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替嫁残将 > 第11章 承泽

替嫁残将 第11章 承泽

作者:失传洛书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3 16:00:02 来源:文学城

公主在她身侧,转头笑道,“还得是我的乖侄儿,那本公主就不客气了。锦书,快过来。”

苏锦书心下想着,真是躲不开了,便转身过去,对那人拜了万福,笑道,“见过殿下。”

言罢,起身瞧那人站在花荫下,身旁一簇芍药开得正艳,越发衬得他颀面秀眉,双目含春,对她拱手道,“嫂子客气了。”

几个人的辈分很乱,你叫我姑姑,我叫你姐妹,他叫我嫂子,乱成一团。好在年轻人都不在乎,问过以后,李承泽才大苏锦书两岁,几句话下来便以名相称了。

李承泽长得确实和公主很像,看得苏锦书很是恍惚,尤其是眉眼处,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瞳仁黑而亮,睫毛密而长,长在一个男人的脸上过分秀气。

这家人的头发是真多,只是这李承泽的头发全都干干净净地束起,同苏锦书一样,也只插了一根白玉簪,面上好像清水一般,干净得很,反倒越发衬得那双眼睛格外招人,身上一件月白对襟窄袖长衫,再无别的繁饰。

比公主少了几层雕饰,姑侄两个坐在一起,一个娇艳欲滴,一个清水芙蓉,一副眉眼,两模两样,看得苏锦书只觉好笑。

那李承泽见了她二人也才聊了几句,便见吴越珩不知从哪里折的几支棣棠,过来找他家娘子。偏偏公主乐在其中,跟着他便去了。

苏锦书只得硬着头皮,跟这位不速之客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气候如何,春光如何,远哥儿如何,公主如何,陈叔如何。

陈叔如何。

李承泽拨弄着身边斜插出来的一支芍药,笑道,“陈叔早年在苏家来往,后来苏按察使走马上任剑南以后,陈叔便自感在苏府多手多脚,偶尔也去宁家和吴府待一些时日,我便是在那时与陈叔相识。”

这般熟稔的语气让苏锦书心中顿生不快,仿佛陈叔与他更为亲近似的。不过老陈曾解释过,原是盼她能嫁入寻常人家,因此有许多事未曾道明,而李承泽显然已失去了选择寻常人家的机会了,所以早就知道一些事。

“陈叔过往颇令人头疼,殿下却不嫌麻烦与他往来,不知如何向你皇叔叔交代?"苏锦书摘了一朵芍药,捧至鼻尖状若嗅花,假装不经意地轻声试探着,心中对这人的立场尚存疑虑。

李承泽摘了一片花瓣下来,脸上还是翘着嘴角,好像一副面具一样扯不下来,“皇恩浩荡,怎会纠缠一个黎民百姓呢?前尘往事,不过是烧糊了的卷子,凑活着过吧。”

皇恩浩荡。杀父仇人的那种。

“不过锦书,锦书嫂子你还是万事小心,”李承泽顿了顿,变得面色不善,“宁府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安宁,圣上虽然高抬贵手,但是……”

李承泽收起嘴角,凝神看着她,语气低沉,“静水流深。”

苏锦书被他这一下子搞得有些愣怔。

“不过你已经知道了罢,姑姑方才不是说,她已和你讲过,皇叔叔可能会近日启用远哥儿的事,”好像苏锦书的错觉一般,李承泽又恢复了他的笑容,“若是突然被召见,你可得在家做好准备。”

苏锦书按捺住心里的万般不安,点头道,“昨天第一次见面就嘱咐我了。”

李承泽笑意这才深了些,眼波流转着,说道,“小姑姑是这样的,娇柔可爱,从小都惯着她,惯成宫里难得的直肠子。头一次见小姑父就嚷嚷着要嫁给他,头一次见长夫人就认了姐妹。”

苏锦书想了想公主,又想了想吴越珩和长夫人,完全可以理解,这三个是一类人。

那你呢?苏锦书心里纳罕道,你又在想些什么?看着李承泽那双漂亮的眼睛,只觉比公主的那双要阴沉了许多。

苏锦书不是一个喜欢麻烦的人,李承泽虽然看着和颜悦色,却总让苏锦书觉得莫测高深,几句后自感话不投机,便告辞了。

转身之际,仿佛看到他眼里有一丝难察的失落。

也罢,苏锦书心道,毕竟是如此俊美的皇家子弟,何曾经历过他人先行离开的时候呢?她思量了一会儿,便起身去找她的好友。

苏锦书虽爱读书,但是看得杂而不精,女则女训只限封皮,四书五经观其大略,市井话本悉心研读,因此颇有一番说书的好本事。她这几位好友便是志同道合之人。

比如深得其父真传的太史令之女方源,和京城同知之女周京荣。

每个朝代的太史令都有一种“承太史公之志,录不谏之史”,什么皇帝什么勋贵,在我太史令的笔下,通通都得被审判审判。这位太史令全家上下一身反骨,从先帝到如今都颇让人头疼。

苏锦书对皇帝的暴戾早有所知,只是太史令如今却安安稳稳的,一家人四世同堂甚是和美,这让苏锦书很是讶异。

而同知乃是皇商周叔度,专卖丝绸。虽是生意人常年四海为家,但是早年多在雍州一带,因当地富庶,生意好做;雍州遭难以后又去金陵一带,出海便捷。后来据说有一个金陵的同知薛家,因不通圣意,遭了大灾。

这下周叔度可深感圣意难测了,居安思危,举家迁至京城,结交各类京官,时时把握动向,连儿女名字都从了“京”字。此人与苏幕甚是交好,二人在朝下引为知己,因此也常去苏府做客。

但是他家这女儿周京荣却与其父性情迥异,算得上是叛逆,光逃婚就逃了三次,至今未嫁。

她随父亲从小见惯了世上兴衰无常,因此不慕名利,生性淡泊,皇商之女穿着打扮分外朴素。苏云书曾在背后嘲讽她穿得像个“叫花子的”,但是却与苏锦书分外投契。

苏锦书羡慕她行万里路见多识广,周京荣称赞她读万卷书会讲话本子,一时之间竟是知己难得。

故而她二人能来宁府的原因也大相径庭,方源能来是因为“方家满门倍感荣幸”,一家子差点就敲锣打鼓地来了,而周京荣则是我行我素,自己溜出来的,苏锦书到现在都不清楚她家知不知道她在宁府。

周京荣一时半会儿没找到,却看到方源与一妇人在亲热聊天。那妇人身姿纤长,肤若凝脂,举手投足间分外优雅,远看着像只鹤。待苏锦书走近,便听到方源笑着叫她“荀嫂子”。

荀卓卿,冯恩鹤的妻子。正当她犹豫要不要上前,方源早已招呼她过来,待到那荀卓卿扭头看过来时,苏锦书便不好再推辞走上去。

方源脸如其名,一张方圆脸,阔面端庄大气,轮廓四平八稳,加上浓妆像朵初开的牡丹似的,加之此人才刚及笄,正是年轻心热的时候。

荀卓卿和她走在一起也不意外。

苏锦书与荀卓卿相互厮认过以后,便分外小心翼翼地聊了起来。只有方源不太在意,和二人高谈阔论,因她家几个都给宁知远和冯恩鹤求过情。

“你们俩倒是同病相怜了,”方源朝旁边的芳兰要了杯茶,开门见山说道,“荀嫂子家还有个孩子呢。如今世道凋敝,人心不古,不论是街头巷尾还是朝堂之上,多的是欺诈横行的人,君子之道式微,小人之势嚣张。”

荀卓卿叹了口气。

苏锦书说道,“人没怎么变,只是位置上的人变了。一些人不该在角落,一些人不该在高位。”

荀卓卿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说话。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身居高位的人不以身作则匡扶正义,自然会上行下效。”方源审判道,“这就是高位的问题。”

荀卓卿犹豫着,最后还是笑着说道,“那也不尽然,有很多高位者还是不错的,不然国家都得乱了套,你看吴越珩吴将军不是照样加官晋爵吗?再者,令尊匡扶正义,圣上也甚是尊重。”

方源摇了摇手,说道,“不然不然,吴将军能不受影响加官晋爵,是因为他是驸马,连他也不晋升,真没人去打仗了;我爹能不受影响,是因为现居高位者,只是我爹得罪过的人里的沧海一粟。”

苏锦书叹道,这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可别把这位荀嫂子吓到。

方源语不惊人死不休,喝了口茶接着说道,“我爷爷和我爹能得罪这么多人还过得好好的,有一条祖传的家族智慧,就是要么谁都不得罪,要么在必须得罪人的时候,你最好把所有人全得罪一遍,这样的话大家只会觉得你这人脾气臭,而不是要针对他们。”

放下茶杯,方源总结陈词,“史官研究的,就是得罪的艺术。”

苏锦书看了一眼荀卓卿,只见她目瞪口呆。

荀卓卿好像半天才缓过来,也朝芳兰要了杯茶,说道,“方姑娘真是耿直,不愧是太史令家教出来的孩子。”

方源转入正题,“嫂子你也觉得我说得对,是吧?所以蒙受冤屈之人,要伸张正义之人,都要团结起来好好相处呀,嫂子,锦书和你是一路人,绝对是个好姑娘,不对你现在是妇人家了,你什么时候生个孩子啊?”

苏锦书早有所料,“等你嫁了我就生,别催,妹妹。”

一个不爱听催生,一个不爱听催婚,荀卓卿更是觉得这个话题有点转到南墙上了,便看着苏锦书笑道,“锦书可真是好看,长得跟那枝上的杏花似的,素面也这么秀丽。”

苏锦书笑着谦让,“荀嫂子也好看,身姿如此高洁,仙鹤一般,显得我们都落入凡俗了。”

正说着,林氏叫苏锦书来一起招呼客人,要开始走席了。苏锦书陪着林氏和长夫人发完吉祥红蛋,便和她俩一直在一处,等一个菜一个菜地上,江米酿鸭子和长寿面出来,众人就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长辈们围上来,苏锦书招呼了几个,众人对她也不甚了解,便慢慢散去,去找林氏和长夫人聊了。

方源和荀卓卿也早去了一边,苏锦书也懈怠去找她们,偷溜出去准备歇息一会儿,等宴席散后送宾客。

走着走着便走偏了,她素来如此。年少时在宴会上不受人注意,便形成习惯,一般在盛宴一半时便偷懒溜走,走走逛逛回来刚好结束。

然而她信步行至一片竹林下时,抬眼望发现这是宁知远的书房。

苏锦书至此地的次数甚少,来几次便看见宁知远闷闷不乐,看着她又掩藏得不着痕迹。苏锦书无力帮他,便也只能给他留够空间让他能自己调整。

念至此,边想着回去找宁知远玩,这半天不见还挺想的,却看到有一个熟悉的人影从书房侧门走过,步履匆匆,目不斜视。待苏锦书正要去探寻,却听到一个声音在背后响起,

“锦书嫂子,你也到这里来了?”

怎么又是李承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