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一日至鸣沙镇外,距肃州主营也不过数十里路程。李辞盈不便往营中行走,裴听寒只得请陆暇先送她回城。
两路人马在丘山分道。
金甲兵将排做两列,沿着山脊浩浩荡荡往北边进发,裴听寒牵了马儿远走几步,要与李辞盈再说两句话。
是个阴沉的天儿,乌团滚滚,黯日悬空,一丝光亮也透不到人间来,午晌时分了,官道两边枯萎的树杈却染得寒色,和裴听寒此时的脸色一般,怏怏不乐。
西三州人人晓得,裴郡守傲气铮铮,脊上一块硬骨头怎么都折不弯的,平日持法为公,同僚私交也端正疏冷,想从他口中听得一句软话?无异于天方夜谭。
石岩几人拍马徘徊在不远处,眼瞧着自家郡守在区区女郎面前臊眉耷眼,多少是恨得牙齿发痒。
李辞盈收回视线,好笑地哼了声,又看向裴听寒,“你再这个模样,妾只怕今夜石将军辗彻难眠,要提刀蹦起来屠了南门楼子。”
到底恼恨石岩爱管闲事,她倾上几分,隔袖握住了裴听寒的手掌,轻声劝道,“裴郎回去吧,别让人家等着。”
明眸剪水,妙音百转,再仔细听得她的措辞,裴听寒本是黯淡的一双黑眸“噌”一下亮如明月,再意气骄满的少年郎在心仪的女子面前免不了痴缠,他反手握回她的手,融融温柔,“可我不舍。”
几日来与她朝夕同食,裴听寒愈加忍不了这片刻分离,更何况大概再过不了几天,她又要随李少府去一趟兰州,处理更籍一事。
好容易能再进一步,可相处时光始终寥寥,他难免患得患失。
不舍归不舍,裴听寒不能是没脑子的人,多说这一句,不过想她哄几句好话,李辞盈不满地努努嘴,还是惯着他,“等营中事了了,郡守照例来南门楼子吃面就是,又不是见不着了。”
裴听寒“嗯”了声,捏捏她的手,低声道,“盈娘给我煮?”
眼见陆暇提着包袱过来了,她心里莫名一跳,又催裴听寒走,“自然是的,快些去罢,等会子耽搁了点将,可真成妾的罪过了。”
她这一瞬语调转得仓促,裴听寒皱皱眉,也往陆暇投去一眼——那人臂间挽着个堪称庞然的大包袱,或是将视线也遮住了,走两步又往侧边瞧前路,脸上还带着不可言说的笑意。
待走到跟前,把那包袱往马背上一撩,陆暇冲裴听寒抱拳,恭敬道,“郡守放宽心,卑职一定把三娘安稳送回南门去,瞧着她进了姑母家院门才作数。”
半点没提手中之物,裴听寒“嗯”了声,又问道,“手里拿着什么呢?”
陆暇显是不自在了,“啊”了声,又仰目看李辞盈,而后者呢,竟是十分坦然自若,好似其中之物与她毫不相干。
李辞盈知道的,陆暇小时候摔过脑袋,就不是个聪明人,这陪戎副尉的位置也是他阿娘倾尽家财在前任郡守那儿买来的。
喊他这东西万不能被裴郡守瞧着,仍大咧咧地提到面前来了,莫非认为包在布袋中,别人就瞧不见了?
她快速扫一眼那包裹,“哦”了声,解释道,“前几日妾听陆家娘子念叨,说陆暇整个冬日都未归家,他阿娘总惦记着他被褥走絮的事儿,如今好容易回去,妾想着把它带上,拿到巷口那家铺子去充些芦花。”
不等人细想,她“哼”了声,一指往裴听寒胸口戳了那么一下,“别在这儿挡着,有些时日没回家去,妾可思念姑母和蛮儿了。”
一席话间,半句实话也没有。裴郡守是什么人,怎信得了她信口胡诌,陆暇可怕着裴郡守当场要来拆验,两只手都发起抖来。
这白狐毛……总不能是李三娘从郡守帐子里偷来的吧?
可惜了,裴郡守被这娇嗔的女郎这样一戳,惊得险些就要站不稳——此处人多眼杂,她可真是大胆。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宣告他俩个绝非义友。
旁边石岩目光灼灼,就快要把人脑袋钻出个窟窿来。
而裴听寒呢,一些莫名其妙的得意和甜喜在奔腾的血液中肆意流淌,烧得他耳朵红透,心口发麻。
勉强找回神思清咳两声,他摸摸耳根,呆愣愣“哦”了声,竟就这样让开了,“你们去罢。”
想起什么,他又转向陆暇,“陆副尉。”
陆暇两只眼睛乱飞,都不知往哪里放。
裴郡守压根不看他,目光就没离开过李辞盈,“瞧着要下雨,带上油伞罢,有备无患。”
“……是。”陆暇一口气缓过来,忙不迭拍拍马儿上的背匣,“都带着呢。”
临近肃州城,李辞盈也不好光明正大骑着军马,与陆暇两人慢慢行了些许路程,她再回首去看——
裴听寒却仍停在丘山之上远远望着她。
雾气诡涌溟濛,暗沙、幽日、森然肃整的玄漆铁甲,少年勒缰立于黯然天地之间,只那一袭深绯罩袍披甲昭明洗光,他似星芒,或是火焰,照拂暗昧之下,她之前路从此彻明耀耀。
想起从前他为她取“昭昭”之名的用意,李辞盈心下一软,停下了脚步。
那人见到她回头,显然是僵了一瞬,提着缰绳的手也轻轻颤起来。
傻子一样。
李辞盈抿唇低笑。
自然,她也注意不到隐于风沙之后的那个身影——戚柯在肃州城养了些时日已然大好,本是想陪同一起去瓜州剿匪,谁知那日世子飞鹘传书,让他就留在肃州,日夜盯住这个李三娘。
不错,这女郎在摸着了鎏金令牌的状况下,仍有胆子拎走他的荷包,见死不救,可见品行多少贪婪败坏,如今监视起来,免她再与他人胡言乱语,坏了世子大事。
虽令事事俱报,但世子宽容待下,也嘱咐过要对人家客气些。戚柯暗自点头,一手握了粗毫,于绸布上笔如龙走电:
“……兹丘山别离时,裴九恋恋不去,李娘子亦顿首,目接俄顷,复俱散。”
书完提起来瞧瞧,满满当当的一张,所谓“事事俱报”也不过如此了,世子定会满意的。
戚柯将绸布卷好,遂吹响一声轻哨。
雾空之中一团白绒由远而近,圆滚滚鹘鸠立在儿郎臂间抖擞翅膀,片刻之后,它腾飞而起,将厚重一卷绸布远远送到更西边去了。
*
到了肃州城,陆暇立即忘了自己说要亲自将人送到院门口,一双圆溜的眼睛四处张望,李辞盈晓得他归家心切,拿了包袱,便自往南边去。
走到南楼衡门下,再见着那支槐木杆上扬着的半旧旗帜,李辞盈忽有几分近乡情怯的迟疑,或是经年累月浸在清贫中的悲辛滋味始终雪藏腹中,如今随思绪翻涌泛滥,直酸得人齿软眉皱。
李家擅做冷淘面,那些年从来是她爬高去抢摘槐叶槐芽,两个孩子和姑母则早起磨面。
今日未出摊子,不知是不是家中叶子不够了?若是错过春日的繁华市集,又多亏损多少铜板?
两个孩子到了开蒙的年纪,食量也逐渐增多,姑母眼睛不好需时时用药,肃州日晒风沙,李辞盈也需另购口脂面药——若不好好护着这张脸,她哪有别的本事当上郡守夫人。
处处免不了要用银钱。
思及此处,她不自禁去摸腰上的荷包。这两日在路上,她已将傅六郎的披氅用料量算完毕,除却各类布料、金线用具以及配饰配纹,大抵还能多出二十两银子。
萧世子让人做衣裳,没道理不付些工钱的,且不说他还未将做向导那五十两付给她——是以昧下这二十两,也不算她不仗义。
“盈姨!!”
轻快的童声打断思绪,李辞盈将将抬头,一只温软的团子就如旋风般地卷进怀中。
蛮儿气力甚足,李辞盈吃痛“唔”了声,就力搂着她后退好几步方停下。
看来萧世子料事如神,他们李家人确实是力大无穷。
春日倒寒,天儿冷得出奇,孩子们要帮着家里浸面,手儿时常是痛肿破脓,这几日没她在,只怕姑母舍不得给他们用面药。
李辞盈暗叹一声,握了蛮儿的手来看。
一触之下,那孩儿的手竟是软乎乎,滑腻腻的。再定睛瞧瞧,蛮儿戴着个黄澄澄的虎头帽,身上著件半旧夹袄,摸两下,填料厚实滑腻,似是某种兽皮。
蛮儿聪慧,看得出姨母为何事疑惑,她牵了李辞盈的手,一张脸儿盈盈在笑,“前日里有个高个的汉子来咱们南门了,带着不少衣料物什,说是这些时日盈姨做向导的报酬。”
李辞盈听了此话,突就觉得身后有一道不容忽视的目光灼灼在望,她倏然回首,但见市集人来人往,巡视两圈,似也无任何异常。
蛮儿喋喋不休,“那人道他们商队一时拿不出那么些银子来,只得用这半旧衣物来抵。可咱们瞧了个遍,他们拿来的却只有夹衣蔽膝,一件外衫都没有,您说奇怪不奇怪?”
李辞盈一时无言。
看来萧应问等人并非全然不知世事险恶,若真送来些光鲜渥亮的外衫来,只怕不过当夜她家中就要进贼了。
可商队又怎会拿不出区区五十两银子,萧应问做什么费心给她的家人送衣裳和面药。
蛮儿见着姨母不说话,忙又补充道,“盈姨,除却两件夹衫与一筒绿豆儿面药,其他的东西咱们只瞧了瞧,照样都是没有用过的,您回去点个数量,若是不对——”她忽提了个义愤填膺的语调,脸颊鼓得圆圆的,“那咱们一家老小可就得去讨个说法了!!”
孩子单纯,从来有样学样,李辞盈想着自己旧年这泼辣无赖的样子,真是没忍住笑出声来,她揉揉蛮儿脑袋,笑道,“别胡闹,走吧,咱们先回家去。”
戚柯记录道,“事件廿叁:小儿将抵银之事告知李娘子,李娘子欢欣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