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未央赋 > 第12章 祈雨

未央赋 第12章 祈雨

作者:石门之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4-03 10:45:04 来源:文学城

“就算是错杀了家兔,不过赔偿些钱罢了,天子因一只兔子道歉,闻所未闻。”他不以为意。

“可再多的钱,也无法让这兔子活过来。”这句话落地,我的心里突然刺痛了一下。

建始五年之初,从二郎新妇手中递给我的两根木简上的字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一根竹简上唯有九个字:元夜雪,角楼塌,二郎殁。

另一根竹简也只有一行字,像是朝廷的告示:力役殉国之人,抚恤五千钱,各县衙处领。

“倘若……倘若,之于他人,这并非一兔,而是……而是宛如至亲呢?”我情不自禁地说道。

“宛如至亲?”他哑然失笑,伸手摸了摸我的头,“你心中所想,总在人意料之外。罢了,你既如此说,我同你前去便是。”

我带着他走在田垄之上,心里有些忐忑。

不知道周二郎的新妇兰芝如今过得如何,不知道周义如今是否还在学习圣人之教?

而那个在数九寒天呱呱坠地的孩子,如果不出意外,应当两岁半了。

王公子跟在我身后,避着乱石与新泥,走得并不快,就如同我来到这个乡野之地,第一次走在田垄上一般。

还没走到那间熟悉的茅草屋,迎面跌跌撞撞走来一个小孩。他睁大眼睛看着我们,并不畏生。

他全身上下只穿着一件麻布的肚兜,绣着兰花的图样,针脚却并不齐整。

与寻常所见的胖乎乎的婴孩不同,他的脸上没有太多肉,衬得一对圆眼睛极大,身上也没有肉,皮包骨头,麻布衣衫像是苍蝇套豆壳,稀里哐嘡。眉宇却刀削似的,显出一丝坚毅的模样。明明应该是两岁半的年纪,看着却似乎才周岁大小。

“你是阿父吗?”

小孩子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了王公子面前,瞪大了眼睛,抬头望着他,眼神清澈。

“阿清要阿父。”

小娃朝着王公子张开了双臂。

公子对这样突如其来的亲近,有些不知所措。他伸出手,似乎想要把孩子推开,但很快悬在了半空中,最后手落到了那小娃的头顶,动作僵硬地摸了摸。

“你阿母呢?”我蹲下身拉着小娃的手问道。

“阿母走了。”小娃脆生生地答道。

“走了?去了何处?”我惊诧地问道。

“很远很远。”

我的心一沉。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可哪怕去了,又有谁可以苛责?

“是哪处很远很远的地方呢?”王公子柔声问道。

“市集,很远很远。”小娃走路不稳,但说话倒是口齿清晰。

我听闻此话,心才放了下来。

“那你的兄长呢?”我还想接着问。

他却不大愿意再理我,而是走到了我旁边的男子面前。小娃好奇地摸着他的衣袖,又摸了摸他腰间的玉佩和剑鞘上面的浮雕玉刻。

我看着王公子手足无措的模样,噗嗤笑了,对他说:“这孩子看来与你有缘。他的家人既尚未归家,不如我们同他玩一会儿?”

没等他回答,我蹲下身,对小娃说道:“我们一道去林子里找小鸟、摘花花,好不好?”

“好!”小娃脸上露出了欣喜之色。

我站起身来,牵起他的手走往林子里走去,王公子跟在我的身后。

只走了三五步,小娃却停了下来。“阿清要阿父抱。抱!”他奶声奶气说,对着身后的男子张开了双手。

“你弄错了,我不是……”王公子正欲极力解释,但也许是看到了小孩子纯真无邪的眼睛,心中起了爱怜,眼神柔和了下来。

他蹲了下来,将小孩抱在了怀里。只是他似乎从未抱过孩子,姿势僵硬而别扭。阿清却不怕生,两只小短胳膊勾住了他的脖子。

“阿父抱阿清。”小娃伏在他的肩上,振振有词地念叨,“阿清乖。”

公子无奈地笑了笑,朝着我说:“这还是我第一次被人叫做阿父,还是在这乡野之间。”

我嗤笑道:“公子不如仔细想想,或许数年前在哪户农户家里喝过什么琼浆玉澧?”

“放肆!一句琼浆玉澧,你竟日日挂在心上。”

“——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贪欢一时,留了风流种子。”

他听着我这话,眼睛瞪得越来越大,若不是手里抱着小孩,无法施展,便是上前来捶我一拳也未可知:“休得胡言!”

我见他神色窘迫,笑得颤颤,几乎站不稳。

“要是真在乡间留有一子,便只有一种可能。”他正色道。

“什么?”这句话让我的笑凝固在了脸上。

“那便是你为我诞育了一子。”他说罢,狡黠一笑。

窘迫之人换成了我。我满脸绯红:“公子才胡言!这孩子称你为阿父,跟我有何干系?何苦来调戏我?”

他看着我的窘样,也笑出了声:“怎么?你不愿意为我生儿育女?我的好新妇。”

我被他言语上占了便宜,上前去捶他。

他一边笑着,一边抱着孩子左右躲着我的拳头,从一棵树后转到另一棵树,小娃大概觉得我们正在捉迷藏,咯咯笑得欢畅,眼睛成了一条缝。

他好像也变成了一个半大的孩子,或者一个新履职却依然内心是少年的父亲。他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弯成了弦月的形状。我也被这两样笑容融化了。

跑累了之后,我们倚在树边,看着小娃在我们脚边奔忙,找不同颜色的小花,时不时还邀功似的给我们看看他的收获。

王公子似乎是有些羡慕地说:“要是我真的有个这样的孩子便好了。”

我想起了那个神神叨叨的测字人之言,也想起了那日他脸上的愁云,便宽慰道:“你便这样想,说不定这孩子是为你送子来的。过个一年半载,你成为真正的阿父,也未可知。”

他听了这话,转过头来看着我,挑了挑眉:“你此言之意,不会是你……已有了?”

“有什么了?”我大为不解。

“自然指的是有喜啊。”他似乎充满期待地望着我。

我的脸已是绯红一片,下意识地捂了捂肚子:“怎么可能!”

“那你欠我一个孩儿,我可不能白白被叫了阿父。”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不是一个,是很多个。”

他这话却是我之前从未设想过的,一个来自两千年以后的女孩子如何能与这个时代的男子生儿育女?

来不及细想,只听见阿清打断了我的思绪:“阿母,阿母回家啦。”

我们见到大约两百米开外一个清瘦的妇人的背影,她穿着灰色的麻布深衣,头上包着一块白色头巾,提着一个破旧的竹篮,步履匆匆,往家里走去。

我们领着孩子也跟了上去。

这个满脸疲惫的妇人刚开了门,便见她的孩子拉着一个陌生的男子的衣襟走了过来,惊愕地开口问:“这位公子是——”

我赶紧迎了上去:“兰芝阿姊!”

“阿姝妹妹!”兰芝见着我,微微一愣,随即惊喜地喊了出来,“你何时回来的?一晃,一晃两年有余了!”

她脸上露出了欣喜与凄色交织的表情,似要落下久别重逢的泪,只是她的双眼由于前些年日日流泪,早已变成了旱地,蒙了一层翳。

“阿姊这两年可安好?”我问道。

岁月和苦难的风霜以利刃的形态刻在她的眉宇之间,刻在她脸颊上,让这句话轻飘飘地落了地,成了虚空的一部分。

兰芝只是一笑,这笑在她瘦削没有肉的脸上又拧出了几道沟壑。她问道:“阿姝妹妹,你和你的阿父,可好?”

“好。”我低声回答,没有提起阿父的事。

“阿母!阿父抱了阿清!”小娃的尖声打破了屋里的愁云。

“阿清,不许胡说!什么阿父!”兰芝厉声呵斥道,一把将小娃拉到了身后。随即又挂了笑,对着公子说:“这位公子是姝儿的——”

“夫君。”王公子朗声答道。

“阿姝妹妹,一别两年,得遇了良人,姊姊真心感到欢喜。”

我脸微红,解释道:“方才正好遇着阿清一人在田垄上,我们便一道玩了一会儿。”

“好,好,只是阿清淘气,怕扰了公子。”兰芝看了看王公子,不好意思地说道。

王公子在一旁开了口:“我昨日将你们家兔子当作野兔误打了。需要多少钱,尽管开口,就当我们买下来了便是。”

“一只兔子而已,有甚么要紧,需要公子亲自登门?真是,真是惶恐。”兰芝阿姊赶紧说,“何况我与阿姝妹妹是多年乡邻,早年我家里困难,阿姝妹妹也帮过我,帮过我侄儿。”

她亲热地拉起我的手,迎我们进门,又端来两杯茶水。

“家里没有什么好茶,公子可将就着用。”

王公子并不推却,端然坐下,喝了一口茶,微微蹙了蹙眉头,便把茶碗放到了一边。

“如今阿姊可还绣花?阿清衣服上的图样,可是出自姊姊之手?”

这兰花的图样,我曾在她的手中见到过一次。

那是建始四年,参加长清行宫力役之人出发的丁巳之日。天色熹微,街巷之中,却早已人头攒动,十几个吏卒穿着士兵的衣裳,手里拿着皮鞭,嘴上吆喝着:“来来来,清点人数了!”

一队男子便依依不舍地从熙攘的人群里分离了出来,靠着街墙,形成了歪歪扭扭的队列。

周二郎也在其中,一身麻布孝服,即使在暗夜,也显得扎眼。自他阿母自绝于世,悲色仿佛就刻在了他的脸上。

兰芝挺着五个月的孕肚,同样一身麻布孝衣,走上前去,把一个瘪瘪的行囊递给了她的夫君,接着,她又从怀里掏出一个月白的荷包出来,上面绣着针脚整齐的一朵兰花,她的夫君接过来放入了自己的怀中。

两人都成了泪人,执手相望,无语凝噎。他们的侄儿周义也在这送行的人当中,帮着他的叔母挡着周围冲撞的人群。

“你不是新丧吗?为何还是免不了徭役?”队伍后边之人用手肘推了推周二郎的胳膊,问道。

二郎只是悲切地摇了摇头,呜咽了一句:“阿母白死了啊……”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一旁维持秩序的兵卒却听见了,厉声道:“周家阿母出了告示之后就自个儿寻死了,这叫做偷奸耍滑,恶意逃避力役!按律法是要关押收监、发配千里的!如今县尉和尉曹掾史发了善心,格外开恩,不治他罪,只教他乖乖服了这力役!”

“听说是尉曹掾史早已将适龄男子数目报于了朝廷,怕少了一人,朝廷降罪。”我听到送行的人里边有妇人咬牙切恨恨地说道。

“依俺看啊,怕是有什么富家子弟递了金银到尉曹掾史的口袋里头,让别人顶了他们,周家的二郎如今新丧,官府里头也没人,就被轻易欺侮了去,当了哪个富家公子的替死冤鬼咯。这种事儿啊,每回都有,见怪不怪咯。”

另一个更加年长些的妇人,接过了话头。她的手里提着两个一模一样的包裹。

“前边的,快些,快些,不许说话了!送行的都早些离开!时间到了,出发了,出发了!”鸡鸣还未响起,一阵喧天的锣鼓声划破了天际。

送行之人,有人还在挥着手朝着她们的郎君、阿父和孩儿喊着“注意行路安全”,有人已经开始掩面而泣。只是锣声太响,鼓点太密,把其他的声音都盖得严严实实。

如果说,那时候的兰芝尚且恍如一株新鲜的植株,如今却仿佛失水太久,已经成了半枯萎的模样。

她叹息道:“自孩子阿父走后,我日日流泪,把眼睛给哭坏了,看着针线都是迷糊的,眼前跟糊了层纸似的。绣花也绣不成,针脚不齐,花样也不时新。今日晨起才去了市集一次,攒了快半年的绣品,也没卖出多少。你看这篮子里全是原样退回来的。”

她虽笑着,但神色戚戚然,但紧接着,她又说道,“好在侄儿懂事,手脚勤快,头脑也灵光,这两年算是风调雨顺,收成不错,又养了些兔子,能去市集上卖些肉和皮毛,贴补些生计。”

“孩子阿父是如何走的?”王公子开口问道。

这时,门口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大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