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霜雪尘埃 > 第8章 第八章 什么人会离开延安?

霜雪尘埃 第8章 第八章 什么人会离开延安?

作者:李千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09:47:39 来源:文学城

第八章 什么人会离开延安?

这一天探望何敏修回来,第二天几个人就去了附近旅馆洗浴,洗的时间格外的久,格外的彻底,是大约三四点的时候过去的,到了傍晚时候,才终于从旅馆的大门走出来。

走在已经开始些微融雪的泥泞的路上,大家又聊起来:

“这一回总算是洗得干净了,我觉得身上的皮都搓掉了一层。”

“我也是,这才感觉安心了,身上绝不会有虱子跳蚤。”

“说起来有点对不起敏修姐,昨天去看了她回来,就觉得身上有些发痒,总以为是蹦了跳蚤在我身上。”

虽然何敏修自从进了医院,已经换过了衣服,身上更是仔细清洁过一番,应该是已经没有这些小虫子在身体上,然而由于她是因为这个而发病住院,所以大家去探病一番回来,便总觉得身上有一点痒痒的,虽然解开衣服翻捡,并没有看到黑黑的小虫,然而莫名其妙就是不舒服,所以今天一定要来洗澡。

说到跳蚤虱子,黄菲来到延安之后,见识得可是不少了,简直成群结队,从前在故乡,哪里见过呢?不要说她后来去到父亲的家中,即使幼年时候在詹妈妈那里,身上也是不起跳蚤的,然而在延安,虱子跳蚤这一类虫简直无孔不入,称王称霸,倘若稍不留意,便要给咬得睡不着觉。

这倒也并不是说延安的卫生条件便多么的恶劣,家乡又是多么的干净,根源其实在于,这一片黄土地极端缺水。

水在这里,真的是宝贵啊,黄菲在来延安的路上,坐在卡车里放眼四望,也看到了,浩瀚的黄色平原上,一条条深深的沟壑,仿佛给巨大的刀锋切割出来的,然而里面却全不见水,就只是黄沙,使得黄菲头脑中发生了一种想象,那就是这些深沟其实是因为漫长而严峻的干旱,而开裂成这样,就好像大地皮肤上裂开的伤口。

在那个时候,还想不到洗澡的问题,这个难题是到了延安之后,真正生活在这里,才需要面对的,比起边区其她地方,延安毕竟还是好的,有一条延河流过,想来也是很容易理解,倘若没有这样一条河,怎么能聚集起这许多的人?对于一个城市来讲,没有一个像样子的水源,是不能够维持的,尤其女大还是在延河边上,所以夏天很方便下河洗澡,到了冬天,便可以去澡堂。

这是黄菲有时候想一想,便感觉有些心虚的,虽然立志投身革命,下定决心勇敢面对任何艰苦,不过直到如今,自己这爱清洁的癖性还是不能改,对于卫生,总有一种挑剔,这实在是有点太过“小资产阶级”了,倘若给段葵芳知道,只怕是要笑的,长征之中哪里能够讲得了那么多呢?还洗热水澡,还要到旅馆澡堂洗热水澡,打肥皂,难免又要给人当做是“娇小姐”了。

不过虽然有心克服这样的“娇滴滴”,黄菲却还是以为,目下尽量保持以往的习惯还是有理由的,还很不到需要自己满身虱子的时候,虱子臭虫爬得人身上痒,难以集中精神学习啊,将来等到自己上了前线,伏在战壕里,浑身都是硝烟泥土,自然说不到这些,到那时自己一定会适应的,不过暂时还是让旧日的影子在自己身上多停留一阵吧,虽然这样的想法有一点“得过且过”,不过黄菲想着,眼前还是先如此吧。

这一次去中央医院探病,何敏修那憔悴虚弱的样子,让黄菲发生了深深的触动,身上生虱子不仅仅是不舒服的问题,那是可能要命的,小的时候,黄菲便看到过有人因为伤寒病而死,那是詹妈妈的同村人,一个很壮健的男人,等她长大一些,读鲁迅的《祝福》,里面的那个山村中的男人如此强悍,却断送在了伤寒上,幼年看到的场景便恍然回到眼前,那一家办丧事,女人一身麻衣地哭。

又过了半个月,时间进入了三月,月初国民政府召开了国民参政会第二届会议,在各界强大的压力之下,□□在会上表示,“以后再亦决无剿共的军事”,事情到了这个时候,总算是表面上缓和下来,在延安的许多人都稍稍松了一口气,只等□□放人,许多被俘的新四军都承诺要释放的。

眼看这件事似乎已经过去,陈露云的心情也轻松起来,每天又是又说又笑了,而且也很少再提到离开延安。

陈露云这样的想法,让黄菲感觉很是奇怪,怎么会有人想要离开延安?她来到延安大半年时间,看到的奔向这里的人当然是不少,不过也确实有人离去,有的时候就听到人家说,“某某人回去了”,回去哪里?自然是回到外面那个腐化堕落的世界,至于是什么原因呢?有的是终究忍受不了延安的清苦,也有的人是以为,没有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理想,黄菲曾经听人说过,“延安并不是像我想的那样,我在这里,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所以那个人就离开了。

黄菲就觉得很不能理解,为什么要离开呢?在自己看来,延安是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最光明,最圣洁的地方,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都在这里,在延安,自己感到无比的幸福。

要说延安的生活,其实并不是多么的舒适美好,陕西气候干燥,黄土高原尤其如此,黄菲自幼生长在空气湿润的桂林,对于延安这样的环境,一时间不是很能习惯,特别是到了冬天,脸上简直要干裂开来,嘴唇也总是脱皮,有时候还要渗出血丝。

不过对于她来讲,这些都不是很大的困扰,她爱延安,爱这里的自由与希望,这才是最重要的,延安那强大的魅力,在于她的精神,她的追求,因此,黄菲热爱这里的天,这里的云,这里的风,这里的黄沙,她简直爱延安的一切!

在黄菲眼里,陕北的风景也有一种别样的魅力,站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举目望向远方,便可以想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这样一幅壮阔的画面啊,黄土高原,美得惊心动魄,那是桂林温润的山水比不上的,虽然也可以称为奇秀了,然而在黄菲看来,纵然再怎样巧妙,终究显得有一点小家子气,就好像一些诗词,雕琢得确实字句精美,然而那一种局促的气息却是挥之不去的,是脆弱文人特有的神经质,让人心胸不得舒展,黄土高原才是真正的恢弘大气,是一种亘古永恒。

所以她简直不能设想有人居然要离开延安,假如有一天自己离开了这黄金的乐园,那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实在难以想象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自己会远别了延安。

伤寒从二月一直延续到三月,还不见有消失的迹象,好在何敏修终于痊愈出院了。

三月八号这一天是礼拜六,黄菲中午散了课,饭也顾不得吃,急急地赶到图书室,去寻找《中国妇女》,这本杂志一般是每个月出两期,一号出一期,八号出第二期,今天正是出版的日子,黄菲向来是先睹为快,所以便匆匆赶来这里。

到了图书室,在惯常的地方一找,果然那一本崭新的《中国妇女》静静地躺在书架上,还散发着油印的清香,黄菲大喜过望,伸出手臂如同一只饿鹰,一把便抓在手里,又另外找了两本书,办理了手续之后,兴冲冲便回了窑洞,坐在炕上便翻开杂志,读了起来,《一年来抗日根据地的妇女生产运动》,作者是郭淑真。

黄菲一边读,一边拍着大腿,真好,妇女生产,妇女就是要从事生产劳动啊,这样才能够自食其力,就比如说自己,从小便看到母亲在父亲的家中受尽委屈,非常的愤慨,在十四岁那一年,曾经和母亲说要反封建家庭,将来和母亲一起独立出去住,再不受这个气了,母亲当时叹一口气,说:“你以后能顾好你自己就行了,不要管我。”

母亲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黄菲心里明白,妈妈的意思显然就是,“你日后还不知去哪里找饭碗,那里还管得了我?我同着你一起搬出去,只怕娘两个一起饿死”。

说起女子职业,母亲总是看得特别艰难,“自立自强是好事,只要别累死自己”,然后便要说到嫁人,“依靠丈夫,诚然是寄人篱下,低人一等,不过毕竟还算有个指望,倘若失掉了这个,更加为难”。

听母亲说这样丧气话,黄菲满心不能甘愿,愈发的愤懑:“我就不信,男子生来就金贵,女子天生就贱,妈,我一定要挣出一条路来给你看看。”

从此更是发奋立志,在胸中翻涌着一股气。

来到延安之后,看到这里在组织妇女生产,黄菲心里鼓了一万次掌,这一下可好了,妇女能纺织能种田,自己就能养活自己,再不用看人脸色了,所以虽然是学业紧张,黄菲也积极投入到生产中去,自己种出来的白菜,味道是不一样的。

这时候其她人回来了,熊晖给她带来一个馍,黄菲一边啃馍,一边继续看,要快一点看完,已经答应了自己读完之后,要给其她人读的,然而她看着看着,翻到了最后一篇文章,是告别的终刊感言,这一期的杂志,就是《中国妇女》的最后一期。

黄菲登时便有些懵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一本杂志明明办得非常好的,自己的同学,几乎没人不喜欢读,就连陈露云,有的时候也会拖过去看一看,对于里面的文章,就好像漫天冰雪之中的人看到了一堆红红的篝火,无限的向往与沉迷,《中国妇女》对于这一群女学生,就如同磁石之于铁片,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每当想到《中国妇女》,心中便感觉温暖,仿佛亲人一般。

然而现在,《中国妇女》停办了,这是最后一期,一瞬间黄菲真的有一种冲动,想把手中的这本藏起来,从此留在自己身边,作为永久的纪念。

这个时候,高明霖她们正在说着当天晚上的三八节晚会,这是专为妇女的节日呢,延安本来就是中国最为平等的地方,女子的光明福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能昂首挺胸自然不必说,特别是这一天,让人感到更加扬眉吐气,一时间谁也没有留意黄菲神情上的变化。

不过没多久,这件事终究是给大家都知道了,消息传得特别快,不到两三天的时间,女大的许多学生就都晓得了,中午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同学们说话,便要提到这件事:

“啊呀,《中国妇女》以后不出了啊,那我要看什么呢?”

“是啊是啊,就喜欢看这本书,每个月眼巴巴地盼着,每次拿到了新书,欢喜得好像是过节,可是今后却不再出了,让人没得看。”

说这几句话的是段葵芳,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段葵芳也爱看《中国妇女》,以为很是有趣,自从她认字多了,每期一出来,就抢着看,还跟着杂志上的文章学认字,为了看《中国妇女》,识字课不再那样吃力,□□夸奖,“开窍了啊!”

要说《中国妇女》,撰稿人相当一部分确实鼎鼎大名,比如邓颖超、张琴秋、丁玲、蔡畅、康克清、朱仲丽,就连**、朱总司令,也都给杂志写稿,那水平是非常的高,不过在此之外,还有许多通讯员,专门报道普通妇女的生活,文字相当的浅近平实,非常鲜活的,就很投合段葵芳这一类妇女同志的口味,不但段葵芳,黄菲也很喜欢看,觉得是有一种活泼泼的兴味,读着这些文字,就好像回到了乳母的家中,带着乡间泥土的气息,与母亲精致的房间是不一样的。

“究竟是为什么不出了呢?莫非是没有钱来办?”

“我听说,那些编辑呀,还有什么什么的,都是没有工资拿的。”

“可能就是为着这个,实在做不下去了吧?”

“要说她们不拿钱一直干了这么久,也是蛮辛苦的,能坚持到今天,够不容易的了,也难怪停办了。”

熊晖情绪很是激动地提议:“不如我们来捐款吧,捐钱给杂志社,让《中国妇女》能够继续办下去,那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啊!我离开了自己的家,就是为了找这样的一个家!”

黄菲当即附议:“我捐一百!”

是自己剩下差不多所有的钱,之后就希望家里能够快一点再寄钱来,一时寄不过来也没什么,反正天气很快转暖,可以下河洗澡了。

潘岳荣和高明霖也都报了数目,段葵芳瞥了她们一眼,可真有钱,这些小姐同志,不过这种时候还真多亏了她们手里的钱。

学生们的议论,很快便给校方知道,这一天课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时政的时候,很认真地说:“只想着妇女自身的问题,是狭隘的妇女解放,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是资产阶级的女权,无产阶级的女权是要有更加广阔的眼界,更崇高的目标,要与国家和民族相结合,这才是妇女的出路。因应形势的需求,《中国妇女》停办了,是很可惜,但是难道从此就没有别的可以看吗?还有《新中华报》嘛,还有《今日新闻》嘛,怎么就没有东西可看?”

他的这一番批判,让学生们都默默低头,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黄菲一时间也很有些懊悔,自己之前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抱怨?是啊,虽然《中国妇女》停刊,但此外还有许多书报可读,都是见解很精辟,很有分量的啊,景斌还介绍给自己许多的书,自己现在还没有时间一一读过,所以怎么就会无书可读呢?看来还是自身的政治觉悟太低,才会有这样肤浅的想法。

想着想着,黄菲不知怎么脱口便说出:“先生,在哪里可以找到鲁迅先生的书?”

在平乐,黄老爷烧了鲁迅的书。

教yuan看了她一眼,道:“在延安,我们都学习**的著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