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假大秦三十年 > 第36章 大公国(4)

天假大秦三十年 第36章 大公国(4)

作者:榕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3 08:39:50 来源:文学城

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生长的双峰小岛,刘恒便在济口村暂住了下来,但始终没有向救起他的好心人透露自己的真名实姓。

“晚辈冒生命危险来到大公国,”他解释道,“就是为了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所以,”刘恒继续,“后生希望能早日见到叔孙通等原秦廷博士——或者仍然在世的先生们。”

“然后,”他把话说完,“我就会透露关于自己的一切。”

主人家自然也很理解。

“孩子,”羲娥跟这位不知名的远客说,“其实从昨天下午把你从海边救起来,我就立即通知了位于临淄城的稷下学宫。这是大公国的最高学府,也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而八十高龄的叔孙通长老会与其他长老商议此事。你先适应一下环境。很快会有新消息!“

在发现被海浪冲上岸的刘恒之前,羲娥、晁错和大鱼他们仨其实是奉学宫之命,来到济口村现场视察附近船坞的造船进度。

每天两顿饭——日餐和晚餐——都是在村里的集体食堂来解决。

村食堂的建筑样式跟刘恒住的海草屋类似,但室内面积则大了数十倍,顶棚用无数根木梁撑起了晒干后的黄绿色海草所铺就的屋顶。

村民们当然可以选择自己在家开小灶,比如刚把刘恒救起来的时候,羲娥就在海草屋的炉子上给他炖了海参汤。

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喜欢集体食堂的热闹。

初来咋到的刘恒,没事儿就在济口村周围溜达,看看南边山巅上太阳的高度,约莫在饭点儿回村食堂吃饭就是了。

这一方面是一种消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探查所处的环境,以确定自己究竟真的来到了高墙内的大公国。

但刘恒对此地的第一印象是十分准确的:

这里的气候的确远比在墙外要凉爽宜人,穿着长袍长裤还时不时打寒颤。

而这里的男女老幼,也远比大秦帝国的子民洋溢着更多的笑容。

刘恒还会站在村口的沙滩上遥望着一间间上了规模的船坞。

那里,新一代的工匠们正日以继夜地忙碌着——这回,不是在为什么神仙皇帝而打工,而是为了自己的根本福祉而拼搏。

日渐成型的硕大船壳,突出的船底纵贯着单根巨木构成的龙骨;底舱中,已经立起了船桅的粗大根底。

还有大批工人专门负责制造巨幅的船帆,在缝合的粗麻布上加装了一根根木条,便于帆面齐刷刷的收放。

长在海边的刘恒一眼就认出,这肯定是将要驶向大海深处的海船!

但是造出来的海船,究竟要驶向何方?

捕鱼?不像。

因为在建的显然是庞大笨重、吃水很深的客货船,而非轻便的渔舟。

再者说,此间的百姓捕鱼并不困难,驾小船在风平浪静中离岸不远,就能网到无数的海物。

客运货运?也不像。

因为造好的海船全都静静泊在港内,从来不见使用。

晁错透露过:他们一行三人从大公国都城临淄来济口村的任务,就是奉学宫之命视察造船的进度。

但是打造这么多的大海船做什么用,刘恒这个外来客则是“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生怕打听得太多,惹人嫌弃,可能就不会被允许面见叔孙通等长老了。

如果晁错、羲娥、大鱼不去船坞视察,便会在村食堂跟刘恒共进一日两餐。

村食堂的餐食都是自助的,而且免费。

来吃饭的村民只要用粉笔在小黑板签个字,扣除相应工分即可。

刘恒注意到,身为月氏人的羲娥阿姨,饮食习惯十分特殊。

在中原被奉为美味的虾蟹蛤蜊、以及猪牛羊等家畜,她一概不吃;到了自助食堂,她会用夹子从一盘盘菜品中挑出鱼和鸡,然后搭配着新鲜蔬果来吃。

最重要的是,每次开动前,她必定要双手合十、闭着眼、低下头,念诵摘自月氏《次经》的餐前祷文。

有时候,精通月氏文化的晁错,尽管出身中原,也会跟着羲娥一同念诵。

弄得同桌的大鱼和刘恒也不好意思上来就吃,而是等两人祷告结束方才动筷。

一开始,刘恒觉得这个异族女人不仅挑食,而且矫情。

但很快,他想起一个没齿难忘的人:英布。

英布也曾参加过反秦起义、然后同样流落双峰海岛、最后在一只猪蹄引发的惨案中,重伤了一片好心的刘邦,并最终导致他的死亡!

仔细想想,这个来自“六县”的怪人,从相貌到饮食习惯,都跟羲娥阿姨很像的!

聚餐时,他们会共坐一张四人桌,边吃边聊。

席间,羲娥阿姨和那个名叫大鱼的男孩都很话少,而晁错和刘恒两个知识青年则很有共同语言。

除了闭口不谈自己的家世,刘恒会跟对方谈起墙外面翻天覆地的变化。

令刘恒感到惊讶的是,墙里面的人显然对墙外面那个面目一新的大秦帝国有所了解。

刘恒回想着晁错跟他说过的话:“你是二十七年来从海路造访大公国的第一人!”

听话茬儿,好像之前有人已经从别的路径造访了大公国。

刘恒回忆着父亲临终前跟自己说的话,心中隐约有了一个猜想……

那只由薄夫人送给儿子的麂皮包,及其中所有的物品,早已归还给了刘恒。

羲娥甚至建议,如果远客对人身安全不放心,可以随身带着那把羽毛状的锋利匕首。

“谢谢阿姨,”刘恒带着笑意说,“并没有担心自己的安全。”

不过,可能担心父亲遗物的安全,刘恒成天将寒兮剑别在读书服的裤腰间、藏在雪白的衬袍下面;

甚至,下海洗澡时还握在手里,晚上睡觉时要枕在头下。

但这样做,恰恰促使了刘恒全部身份的揭露。

一日,刘恒四人正在吃饭。

邻座一位老大爷,就是村里的渔夫,用盘子取了很多清蒸生蚝,独自坐在桌边,空手把蚝壳掰开,蘸酱吃。

蛎黄这种带壳儿的软体动物,羲娥肯定不会碰的;但她丝毫不介意身旁的食客对着它大快朵颐。

有的海蛎子很倔强,即便在蒸熟了之后,依然紧紧闭着坚硬的外壳,用手是掰不开的。

“请问,”老渔夫抬起头,“你们四个谁带刀了?”

“我有我有,”刘恒想都没想,就把别在裤腰里的寒兮剑抽了出来,羽毛状的刃尖朝内,递到了对方满是油的手中。

可谁知,邻座老者接过匕首,压根没用它开牡蛎,而是仔细端详起来。

最后,还将骨柄上的铭文凑近自己的老眼,一字一顿地读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然后,在周围人诧异的目光中,老头子把羽刃还给发怔的刘恒,然后盯着青年的脸庞说:“刘邦是你什么人?”

话音刚落,刘恒便猛打了一个冷颤,进而脸上红辣,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是父亲吧?”对方继续问,“长得可是真像啊!”

其实,刘恒是可以继续瞒下去的。

无论对方如何逼问,咬紧牙关不开口就是了。

可当羲娥阿姨和晁错兄弟用两双期盼的眼神看向自己时,真诚的小伙子便再也瞒不下去了。

“刘邦是我爹,”他说。

一句话,立马引得整个食堂发出一声惊嘘!

尤其是天性心直口快的晁错,高声反问道:“兄弟,你可不能诓人啊!你父亲也许叫刘邦,但你要弄准,内个率部翻越秦岭、率先进入咸阳的‘刘邦’到底是不是你父亲?”

“他前些日子刚走,”刘恒一不做二不休,“终年七十六。然后我才带着这柄寒兮剑,他留下的遗物,穿过息壁,为的就是到大公国去寻找谜底。”

“还好,”引起这一切的老头子说,“御龙将军寿终正寝了。这么多年了,我还担心他被秦军抓去了。”

“敢问您是?”刘恒说。

“鄙姓曹,”对方看着刘恒说,“你父亲是否跟你提起过我?”

刘恒答道:“我只知道曹参叔叔,但他已经在海岛上去世了。”

“左司马曹无伤,”对方进一步自报家门,“没有提过吗?”

小刘尴尬地摇摇头。

“害,”曹大爷叹息道,“御龙将军可能是真的把我这老头子给忘了!”

“不过也难怪,”曹无伤继续,“巨鹿之战中他若听从了在下,留下来帮助项王继续跟秦军作战,而不是翻过秦岭、进攻咸阳,那么他手下的所有人,包括你和我,就也要化作殷墟的一堆焦尸了。”

刘恒当然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这位曹大爷显然是他父亲当年麾下的一员干将。

尽管不太情愿,曹无伤还是跟着刘邦离开了太行山下的战场,绕行到秦岭脚下,在进攻宛城受挫后,直接翻越了巍峨的秦岭,占领了咸阳。

同时,项羽率领的义军主力也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

但就在义军接纳章邯等秦将的投降时,被一支以闪电为武器的敌军在顷刻之间消灭了十几万人。

接下来的就是历史。

曹无伤继续追忆:

“我永远忘不了,在占据咸阳之后的一天夜里,你父亲把全军紧急召集起来,透露了这个惊天霹雳般的噩耗。

“当时,我还一直期盼着项王能与御龙将军胜利会师,平分天下。听到义军在殷墟之旁以这种超现实的惨烈全军覆没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眼看大势已去,兄弟们当晚就向东转移了。可后来,我便与你父亲走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