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正赶在鸟叫之前醒来,床帐外面是浓黑一片,只有桌上的油灯还亮着豆大一点光。林凤君还是以那个练功的姿势坐着,勉强撑着让肩膀不倒下,头却晃来晃去在找支撑。
敲门声咚咚地响起来,是林东华的声音,“可以走了。”
林凤君收拾得很快,一行人在浓重的夜色下启程,天边挂着一弯残月,路边的草丛上结了一层白霜。
风吹过来带着一股彻骨的寒意,林东华裹紧了身上的黑色披风。
“知道为什么走这么早吗?”她坐在车厢里,身体贴着窗户,困得更明显了。
“晨起赶路,人少。”陈秉正的回答很简洁。
“只是不敢吃他家的早饭罢了。”她苦笑着解释:“昨天晚上仙人跳的夫妻俩没得手,客栈里的伙计一定知道。早上这顿饭里掺着什么可就不好说了。”
这话不能细想,陈秉正将各种可能的场景在脑中晃了一圈,胃里就开始抽搐,“别说了。”
林凤君很听话地闭上嘴巴。她缩在车厢角落里,安静地打盹,脸上的灰尘更厚了,将眉眼遮盖得灰扑扑。陈秉正有点洁癖,见不得这灰头土脸的模样,恨不得用袖子给她擦一下。
他强忍着没动,车却猛然停下了。她瞬间惊醒了,正在东张西望,车夫叫道:“雾太大了,走不得。”
“也好。”林凤君重新倒下去。
他安静地望向窗外,大片白色的浓雾里隐约能看见茅屋的房顶,偶尔有人牵着牲畜路过,只听见脖子里的铃铛叮铃叮铃一路响着,走近了又远离。
过了不知道多久,雾淡了一点,林凤君揉揉眼睛,将一包青盐从包袱里掏出来。
这青盐不是上等货,略带苦味,但勉强能用。他俩清洁过牙齿,陈秉正肚子里忽然咕噜响了一声。她听得分明,笑道:“大人,原来你也会饿,定是昨晚累到了。”
他做了一个“少废话”的瞪眼表情,肚子却不争气地连连乱叫,想严厉也端不起来。她摇摇头,“我去农家问一问,说不定能给煮点汤面吃。”
她跳下地将腰背挺直了。浓雾渐渐转薄,路上已经三三两两走着些行人,各自赶路。忽然传来一阵敲梆子的声音,白雾中缓慢地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她眯起眼睛盯了片刻,欢快地叫道:“爹,快拦下,是骆驼担子。”
果然是一个人背着巨大的馄饨挑子,一头是锅灶和木柴,一头是几节抽屉,装着肉馅面皮,中间是竹制的扁担,双肩一挑,背影便像骆驼。林凤君欢喜得直拍掌:“要五碗馄饨,不,六碗,大大碗的。”
馄饨师傅应声停下了。这是个六十来岁的老汉,身量不高又驼了背,头发胡须都已经全白。他在路边支起了炉灶,用嘴吹着火折子引燃了柴火,白烟袅袅上升。不一会儿,炉火就旺了,锅里的汤水翻滚着,师傅用筷子撇着肉馅,面皮在手里一合一撇,运转如飞,馄饨一个接一个,直直地飞进锅里。
她看得几乎手舞足蹈,笑嘻嘻地上车比划给陈秉正看:“世上脱不了一个巧字,咱们早起一回就赶上了,注定你能吃上这一口。”
汤滚了,馄饨在锅里上下起伏,香气随着水汽漫溢过来,他喉结一动。师傅盛出三大碗来,林凤君没忘记主家先吃的规矩,让两个车夫一人一碗,自己端了一碗上车。
“李大夫说你饮食要清淡。可是不加调料总是不好吃。葱花、香油要不要?咸菜加一点?盐?醋?醋可是好东西,解腻,不要怪可惜的。”她兴致勃勃地说着,生怕他错过了人间难得的美味。
他终于忍不住微笑道:“一点盐,配葱花咸菜。”
白里透红的馄饨用调羹盛着递到嘴边,陈秉正缓慢咀嚼着,脸色很平静,尝了两口才说道:“味道还行。”
林凤君都有点替这碗馄饨叫屈,不过想想他是山珍海味吃惯的,还行就是不错,不错就是很好,很好就是美味至极,心里更期待了。
陈秉正刚吃了两个,忽然外头传来一阵呼呼喝喝的声音,她往外看去,是一群七八个衙役围了上来。
为首的两个人穿着红黑色的制服,头上戴着方巾,边上还插了朵菊花,来势汹汹:“李老头,这个月的混摊银子可没交。”
摊主战战兢兢:“都交过了,差拨大人。”
“咱们县里的巡检官刚高升了,新巡检有新规矩,你交的那点钱不够,还得加三成。”衙役看看锅里翻滚的汤。
摊主顿时着急了,“差大哥,我可不敢跟人攀比,这骆驼担子一挑,都是自家的炉灶,也不占地方,一背就走。那些打把式卖艺的,卖果子卖零碎的都交五百文,以前各位大哥手下留情,我一直老老实实地交一半……”
“那是老黄历了,跟新官哪里算得了旧账呢,你说是不是。”衙役拿棍子戳一戳摊子上的抽屉,将它关上了。
李老头慌了,脸上的皱纹控制不住地直发抖,手脚都没地方放。看众人盯着汤锅,连忙叫道:“各位差大哥,先吃两碗馄饨再说。”
他慌里慌张地去盛,林凤君叫道:“大爷,我先来的,还差三碗没上呢。”
“没上,是没上……”他嘴里喃喃着,“小哥,我把钱退给你。”
林凤君一腔热情的期待顿时被浸进了冰水里,心咚地一声被冻了个结实。她抱着胳膊待要争辩,又见摊主着实为难,怕衙役再生事。她只是咬着嘴唇说不出话来。
林东华过来拉她:“凤君,咱们先走吧,哪天碰见集市,给你买点饴糖。”
她在父亲面前更不好露出难色,只得收了一把铜钱,回身上车。耳朵里听着外头衙役们喝汤的嘶溜声音,心里火烧火燎的难过,自己垂着头冷静了一会,才端起碗来,盛了一只馄饨往陈秉正嘴里送。
陈秉正嚼了两口,忽然转头呸地一声,“怎么裹了个大盐粒子进去,齁死人。”
她愕然问道:“不会吧,我看馅儿都是调好了的。”
“就说这路边摊的东西信不得,上回羊汤也是,又油又咸,盐跟不要钱似的,哪里吃得下。”
林凤君顿时来了气,“你……”
“这么潦草,我吃不惯。”
林凤君低头瞧着汤里的馄饨,面上浮着翠绿的葱花,金黄的香油,都是她梦里念念不忘的东西,被他贬得一钱不值。她赌气说道,“我是卖力气的出身,可没你讲究。”
陈秉正一言不发,扭过头看外面。她眼圈红了,自己舀了口汤,大口地喝下去,咕嘟,咕嘟,明明很香,这地煞星就是矫情。
她咬着馄饨,将它嚼得很碎,没碰见什么大盐粒子,肉馅很香滑,汤也浓郁,挑不出一点毛病。
很快见了碗底,她长出一口气,外面衙役们还在跟摊主讨价还价,陈秉正很仔细地听,脸上阴晴不定。
食物抚慰了突如其来的愤怒,她平静地叫道:“咱们走吧。”
骡子刚往前迈了一小步,车夫立即扯住了缰绳,险些撞了人,“吁……”
两个衙役拦在车前,“干什么的?”
林东华拿出路引来,恭恭敬敬地递上去,“我们一行都是济州人,从京城回乡的。”
俩人斜着眼看看骡车,又盯着林东华身上的披风,伸出两只手指上下捏了一通,“哎哟,这披风真不错,上好皮子。”
林东华脸上陪着笑,假装听不懂,“差大哥,真是说笑了。”
“卖吗?”
“这是一个朋友送的,不能卖。”
衙役见他不上道,立即把脸挂下来,挥手招呼人从左右两边抄上,“最近城里可有逃犯,给我细细地搜。”
七八个人将他围在中间,忽然听见一声尖锐的叫喊,喊到最后就破了音,转为暗哑的哭声:“爹……你快看看大哥……他是不是快不行了……”
林东华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去,撩开帘子,林凤君哭着叫道:“爹,大哥刚刚又吐了好多血……”
她将一条沾着污血的棉布举了起来,衙役们是闻惯了的,立时辨别出是血腥味,又见陈秉正脸色苍白,双眼紧闭,脸颊深深地陷了进去,几个人脸色齐齐变了:“这难道是……”
“我大哥他……得了病,整日咳血……大夫说让我们赶紧带回家去。”她吞吞吐吐,话也说不利落,衙役们却看见了后面的棺材,交头接耳道,“糟了,怕是个痨病鬼儿,沾上掉层皮。”
陈秉正很适时地咳了几声,咳得又深又重,整个身体都弓了起来,七八个人被吓得飞快地退出一丈多,为首的衙役紧紧捂住口鼻,“赶紧滚蛋。”
骡子不待扬鞭自奋蹄,转眼间已在三里之外。林凤君这才转换了脸上的神情,从盈盈欲泣到神采飞扬。
她愉快地拍了一下陈秉正的肩膀:“陈大人,没想到你装得这么像,那些演卖身葬父的都没你厉害。”
陈秉正疼得嘶一声,她赶紧收回手:“对不住,我劲大,出手没轻重。”
他只是面无表情。
林凤君笑道:“说好的读书人清正廉明,不骗人呢。”
“咳嗽两声,不算骗人。”陈秉正淡淡地说道。
林凤君跟他四目对视,终于忍不住哈哈笑起来,拍掌道:“讲得好,有意思。”她声音清亮,笑起来极具感染力,车里充满了快乐的气氛,全不像载着病人的。陈秉正愕然地盯着她,终于也忍不住微笑起来。
早上雾气散了,便是个难得的大晴天。一路顺畅,走了将近百里,他们找了家客栈投宿。
陈秉正趴在床上等她治伤,动作很熟练,嘴里没有叼白毛巾,他说自己能忍得住。
林凤君用匕首在火上烧红,小心地给他刮去腐肉。已经过了几天,伤口算是长得不错,有些地方生出了崭新的肉芽,是鲜红色的。
她有种奇妙的感觉,像是从他身体里长出了一棵树苗一样,这棵树苗又是自己亲手浇灌的,“陈大人,我觉得你能好。”
“是吗?”
“以前我见过一个年轻的镖师,走镖的时候不小心撞见熊瞎子,被舔得就剩一口气,手都断了,大夫都说治不了。后来伤口竟自己长好了,还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她安慰地拍一拍他的肩膀,有心收着力量,“我爹说凡事要看得开,活着最重要。”
林凤君又打了热水给他慢慢擦脸。帕子是新的,他放松地闭上眼睛。
她控制着力道,温热的帕子从他的眉骨一路向下,剑眉薄唇,冷峻而深刻。他没有动,大概是舒服的,身体轻微地配合着动作。
忽然有个尖锐的声音唱道:“山青水绿还依旧,叹人生青春难又……”居然字正腔圆。
他浑身一震,睁开眼睛,“是谁在唱?”
她目瞪口呆地看着笼子里的鹦鹉,雄鸟歪着头得瑟地唱着,又冲她摇晃,意思大概是要打赏,她整个人都呆住了:“这……是一只神鸟吧。我可捡到宝贝了。”
陈秉正倒是很快就接受了,“听六遍才学会,真不算聪明。”
她从这句话里品出滋味来,手里又使了点劲。他皱着眉头听鹦鹉唱曲,唱得似乎也不错。
她笑眯眯地说道:“这鹦鹉已经比我厉害多了,我不会唱戏,只会听。”
“也不必如此妄自菲薄。”
“什么意思?”她手下动作没停,“说我笨?”
“……嗯。”
“我就说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