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霜雪尘埃 > 第7章 第七章 裂痕

霜雪尘埃 第7章 第七章 裂痕

作者:李千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09:47:39 来源:文学城

第七章 裂痕

因为忽然之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一个春节,大家都没有心情去庆祝,二十六号除夕的时候,本应该最是欢喜热烈,然而此时却人人都提不起精神,都是心头沉甸甸,延安街头老百姓的鞭炮声,听在耳朵里也改变了味道。

同学们聚在一起议论:

“□□真可耻,背信弃义!”

“亲者痛,仇者快。”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周副主席说得真对啊。”

黄菲手里捏着筷子,望着面前的小米掺大米饭:“如今一想到‘国共合作饭’,我就觉得一阵恶心想呕。”

国共合作,多么美好啊,当时大家真的都是全心全意,哪知却是这样的结果呢?从前是有多真诚多热切,如今就有多失落,想来还是自己太天真,居然信以为真,而那边何曾当真呢?不过是欺骗利用罢了。

陈露云也是一脸焦急:“现在要离开延安,还走得成吗?”

其她人于是向她侧目而视。

黄菲差一点用手蒙起脸来,好丢人!

自从事变发生,露云已经不止一次说过这个话,在学校内说也就罢了,有时候到外面去,对着男同学男同志,她也要说,这是多么不好意思啊,让人以为女子不能革命,都是这样的胆小鬼,果然有一些男同志已经偷偷嘲笑起来了,他们那种轻视的眼神,实在让人难受,虽然不是在笑自己,可是自己脸上也是火辣辣。

露云怎么会想到这上面去呢?自从□□背叛统一战线,自己每天每夜想的都是那些英勇作战的英雄,他们冷吗?他们饿吗?他们受了伤,有人为他们医治吗?有人看护他们吗?面对重重围困的国民党军,他们的内心会是怎样的紧张与愤怒?他们会恐惧吗?

可是陈露云,她却一心在想这种时候能不能够离开延安。

一想到自己与这样的人同为奔向延安的女学生,向往革命的女爱国者,女子中的进步分子,中国最为觉悟的青年女性,黄菲就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仿佛是一种羞辱。

就在这样激愤的氛围之中,短暂的春节假日很快结束,女大重新开学了,生活重新变得紧凑起来,假期那短短的松散氛围很快便消散殆尽,黄菲每天抱着课本笔记簿,与同学们一起上课,课间大家便聚在一起,议论当前最要紧的事件,就是皖南事变,晚间在油灯下,黄菲用速记写着日记,如今她的速记技能愈发熟练了,几分钟便能写好一篇文字。

景斌曾经感叹:“我的笔跟不上我的头脑,脑子里想法很多,笔却往往来不及记下来,有时候一闪而过,便再也找不到了。”

黄菲则是少有这样的情形,她是心里想到什么,笔下就能写出什么,掌握了速记,便不很容易发生“来不及写”的状况,所以黄菲那一次听他这样诉苦,便笑着说:“等我再练得熟一些,你想到了什么,说给我,我就写下来给你。”

景斌笑道:“那么你就好像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她就是一个很出色的速记员。”

黄菲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连忙便问:“那是谁?”

景斌给她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妻子。”

黄菲更加一头雾水:“陀思妥耶夫斯基又是谁?”

“是俄罗斯一个很了不起的文学家,他在俄国文学界的地位,可以与托尔斯泰相比,我很喜欢他的《罪与罚》。”

黄菲登时就惭愧了,这么有名的一个作家,自己居然不知道,从前只听说过托尔斯泰,来到延安之后,还知道了高尔基,桂林纵然是粤西的名城,毕竟闭塞些,整个的广西,说起来总不脱蛮荒气象,所以在从前,但凡是对儿女学业用心的人,莫不把孩子送到广州去读书。

景斌并不像一般的热爱文学的青年,那么高深,那么严肃,他是很乐天的,总是乐呵呵,喜欢开玩笑,不过黄菲与他在一起,总是不知不觉间便有一种要低下头来的感觉,双方的学问实在差得太远,景斌是东北的流亡青年,来自哈尔滨,曾经在大学里修业,虽然没有读完,然而他的才学要高出自己许多,读过非常多的书,看问题也很有见解,时常就能提出新颖的想法,他的眼光也让人非常的佩服。

黄菲不是很喜欢广西的青年,毕竟她从小到大,看到的满眼都是男子的自傲,还有对女子的卑视,唯一的例外是她的哥哥,鼓励她投身革命,改变命运,所以当初一看到景斌这样一个东北学生,便感觉很是新奇,景斌带有北方人特有的爽朗,是个很明快的人,和他在一起,心境总是能够很晴朗,仿佛世上没有多少事值得忧愁,人也很淳朴善良,黄菲和他在一起,快活而又安心。

而且真的可以学到许多东西,景斌曾经学过俄文,所以他对俄国作品如数家珍,给黄菲介绍了许多俄国作家,引导她看《铁流》、《战争与和平》,《猎人笔记》、《静静的顿河》,还评价各部作品的特点。

苏联当代文学之中,景斌尤其喜欢《静静的顿河》,以为是一篇深沉古老的史诗,他尤其喜爱作品开篇那一首古歌:

“我们光荣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

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

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

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

听到景斌用东北腔低声朗诵这首诗,他是那样的饱含感情,甚至眼里闪出泪光,一瞬间黄菲也感到一种荡气回肠,她有一种本能的直觉,景斌此时如此动情,不仅仅是为了他正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的东北故乡而悲叹,他是超越了个人的身世感情,为了人类一种广大的命运而慨叹。

大家正在聊着,忽然高明霖从外面走进来,带进一股冷风,进门便说:“你们听说了吗?敏修姐病了,已经送进了中央医院。”

黄菲一听,登时停了笔,抬起头来问道:“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忽然进医院的?”

熊晖则是道:“那一次我和黄菲去看她,就觉得她脸色不太好,果然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才回来的。”

高明霖点点头:“我听说她是发了几天的高热,起初还顶着,不肯去医院,到后来实在很危险了,同学们顾不得她的反对,把她送了过去。”

高明霖对何敏修很有好感,在她看来,何敏修是一个很有“政治觉悟”的人,比陕甘班、特别班的那些女同志要可亲可敬得多,那些同志并不是说就不好,但是高明霖总觉得,与她们有一层隔膜,不是很能接近。

起因是这样的,去年女大刚刚开学,一群女学生进了学校,便发现延安的学校果然与其她地方不同,要自己种菜,听说第二年春天还要开荒,当时一群十**岁的女孩子便嘻嘻哈哈地每个人手里拿一把锄头,到菜田里面种白菜。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天之后,这一天到了工间休息的时候,十几个同学凑在一起闲聊,热热闹闹地说着出操,种菜,有乡村出身的同学便讲起从前养猪啦,养鸡啦,之类,大家听得很高兴。

忽然之间,那边一个差不多三十岁的女同志,大概是特别班的吧,叫做段葵芳的,冲着这边斜着眼睛,咧嘴笑起来:“嘿,学生小姐们,你们对放羊养鸡这些,觉得怎么样?”

一听她的口吻,这边潘岳荣几个人便有点尴尬,从前并没有接触过啊,然而倘若不回答,便显得自己这一方有些气短,高明霖大概是想着“输人不输阵”,琢磨了一下,便勉强说道:“啊……羊啊狗啊……都很可爱的。”

那边登时哄笑起来,段葵芳更是从鼻孔里发出一声嗤笑:“人家累得要死,你还当做可爱。”

真的是大小姐本色,她的神情显然便是如此。

这个时候,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看起来最为纤弱的黄菲居然挺身而出,扬着头说:“我晓得,这些我都做过的,我们在乡下,拾柴禾,套兔子,打猪草,捡鸡蛋……”

娓娓道来,说得头头是道,“牛粪羊粪不发好会烧根”,连段葵芳都渐渐收起了轻视的神色,这小姑娘讲的居然都是对的,高明霖则更是在心中给她暗暗鼓掌,太棒了!

此时何敏修笑着说了一句:“大家都是革命同志,何必计较高低?各自为革命尽心尽力,便是好的,我们来到学校,就是要互相学习,该学习劳动就学习劳动,需要学文化呢,就学习文化。”

高明霖陈露云这一帮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小姐,是需要补习劳动课,然而工农出身的女同志,则多数需要加紧文化课的学习,比如段葵芳,大字不识几个呢,一到要学写字,就掐着脑仁嚷头疼,是出了名的了。

高明霖在一旁兴奋得连连点头,这件事便算过去了,各人仿佛都没有在意,只是从此以后,高明霖愈发事事要强,她本来便颇为好强,否则也不会抛弃家中优裕的生活,来延安参加革命,打那以后,更是凡事争先,不肯落人后,无论是哪一科的学习,都要抢在前面,纺线也很快便熟练了,粗细很是均匀,还悄悄向黄菲打听应该怎样种菜,摩拳擦掌,只等明年春天大开荒。

另外高明霖也十分佩服何敏修,看看人家,就是有水平,说出来的话句句都能服人,本来么,都是来革命的,从前深受封建主义的压迫,谁瞧不起谁么!自己不过就是劳动上差了一点,学一学就会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不信铲地放羊这些事自己不行!

于是一群女孩子便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啊呀这可真糟糕,我们明天课后去看看她吧!”

“该拿一点什么东西过去好呢?”

“我们凑一点钱,买几斤鸡蛋拿去给她补身体吧。”

麻德芳最是懂得生活,向来如同小妈妈一样,这时忙出主意道:“是啊是啊,鸡蛋羹容易消化,病人吃了好。”

黄菲自告奋勇:“我这里有钱,家里上一次寄来的钱,还剩有许多。”

所以这一阵花起钱来,颇有一点大手大脚,何况此时是敬爱的敏修姐病了,当然更加不在意钱。

这时候陈露云吃吃地笑:“你们发梦么?这个时候的延安,哪里会有鸡蛋?”

虽然过了除夕,已经进入正月,按江南的道理,便是春季了,然而在延安,却还是天寒地冻,延安的冬天是没有鸡蛋的。

当天晚上商量妥当之后,到了第二天下午,功课都结束了,同宿舍的几个人便在校门口碰头,呼啦啦涌出了女大,先是到街市上买了一点东西,很贵的砂糖,还有一点白面,在袋子里装好,便一路走去中央医院,预备到了那里,拜托护士同志煮给她吃。

路上还议论着:

“延安点东西,是这样的贵。”

“倘若看人家是不懂的呢,干脆拿坏的给你,要么就是要很高的价。”

“所以说,‘无商不奸’。”

“这里街边卖菜卖果的,许多都是农友呢。”

陈露云撇了撇嘴:“东西好不好的,还在其次,这里的人说起话来,很蛮横的,在阿拉上海,倘若这样说话,做不成生意的,店铺都要倒掉。”

黄菲抿嘴笑了一笑,要说延安的商人,尤其那些农友,和他们讨价还价,是很为难的,倒也未必怎样蛮横,只是让人感觉有些强硬,倘若还价稍稍多了一点,甚至有的时候只为还价这件事本身,便遭到拒绝,“不卖了!”

起初,黄菲是感到很有些委屈,又有一点气恼,简直想要哭起来,只为了他们有东西卖,便这样么?过了一阵,黄菲又想,这大概便是延安人的淳朴吧,不肯拐弯抹角讨好人,桂林城里的商人,倒是满脸笑容,客客气气的,却也不过是为了客人口袋里的钱罢了,哪里是本来的性格呢?心里不知在怎样的咒骂,怨客人太过挑剔,像是延安的生意人这样,直接便说“不卖”,可能倒是更爽直一些,这样纯真的性格啊!

就好像谢冰莹说的:“我见了他们朴质的土布衣服,我就恨了城市中的奢华;我见了他们那种忠实诚恳的态度,我就想起城里人的欺骗狡猾可怕。”

于是黄菲便又感觉到延安商人的可爱。

临近黄昏的时候,她们来到了中央医院,进门便问起何敏修的病情,一位护士向她们解说:“是伤寒,打了针,刚略有些退烧。”

高明霖说:“我们要看一看她,可以吗?”

护士点头:“可以的,离远一些,不要靠近,还有,病人不能多说话,你们看看就走吧,病房里也要保持安静。”

几个人答应了,便寻着何敏修的病房,轻轻推开门,果然看到何敏修如同一段树枝般,直直地躺在床上,闭着两只眼睛,面色蜡黄,是那样恹恹的,让人一看,一颗心便沉下去,一瞬间竟然担心她再不能醒过来。

黄菲与几个同学站得离病床二尺远,轻轻地呼唤:“敏修姐,敏修姐,你好点了吗?”

过了片刻,何敏修微微挑起眼皮,看到了她们,便勉力将眼睛更加睁大一点:“啊,你们来了。”

黄菲道:“敏修姐,你感觉怎么样?”

“好点了。”

高明霖不由得跺脚:“怎么会忽然得了这样的病?”

何敏修苦笑一下:“虱子。”

虽然只是短短两个字,可是大家立刻全都明白了,是虱子传播了伤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