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替嫁替江山 > 第90章 曹仙娥封女官首开先河 温蒖儿吞委屈孤苦无依

温重自然不理会这些无稽之谈,但父亲来信述说渤海大都督归属始末,还是叫他大大地吃了一惊。

“大郎,”送信来的是京都家里的人,叫温安,见他面色不郁,忙问,“可是哪里不妥?”

温重叹了口气,将信重重地搁在桌上,说,“父亲到底还是着急了些。”

温安忙替温济说话:“实在是朝上没几个咱们的人。况那燕家又是几世累名的清流,选他家,想是错不了。”

是啊,能镇守一方的将才都在孝闵帝一朝惨遭折戟,解甲的解甲,冤杀的冤杀。提拔以不参与党争为名的清流,总好过曹衍一党趁机上位。

温重能明白父亲的苦心,但知道这并不是最好的人选,回身问温安:“刘老将军,可还在京里?”

温安疑惑:“您是说?刘伏连老将军?”

温重无声默认,温安赶紧说:“在的,先帝去时有永不许他出京的旨意,想来他也不敢不在。”

“哼。”温重发出一声冷笑,重又拿起信,抖开了问,“狡兔死良狗烹,如今这朝野比先帝时更加不如,还循这些旧旨意做什么!”

温安忙劝:“大郎慎言吧,毕竟江南也不是铁桶一块。如今京里有老爷,那曹家兄妹多少有些顾及,您只身在外,只怕言语上叫人拿了把柄。”

温安是温济的心腹,他的话温重自然不敢不听,颔首应了,又问:“曹衍如何?”

“恐怕不好过。”温安说道,“京里盛传曹夫人归家,其实她早悄悄出门往西去了,曹衍还得装得若无其事。燕家往常至少肯维持表面姻亲关系,如今却连装都懒得装了。”

温重轻叹:“燕氏门庭最重清名,却叫他们白白将女儿嫁给佞臣,这口气忍了十几年,自然不肯再忍。你回去告知父亲,燕氏并非最好人选,还请他多加权衡。”

这边门下官着急撤回制敕,另拟于燕方绥,各方看似皆大欢喜,唯曹太后反郁郁不欢,独在御花园散闷。

“姑母,”曹娓娓远远地隔着水喊起来,“姑母快看我的风筝飞得高不高?”

曹太后收回思绪,望着外甥女莞尔一笑,温声叮嘱道:“慢些跑,小心跌了脚……”

嘱咐完又回头说温蒖儿:“蒖儿,你也去玩吧,不必跟着我。”

温蒖儿十岁上跟了曹太后,自然看得出她心情不郁,摇摇头道:“我不大会放风筝,想在这里陪着娘娘。”

曹太后心下稍慰,只是遗憾身边的人怎么不能都这样贴心贴肺。

会心一笑,曹太后牵了温蒖儿的手,说:“可叹我福薄没个女儿。幸有你跟娓娓在身边,不至于苦闷难解。”

她心烦的自然是朝堂上的事,温蒖儿心里明白,笑着回道:“娘娘莫气,外头的事自有各位大人郎君们顶着,不合意了您便回这来,还有郡主替您宽心解闷儿。”

这宽心话曹太后一听就明白了,外朝的事她轻易做不了主,内宫还做不了主吗?

这丫头真是没白跟这么些年。

不过这些年她也不是毫无准备,能在众多皇子中将自己的儿子扶上龙椅,她怎可能朝中无人呢?不过是看惯了朝臣们“有事公主出降,无事女流之辈”的嘴脸,多少生出些同类间的惺惺相惜罢了。

不过说到底当初力主公主出降也是自己的主意,彼时只想着暂缓战事,压根没想到宁王这个女儿毫不软弱,不光没将性命赔进去,反而屡立战功,想一睹公主英姿的心情便浓烈起来。

回头唤了温蒖儿,曹太后吩咐道:“蒖儿,前去传旨,请宁王妃入宫来坐坐,我与她说说话儿。”

温蒖儿不确定道:“娘娘您是叫我去传旨?”

“没明白?”曹太后理了理衣袖,看向女孩疑惑的脸,“你大了,得学着替我跑腿办事。今日起加你六品宝林,凡我懿旨皆由你承拟。”

这可不只是给个封号这么简单的事。小皇帝如今才满五岁,这个宝林摆明了是为太后办事的,且有了实实在在的权利。温蒖儿出身相府,怎么可能不明白“宝林”二字的含义,忙跪下,感激谢旨。

当然,这亦是曹太后一次大胆尝试,任用女官,只要这个头开得好,往后就能笼络真正为自己所用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她早早看上温蒖儿的的原因,光是温相孙女的身份,就能替自己省去很多麻烦。

果然,宝林温氏只是出去传了趟旨意,第二日朝堂上御史们反对的奏疏便雪片儿似的堆上来。

曹太后佯作不明白,问:“诸位是觉得哪里不妥吗?”

御史们一向不怕死,梗着脖子一通引经据典,不外乎后宫不得参政,牝鸡不能司晨……

曹太后逡巡一眼,没看见温济,明白这老狐狸又置身事外去了。这才回道:“卢御史此话倒叫我妇人无地自容。实乃圣上幼弱,妇人我不得不代为理政。也实乃后宫不许外男擅入,宫官亦不可随意外出,不得不托付温氏女为我传些妇人间的私房话。若此小事都不为宫规所允,难不成要私会外男?”

这帽子可不小,御史卢全忙要解释,他身后另一位御史汪照迎已经上前一步,奏道:“自先帝殡天,太后谨慎守礼,前朝后宫不可谓不尽心竭力。况且,内官再稳妥也是男人,多有不便之处。宝林温氏只是传个旨意,并无任何僭越之举,诸位御史何必揪着不放?”

曹衍自然不会站出来反对,温济也躲在家里不出门,凭几个御史翻不出大浪,最后自然默许了此事。

曹太后心中感念温阁老今日不出面的情义,下了朝特地嘱咐了温蒖儿:“今日阁老告假,怕是身体欠佳。你许久未回家,也该回去看看,顺便带句问候给阁老,就说御花园的梨花开得正盛,若他老人家不嫌弃,今年的秋梨膏便早早为他预备着了。”

温蒖儿明白许她这时候归家的用意,自然原话带到。温济倒是没说什么,只叫人将祠堂打开,独叫温蒖儿进去说话。

“许久未回来了,”温济在下首椅子上坐了,说,“给你母亲上炷香。她生你时体弱难产,很是受罪。”

温蒖儿依言上香跪拜,却许久不肯起来,低着头哀凄凄地问:“爷爷,孙女该蹚进这趟浑水里吗?”

温济神色里升腾起一丝欣赏,话里却不露,轻轻叹道:“该不该的有些事也不是你我能左右得了的。孩子,想做什么大胆去做吧,只一样一定要记得,你我既食周粟取周禄,万万不能违背祖业,跟错了人。”

温蒖儿又问:“若这个人有恩于我呢?”

温济失笑:“什么是恩?母亲生养,贵人知遇,手足信任,此皆为大恩也。知恩图报,方为丈夫,只是孙儿你得知晓,有些人施恩于你,是有条件的。”

温蒖儿思忖过,颔首道:“孙女明白了。只是爷爷,您一直不肯告诉我有关我母亲的事,难道她真的如传言所说,是罪臣之后?”

温济欲起身,温蒖儿忙起身扶着。

“有些事你得看,不能只靠听。”温济走至供奉排位的桌前,抬起莲花状烛台,拿出一封信递给温蒖儿,“你母亲的事,你看看这个就明白了。”

手里是一封拜帖,上头写着“故少夫人楼氏姊楼弗川敬拜,求灵前一祭,虔心追念。”

“这是?”温蒖儿问,“我的,姨母?”

温济看向孙女:“除了是你的姨母,她还是安故县侯嵇须弥的夫人、纥奚马场的真正主人。曹氏兄妹以为趁机收回纥奚马场的经营权就能牵制他们,孰不知,此举反是解了老虎的笼头,放虎归山啊。”

温蒖儿不明白:“如今他们不过是一个偏僻县侯,爷爷您在担心什么?”

温济摇头,满脸遗憾道:“若此地无用,当年孝武皇帝何必千里远征?如今朝上无有定西之将,你所说的偏僻之地,不久的将来,恐怕都要保不住了……”

温济历经三朝,眼看着能征善战的军将们一个个失势、离世;眼看着外戚一步步坐大;眼看着忠君之人报国无门奸佞小人个个上位。在朝堂之上尚能据理力争,回到家里也难免对时局失望起来。

“她说是想来祭拜你母亲,”温济深叹一口气,“其实是想将你接走。自你母亲故去,你这位姨母就打起了你的主意。可你姓温,就是走到天边去,你也是我温家的子孙。你父亲当年不顾我劝阻执意将你送进宫里,何尝不是怕她们将你抢去?若是那样,他就是走到阴曹地府,也难跟你母亲交代……”

温蒖儿默了一瞬,低头自顾自道:“我只当父亲不喜欢我,要将我抛远些才好……”

温济失笑,慈爱摸了摸孙女的头顶:“傻孩子,你父亲心疼你孤独无依,不知哭了几场。可是孙儿啊,时局变化瞬息可成,他必得如此,才能为你寻一处出路,你明白吗?”

温蒖儿很想说明白,可委屈的眼泪还是收也收不住,摇头道:“爷爷希望孙女明白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