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欲渡风雪 > 第12章 兵败

我欲渡风雪 第12章 兵败

作者:具目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5 21:03:59 来源:文学城

到达目的地后,却不见援兵身影。李邴又恼怒又无奈,见麾下士兵个个如惊弓之鸟,越发心灰。此时异变陡生,前后都冲出了骑着高头大马的北鸱人,为首一人二十余岁的年纪,黑发结成密密麻麻的小辫,发尾都系着由兽骨打磨成的小圆珠,面上绘着似狼又似狐的黑色兽纹,恐吓道:“李邴老贼!还不速速束手就擒!”

游击将军愤然出列,呵斥道:“无知小儿!援兵一至,便是你的死期!”

“哼!原来你们还不知道!”那北鸱将领哈哈大笑,“早没有什么援兵了!他们正在黄泉路上等着你们!”

此言一出,李邴暗道不好,即使北鸱说的是假话,也有力地打击了己方本就不高的士气。果然士兵们听得此语,哗声一片,校官们声嘶力竭道:“此为惑人之言!勿信!勿信!”

北鸱人也不给李邴反驳的机会,立即发起了冲锋。双方甫一接触,李邴军即被冲破,各军纷纷溃逃,势不可止。

李邴痛心疾首,一边挥刀砍向拦阻的北鸱骑兵,一边向被冲开的破口打马而去,以身补缺,向奔逃的士兵呼喊道:“尔等着甲胄、食军饷,自当舍身报国!”

士兵充耳不闻,仍旧四散奔逃,反而是不远处的北鸱将领听见了,高声讥讽道:“我身在草原,都知晓你们朝廷拖欠粮饷,怎么有脸要别人尽忠?!”

李邴心中暗恨,这北鸱蛮人年龄不大,却颇懂攻心之处,字字句句都戳在人痛处。

果然,便是他亲自拦阻,也没能止住士兵奔逃之势,溃败几乎已成定局。

李邴无法,咬咬牙,跃下马来,身上甲胄随着动作发出碰撞声。他刚一站稳,便毫不犹豫地双膝落地,伏低身子,向溃散的将士叩头,求众人奋发。然而无人上前,一哄而散。

无法,李邴军且战且退,奈何北鸱骑兵步步紧逼,伤亡越发惨重——死者十之五六,湟水携尸体顺流而下,在水流缓慢处甚至完全掩住了水面。百姓前来取水,见之默默,唯有合掌祝祷,为逝者求一个安稳来生。

李邴始终没能等来灵州和恒州的援兵,既无力回天、又无颜回朝,于正月初三未时退至乌娄山脚下,自戕谢罪。

自尽前,李邴手书一纸,以别僚属旧友。

“诸位兄长赐览:

弟退抵乌娄山脚下,此邴死所也。左十营唯余一营,早间败后只数骑。右十营勉强列队于西,大约不战自溃矣。军队数万,充塞道途,然北鸱狡猾,实未全力一战。城镇俱焚掠无遗,小村亦然。身经兵火屡屡,实所未见。灵恒援兵则总未得见,顷闻已大败于北鸱。

兵将如此,岂旦夕之故。邴上负朝廷,下负斯民,无可逃罪,若苟且偷生,是真无人心矣。天下事从此不可问。

罪臣弟邴叩别。

谨上。元延十九年正月初三日。”

“天下大事不可问”,闻煦心头一颤,此言不祥至极,几乎是一道谶言。

杜元正亦久久叹息,纵使李邴素有“知兵”之誉,在缺少粮草弓马的劣势下仓促应战,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舍身报国,也算是全了名节。

如今更要紧的是李邴自戕后,北鸱是继续在大夏境内作乱,还是见好就收?若是继续作乱,绀州军已是指望不上,只能从临近的灵州和恒州调兵。

闻煦迟疑道:“老师,灵州与恒州援兵真的被北鸱......”

“援兵,”杜元正嗤笑一声,“他们虽召集了军队,但一日只行三十里,算起来今天还没出灵州与恒州,安全得很呢。”

闻煦默默,他也不知道自己想得到一个怎样的答案。

“灵恒二州打得一手好算盘,既不想担袖手旁观的骂名,又想明哲保身,”杜元正眉间显出深刻的“川”字,“若是平时倒也罢了,如今这个情势,也不怕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他沉吟道:“不知此次北鸱的胃口有多大。若是一意南下,灵恒二州便是偏居一隅,也是自身难保。”

闻煦心知肚明老师未说完的话,太后和曾党难道没有抱着与灵恒二州一样的想法?自从四十年前送了位公主去北鸱和亲,两国间便素有默契,北鸱在边境抢了就跑,避免与大夏边军正面碰上。谁曾想此次北鸱不依不饶,到了现在也没有退兵回草原的意思,不知何时会收手?

何况,不是没有草原蛮族南下直逼建兴的先例,史书上都还记着呢!若真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太后和曾党打算怎么办?

不过这话是不能说的,说了便是诅咒太后和圣人,是谋逆之罪,况且还有太后心腹李茹志在侧,面上一点颜色都不能露,只能泛泛说些“我朝承运,国祚长远”的官话。

李茹志难道不知这些?中官们进宫后便要读书习字,太后听政这么多年,碍于礼法身份,用不得外臣,平素处理折子,都由中官们帮忙。李茹志在宁寿殿中仅居于万岭之下,杜元正辞官前也与他打过交道,自然知晓他确有几分文墨。

只是自己与他本不亲近,如今不过是暂时绑在一条船上,交情尚没好到交心的地步,想要坦诚以待却是不能的。

闻煦轻巧地调转了话题 :“北鸱此次行事与以往大不相同,老师可知是什么缘故?”

“我没有接到什么消息,”指节轻轻敲击着桌面,杜元正道,“北鸱汗虽已年逾五十,但素来身体康健,治下各部落也很温顺。”

“年逾五十”几个字引起了闻煦的注意,他思量道,“五十而知天命,大夏这个年纪的男子大多都当阿翁了。不知这位北鸱汗,膝下几位王子,性情如何?”

“北鸱汗一系素来人丁健旺,元延十三年圣人大婚时,北鸱曾派使者恭贺,当时言北鸱共有八位王子,这几年大概又添了新丁。”

“至于性情,”杜元正无奈摇头,“北鸱太过遥远,与我大夏百姓相貌也相异,这等隐密消息,确实难以探得。”

闻煦若有所思:“北鸱不像汉人,有立嫡立长一说。按常理算,北鸱王子们也到了立功建业的时候,难不成是想挣些军功?”

“况且我听说,只有地位高的北鸱人面上才绘有兽纹,那带兵的北鸱将领年龄也不大,或许真的是北鸱王子。”

车厢中的气氛一下沉重起来,北鸱王子亲自领兵,自然所图甚大,难怪为何此次北鸱一反常态,主动与大夏军队对上。如今地方各怀心思,无心应战,是战是和,全看北鸱如何作想,面对如此大好局面,北鸱难道会半途而废、乖乖打道回府?

闻煦提起茶壶,为杜正元重新添了茶:“有人得了利,就有人受了损。既然北鸱汗膝下有数位王子,其余人怎能看着兄弟一家独大?我听说北鸱没有妻妾之分,北鸱汗的阏氏也都是各个部落的贵女,便是王子们坐得住,他们的母族难道坐得住吗?想必这两日北鸱的王帐里已收到劝说收兵的折子了。”

“你说得不错,”杜元正面上忧色未散,“然而北鸱素来重视武治,见军功得来得如此容易,北鸱其他王子未必不会有学有样,亲自率兵南下。”

闻煦心中一沉,不得不承认老师此言颇有可能,师徒二人枯坐半晌,相对无言。

李邴的死讯传到建兴后,重臣齐聚建始殿商议他的身后事。主和一派含蓄道,李邴虽以身殉国,然未能阻击北鸱、护卫百姓,不宜过分褒奖,对其家眷厚待几分便是。

曾疏侗却大肆赞叹:“此回纵然失国,已是光明正大。”

闫荟随之痛哭,泣声道:“呜呼!天胡不佑我大夏,失此明佐,而令边衅无已时耶?”

曾党完全盖过了主和一派的声势,最后李邴得到了极高的封赐——文为“光禄大夫”,武为“建威将军”,谥为“忠节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