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桃溪浅处不胜舟 > 第4章 第 4 章

桃溪浅处不胜舟 第4章 第 4 章

作者:月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23:03:28 来源:文学城

明安六年秋末,启南山围猎,西风卷落叶,策马过处飞沙走石。

那是晏临溪生平最后一次见楼悠舟。

彼时的楼悠舟可谓“名满天下”,不仅只身一人铲除了让崖县历代县令头疼的山匪,被冠以“豪侠意气”,还在民间留下了不少风流韵事。

且不说崖县县令几次三番意欲将家中闺眷介绍给他,就连京都城中,想一睹楼公子风采的才女佳人都能从正阳门排到晏临溪的寝宫门口。

有关于楼悠舟与坊间女子的传闻更是层出不穷,因此编排的戏剧曲目也不在少数,从秦楼楚馆传到皇阙宫殿。每次有楼悠舟出席的宴饮都伴随着旁人的私语和打量,心中暗自揣测,那些关于他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

楼悠舟面对这些,只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饮下玉露琼浆,拔出长剑便起舞。

侍卫见状纷纷架刀警戒,然而晏临溪却斥退他们,任他自由。

爱他的人多,恨他的人也多。他驳了权贵的面子,从此之后,世人皆道他疯魔。

“我自有我的去处。”围猎当日,楼悠舟是这样对晏临溪说的。

贴身侍卫被晏临溪遣退至十步开外。楼悠舟缓步走近他,附耳轻声问道:“所以,这便是你的去处么?”

晏临溪双眼骤然睁大,楼悠舟以掌压住他的后背,使他无法后退。十步之外的侍卫察觉异常,正朝着这里奔来。

楼悠舟适时放开晏临溪,然而侍卫的刀已架在他的脖颈旁,他身上未携任何防身之器,神色却依旧从容不迫,缓缓道:“此去我便不回来了,请君勿念。”言罢,拘了一礼,转身,渐行渐远。

如他所说,自此往后,晏临溪再没见过他。

“那柄横刀不配你,陛下怎不赏赐你一把好刀?”清朗的少年声线传来,宛若微风,轻轻地将晏临溪从深深的回忆中唤回。

楼悠舟正看着他。他的瞳色较浅,在日光下如同琥珀。

如今的楼悠舟依然在京都。甚至在请安过后,他还能与晏临溪心平气和地一同并肩往回走,没有掐架和争吵,着实难得。

现在的晏临溪,皮囊之下栖息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灵魂,心性已然大不相同,真当得起“哥哥”这个称呼了,甚至还能长楼悠舟一辈。对于少年人的较真拌嘴,也能宽容地当作玩笑看待。

正因如此,楼悠舟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不同。

晏临溪闻言,嘴角扬起一抹笑意,说道:“无功不受赏,御赐之物哪里是这样容易得的?要我说,军中用的陌刀才更趁手。”

楼悠舟挑眉疑道:“你何时拿过军中的陌刀?”

晏临溪存心要逗他,故意撇去这个问题不回答,脸上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转而说道:“‘敛长空’是把好剑,才开刃不久吧?”

楼悠舟一听,直接站住了脚,满目愕然,“这把剑前日才由师父交到我手里,还未正式起名,你如何知道?”

那还用说,当年楼悠舟就是靠着这把剑绞掉了崖县山匪的八十八颗人头,后以酒拭剑,拂袖而去,一战成名。

晏临溪看他呆滞的表情,忍不住大笑,接着迈步往前走,边走边说:“猜的!这名字衬你。”

楼悠舟哪肯罢休,连忙追上去,捉住晏临溪的手肘,缠着他问:“快说!你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晏临溪偏不回答,径直步入院子,走向餐桌,“先用早膳,我都饿了。”

“要么说,要么我们再比试一场,将你屈打成招!”楼悠舟不依不饶。

晏临溪却仿佛没听到一般,夹起一个素菜饺子放入口中,赞叹道:“嗯,不错,你尝一个?”

“你言而无信!”楼悠舟气急败坏。

“有信有信……这凉面也不错。”晏临溪八风不动。

当日下午,晏临溪履约,与楼悠舟在校场痛快过招。

最终两人皆竭力,倒在沙土上,额角的汗不断流下,沾湿了头发。楼悠舟倒还好,他天生皮肤更白,即便热得厉害,浮现在脸上的也只是两颊熏红,反倒有一派醉相。

而晏临溪则热得脸颊到脖子都一片赤红,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楼悠舟身上,气息还未喘匀,心中暗自感慨:“长成这个白净俊秀的样子,也难怪上一世那么多名门闺秀为他倾倒。”

楼悠舟注意到他在看自己,转头对上他的目光,挑眉问:“怎么?还没被打服?”

晏临溪轻嗤一声,反问道:“所以叫什么?”

“什么?”楼悠舟一时没反应过来。

“剑的名字。”

楼悠舟撑起身子,一手搭在曲起的膝盖上,看了一会儿手边的剑,说:“还叫‘敛长空’。”他回头,在逆阳中笑得少年意气,“你说得不错,这名字最衬我!”

晏临溪一时不知该做什么表情,可能看起来有些呆愣。

半晌,他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走了。”

此战豪迈,不留余地,以至于第二天两人都未能准时醒来。

晏临溪的屋子不许侍从进入,侍女只能站在门边干着急。

楼悠舟打着呵欠穿戴整齐后前往隔壁,一脚将房门踹开,掠到晏临溪床边,拽着他的领口便将人硬生生拖了起来。

两人匆匆忙忙前去请安,回来之后便约定暂时“止戈”,改日再比试。

祭扫之日,皇宫中一片肃穆,因为要出城,仪仗队早早候在宫门,严阵以待。

整支队伍浩浩汤汤,最前面的是侍卫军,其后是仪仗队,高举着旗帜和华盖,再之后是帝后的辇驾,嫔妃和皇子们的车辇或是马匹紧坠其后,队伍后方是搬运祭品的侍从和侍卫队,皇城禁卫披坚执锐,护在整个队伍的两侧。

晏临溪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定,为他准备的是一匹棕色母马,温顺地被马吏牵着,晏临溪伸手抚摸它颈处光滑的皮毛。

感觉后方有人碰了他一下,晏临溪回过头,见到一张熟面孔。

“五哥。”晏临溪唤他。

来人是晏思泽,张太仪所出,张氏母家乃是江南转运使,掌管江南一带运往京都的钱粮。

同他寒暄过后,晏思泽嘴角上扬,凑近了晏临溪压低声音说:“昨日钻燧改火,你猜父皇最后将新火赐给了谁?”

历来新火会赐予侯门近亲或是肱骨大臣,如皇后之兄曹国公,如楼悠舟的父亲南业侯,如当朝宰辅柳江,如知枢密院事李兰英,都曾获此殊荣。

晏思泽既然这样提问,那必然是有不寻常之人。

要么是当朝初露苗头的新贵,要么便是曾经有罪复又升调的老臣。

凭借着此番推理,以及上一世微末的记忆,当然,占主功的还是那点微末的记忆,晏临溪猜测,晏思泽想说的人应当是……

“薛贯裴!”晏思泽自顾自地说出这个名字,还四下张望一阵,结果对上了站在不远处一脸揶揄的楼悠舟,他尴尬一瞬,匆忙点头问候过,拉着晏临溪继续说话:“没想到吧?他竟也在列!”

晏临溪缓缓点头。

薛贯裴此人,他还有些印象。

上一世他登帝后阅览前朝典史得知,薛贯裴是“宝庆革新”中的核心成员,官职最大做到给事中,担任判门下省事。可以说,当年他离“宰执”之位仅一步之遥,要是革新成功,此位非他莫属。

可惜“宝庆革新”以失败告终,皇上遂改年号为“宝庚”。先前所有参与“宝庆革新”的官员,或被降职,或被处刑。思量到薛贯裴从前的功绩,皇上免了他的牢狱之灾,将他贬出京都,去浦陵做小小刺史。

革新嘛,在历朝历代都是常有的事,哪个皇帝登上帝位后不多少进行些改革呢?

晏临溪登基时也干过,但从来都是轻微调整,而“宝庆革新”的规模则要大得多,大到当时朝中声伐革新的臣子不在少数,每隔几日皇上就会收到一份联合上书,要求罢免薛贯裴等人的奏折纷至沓来。

典史上是这么记载的:“朝上,奏牍盈积,皆言一事,群臣之论,可见一斑。”

前世薛贯裴东山再起、重回京都后,好像是成为了太子宾客,但在讨伐太子同党的名单里,并没有他的名字。

这个人就像一夜之间人间蒸发了一样,再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录。

晏临溪凝眉暗忖:“如果‘刺杀’一事与太子党有关,那么薛贯裴实在可疑……”

“皇上、皇后娘娘驾到——”内侍的声音回荡在宫墙两侧,晏思泽赶忙窜回自己的站位。

众人跪拜,山呼万岁。

皇上身着玄色衮服,上绣十二章纹,服冕冠。皇后身穿深青色袆衣,衣身绣有排列整齐的五彩翟纹,服九龙四凤凰冠。

皇上宣:“平身。”

晏思泽悄声对晏临溪说:“这我也不会骑,我去后面乘辇轿。”

晏临溪暂且告别他,正要上马,转过身,看见斜后方的楼悠舟不作犹豫,飞身上马,潇洒利落,身姿挺拔,还朝他得意地勾了勾唇。

晏临溪见状,不由翻了个白眼,心中暗自嘀咕:“这‘戈’止得不够彻底,这才过去多久?年轻人的心气就是旺盛呐!”

不多时,内侍高声喊道:“巳正——整饬——”宫墙高垒上的兽皮鼓被敲响,鼓声阵阵。

车驾人马沿着规划路线有序前进,所经之处,官兵跪拜、百姓垂首。

清明祭扫的相关仪制都是我瞎编的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 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