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她择路而行之 > 第23章 树中铁丝

她择路而行之 第23章 树中铁丝

作者:是非站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31 16:15:45 来源:文学城

“殿下!”

刘毓文告退后容铮刚准备回房,忽然九娘清亮声音响起,他转过身,有点无奈的摊了摊手:“今晚怎么回事,一个两个都在这堂口围堵本宫,一天爬上爬下的,你们都不累?”

“累倒还好,主要是还没有来给殿下道谢,今天殿下不顾自身安危来救我,九娘感激万分。”

“你也不顾自身安危救过孤很多次,孤这顶多算是投桃报李。”

“那不一样的,九娘不过一介蒲草,殿下则是东宫太子。”

“有什么不一样?太子之命是命,蒲草之命亦是命。微若蒲草有人怜它爱它,蒲草易折也引苍天泪下;贵如太子却无所建树,那太子更替也不过汗青几笔,又有谁在意?”

“蒲草之命亦是命...所以,这就是殿下刚刚让人连夜去把宝顶上的尸骨都收集好,另行安奉的原因吗?”

容铮微怔,复又浅笑出声:“胆子真是大了,偷听本宫说话还敢过来对峙?”

“原来殿下今日也并非无动于衷。”

“任谁看这漫山枯骨都不会无动于衷,本宫只是有些感慨。”

“此前十数载,孤一直都深居京中,父皇疏于管教,孤也就乐得清闲自在。那时,虽也听太傅朝臣和各路大小官员讲起过为君之道,说善政者当恤民之患除民之害,但却一直只能记在脑中,做不到记在心上。”

“可在湖州的这些时日,孤确实会觉得,之前种种不过掩耳盗铃,自以为对世间疾苦和肩上重担装作闭目塞听就可以不看不听,但这天下真实发生的事,岂是不看不听就不存在的。”

“殿下,”九娘踮起脚尖,努力和容铮保持平视。她回想起上一世在容铎府中独自一人无聊之时曾看过的书,心中那团无焰之火烧的愈发旺盛。

“管夷吾曾言‘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1九娘此前让殿下彻查皇陵,所图大半确为一己之私,但殿下若能由此胸怀天下,则天下自在殿下俯仰之间。”

“自在本宫俯仰之间...那你呢?”

“我?”

“对啊,是谁之前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是本宫的人?唉,有些人真是得陇望蜀得寸进尺,之前还不过是查个案子,现在又告诉本宫当谋天下,如此步步为营,是何居心啊?”

“我、我既说了要帮殿下,自会肝脑涂地。再说了,苍生即是天下,天下即是苍生,我本就是天下的一份子,帮殿下亦是帮自己。”

“说得挺好,所以今日之事九娘你更不必挂怀了,既然你是天下的一份子,那本宫今日就是救一人以救天下。”

“至于报答,等来世再衔草结环吧。”

“殿下!”九娘猛地抓过容铮腰间玉带,声音被雨水冲刷的有些许模糊:“九娘刚才所言字字非虚,不管是为天下、为苍生,还是为殿下,九娘都当肝脑涂地。不必等来世,就今生,今生足以。”

夜幕里,九娘觉得容铮似有千言万语,但最后,她却只听到了一声叹息。

“对了殿下,刚才刘大人来找殿下说的那宝顶树根的事,殿下怎么看?”

“原来是在这儿等着我呢?”容铮轻弹了一下九娘的脑门,好笑的摇了摇头,“怪不得阿珩总对你横挑鼻子竖挑眼,他大概是觉得九娘你要越俎代庖,勇夺东宫内臣第一人的位置啊。”

“殿下!”

“刘毓文所说的事,本宫刚才也让内侍一并去查了,明天待他们把东西都运下来,是真是假就一清二楚。只是刘毓文言辞闪烁,本宫担心他有所保留。”

“殿下,九娘知道刘大人的工部履历确实和杨家纠缠不清,但我总觉得他还是可以争取的一员良臣。”

“哦?你又知道了?”

“刚刚我躲在门后,看到刘大人是在听到殿下你让内侍去收集宝顶尸骨后,才决定上前去和殿下说这些的。九娘觉得,他大概不能是什么很坏的人吧...”

“朝中为官,哪儿能非好即坏非黑即白呢?刘毓文到底脚踩哪只船,孤确实不知道,但你说的有道理,万一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也不是不能一谈。”

后半夜,桐平县衙里除了此起彼伏的鼾声已再无其他动静,突然,后院偏房的门被吱哑推开,一道人影提着一灯笼模样的东西从房中快步走了出来。

只见那人影从怀中掏出什么,对着那灯笼摆弄了一阵,片刻后,一只不甚起眼的鸟儿掠过县衙飞檐,一路向北飞去。

“真的每棵都有?”容铮盯着地上内侍们抬下来的两棵焦黑枯树,不敢置信地反问道。

“回殿下,小的们再三确认过了,那宝顶被雷劈开的裂口处的每棵树里,都插有这么粗的铁丝。”

容铮挥手让内侍们下去休息,带着九娘和吴所畏一起凑近查看。

“哇,这手法确实了不起!设计之人先将铁丝提早装进树干里,铁丝底端埋在宝顶砖块下,再把铁丝从树冠上冒出个头,精准引雷,那这雷电劈下来可不就刚刚好劈开这树下的砖,一根根树连起来,这水字也就出来了,牛,真是牛!”吴所畏摸着那树干,口中啧啧称奇。

“可这工作量也太大了,到底是什么人...”

“这工作量是大,但往明楼柱子里埋兵马司特制的磷火石,工作量就小了?现在看来这一切当真是筹谋已久,确是**并非天谴。”

“殿下,你觉不觉得这**背后的逻辑很熟悉?”九娘咬着唇冥思苦想,“就很像庞丽娘在王中威尸体上刻字的逻辑,只不过那个是一时兴起,所以留有破绽。而这些,不管是明楼崩塌还是宝顶开裂,都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后伪装成天降责罚,目的就是故意引导我们去查十几年前的旧人旧事。”

“我怀疑,那旧人旧事查下来,恐都与杨家脱不了干系。”

“是这样。但眼下想必杨家也已经意识到他们被人算计了,从庞丽娘的处境看,他们也正在加紧找线索以求杀人灭口。所以对我们来说,十几年前的旧事要查,但皇陵诸事背后的人更要赶快找出来,以免夜长梦多,最后又死无对证。”

“还有,这宝顶树中有铁丝引雷的事务必要保密,就让杨毅平先担心担心老天爷吧。倒是那花名册,得去再催催工部和杜其康那边。”

“吴所畏,你一会儿亲自去吓吓杜其康,拿出你在大理寺的手段来,就说再交不上名册,杨大人问起来,本宫可就不打算帮他兜着了。”

“啊?可杜其康和杨毅平不是穿一条裤子的吗?我这么说他能信?”

“你去说便是,杨毅平那目光短浅得老滑头,和京城那位国公爷比起来,当真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见吴所畏摸着脑壳朝前院走去,九娘这才打开堆在屋子角落的那几只大箱子。

“这会儿不怕了?”

“不怕了,”九娘摇头,手指抚过箱中断骨残骸,“我只是在想,这些人生前是谁家儿女,又是谁家爹娘。”

“又究竟是何人、在哪里、为何要收整这些尸骨?还留这么多年,直到今日。”

两人翻看着箱内的遗骨,突然,容铮在一枚白骨之上,发现了些许和普通泥土不同的痕迹。

顺着容铮的指点,九娘也看到了附着在白骨上的深灰色斑点,她翻了翻箱子,发现不少骨头上都有类似的灰渍,拿近了看,那斑点还透出了一股似有若无的熟悉香气。

奇怪,是在哪儿闻到过呢?

因着雨还是未停,众人只得在桐平再逗留一晚,幸而桐平县衙够大,一人一间屋子倒也并不拥挤。

一夜暴雨之后,次日清晨,连绵数日的雨势终于停歇。云开日出,雨后初霁,就在众人准备打道回湖州之时,县衙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只见一车夫打扮的人一瘸一拐地跑进县衙,嘴里还大喊着:“是鬼!是厉鬼!是冤魂厉鬼来索命了!”

听到消息时九娘正在后院小厨房偷拿新出炉的梅干菜肉包,等她咬着包子匆匆赶到县衙大堂里,容铮和肖闻起已经在听那车夫颠三倒四地讲昨夜的惊魂了。

“你是说,昨天后半夜,杜大人突然将你叫醒,说他要连夜回湖州?”

“正、正是。”

“就他自己?”

“不,不,还有荣平府的杨大人。但他们二人不是一道走的,杨大人临出门前,好像收到了什么消息,换了快马走了。”

“所以昨夜在你马车上的,只有杜大人。”

“对,只有杜大人。因为雨下的太大,又是后半夜,山路着实不好走,约莫没走出多远,那、那鬼就出现了!他就那么突然跳到了马车上,也不说话,就就就拿剑指着小的,让小的滚去一边的草垛里,然后...然后他就赶着车向前走了。小的躲在草垛里不敢跑,也不敢出声,没多久,就看见那那马车就一整个翻到路边山崖里去了。”

“你怎么判断那不是人而是鬼?”

“因为...因为那人戴着阎罗面具,而且、而且身上穿的,是十年前就已经严令销毁、绝不允许再使用的旧制官服啊!”

“什么?旧制官服?!”肖闻起拍案而起,看其余几人眼露困惑,出声解释:“十年前,圣上曾下旨命百官统一更换新制官服,为防有奸人趁机作乱,吏部严令各道州府县收集好旧官服并及时销毁。后来也每隔一段时日抽查暗访,如今十年过去,这旧制官服,想来应已绝迹。”

“是啊,各位大人,小的所言句句属实。小的祖上几代都给衙门赶车,这新旧官服小的还是分的清的啊!再加上,那人也不会说话,一定是十年前枉死的鬼,所以身上才穿着、穿着那旧官服!”

“你后来有再去看过那马车吗?”

“没,小的见雨停,就立马回县衙禀报了,这一大早的,官道上也没什么人,那马车应该还在山崖里。”

“不好,杜其康!”

容铮一拂衣袍下角冲了出去,九娘和吴所畏也惊觉不对,跟着容铮匆匆跑出了县衙。

引用注释:

1、 出自《管子·九守》:君王如果能用全天下的眼睛去观看,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如果用全天下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如果用全天下的心去思考,就不会有什么不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