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带古人见识全科目震撼 > 第7章 语文课(五)

我带古人见识全科目震撼 第7章 语文课(五)

作者:梁山小宁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23 04:04:05 来源:文学城

【岳飞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呢?

岳飞精神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核心”即爱国主义;“五个要素”即忠、孝、严、廉、强。

这里就不展开了,这里的重点是,岳飞精神成功的顺应了时代、引领了时代、发展了时代。岳飞在封建时期被无数人追捧。

到了近现代,在1925年之后的爱国运动中,学生们高举着反对帝国主义的大旗。为了配合当时的革命洪流,音乐家杨荫浏选取了岳飞的《满江红》词,用现成的乐曲进行编配,油印成歌页散发于学生之间,推动了反帝的浪潮。

这首歌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也非常流行,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众多的华夏热血儿女弘扬精忠报国精神,在神州大地掀起一股高唱“怒发冲冠”的热潮。

到了今天,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早已通过抵御外侮完成了民族的独立,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精忠报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今天我们学习岳飞,是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理解客观吸收岳飞精神。我们生活在安静祥和的年代,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多数人都感受不到岳飞精神的凝聚力。

但是既然我们学习了岳飞精神,这就像是一个被动技能,平常的时候不用,但因为学会了,到了紧急时刻,我希望大家也能发出“东海狂潮响霹雳,我们都是岳家军”的怒吼。

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我们接下来学习第二首由秋瑾所作的满江红。】

秦朝

自从光幕出现以来,李斯冯去疾等人又要忙着处理大秦上上下下原本的事情,又要每日看侍候记录的光幕内容,往往忙到深夜。

“自从光幕降临以来,陛下批的奏折越来越少了。”李斯微皱眉头,声音里透露着浓浓的担忧。

“陛下自有安排,不需要我们过多揣测。”冯去疾不愿惹是生非。

李斯毕竟与嬴政有知遇之恩,相比起冯去疾老秦人的身份,李斯先天更加的绑定嬴政一些。因此也更加担心嬴政。

此时的嬴政正身处朝宫内,自光幕出现以来,嬴政就开始质疑自己的决定,以往的他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他可是凭着自己的双手带着大秦一起一步步走向巅峰的,自己做的才是最正确的,对此他深信不疑,他的臣子也深信不疑。

但是光幕提到的汉朝以及岳飞所在的宋朝,还有后世剖析的如此鞭辟入里的理论,他虽然还不至于不自信,但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走了。

如果金艺此时在这,一定会好好开导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发展是曲折向前的,没有前人的试错,也不会有后世的成功。”

嬴政此时看着记载在竹简上的今日光幕内容,喃喃道,“顺应时代?引领时代?发展时代?”

“顺应、引领、发展。”

嬴政的眼眸渐渐瞪大,面色也露出几分笑意,如同老和尚顿悟一般,心情十分激动。“我大秦该如何顺应时代呢?现在的时代貌似与之前相比,有些许不同了,如何该继续引领呢?

这西汉,应该就是因为自秦之后,成功的顺应了时代吧。”

明朝

刚刚因为与宫女嬉戏玩耍而被张居正严厉训斥的12岁的朱翊钧此时正襟危坐在案板上写着观光幕后的心得。

噙着泪水写作业,貌似这句话无论如何都跟皇帝扯不上关系。但身为内阁第一大学士的张居正,能说出“吾非相,乃摄也”的张居正,他与皇帝的区别仅仅是名义上的。

“元辅张先生,朕为何非要学习这光幕上的学问啊?朕感比经史子集还要难学。什么正确理解和客观吸收啊,朕一点也看不懂。”

虽嘴里说着话,但手中的笔却一刻也不敢停。

“陛下,这光幕虽与我等时间上相隔甚远,但金艺小姑娘举手投足间便可决定我等之命运。”

张居正想到金艺所讲的岳飞精神与自己理解之间的差异,思索着后世如此解读岳飞精神的含义,他感到这似乎是在培养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

虽被万历打断了思绪,但并没有借着帝师的身份无缘无故把气撒在孩童身上,而是谆谆教诲,希望朱翊钧可以有所作为。

“这光幕竟如此神奇?那...那张先生快快教我如何理解岳飞精神?”

朱翊钧此时瞪大了双眼,微微张着嘴巴,握着的笔掉在案上也毫不知情,随后缓过神后,急切的向张居正弯腰请求教导。

不知是年幼忘记了还是明白皇帝身份的含义,朱翊钧下意识里并没有询问政治课的内容。

“陛下,臣认为要学的并非是单一的岳飞精神,而是为什么是岳飞精神,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岳飞精神,思考这些背后的原因,深究下去,定能重复大业。如今光幕并未告知太多信息,我们要做的就是无时无刻的记录光幕信息,推敲出对我们有利的知识。”

张居正对朱翊钧已经是掏心掏肺的教导了,当然严厉起来时比训儿子还厉害。

“朕已铭记在心,请张先生放心。”

朱翊钧12岁的小脸上写满了严肃。

张居正此时满心欣慰,明白陛下虽有时顽皮过头,但聪慧过人。所以并不担心陛下的能力,只是担心会玩物丧志,如果效仿其祖父嘉靖,那就真让张居正抓瞎了。

回过神来后,张居正又重新开始思索如何培养这股力量,他如今能确定的是,这股力量的前提是要解决现如今大明朝的顽疾。只有顽疾解决了,才能有培养这股力量的温床。

张居正叹了口气,兜兜转转又绕回来了。自己虽然有信心解决顽疾,但对自己的同僚没有信心养护好健康的大明朝。

想到这里,心中一横,微蹙的眉头彰显着张居正摄政王的决心,能在毁堤淹田时说出“干脆就让浙江乱了”的张居正,心里装的不是具体的百姓,而是抽象的百姓,你能说出张居正对大明朝不忠心吗?能说他所作所为不是为了天下百姓吗?

但是当具体的百姓出现在张居正面前的时候,往往老爷的架子就竖起来了。在他心里眼前能看到的人心不是人心,是随时可以牺牲的代价。

【刚刚我们学习了岳飞将军的心路历程与精神象征,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毅然决然冲破封建枷锁的、投身于近代民主革命事业的秋瑾同志。

秋瑾是清末女革命家,她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蔑视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

秋瑾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女烈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任皇帝以后,人们在她就义处建立起了秋瑾烈士纪念碑。1912年,孙中山先生题赠挽幛“巾帼英雄”。

1939年,□□同志题词“勿忘鉴湖女侠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号召世人向秋瑾学习。

1875年,秋瑾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性格豪放,能文能武,敢做敢为。1894年秋瑾被许配给王廷钧为妻,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她与丈夫格格不入。

1904年7月,她不顾丈夫的反对,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参加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并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1907年7月15日从容就义,年仅32岁。

这首词是秋瑾跟随丈夫来到北京。在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受到很大启发,再加上八国联军侵华不久,亲眼目睹了民族危机与清政府的**堕落,下定决心献身救国事业,但丈夫王廷钧无心国事。

中秋节期间,秋瑾与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虽由朋友出面调和,但她已经下定决心冲破家庭的牢笼,投身革命。

1904年7月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正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述怀之作。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秦朝

嬴政看着各种直言冲破封建礼教的言语并没有太多波动。毕竟秦朝多少年之前还有宣太后主持大局呢,再加上连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秦朝都还在摸索当中,别提文化方面的礼教了。

只是暗暗比较自己的女儿跟秋瑾。也不时思考一下金艺讲的新东西,比如封建礼教了,近代民主革命之类的。虽然知道离自己很远,但不妨碍他好奇这些。

也有些好奇,后面的朝代为何要拿礼教束缚成这样,而且提到了

官僚地主这个词,这个词似乎很近,不知为何如此形容。

————

之前光幕的言论往往要么是听不懂,要么是部分人听得懂。

但这次却是基本都能理解,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或破口大骂,或欣喜若狂,或惊为天人,或饶有兴趣。人间百态,好不奇怪。

秋瑾篇我有点想打个样,但感觉女性的反抗力量太小。有前面政治课做铺垫,再加上秋瑾篇提出来,只缺一个共鸣了

只能作为整体力量的一部分,成不了大气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语文课(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