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堂前欢 > 第32章 真实的辽州

堂前欢 第32章 真实的辽州

作者:梧桐不争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31 20:43:03 来源:文学城

暮色将至,日头西斜,外出的行人纷纷归家。

文瑜今日也从城郊大营回了城内的宅邸,一路骑马赶路,直冻得他嘶哈嘶哈跺脚。

还有几日就要除夕了,街头有那耐不住性子的小儿,头戴虎头帽,背着爹娘从家中偷偷拿了几支爆竹,与小伙伴们在街头兴奋的玩闹着。

进了府门,影壁两侧已经贴上了红色的各式剪纸,门廊与抄手游廊上皆挂满了红色的灯笼,此刻入了夜,府中的粗使婆子们拿着火折子立在廊下点灯,见他回来纷纷行礼。

府内一片融融,映在廊下的雪地中,显得格外温馨。

文瑜搓着手一头钻进了正房摆饭的地方,丫鬟婆子们还在忙碌,见他回来,一身风雪,忙劝这位爷先去一旁的东厢更衣洗漱,别入了寒气。

文瑜见时间确实还早,便回了房先换身衣裳。

刚拿了热热的帕子净了脸,那边便说饭食已经备好了,他忙不迭披上皮帽斗篷,向正房走去。

老太太已然入了座,在丫鬟们的服侍下用姜水净手,一旁的文欢也照做。

见文瑜进来,老太太面上带了几分笑。

“前儿里就传信,说有要事与我们当面说,现在可肯道来了?”

文瑜顺手将外袍递给一旁随侍的丫鬟,大咧咧坐在桌前,吸了吸空气中飘散的饭菜香气道。

“审犯人前还要赏顿饭食,祖母,孙儿顶着风雪归家,一口热水未下肚,便是再有意思的事情,说起来也干巴巴的。”

叶老夫人笑的前仰后合,拿筷子轻轻点他的头,文欢也捂嘴直笑。

“来来来,吃饭吃饭,省的这皮猴子说我们刻薄他。”

今日食的也是锅子,但不是羊汤,而是一锅浓白鲜亮的鱼汤,用的是今儿晨起刚从城外冰河里打捞起的鲢鱼,滋味鲜美极了。

文瑜连喝了三大碗汤,又吃了许多烫菜豆腐干等,最后在锅中煮了一锅香浓的汤饼,才意犹未尽放下筷子。

叶老夫人与文欢见他用的香,不由也多吃了些。

最后便是祖孙三人齐齐吃撑了,一旁的嬷嬷笑着端了三碗消食的酸梅汁来。

文瑜懒懒地靠在扶手椅上喝着酸梅汁,对祖母二人道。

“你猜我前日在军营里遇见了谁?”

祖孙二人齐齐摇头,猜不准这人会是谁。

“你那未来小夫婿,崔九堂。”

“那有什么,他如今任这辽州长史,合该去营中拜访老将军一二,这有何稀奇。”文欢还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奇事,等了一晚上竟是这,只觉得兄长无趣极了。

文瑜神神秘秘笑着,“他与我营中人比武,只一招便制服了营中的百夫长。”

文欢满脸不可置信,一双桃花眼中满是怀疑。

两世加起来,文欢都没见过崔九堂与人动手,且他看起来清瘦,但她的思绪忽然飞到之前为他上药时,那衣裳下藏着的身体,文欢又觉得自己鼻子中涌起一股热流。

嗯,有些资本。

再说到崔九堂。

他这几日将府衙中的事情忙完后,只是歇息了半日,京中的孙玄便着人传话来,说是辽州的天机阁分部已然设立完毕,让他有时间可以去查验一番,看看有何缺漏。

崔九堂便借与同僚聚会的名义出了门。

与京城的天机阁一样,表面也是伪造成一家酒楼,但因为辽州城中较为热闹的酒楼就那么几家,故而崔九堂这次选择直接盘下了其中一家,一应人员布局菜色等皆没有大的改变。

这家酒楼叫做玉龙坊,在辽州城的北街,伫立在一条路口处。

酒楼共计三层,算得上是整个辽州数一数二的豪华建筑,门前两座大石狮子气势恢宏,雕栏玉砌,红墙青瓦,竟有几分中原的建筑风格。

崔九堂被人带着上了三楼,进了门后才发现,这里的布局与京城的天机阁可以说是一模一样,他好似产生了错觉,此刻还在京城一般。

这里的管事名叫严凌,是一位三十余岁上下的中年男子,蓄着胡须,眉眼皆是精明,他与崔九堂解释,自己是孙大人一手提拔起来的,崔九堂怔疑了一下,反应过来他口中所说的“孙大人”正是孙玄。

对外,这人便是这玉龙坊的坊主,是豫州人,早些年来此处开了这间酒楼,便留在了这里安了家,娶妻生子。

其实,他是孙玄最为得力的手下,颇擅长与各路官员富商打交道。

他细细为崔九堂介绍,说是孙大人近日培育出一种雪鹰,从京城飞到辽州只需五六日,用它传信可大大节省时间。

在他的介绍下,崔九堂逐渐得知,现如今辽州城的刺史孟普元并不太管事,虽不是贪官酷吏,但也不是什么负责任的好官,且他还有一致命缺点,好美人。

自入了冬,孟刺史日日在府中与爱妾吟诗作画,许久未曾上过衙门,那衙门中的案卷堆叠如山,也不见他有所作为。

辽州虽自从燕将军多年前驻扎在此后,便平息了战乱,百姓们也安居乐业起来。

但是毕竟地貌不似中原那般富庶,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严寒冬日,故而许多中原常见的作物在此处都无法种植成活。

这里的百姓们种植最多的便是粟米,也只能种的活粟米。

但不知为何,今年的辽州冬日似乎比往年更为寒冷,粟米只结了两季,第三季的还未出,便下了第一场大雪。

百姓们只得省吃俭用,一日三顿的饭食改为两日,只有那外出劳作的劳动力还能吃上三顿饭,其余人为了节省开支,都窝在家中。

在家中便要燃柴火烧炕,辽州的冬日若是没有暖炕,不用等饿死,人便会先冻成冰柱了。

百姓们屯的柴火不够,于是纷纷上山砍伐新的柴火,现如今靠近辽州城的几座山头树枝都被砍伐一空,惶恐的情绪已经暗暗在民间传开了。

虽然还不曾有饿死、冻死人的事情发生,但是现在的局势也不容乐观。

崔九堂听闻严凌细细的解释后,心中顿生出一种无力感。

难怪自己当时接替那前长史时,那人面上一闪而过那种同情的神色。当时还以为是自己疲倦眼花,现在想来那人恨不得早日甩开这一滩烂泥了。

也罢,既然做了这父母官,便不能眼睁睁看着一城百姓冻死饿死,再不济,自己还有座金山......

===

辽州城北边曾有一座废弃的煤矿场,现已经废弃多年,但当年围绕矿场所建的房子都还在,所有辽州城最穷苦的百姓都住在那边。

崔九堂想了解真正的辽州,于是便乘车来到了城北。

马车轮轧在冻得咯吱咯吱的土地上,声音令人觉得齿冷,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什么原因,越往北,崔九堂觉得越冷了起来。

过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到达这座城市的北坊。

他等不及车夫搬来木台阶,便自己跳了下来。

入目是一大片沿街盖的青砖房,外面看去破旧不堪,甚至有的屋子的瓦碎裂了,用树枝茅草等草草掩盖,上面压着数枚石块,免得寒风刮走了这最后的抵挡物。

他沿着街道走了许久,都未见有人,只是那屋子上方的烟囱中偶尔冒出一股青烟。

他越走越觉得寒冷,终于,在一处摇摇欲坠的房子外,看到了一个挂着长长鼻涕的小男孩,他正吸溜着鼻涕提着恭桶,颤颤巍巍往家走去。

崔九堂上前几步,正准备开口问那孩子,没想到那小男孩见了他跑得比雪地里的野兔还快,一眨眼便闪进了房中。

崔九堂轻轻敲了敲门,无人应答,他仔细听着,并无声音,于是又轻轻敲了几下门。

终于,一道嘶哑苍老的声音从房内传出。

“谁啊?”

崔九堂知道这里的百姓对当官的有种普遍的敌意,于是只说自己是走错了路,想进来取个暖。

那声音沉默了许久,后又开口道,“进来吧。”

他轻轻推开那道木门,首先窜入鼻腔的是一股辛辣的药味。

房内昏暗,并未点灯,过了一会崔九堂的眼睛才缓了过来。

床上躺着一名看上去五六十岁的老妪,脸颊凹陷,身上穿着一件已经缝补的看不出原来衣裳面料的夹袄,刚刚在外面看到的那个吸着鼻涕的孩子站在床边,一脸警惕的看着他。

房内的温度并没有比屋外高太多,只能说刚好不会冻死人的那种温度。

他拢了拢身上的外袍,放低了声音对这二人道。

“我是外地来此采购货物的商人,我那马夫赶错了路,我二人在此处转了许久未曾找到去东坊的路,又冷又累,故而找个地方歇歇脚。”

那老妇人咳了几声,让那孩子端碗热水来给他。

那孩子似乎有些不乐意,站在那纹丝不动,直到老妇人瞪了他一眼,他才不情不愿的挪到一旁倒水。

崔九堂坐在老妇人对面的一把脏的有些看不出颜色的木凳子上,与她说着话。

“我在这一片转了许久,都未曾见一个人影,这边的人都去哪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