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假大秦三十年 > 第35章 大公国(3)

天假大秦三十年 第35章 大公国(3)

作者:榕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3 08:39:50 来源:文学城

月氏文化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信仰“雅赫维”,万事万物的主宰,一切生灵的真神。

在昭武城,圣殿里的大祭司保管着两套经文,用高下两种方式昭示上天之道。

密不外传的《喀巴拉》,披露了天地奥妙,只在僧侣们关上圣殿那厚重的大门之后相互口耳授受。

公开流传的是《次经》,不完美地重述了《喀巴拉》,以便普罗大众的门外汉们领悟遵行。

如果九姓俗众中的好奇者能被《次经》里的故事所吸引,那就可以选择抛弃尘世,加入禁欲隐修的僧团,从而获知秘辛。

昭武城陷落之前,知悉奥秘的牧师们率领着部分民众,逃入茫茫沙漠,生死未卜。

其他的被俘者,则搬进了大秦都城的囚徒之家。

月氏奴隶们能够回忆起《次经》中的大部分内容,却断绝了《喀巴拉》这项最重要的传统,飘零无根,如若浮萍。

这比失去自由还要绝望的境况持续了二十年,直到“雅赫维”派来了祂的杰作:晁术。

作为始皇帝的顾问,博士官的日常一点也不繁忙。

但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秦廷七十博士每天仍在自觉地做自己的学问。

始皇帝三十二年前后,晁术在皇家档案馆“皇史宬”的阁楼里查阅前代旧画。

忽然,一股异香将他引向铁架上二十四卷木牍——类似竹简,但是木制的。

之所以发出香味,是因为板条的材质用了生长在数千仞山巅之上的香柏木。

卷开来,发现每一卷都缺失单数的板条和一半的“韦编”,用来穿起板条的牛皮绳。

应该是被人刻意解下,另外编辑成册。

更奇特的是,余下的半数木简上的内容,并非中原文字,而是由二十二个不同字母连缀而成。

这生平未睹的奇书,着实把晁术惊艳到了。

随后的几个月,为求证简牍文字的族属,画师走遍了胡人聚居的咸阳西区。唯一能够证实的,仅仅是简牍文字并非流行西域的希腊文,后者是由另外二十四个字母组成的。

一个傍晚,空手而归的晁博士就餐于城郊一所官驿,在此烧饭的都是西域的战俘。

晁术进了前堂,刚在桌边坐下,就瞥见不远处的伙房里,正在上演一场简朴的仪式。

就见在那间一尘不染的厨房里,一名中年男自正领着一名少年厨子,在后者小伙伴们的虔诚凝视下,展开一幅枯黄的长卷,用本族的语言朗读一段文字。

好奇的画家伸长脖子一看,发现那长卷上的文字,正与皇史宬里神秘木简上的同类!

就这样,晁术结识了这所驿馆里的月氏奴隶,以及他们的头人,伏瓦——就是在灶房里引领少年读经的那名中年人。

“那就是他们所谓的信仰!”被问到时,驿长恭敬地跟晁博士贬低着月氏人,“十三岁的月氏少年要用这种方式完成‘受戒礼’!”

听驿长说,时年四十五的伏瓦真是个怪人。

他本是嫪毐带来咸阳的私厨,全面负责王子的饮食。

因为,月氏人的饮食从原料到烹饪有一套严格的规则。

嬴政亲政后,伏瓦继续留用,给若干王室成员烹饪饭菜,直到九年后被重金遣散。

并没有到到乡下当起土财主,伏瓦留在咸阳,将长期摸索出来的厨艺教给患难同胞,教他们烹制出既合其教规又有滋有味的饭菜来。

很多月氏奴——虽然不是所有人——因此摆脱了非人的劳作,当上了驿馆里的炊事员,并高票将伏瓦选为奴隶们的头领。

现在,晁博士直到二十四木简上的文字是月氏文。

下一步,就是请在咸阳的月氏奴帮忙解读其中的内容——他们肯定是认识本族文字的,比如伏瓦那天就在客栈引领受戒少年读经。

但当晁术试图接触这个族群,却一点也不顺利。

伏瓦本人不作秦语,而生于奴役的年轻人虽说自然习得了官话,却不愿抢在头人之前开口。

求问者最终汇聚了众奴隶惊愕的目光,靠的是沾水在餐桌上描出香柏木牍的第一卷第一行。

那斗折蛇行的字母组合,过目不忘的晁博士是将其当成一幅图画硬记下来的。

直到后来,他才知道所有月氏文都是从右向左横向读写的——也就是说,皇史宬的木简,在只剩下月氏文的情况下,应该被一行行地横放而非一列列地纵放。

而晁术沾水在桌面上写下这行的时候,却如中原文字那般自上而下地成列读写。

只不过,晁博士将字母形状写得十分清晰,驿站的月氏奴们仍能读懂这个句子。

还有,铁架上的二十四卷木简早已被打乱了顺序。

也就是说,晁博士自以为的第一卷第一行,其实来自第七卷第一节;

这个匪夷所思的句子,无疑来自月氏人秘传的圣经《喀巴拉》。

而且,本来是不该被文字记录下来的!

若能互利共赢,干戈可化玉帛。

咸阳的月氏奴一直想重现那神圣的知识,晁术则想发现它。

随后的几天内,神通广大的博士将驿站的驿卒们都换成了他自己的追随者,包括他最得意的门生,宋人宋哲。

皇史宬的资料都不许外借,晁大师便在白天将上百行毫无意义的符号排列死记硬背下来,夜里来到打烊的客栈,与朋友们一同解读那颠覆想象的叙述。

首先,根据卷首的标记,二十四卷木简被恢复了顺序。

在驿所里,晁术用一根木棍,在驿馆院子的沙地上默写出硬记下来的经文;

然后,由伏瓦拼读出月氏语句,再由其养女羲娥把月氏文的意思翻译给晁术和他的徒弟们;

然后,大家集思广益,一起研析其奥义。

这个过程中,驿馆是不许有外人进来的。

晁博士将经文写在沙土地上,每晚将其解读后便立即擦除。

与《喀巴拉》秘而不宣的特性相衬,解读的过程也是严格保密的。

随着一个个关于宇宙洪荒的故事被解读出来,晁术师徒发现,月氏人的神话竟然与华夏传说有着惊人契合!

而且,很多月氏语的名字,都能找到在神州古史中的对应;

就比如晁术写下第一句经文,众人集思广益所厘定的中文翻译是:

“‘女娲方舟’,就这样被停泊在了‘新月之尖’;当有人类之后,仅仅被‘夏伯’起锚一次。”

到了始皇帝三十七年,探索者们已从头七卷经文中,复原出一部完整的乾坤开凿史。

包括伏瓦、羲娥、晁术在内的所有人全都陶醉在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之中,以为这种辛苦却快乐的日子能够按部就班过下去,直到将整部《喀巴拉》解读完成!

在一个寒凉的秋夜,热浪和浓烟从皇史宬方向滚滚袭来,将晁术从浅睡中惊醒。

他立即亲自驾驶马车,赶到皇家档案馆——只见到了再熟悉不过的熊熊烈火!

文弱的画家,试图从火场抢救那些陪伴他五年的神秘卷轴;但一个晚上,能做的只是伴随烈焰中的一声声爆响一起哭喊。

当黎明时分,家人朋友来到他身边,画师依然冲着被熏黑的石砌屋宇张大嘴巴,却再也发不出声来:

可怜人已是声带撕裂、耳鼓洞穿。

当天,胡亥在未建成的阿房宫基座举行了登基大典。

此后三年,秦二世既在作恶,又是行善。

他自毁长城,一股脑释放了咸阳周边数十万刑徒。

奴工们各自返乡,聚族起义。伏瓦、羲娥和月氏众则跟随叔孙长老来到齐地,成立大公国。

但是晁博士显然认为有更重要的事需要他完成……

……

海草屋里,面对着不愿透露姓名的刘恒,羲娥阿姨讲述了三十年前、自己年方二八时的经历,而晁错则贡献了自己光荣的家族史。

“老兄,”小晁看着刘恒继续说道, “为何说‘狂叟’就是我如今年近八旬的祖父?你看,他赠与你的画卷材料是莎草。我知道现在外面已经流行开来。但在三十年前,只有咸阳的月氏奴隶用这种材料书写自己的文字。”

“而且,”晁错继续道,“画作的颜料显然榨取自人鳐,是秦朝当年涂绘陶俑所用的。最重要的,长卷的题材正是晁博士和伏瓦驿馆解读的《喀巴拉》头七卷内容!”

“我的朋友,”晁错神采奕奕地做了总结:“无论祖父是何意图,他信任你,‘邀请’了你。现在,我们只需找到邀你赴约的筵席在哪里!”

刘恒点了点头,思索片刻,问道:“对了。你们是怎么把我从息壁之下救起来的?”

“这就有趣了,”小晁笑道,“我、羲娥和大鱼三个来济口这边办事,然后就发现你被冲上沙滩……”

“等等,”刘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我们现在在济口——‘四渎’之一、发源于王屋山的济水的入海口?”

刘恒记得,父亲卧室里那副大秦版图上,清晰地标注了济口的位置:大致位于故齐半岛的西北侧。

也就是说,距离刘恒穿过息壁的位置,差不多绕行了半岛的整个海岸线,上千里的路程!

“今天是几月几?”刘恒接着问。

“大公三十年一月二十,”晁错答道,“我们是昨天下午将公子救起!”

听到这,刘恒下巴快要脱臼了。

尽管大公国使用自己的年号,但是阴阳合历的日期都是一致的。

而刘恒是在一月十八日早上离开家,划着狂叟或者说晁博士的舢板,经过一整天时间抵达了息壁存在涵洞的位置。

在船板上过了一夜,他于十九日早上弃船跃入水中,穿过了息壁上的洞孔,来到了高墙的内侧,很快就昏厥了。

如果晁错没有错,那么在半天时间里,刘恒不仅被海浪传送了数千里,而且恰好送到了与其相关的人员面前!

“这到底怎么解释?”刘恒问道。

羲娥阿姨默然皱眉,小晁咧嘴答道:“这年头怪事已经足够多了,再多一件又有何妨?”

~Strange things did happen here~

~No stranger would it be~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5章 大公国(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