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欲渡风雪 > 第22章 留走

我欲渡风雪 第22章 留走

作者:具目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5 21:03:59 来源:文学城

许钧离开后,众人继续议事,涂轲带来了个好消息——十六卫中未跟随太后离开的剩下十卫,都表态愿听从中枢调遣。

涂轲之所以来得比众人都晚,正是前去办理此事。毕竟他出身于十六卫,要比其他人能说得上话得多。

有了剩余十卫的加入,守卫建兴的兵力大大加强,众人听闻后十分振奋。

在场的都是沉浮宦海多年的人物,自然明白光有人还不够,喂养士兵的粮食、作战的兵器铠甲也不能少。

前一样是户部的差事,后一样由工部自觉领了去。说起来倒也奇怪,尚书省下设六部,如今六部官吏除刑部外尽在建兴,怎么不见尚书省长官?

此言不尽然,尚书省长官此时高居堂上,正是天下人皆知的“杜公”。

大夏沿前朝制,三省并置,其中尚书省事无不总,号称中台,时人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尚书省设六部二十四司,部有尚书,侍郎为之副;司有郎中,员外郎为之副。

按制,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纳言、尚书省长官尚书令皆为宰相,尚书令居首,地位极为尊崇——执政重臣必须先从圣人处得到录尚书事的头衔,才能过问机密。

杜元正被称之为公,也是因为元延九年至元延十七年当了八年尚书令的缘故。

至于杜元正辞官回乡后,尚书令一职该交给谁,始终没个定论——一方面,有资格任尚书令的人不多,几乎都已有要事在身,若提了他们,他们手上原有的差事又交给谁?另一方面,太后当年允了杜元正之请,命太医吴从彬一同回万绥,显然待时机成熟后还会起用杜元正。

这种情况下,便是有人对尚书令一职十分心动,又何必舍了握在手中的权柄,为他人做嫁衣?

尚书令下还有左右仆射,六部各司其职,运转良好。因此,朝野上下十分默契,尚书令的位置便空了二年。如今杜元正重回建兴,接着当尚书令也是情理之中。

茶水添了又添,终于诸事议定。杜元正放下茶盏,环视堂下诸人,语气肃然:“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公当竭诚尽力。”

以吴闳、涂轲为首,众人垂首肃立,铿锵道:“诺!”

杜元正目视众人,心中陡然生出一股悲壮豪情——此时主君在外,朝野大事全凭自己这些臣下做主,初时还好,时间长一些,太后和圣人必会觉得自己这些人犯了“僭越”之罪。等到太后和圣人回朝,自己能否全身而退,全看两宫的度量和慈心,最糟糕的情况便是连性命也难保。

曾子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自己从小以此为训,如今国家危难,又怎能以自身得失而畏缩不前?若能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2],也不算在这世上白来一遭。

众人正要散去,却有一人闯入堂中,正是步履匆匆的李茹志——他走得太急,停下脚步时略微踉跄了一下,身体晃了一晃,摸索着旁边的桌案,稳住了身子。

闻煦颇觉奇怪——杨存孝哪去了?他不是一向紧跟李茹志,“形影不离”吗?

当主人的吴闳请李茹志坐下喝口茶、歇口气,李茹志显然也是渴极了,以袖掩口,一气灌了下去。

吴闳关切道:“中官从宫中来,不知宫中情况如何?”

“宁寿殿和宣明殿都没人了”李茹志很沉得住气,把宫中情况详细道来,“除了妃嫔所居的桂宫,其他地方的宫人跑了不少,还抢了不少东西。”

“还要请涂相公与十六卫交待一声,眼下太后与圣人虽不在,宫里也不能乱了规矩,若有乱闯乱跑的,”他冷笑一声,“非常时期,自然行非常之事——一律格杀勿论。”

最后一句话毫不留情、杀气四溢,杜元正几不可察地皱了皱眉。

涂轲爽快应下:“这是自然。”

接着续道,“我们对宫中都不熟悉,圣人与太后回京之前,宫中一应事务都要拜托中官了。”

李茹志深吸一口气:“我正是要来与诸位商量此事。”

涂轲眉心一跳,直觉接下来李茹志说的不是好话,正欲阻止,杜元正却给他打了个眼色,他硬生生止住了,静待李茹志嘴里能说出什么好话。

“全凭太后垂怜,我才能有今日,得以忝列于诸位大臣之中,”他咽下一口唾沫,“我虽是残缺之人,也知道恩义二字分量之重。如今太后南巡,如何能抛旧主而苟活?追随侍奉才算尽了本分!”

此话一出,堂中一静——李茹志抬了“恩义”二字作大旗,若是阻止他南下,自己不就当了小人?况且若是坚持不放人,日后难保李茹志不会向太后哭诉,将种种理由归于一点,中枢对太后阴奉阳违,连一个小小的中官都不肯留给她,中枢本就如履薄冰,何必再沾上一身烂泥?

只是若论在宫中的威望,自然是宁寿殿中的人最高,宣明殿中的次之。如今两殿中只剩下一个李茹志身在建兴,他走了,谁能弹压得住这些“骄兵悍将”?

杜元正含蓄道:“中官重情重义,某深为敬服。只是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宫中规矩向来繁杂,恐怕不能少了中官支持。”

“我知道杜公的顾虑,”李茹志立刻接话,显然早就打好了腹稿,“存孝跟随我二年有余,对宫中的一应事务都很熟悉。他性子一向稳重,太后也夸过他几次,是个好孩子。”

杜元正沉吟不语,尽管这一路同行,他对杨存孝的印象十分不错,然而毕竟时间太短,不知他才能具体如何,也不知他是否愿意留在建兴。

似是明白杜元正的顾虑,李茹志环视众人,道:“杜公若不信,尽可以问问吴相公和涂相公。”

吴闳也附耳低声道:“我看李中官所言可行。小杨中官素来很有分寸。”

涂轲也冲他点了点头。

便是勉强留下李茹志,他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见两位同僚都如此说,杜元正终于点了头:“不知小杨中官如今在何处?还要请他来商议一二。”

“桂宫里出了几个下贱奴仆,抢了东西跑了,几位娘子受了惊,”李茹志精神大振,“我把此事交给了存孝,想必也该了结了。”

说曹操曹操到,话音刚落,杨存孝就迈过了门槛,规规矩矩地行了个拱手礼:“某见过诸位大人。”

吴闳直截了当:“小杨中官,李中官要往太后身边去,他走后宫中一应事务全落在你身上,你可担得起?”

“某不敢负诸位大人所托,必当竭尽全力。”杨存孝面色平静无波,既没有被李茹志抛下的不忿,也没有被委以重任的激动,平平淡淡地接住了吴闳的话。

李茹志难掩激动,大力拍了拍杨存孝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他与众人匆匆告别,转身就要离去。涂轲在后边大声道:“中官稍待!骁卫即刻便到!”

背对着众人挥挥手,李茹志大步流星往外行去:“太后将张全指派给我,我自然要和他一同向太后复命!”

虽然此时建兴城中情况危急,众人最初有些慌乱,然而三位相公齐聚一堂,便像有了主心骨——寥寥几句便请来了援兵,加强了京城护卫,也派了人去联系行在。众人精神一振,定了心神,各自领了吩咐,步履匆匆地去了。

众人先行散去,三省相公们留了杨存孝,细细嘱咐一番,最后吴闳道:“宫中诸事,我们都不如你熟悉。一应事务,便都由你做主,若实在拿不定主意的,与我们商量便是。”

杨存孝面无骄矜之色,也无惶恐之意,沉稳道:“小子明白。”

他退下后堂中只剩三人,吴闳示意小厮进来添茶。杜元正略略放松了些,支着下颌若有所思:“杨存孝是什么来头?我从前从未听过宁寿殿还有这等人物。”

“这天下居然还有尚书令不知道的事, ”涂轲戏谑道,“在穷乡僻壞待了两年,连消息都不灵通了?”

这话连闻煦都能听出一股阴阳怪气,更别说社元正这只老狐狸了,他恍若未闻——他与涂轲,算得上是老冤家了,论出身,一个是进士,一个是勋卫,文武相轻,天生就不对盘。

除了杜元正返乡那两年,涂轲在官职上始终被杜元正压了一头,加上政见不合,两人之间始终弥漫着淡淡的火药味。闹得最凶的时候,连太后都曾在庭议时出言劝和。

杜元正自觉是百官之首,年龄、资历上都居长,很少与涂轲计较,此时也是如此。

“别说杜公了,我之前也不知晓。”吴闳早已见怪不怪,出言打了个圆场。

见吴闳要开始答疑解惑了,闻煦飞快竖起耳杂,听他娓娓道来。

[1]《礼记·大学》

[2]《孟子·尽心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