦衍靠坐于南窗前,伸长腿问:“他是否是齐王安插在御座一旁,操纵圣意的暗桩?”

“是。”

“池浚?”

“是,他也受齐王殿下所用。”梁熙君道:“中秋大宴这场局中,背叛齐王殿下的人除了池浚,还有温绪,现在看来,是殿下过于信任温绪了,朝中组建平康军一事前前后后由温绪全权负责,殿下并不过问,这也就是为什么秦哲可以调动平康军的兵权,而殿下失去平康军兵权的根本原因。”

简而言之,平康军的兵权由温绪执持。诛杀齐王的兵马,是本属于齐王的兵马。

半张羊肉胡饼吃完,梁熙君已把话说了个大概。唐颂又给她拿了些吃食,她问:“还有这个没了?”

唐颂说没了,梁熙君露出不满的神情,“算了,不吃了。”说完端杯喝了口热茶。

“爱吃不吃,什么时候?还挑上了?”唐颂嗤笑,梁熙君立马向她翻了个白眼,余光触到秦衍时才略微收敛了些许。

“所以说。”

“花鸟司介入上官瑾军粮案,南下杭州前,刑部起火一事。”

“平康初年,朝会大典符宝郎吕庆携帝印遭遇他勒一案。”

“运作擢升奉扆局直长祁怀允为司宫台大监一事。”

“今岁夏税转运遗失一案。”

“云韵府伎人申育行刺一案。”

“这些确实都是齐王在幕后做的手笔。”秦衍复述梁熙君的陈述。

“是,”梁熙君嘬了口茶说:“若不是池浚、温绪反水,申育的口供本来是要扣到燕王头上的,池浚向朝中回禀的根本就不是齐王的供词,而是他们二人原本为齐王做的谋划。”

“我不明白,温绪、池浚为什么会反水?燕王已是冢中枯骨,只差临门一脚,燕王府就被彻底盖于棺中了。段浔段学士即使不肯事于齐王,也绝不会于齐王有害,除去燕王后,朝中掌大势的必定是以段浔、池浚、温绪为首的齐王一派,他们为何还要背叛殿下?”

一口茶咽下,她抬眸向面前两人视来,三人对视。

燕王。

“不错,”秦衍推测道:“或许燕王就是此局的关键所在。”

唐颂也分析说:“或许燕王暗中也与池浚、温绪二人互有来往,这具枯骨为了求生,向他们提出了某种条件,从而将冢中之人替换成了齐王。”

那么这个条件必须足够丰厚,足够诱人。

唐颂继续梳理头绪,“那么,秦哲本人的态度是什么?从之前的种种迹象表明,他有意先除燕王,为何后来改了主意?”

梁熙君列举原因,“他就是个傀儡,只要池浚、温绪二人决定反水,温绪就能说服这个傀儡改变主意。”

“把他想得聪明点儿,也许他认为燕王已经势穷力尽,不足为虑,甚至察觉到了齐王殿下对他的利用,于是将计就计,表面上与齐王殿下暧昧联手,营造出欲除燕王的假象,实则真正要除的人是殿下。”

“傀儡。”秦衍沉吟道:“秦哲是谁的傀儡?”

梁熙君脱口道:“当然是温绪的傀儡。”

唐颂接话说,“温绪听命于齐王,说到底秦哲之前是齐王的傀儡。齐王已薨,现下秦哲又是谁的傀儡?”

这便是秦衍话中的深意。

梁熙君面色发白,“现下,他彻底成了温绪的傀儡。”

唐颂又问:“那么现下,温绪和池浚二人又听命于谁?”

不是燕王这具枯骨,不是秦哲这个傀儡。是谁?

秦衍背靠南窗说:“他们是听命于皇权的两个弄臣。”

而皇权,凌驾于一切之上。既然能够操纵一个傀儡,间接驾驭皇权,弄臣为何还要继续扶持他人夺位?

如果他们这个推测与事实大致吻合,那么弄臣已经实现了目的。

“所以,”梁熙君恍然大悟,“殿下很有可能只是他们的垫脚之石。”

“等殿下薨后,段学士被逼无奈,唯有请辞离朝,那么,当初无论是池浚投靠秦哲,或是温绪唆使秦哲拉拢池浚,又或是秦哲主动拉拢池浚,中书令一职出缺后便是他段浔的,这可能就是秦哲与池浚两人之间苟合来往的条件。”

唐颂眼神玩味地看向她,暗示的是段浔向朝中请辞一事。

梁熙君把玩着手里的杯盅,叩在桌面上冷笑道:“怎么?逃不出去,还打探不到消息么?咱们花鸟司干什么吃的?”

“你轻些,”唐颂威胁道:“磕碎了你得赔。”

梁熙君把杯子抬高,看着杯底琢磨,“马上远走高飞了,赔个屁,这东西谁送的?好瓷,汝州产的?”

逃命的关头上,还能留意到各种细节,这就是花鸟使,这就是梁熙君。

“这当中我知道的内情,我都已经说明了,至于这诸多疑点,眼下我是顾不上追究了,你们先瞧着办。”她撂下杯盅起身,口吻低沉,“得走了,请靖王殿下备辆马车。”

马车?

唐颂提出质疑,“两个人,马车太过招眼了吧?”

“我、王妃、还有世子。”梁熙君已经走到了门边,“没有马车不行。”

齐王世子。

两人无言看着一人的背影。

她回身看向他们两人,眉一挑,戏谑而笑。

“齐王妃怀得是双生子。”

平康初年,八月二十八。长安东城,金光门处。

金光门武侯铺铺长郑吟秋遥遥望见靖王的一列人马驶来,等他们走近,他挎着刀上前寒暄,却未找见靖王的身影。

关炎培从马上看向马下,催他说:“开门。”

郑吟秋看向他身后的马车,低声问:“殿下在里头?不能吧?”

“怎么了?”关炎培不耐烦的道。

“新鲜!”郑吟秋笑说:“从没瞧见过靖王殿下坐车,总驾马来着。”

“郑吟秋。”车厢内一人的声音传出,“本王坐车如何?碍着你了?”

是靖王的声音,仔细一听还有些沙哑,郑吟秋忙鞠躬,“恕卑职失礼,殿下,您着凉了?”说完回身打手势,冲城楼上的哨兵吆喝:“靖王殿下车驾,放行!”

等这列人马通行后,同僚开郑吟秋的玩笑,“上赶着,人理你呢?”

郑吟秋继续嗑他的瓜子,待他们都背过脸去,他笑上一笑,一把撒了手里的瓜子皮,让它们随风散了。

到了城外郊野处,秦衍下了马车,屏蔽了所有的人手,梁熙君下车后,向她深拜行礼。

秦衍说:“把门籍带好,过界接受盘问时,不要露怯。”

梁熙君应是,秦衍喝来他的马跨上。“殿下,”

她抬眼,“请帮我给唐颂带句话。”

“你说。”

“后会有期。”

秦衍颔首,驱马离开的同时,梁熙君登上马车,喝马远离。

车厢内,段年忆放下窗帘,垂眼看向怀中的婴孩,他正在恬静安睡。身怀双生子这件事,连她自己都不知情,接近临产的日子,他对接生这件事不做任何安排,只说:“阿忆别怕,我一定让你们母子平安。”

原来如此,他把她的一切退路都想好了。

一滴热泪落下,正落在婴孩的眉心,他睁开眼睛,对着她上下忽闪眼皮,不哭也不闹,年忆含泪而笑。

梁熙君驾着马,向身后的车厢看了一眼。那日,中秋大宴开宴前,齐王忽然将她约到隐秘之处谈话。

“如若发生什么不符预期的变故,切记,不要因为我逗留,带阿忆走。”

“殿下!”她急忙说,“如若发生什么变故,我是可以带走一母二子的!”

“我信。”他笑着对她点头,“我信。”

“但唯有如此,她的余生才不会受到打扰。”

弑子留母。祭出一子,让所有人都相信齐王已经绝嗣,齐王妃的下落也就无关紧要了。

“不要利用她们母子做任何事,齐王府无东山再起之时。”

她领命后转身,他又强调:“熙君,必须保下一子。”

不为齐王府东山再起,为何执着于一子的生存,他活下来,只有隐姓埋名的前程。

“我不想她孤独一人存活于世。”他又说。

原来如此。

“熙君,同我讲讲你跟殿下之间的渊源吧?”车厢内的人说话,打断了她的回忆。

梁熙君眨眼,腾出一手抹去眼角的湿润,笑道:“王妃知道我的那个妹妹吧?”

年忆也笑,“在宫里我跟她打过照面的,来王府给我把脉的人就是她吧?殿下一直都瞒着我。”

齐王一直都瞒着她,有了身孕后,齐王为了她的安危考虑,让人隔着床帐给她把脉安胎,那人不是王府内的医士,她能察觉得到,但她从不多心过问,他肯定是为她请到了更高明的医士。

梁熙君说是,“我跟我妹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我妹游荡街头,觉得行医看病的大夫厉害,也想从事这门手艺,但是乡下的野丫头嘛,吃不饱穿不暖,如何能有学医的机会,后来机缘巧合遇到殿下,我就答应他嘛,让我当牛做马都行,但是我妹妹得读书,将来做医士……”

“我记得她的名字是?”

“梁落声,她的名字是梁落声。”

梁落声猛的一下抬头,惊到了面前人。

徐砚庭出声问,“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妥?”

落声回过神,压下心中的惊悸笑道:“娘娘身子并无大碍,只是脉象滞而不稳,可是心中郁结?”

“有一些,”砚庭垂眸避开她的注视,从她指尖下抽回手肘,“入秋后,天愈发凉了,我自小就贪暖惧冷,一到这个时候就打不起精神来……”

话未说尽,门外来了一帮花鸟使,为首一人伸手叩了叩门框,再躬身行礼,“皇后娘娘安康,臣花鸟司郎司司长韦笙给娘娘请安了。”

无论哪类品阶的臣,都不得步入后宫。既然花鸟使能迈得进来,说明他们领了特权,正为发挥特权来了。

砚庭心里一惊,窒着未言声,韦笙抬头看了她一眼,又看向她膝边一人道:“无意惊扰皇后娘娘,因尚药局司药梁落声疑似齐王同/dang,花鸟司须将她带回调查,请娘娘回避。”

齐王同/dang。

砚庭惊讶地看着落声,喃喃说:“怎么会?”

落声从绣墩上起身,蹲身向她施了一礼,“娘娘莫怕,奴婢这就走,请娘娘回避吧。”

韦笙在殿外颔首,挎着刀等候。落声转身离开,砚庭跟着匆匆起身,“等等!”

落声停下步子,韦笙诧异地看向她,砚庭有些语无伦次地道:“她、她是宫里的人,怎会是齐王的同/dang?她做了什么使得你们花鸟司怀疑她?”

韦笙揖手解释:“回娘娘的话,现已查明花鸟司女司司长梁熙君是齐王的心腹,梁熙君和齐王妃段年忆失踪的时间一致,花鸟司怀疑,助齐王妃逃走的人正是梁熙君,而齐王妃生产当晚,梁司药人并不在铜川行宫内,所有随銮驾的尚药局女官们都称当日午时之后就没有再见到过她,她失踪了整整一个晚上,按照宫规,宫人无特许,不得出宫,梁熙君姓梁,梁落声也姓梁,花鸟司有理由怀疑她们是亲缘关系,为齐王妃接生的医士正是梁司药。”

“不对。”砚庭说,“梁司药当晚同我在一起。”

此话一出,韦笙看向了梁落声,她抬眸也看向他,意外之感从两人的脸上同时出现,一闪而逝。

韦笙嗤了声,笑问:“娘娘是说,那晚,梁司药同您在一起?一整晚?”

砚庭紧张咬唇,说是:“我……本宫、本宫的脉象一直都是梁司药把的,我同她话语也投机,本宫近日脉象滞而不稳,心中郁结,久久不舒,那日午后又唤她来陪我聊天解闷,晚膳过后聊得仍不尽兴,便将她留宿在我宫里了。”

“哦?”韦笙听后,笑视梁落声,“这就是梁司药的不是了,夜里宿在他处,怎么能不跟宫里报备?”

梁落声启唇,韦笙没有给她说话的机会,冲着殿内躬身说:“既然梁司药有娘娘作为人证,此事花鸟司再做调查吧,打扰娘娘了,臣告退。”

等一众花鸟使离开,砚庭心有余悸,落声回身再施一礼,“请娘娘切勿参与此事。”

“那你该怎么办呢?”她问,“跟他走,下花鸟司的牢狱么?如果他们动用非常手段逼问你怎么办?”

她垂首不答,她一眼就将她看穿了,才会保护她。

“那晚,你陪我了一宿。”砚庭坚持说。

落声行礼告退,“等来日,奴婢再来陪娘娘解闷,为娘娘排解心中的郁结。”

砚庭恬然笑道:“好,一言为定。”

入秋后,宫内各处栏槛花缸里的菊争相盛放,秋风撕裂它们的花和蕊,将它们硕茂的花瓣带走带远,玩/弄够了,零零散散地抛洒在宫道上。宫人们的足靴经过时,将它们碾出汁水,携走它们的余香。

落声离开景绮宫后步入一条甬道,尽头出现他人的身影,他提着刀向她走来。她回眸,身后不见有他的同僚。

他走的很快,官袍驾着秋风飘荡,惊起一地黄花。她再次看向他时,他的刀刃已经逼至她的颈间。她被他推倒,肩胛狠狠撞在了宫墙上。

很痛,她忍着,不透声色。

“别装,”他冷笑着说:“你很清楚你自个干了什么。眼下老老实实招了还来得及,交待清楚梁熙君的下落,免得受皮肉之苦。”

她乖乖屈服于他的刀下,微颤的眼仁含着刀光,他的刀光此时看起来是明净洁白的,映出他额上黯黑的乌纱。

“张嘴说话,别装傻。”他把刀刃贴紧她的喉颈,“你这么聪明,应该知道皇后娘娘的供词漏洞百出,景绮宫内只要有一人能证明娘娘的供词与当晚的事实不符,花鸟司就能找到第二个、第三个……到时候不光你,为你做伪证的皇后娘娘也难辞其责,你确信要累及他人么?”

她轻轻摇头,脖颈被他的刀刃刮出血痕,轻声地笑,“你不会的。”

什么?

他不懂她这句话,只用冰冷的眼神发问。像他这样的花鸟使,冷静的习性永远压制本能的反应,话是不会冲口而出的。

“顺永四十四年,花鸟司平上官瑾之冤案,平康初年,花鸟司南下八州选拔二百名寒门学子入学。这两件公务给花鸟司攒起了好名声。”

“韦司长,展鹰犬之用,还是展鹰扬之才,你作何选择?”

“那么我问你,”韦笙靠近她冷嗤,“梁熙君身为花鸟使,齐王一派斩贾府满门时,你可曾问过她这个问题?”

“捉拿贾府满门的人是梁熙君,”落声抬眼凝视他,“韦司长要报仇,就该找到她,杀了她。她的事,与我无关。”

韦笙哂笑,“我杀了你一样报仇,梁熙君知道了,会如何呢?”

“她知道了,要么觉得你滥杀无辜,杀了一个与她无关的人,要么,她便是第二个韦司长。”她敛起笑意,淡声说。

第二个他,惨遭失亲之痛的他。他杀了自己的姐姐。

韦笙眼里生出恨和怒,逼视她说:“为什么要回来?”

什么?

她的疑问几乎冲口而出,终于还是遏制住了,她以为他会轻描淡写地说“我愿意赌这一半的概率,如何?”

他竟没有。

他看着她的嘴唇蠕动,表情讽刺,“为什么要回来,明知道死路一条不是么?”

她伸颈,踮起脚尖靠近他,平视他,她的颈与他的刃磋磨出了红。

“那便请韦司长查明事实,届时,我愿与韦司长证对是非。”

死路一条,她回来就没想过要活着。可梁熙君要她好好活着,徐砚庭让她活了下来。

为什么要回来?她也不知道。

“好。”

韦笙放下刀,收刀入鞘,“那你就乖乖等着。”

她静静看着他,眼睛里流露出迟疑。他一手扶刀,不再看她,看向了甬道的一端尽头。

“滚。”

她官袍的一角随风飘起,遵令从他的余光里消失,留下零落几片花瓣,它们无处着落,被风牵引着,附着在了他官袍的下摆上。

他嫌恶,弯腰去拂,它们被他拂出泪水,被他身上的花纹安慰簇拥,粘在了一起。他暗啐一声作罢,提刀向前走去。

甬道内回荡着她的话。

“韦司长,展鹰犬之用,还是展鹰扬之才,你作何选择?”

嗤,自作聪明。

平康初年,九月初一,朔望参朝日。

唐颂驾马到达芳林门换韦笙的值,“怎么说?查清楚了么?”她问:“那梁司药跟梁熙君到底有没有关系?”

韦笙与她擦肩,下着阶说:“此事就不劳唐司长操心了。”

“很好。”唐颂道:“我这头巴不得少一事。”

韦笙走后,门上来了一位熟人,前任花鸟司刑司司长、现任千牛卫上将军高枧溪,他开门见山地道:“长话短说,那个行刺的申育,确实是顺永三十八年,我父亲从原州选拔出来的艺伎。因姿容美丽,擅绳技。”

高枧溪的父亲是朝野内外无人不知的那位花鸟使:高纯献。

中秋大宴当晚,唐颂亲眼见到过申育的簿籍,负责选拔申育的官员是顺永年间的花鸟使高纯献,原因是姿容美丽、擅绳技。

也就是说,申育的簿籍是真的。

唐颂颔首道:“此事我向上官苍苍求证过,她说她对申育这个人有极深的印象,两人甚至算得上是点头之交。”

上官府的冤案被平反前,上官苍苍在云韵府

一困就是四年,她的见闻可以佐证一个事实:申育入宫确实有一定年载了。

接着她笑了,意味深长地说:“行刺一案已经结案,朝中无人追究申育到底是怎么入宫的,高上将可代为转告,请高司长放心,此案牵扯不到他的身上。”

她口中的这个高司长是对是高纯献的尊称。

高枧溪称是,“我父亲也说,当朝之事,从来都与朝外之人无关。只是机缘作弄,他从未想到自己当初选进宫的孩童,多年后会在某场局中生乱。”

也就是说,他今日并不是为了他的父亲访问芳林门,两人沉默相视片刻。

他是来叙旧的。

“花鸟司少人了。”高枧溪笑得无奈。

“至少人还活着。”唐颂说。

“我父亲还说,这宫里都是局,局里的人都是囚徒,囚徒们被困在一起,只会相伤,因为头顶的天,能见的就那么大。”

“你是么?”她问。

“什么?”

“囚徒。”

“不知道,我不知道唐颂,也许是吧。”

她听出了苦闷的调。

“你是么?”

他反问。

“是。”

她承认。

高枧溪走后,又来了位熟人。昌睦公主眼里映着秋色,一身官袍和两只乌纱帽翅随着秋风飘浮不定,原来任何人都是会走急走快的,凭她是具金身玉体。

“我多次挽留,他拒绝了,四门馆博士一职也一并要辞。”咨阅平静地说。

她指的是段浔。

她同她一样,也是一身寂寥的着装,花鸟服上的花遇秋枯萎,鸟的魂南飞去了。

“殿下再试最后一次。”唐颂平静地回应,“这次,请殿下尽量坦诚。”

秋色入宫,给苑墙檐柱的朱红里掺了份黯淡,段浔迈过承天门、嘉德门,步入太极宫广场,一路遇到的文武同僚们给了他颇多注视,大概都听说他要辞职了吧。

他请辞的文书已递往舍人院,门下省会在今日的朝会上覆核通过,从此他便与这里绝缘了,他要离开皇朝,离开长安,避开令他神伤失望之地,回到白州,他的故乡。

赶早朝的大臣们从他身旁经过,匆匆步履声和人言低语声回荡在广场内,奏响一曲含思婉转的哀歌,置身事外时才发觉,朝中是如此喧嚣。

有人撞到了他,撞得他趔趄,匆匆向他道歉,匆匆地走:“请学士海涵。”

有人搀扶他道:“学士当心。”

段浔立稳后道谢,低头整理衣冠时看到一双龙靴,他抬头,确认对方身份后再道谢,“有劳靖王殿下。”

靖王垂眼,用靴尖触了触地上凸起的那块砖,对他道:“烦请学士告知工部,太极宫广场有处地方该修整了。”

他今日离朝的消息,靖王的视听就是再滞塞,也不可能没有丝毫耳闻,朝中之事他已无心左右,太极宫前的一块砖,为何还要交由他来留意?

靖王并未顾及他的踌躇,话说完转身就走了。国君已经在升座了,段浔也提步向前走,走出一步又停了下来,他的一只袖筒中有异物。

他一手伸进去,拿出的是一根笄,他的女儿段年忆及笄时,他送她的那根笄,笄的一端坠着一只长命锁,是他送给齐王世子的那只长命锁。

哀歌戛然而止,耳边寂静无声,他骤然抬眼,四下相望,最终把目光落在了一处。于是他也开始匆匆迈步,一步一步,登上舍人院的高阶。

殿内,中书舍人杜郁茂手捧他的辞呈向他望来,年轻文臣的眼中含有昭昭白日光,“学士回心转意了么?”

他在班列中预备行礼时,御座上的天子坐稳了身姿。有一人出现在了他的身侧。

“学士,在您看来,我与御座上的那位相比如何?”她向他发问。

他答:“美玉之于顽石也。”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在礼部官员的导引下,拜望天子。

她合众人之声而笑:“在我眼里,朝中的鼎鼐之职,非学士莫属,他人无可替代。”

她向他发出扶持贤君,蓄谋宏图的邀约。

他合众人之声回应:“段某从未有图许重望高名之心,但也绝不做庸碌无为之人。”

他应邀。

丹墀下,各司各部的官员逐一回禀公务,秦哲听得心不在焉,耐着性子与他们共议朝事。

直到无人再出列上奏,段浔仍在中书省的班列中静立,秦哲透过冠冕上的垂珠视向他,对方目视前方,没有看向高处,他一等再等,等得殿前生出尴尬的寂静,对方似乎仍没有开口的企图。

“段学士,”他主动发问,“朕听说,你的辞呈已经递给了舍人院。”

段浔恭敬俯身,“回陛下,那封辞呈,臣已经收回来了。臣近日昼夜不眠,左思右想,最后决定暂留朝中,以奉先帝遗愿。臣是先帝亲命的一员政事堂宰执,臣不能辜负先帝的信重。”

先帝,先帝,好一个凭恃先帝的说辞。

秦哲慢提唇角,眯眼看向杜郁茂,“杜舍人,段学生的辞呈,你还给他了?”

“回陛下,”杜郁茂俯身答曰:“是。”

“说辞便辞,说留便留。”秦哲视着两人冷笑,“段学士出入朝中,仿佛出入自家后院一般轻便自如。”

“臣不敢,”段浔再俯身,再起身,抬冠望向高处,“只是臣以为,口头之言,不足凭信。”

君臣对视,秦哲心底生出一种被人报复的怒意。

“口头上的来往不做数。”那晚他对他说。

今日他便回他:“口头之言,不足凭信。”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有意思。

恨、怒之外,秦哲还尝到了一味莫名的快感。

“好。”他对着他的臣子笑,“朕尊重爱卿的请愿,以成先帝遗愿,朝中怎么能缺段学士之类的大贤呢?”

段浔垂下满头的乌纱和梨发。

“谢主隆恩。”

散朝后,咨阅仍从芳林门上出宫,门上那位花鸟使正在逗她的狗,见到她,她起身行礼。

她跨过门槛,驻足免她的礼,侧眸看向她,“唐司长是如何说服段学士留下来的?”

唐颂起身抬眸,平视她道:“那么请问,顺永四十年,御史台有官员通过奉膳局向先帝递送夹片,弹劾太子秦舒审查上官瑾军粮案时用刑酷烈一事,殿下可知内情?”

笑意从咨阅的眼中溢出,她笑而不答。

唐颂似笑非笑,“殿下,每个人都有秘密,不是么?”

两双笑眼相视,她们从对方眼底探究到了各自的幽微之处。

每个人都有秘密,秘密得以使人联结,维系信任。

“我的那间笔墨作坊马上要开张了,届时请唐司长光临,赏脸捧个场。”咨阅笑着邀请。

“不敢,殿下客气。”唐颂笑答:“臣一定前往。”

驾马向前行,席浅潾在她身后轻声吁嗟,“唐颂此人,鹰扬之志,鹰犬之才,可信,但也不可不防。”

咨阅喝了声马,昂首提唇,“讲利益,好过讲信任。”

席浅潾附和一笑,“确是。”

二卷完,三卷暂名:月晓雕弓鸣。

不想上班,不想无偿加班。

想全职爆肝写各种文,想开新文,想改写一篇旧文,呜呜,慢慢来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1章 鹰扬(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