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明价值
【阳光烤灼着大地,风沙在平地上翻滚,扑打在一座老佛庙破败的墙上。】
王圆箓: (眉头紧皱,急切地指挥来往的雇工)快!把泥沙堆在这里,这里的墙风化严重。(又指向另一处)那边的人别偷懒,快把地上的泥抹平。
小道士:(走近两步,两眼笑眯成一条缝)师父,您这次把这个佛窟改作的道观,绝对比那张道士修得好!我看他下回再不敢在您面前夸耀他修的小道观了!
王圆箓: (颇为得意,想笑,又故作严肃)不可过分嚣张,修道观是为了传播道教,不是论谁的道观大。
小道士:(连连点头)师父说的是,您先休息会儿,我扶您喝杯茶祛祛暑。
【翌日】
王圆箓: (擦了擦自脸上流入衣领的汗,大力轮起锄头)嘿——呀!(流沙飞扬,有坠石正堵在佛窟口)你们几个(指着远处三五个正担沙的雇工)来把这窟门清理一下!
【雇工们走过来,同王圆箓一起放了炸坠石的火药,“轰”——王圆箓带着雇工走进佛窟,清理炸碎的石头。】
王圆箓: (惊奇、迟疑,踱步走入佛窟)这佛窟的墙四周怎么有缺口?莫不是这墙是空的?(用手慢慢抚摸。咚!咚!咚!王圆箓敲打窟墙的空洞声在四周回响。)
王圆箓: (激动)快把这墙打通,看看背后藏了些什么!(雇工上前,不一会儿便打通墙。万卷经卷堆积如山,窟墙上绘着褪色的壁画缓缓呈现在王圆箓眼前。王圆箓走上前,拿出一卷佛经,细细翻看,然而经卷古文他并看不懂。)
王圆箓: (拿着经卷,低头呻吟片刻,语速缓慢地)这些佛经不知始于何时?但其价值不菲,我明日就上报县衙。(回身面向雇工),你们几个明日再把这个佛窟仔细检查一遍,看看还有没有藏匿的佛经。
二、故事一
王圆箓徒步五十里,来到县城拜见县令严泽。
王圆箓:老爷!(跪在地上,双手捧出两卷佛经,)这是小人在清理佛窟时发现的经卷,特带来两卷见老爷,请问如何处置?
严泽: (手抚了几下胡须)这个嘛……,你且退下,我不日给你答复。
王圆箓:(再拜)谢老爷!
【王圆箓起身才出县府,没走几步便听见内里几个随从正与严泽嘲弄他的小题大做。】
严泽:(不屑地)不过两张发黄的废纸,有什么可通报的!真是无故占用本官时间!
【王圆箓顿住脚步,又回头看了一眼县衙的木牌坊,于叹气中折返佛窟。】
【几年后。新任县令王宗翰上任,王圆箓又上县衙禀报,却只得“好生保管”四字,王圆箓不死心,上报道台,几经失败后,决定个人守护佛窟。】
三、争论,引出中国翻译
英国驻新疆
使馆工作人员:斯坦因先生,我已为你寻到一位中国翻译,名叫蒋孝琬,预祝你此次敦煌考古成功!
【斯坦因点点头,翻身骑上骆驼,与蒋孝琬前往敦煌。】
【1907年5月15日,斯坦因来到敦煌,此时正值一个佛洞一年一次的庙会。来往礼佛的人络绎不绝。】
蒋孝琬: 斯坦因先生,我们现在就去见王圆箓吧。
【蒋孝琬伸手去拿骆驼鞍旁小包内的水壶,拧开盖倒时,却发现没水了。】
斯坦因:(皱眉)不行!方才我打听一位传教士,这几日正值礼拜,人员来往频密,我们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等过了这风头再说。
【5月21日,庙会结束,千佛窟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蒋孝琬已与王圆箓私下碰面,与他沟通,斯坦因想进藏经洞的请求,王圆箓同意与斯坦因见面,但谈及同意他进藏经洞的事,却各种回旋推诿。】
【次日清晨,此时路上行人稀少,斯坦因和蒋孝琬二人骑着骆驼,远远看见王圆箓在佛窟口踱步,斯坦因和蒋孝琬便加快脚步待走近时,变改牵着骆驼,快步走上前。】
蒋孝琬:(对王圆箓作揖)王道长,这位便是西洋来的斯坦因先生。
王圆箓:(与斯坦因眼神对视,斯坦因学着蒋孝琬向王圆箓作揖,王圆箓僵硬着胳膊回了礼)我已知你们一行的意思,(慢着语速)只是藩台衙门有命令,要封遗书,况且(尴尬,小了声)这若让周遭人知道了怎会依,更伤了我积的德行!
斯坦因:(眼神撺掇蒋孝琬,蒋孝琬略摇摇头)王道长,你误会了,我并不想要佛经,只是奉命来拍一些壁画和塑像的照片,请蒋孝琬先生提前与你交涉一下。
王圆箓:(狐疑地)若只是拍些照片,倒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我可以予以帮助。
斯坦因:多谢王道长(作揖)!
【当晚,斯坦因一边支着帐篷,一边回想着早晨见的佛窟,原先的木门已被砖块堵住。】
斯坦因:(叹气)看来要在此长期停留了。
四、讲述
【斯坦因和蒋孝琬在莫高窟旁支帐篷生活已有十余天,这期间他多次与王圆箓攀谈,使王圆箓逐渐放松了对他的戒备。】
王圆箓:(语气轻松)斯坦因先生,你说英国政府派你来为这些壁画和经卷拍照,你整日进出佛窟不感到无聊吗?
斯坦因:(笑)实不相瞒,我是个佛教徒,几年前我曾读到过《大唐西域记》中的玄奘,此次前来也是为了重寻玄奘真迹。
【原来通过多次与王圆箓谈话,斯坦因早已摸清王圆箓急于筹钱,修筑道院的囧境,决定利用王圆箓对道教的信仰,通过洞窟中汉文经记载的玄奘取经,谎称自己是来自印度的佛教徒,企图用宗教信仰来打动王圆箓。果然,王圆箓中计了。】
王圆箓: (了然的点头)原来如此。
斯坦因: 我今天在拍照时看到了玄奘带回并翻译的佛经,你看(掏出相机,找到其中的照片递给王圆箓)。我觉得能看经书完全是玄奘的安排,是他让我将印度已不存在的经书送回原来的地方。
王圆箓:(虔诚地)世上竟真有这等事!可见神佛还是显灵的。(郑重地)一更打响时,你来寻我,我带你去看看砖封的佛窟,那里面经书更多!
【入夜王圆箓拆除砖墙,借着油灯亮光,斯坦因看到了堆满洞窟的写本,不仅心旌荡漾。】
【1907年5月末,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
斯坦因:(催促雇工)快些!把这些经卷打包好!一刻也不能耽误!
【斯坦因看着雇工忙碌的身影,想到用近乎免费的价格带走几车无价之宝,不禁放生大笑。】
王圆箓: (以为斯坦因在高兴如愿完成玄奘交给他的任务.)斯坦因先生!(摆手,回揖。)
斯坦因:(回身看到王圆箓正朝自己走来,大声地)王道长,我今日中午便前往印度了。您多保重!(作揖)
王圆箓:不必谢我,这些经卷堆于我这也无用,不如带去印度,免得玷污了神佛才好。
【至此之后,佛窟内的经卷以此方式被大量售出。1909年5月,罗振玉等国家大师得知此事,大为震惊,提请学部收集剩余藏经洞文物,清廷准许。】
甘肃布政使何彦升: (指着下属1)你带这队人去搬西侧藏经洞。你(指着下属2),去搬东侧。
【官兵们将大车推至佛窟口,将经卷向外抛丢,经卷书页翻起,有些略脆的书页已破碎。】王圆箓 :(心痛又不敢上前劝说)大人,(对何彦升磕头)您亲自自省里来,舟车劳顿,装书这些小事就由我安排小道士去做吧。(生硬地挤出一丝笑)
何彦升:(眉头倒竖 )滚开!哪里有你插话的份,这是皇家的藏经洞,(冷笑)让谁搬书,轮得到你指手画脚么?
【王圆箓面色灰白,带着快维持不住的笑,小碎步快速离开了。】
何彦升:(见王圆箓走后,向手下人挥手)都停下来吧!今早就做这些,待晚膳后再继续!
【官兵们不明白何彦升为何单空一下午,晚上再干,但也无人敢上前询问。】
何彦升:(狞着脸上的肉,笑着把自己亲信招来)把大家叫来,是有一件肥差。那藏经洞的佛经价值连城,如今战乱粮荒,待下午时,大家从中取一些,卖给日本人,我们这也算是各取所需嘛!
【王圆箓眼看经书被粗暴对待,整日唉声叹气。】
小道士:师父,您怎么了?
王圆箓:(顿足)我本以为朝廷漠视佛经七年,如今终于重视,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可如今——(情深处不禁滚下热泪)我被羞辱事小,那何彦升身为布政使,竟监守自盗,还称其为一件无伤大雅的小事!早知今日,我当初便该把斯坦因给我的大款收下,何至于今日使经卷受损流失,都是我没有胆识的错啊!(瘫坐于椅上。)
【1910年,清政府作出决定,将剩余经卷全部运往北京保存。】
官员一:这番运送,可耗费我不少心力,(走进运输经卷的大车,令下属从中取走部分)这些经书,就算是给我的报酬吧!(略摇头,微笑。)
官员二:我自承运这些经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屑、凶狠)况且官员一那无知小儿都从中窃取,我自是不能落后于他的!
官员三:虽说这是皇家的东西,可说句大不敬的话,(向东拱手)这皇家不知还能维持几天,不如趁这次运输为自己留些体己。
【运输经卷的车队每到一处便失窃一次,一万余卷经书运至北京时仅剩八千有余。】
五、再次争论
【王圆箓晚年守护千佛洞,改建三层楼,古汉桥,修茸佛洞。】
王圆箓:(缓慢地)我逐渐意识到,早年间的经卷,似乎不该轻易易手,现在有人叫我千古罪人,也无能为辩了!
小道士:师父,外人有人说您是贼,可依徒儿短浅见识,这乃是谬误!(愤愤地)我看,都是斯坦因那个贼人,哄骗您将经卷给他!再者,那帮官兵运输经书又从中偷盗,他们才是贼!王圆箓:(抬头看天又很快低头看向远处的沙丘,嘴唇翕张,手拄拐棍不断敲击地面)都是贼……都是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