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文德皇后传 > 第9章 新妇

文德皇后传 第9章 新妇

作者:聊增一枝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6 00:30:59 来源:文学城

李世民一向起得早,今天却晚了些,醒来时已近辰时。

他想搂着娘子在睡会儿,身边却没人,起身一看,娘子已经在梳妆了。

“这样早啊。”李世民打着哈欠过去,他俩昨晚闹了一宿,都没怎么睡。

长孙嫣困的眼都睁不开,仍在坚持着:“今朝要拜公婆的。”

她又回身问他:“你瞧,我的眉毛画的怎么样?”

李二郎仔细看了看,摇头:“不好看。”

“啊?”

他兴致勃勃:“我给你画。”

长孙嫣忙将脸迎上去,李世民心里美滋滋,可他从未给人画过眉,怎么能画好,过了片刻,长孙嫣看向镜子,几乎昏过去。

“丑死了!”她气得要哭,打了她丈夫几巴掌,又怕误了时间,忙大声喊:“朝露!”

朝露急忙进来,见了屋里情形,就知道情况,一边抿着嘴笑,一边帮娘子重新化了妆,才算能出门了。

一路上李二郎还在笑,又挨了娘子几拳头。

吵吵闹闹得,总算在辰时前到了正堂,两人正色,对爹娘行大礼。

李渊夫妇叫起,又加嘱咐,无非是新妇过门,需要谨慎持家之类的,长孙嫣一一应下。

就在这时,正堂里又来了几个人,给公婆行礼问安,李世民忙拉着她介绍:“这是我大哥大嫂和我侄子承佑,他们平常跟我三弟四弟在河东老家,这次特意来的。”

长孙家和李家都曾属北魏旧臣,关系亲厚,高家与窦家也系地方名族,彼此之间,都有姻亲往来,因此李家的情况,高夫人早就摸清楚,告诉了女儿。

公爹李渊这一支,膝下共五子五女,其中四子一女为婆母窦氏嫡出,长子名李建成,比夫君大九岁,是唐国公世子,娶妻荥阳郑氏,为五姓女,生有一子名承佑,另有庶出子女不表。

丈夫为次子,下有两个弟弟李元吉李玄霸,最小的是一个庶出弟弟李智云。

五个女儿里,只有第三女李秀宁为婆母所生,公爹出任在外,婆母相随,只带着次子和三女儿,大哥带着弟弟们在河东老家主持家业。

前年年底三姐嫁到长安柴家,公婆膝下就只有丈夫一个。

长孙嫣抬头一看,大嫂是昨日给他们捧剪刀行结发礼的妇人,望之温柔可亲,她忙上前见礼,被大嫂扶起来:“以后都是一家人了,日后若有什么事,写信来河东就是了。”

她又对儿子说:“见过你二婶。”

承佑就规规矩矩行了个礼:“二婶好。”

长孙嫣还未怎样,承佑被他二叔提起来:“想你二叔了没?”

“没有!”

李世民就搓他的脸:“想没想二叔?”

承佑还嘴硬:“没有!”

大哥就笑骂他:“都娶新妇了,还是就知道逗侄子玩儿。”

这边正在闲话,又进来一对男女,给公婆行礼问安,此时已经有些晚了,窦夫人因嗔道:“在你婆家也起这样晚吗?”

柴绍忙回道:“不晚的,我爷娘不讲究这个,从不拘三娘的。”

三娘就上前撒娇:“好容易归家,娘就让我歇歇吧。”

窦夫人就不说了。

李世民介绍道:“这是我三姐和三姐夫,也是为了咱们的婚事,特意归家的。”

长孙嫣上前见礼:“有劳三姐三姐夫了。”

这位阿姊,就是昨夜给他们端合卺酒的女子,亦是婆母唯一的女儿,眉宇之间一股洒脱英气,性格落落大方,观之不俗。

李秀宁也回身见礼,又笑道:“弟妹今日不脸红了。”

长孙嫣就又脸红了。

窦夫人又嗔她:“新嫁妇爱害羞,你逗她做什么。”

李三娘就笑着揽过她:“我喜欢她,要同她玩呢。”

她兄弟可不依,把娘子抢回来:“阿姊改日吧,我们得回去歇息了。”

李二郎还惦记着他娘子一晚上没怎么睡觉呢。

长孙嫣从他怀里挣出来:“我要服侍婆母用饭的。”

窦夫人摆手:“新妇三日庙见,然后执妇工,如今还不用你呢。”

大嫂也道:“我与夫君久在河东,未能侍奉婆母,如今先让我服侍,弟妹先去歇着吧。”

这怎么行呢,婆家会以为她是个懒新妇的,她执意不肯,到底是为婆母奉了一碗羹汤,才被丈夫拖走了。

出了正堂的门,长孙嫣就困得站不住了,李世民就笑她:“你都这样了,还逞什么强。”

说罢,就把她背了起来,带她回了两人的小院子。

长孙嫣在她新婚丈夫的背上,昏昏沉沉的睡去:“夫君,你真好”。

新妇过门,两日归宁,三日庙见。

第二日一早,两人去给公婆请过安,窦夫人给两人带上备好的礼物,李世民拉上车,带新妇归宁于永兴里。

高家早已设下宴席,喜气洋洋等女郎携郎婿归家。

两人先去给外祖母请安,李世民被拉去前厅陪妻舅妻兄们说话,长孙嫣就就在外祖母这里同母亲与舅母说话。

舅母鲜于氏与小姑不怎么合得来,却很喜欢这个乖巧懂事的外甥女,她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把外甥女当做女儿疼爱,长孙嫣出嫁的时候,她还送了一份嫁妆给外甥女。

总之,高氏与鲜于氏这姑嫂两人,难得心平气和的坐在一起,问女儿的嫁后情形,长孙嫣只说夫君待她很好,婆母公爹待她也好。

舅母又问:“听说李家大郎与三娘来晋阳了,你大嫂与姑姐如何?”

长孙嫣也点头说好。

外祖母又嘱咐:“你妯娌出身荥阳郑氏,郑氏家风清正,教女颇严,李家能娶她过门,也是费了力气的,你在婆家更要谨慎小心,侍奉公婆,不要叫人挑出错处来,说我高家教女不严。”

长孙嫣忙起身称是。

鲜于氏就不爱听了:“我家嫣儿是最好的,怎么会差于人,再说了,所谓五姓七望,除了他们陇西李氏还有个唐国公府支撑,其他的早就落魄了,靠着名声嫁女儿收聘财罢了,李家娶郑氏,给了多少聘财,郑氏又陪了什么嫁妆,当咱们不知道呢。”

长孙嫣的嫁妆颇丰,母亲当年作为北齐宗室女出嫁,嫁妆不薄,全都陪送给了她,父亲去世前也托着病体为她办了一份嫁妆,二伯去世前也惦记着小侄女,差人给她送了一份添妆,在加上外祖母和舅母的添妆,可以说十分丰厚。

这点上,她比出身五姓女的大嫂要强,外祖母特意托人打听过大嫂的嫁妆,给她添了不少好东西来撑腰。

当然了,妯娌两个都比不上姑姐李三娘子,唐国公府是出了名的有钱,三娘又是唯一的嫡女,嫁去长安那种锦绣堆里,夫妻俩恨不得将金山银山都给女儿陪嫁上才好。

高氏就笑着岔开话:“嫣儿好容易归宁,只说妯娌们做什么,况且李家大郎平日都住在河东老家,也少来往的。”

鲜于氏也叹道:“是啊,那郑氏是好福气的,在老家躲清闲,净等着做国公夫人便是了,只可怜了我们嫣儿,要和郎婿随宦游,事公婆,还没有个爵位可袭。”

说起这爵位,鲜于氏又起了劲头:“我瞧嫣儿的女婿很不错,那日迎亲时的箭术,无人不夸的,虽说是次子不得袭爵,可这如今战事多,保不准就能立个什么功劳,得个爵位,封妻荫子,也叫我们嫣儿享享福呢。”

长孙嫣就讪笑着:“我还想不了那么多呢。”

说起战事,前厅里也在讨论,高士廉正问郎婿:“听说天子又要征高丽了?”

李世民回道:“正月里,陛下已经下诏征集天下兵集于涿郡,开始召募百姓为骁果,修辽东古城贮备军粮,听说陛下御驾又往高丽去了,想是又要亲征。”

高士廉就叹气,他们这位陛下,哪里都去,就是不在长安呆着。

自登基以来,年年出巡,建东都,修运河,造龙舟,数度幸江都,已经将天下百姓折腾的不轻。

去岁征高丽,本是吊民伐罪之举,却因为他的好大喜功,弄得损失惨重,本应该休养生息,以图后举,谁知道今年又要打。

先帝给他留再厚的底子,也禁不起这么造啊。

他嘱咐外甥女婿:“还望告诉亲家,莫要淌这趟浑水。”

李世民苦笑:“只怕是不能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去年的征高丽之战已经折腾的河北山东没粮食了,今年陛下下诏让全国征粮,父亲也收到了诏令。

说话间宴席已开,主客们吃罢饭,长孙嫣又同阿娘亲香了一会儿,就得同丈夫回婆家了。

这回一走,除非年节之类的归宁之日,母女们就难在见面了。

长孙嫣搂着母亲的腰,迟迟不愿走。

舅母同嫂子劝了半日,也未能劝动,又问女婿,是否能歇一日在走。

李世民自然无不可,只是第二日已经定好了要庙见,长孙嫣哭了半日,还是跟着走了。

李世民扶娘子上了车,拜别了外出相送的长孙无忌和高履行,也上了车。

长孙嫣还在抹眼泪,李世民凑上去给她擦,边擦边嘟哝着:“早上还好好的,怎么就哭了。”

这是在怪她了,长孙嫣气得别过脸去,不理他。

儿郎们是不会懂的,那些漂亮又鲜艳的婚车,将女儿们从一个后宅,载入另一个后宅,使人别父母,分骨肉,此等残忍不孝之事,千百年来,一直如此,竟无人觉得不对。

她看着李二郎叫停了马车,下车不知道去了哪里,心里更难受了。

哭了没一会儿,李二郎又上来了,手里捧着一个油纸包:“我见你方才席间都没怎么吃东西,这家店的炙羊肉最好吃,夹在新出炉的烧饼里,好吃极了,你哥哥最爱吃这个,一口气能吃五个,你尝尝,吃点东西就不难受了。”

之前李世民托他约妹妹出来相见,承诺了他五顿饭,长孙无忌也没讹他,就让他请了五个烧饼夹炙羊肉便够了。

别说,长孙嫣还真哭饿了,接过来吃了两口,味道确实不错,心里怪哥哥,这样好吃的东西,怎么不早买给她吃。

李世民见她总算不哭了,拿帕子给她擦眼角的眼泪:“你放心,我会对你好的。”

长孙嫣就又红了脸,转头对着车壁吃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