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看爷爷从军的轨迹,当真是磨损胸中万古刀。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就像大熊猫,十分宝贵。
他有两次那样的机会,却被人为地丢失。
客观的来讲,书本的供应是丰富的,只不过缺少学校的环境。
自学成才的人不在少数。
但身份的转变和生活的变化却不是单纯的书本能提供的。
这相当于是一个台阶,人们需要这样一个台阶,站得更高。
而如果没有,不管他当下站的地方是多么的雄伟华丽,高度始终不足。
从北京到山西太原到运城到临猗县到村镇,这样的生活轨迹看似是节节败退吧。看似是一直在走下坡路。看似已经退无可退。
但这就是一种人生的选择吧。
什么才是重要的?
是费尽辛苦得来的荣誉,生活的富足的环境,丰富的机会,宽广的视野;还是身边活着的人?
人不应该太狭小,但太大就会不着边际。
也许分阶段看是不错的。
在不同的阶段抓不同的纲。
在同一阶段,安排好不同的目。
纲目并举,不能说是完美,但能活得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