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霜雪尘埃 > 第75章 第七十五章 从卖皮鞋到卖书

霜雪尘埃 第75章 第七十五章 从卖皮鞋到卖书

作者:李千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1 10:28:15 来源:文学城

第七十五章 从卖皮鞋到卖书

到十一月,与出版社的合同签了,梅思每天依然是去图书馆,整理稿件,傍晚提一桶水回来。

这时她已经没有那样夸张,只提一小桶十升,够几个人一天的饮用,苏凤香与三个孩子每到供水日,全都请假,停工停学,排队等水。

十二月二十四号,又是平安夜,下午梅思提一桶水,乘人力车去了邹公馆,进门东妹便叫:“啊呀幺姐,带了水来?快给我,很沉的,你提着吃力。”

白明珠很快也从里面迎出来:“梅小姐,你可好久没来了!啊哟还拿了水来,好大一桶,得几十升。”

梅思微微一笑,十五升,三十斤,自从水荒延续,自己买来的水桶水瓶可是不少了,如今还好一些,盛夏时节,大号的储水罐在士多里总看不到。

进入客厅,一股不很清新的味道,展目一望,四处灰蒙蒙。

想来也是晓得自家的窘境,白明珠勉强笑道:“唉,没有水,不好擦洗。如今还算好,毕竟天气凉了,夏天这屋子里都要发馊了。”

一股酸臭味,其实那些沙发茶几倒并不会散发这种怪味,而是长久不洗澡,人身上的气味,衣衫上也都是汗渍,几天不得洗涤。

邹千里这时也从沙发上站起:“梅小姐,快快请坐。”

东妹赶快冲了茶,大家闲谈,白明珠哀叹:“这水荒啊,不知什么时候能够了结,哪一天能痛痛快快下一场透雨呢?”

东妹咧嘴:“太太啊,夏天还没能盼来台风,到这时候,更不要想了。”

白明珠于是便沮丧了。

梅思说:“早晚会下雨的吧,不会一直这样紧张下去。”

邹千里冷笑道:“只怕纵然这一回顶了过去,还有下一回,香港从前是多少人口,如今是多少人口?本来就是个岛,四面环海,淡水是有数的,这些年越来越多人了,当局说淡化海水,淡化海水,可显然有限,倘若能够无穷无尽地从维多利亚港取得淡水,也不至于把人煎熬成这样。”

自家饮水烧饭倒是还能供得上,刷牙也还行,只是洗澡为难,连带不能洗头,“油头粉面”过去是说轻浮的男子,如今看一看,满街都是油头,那头发都油汪汪。

梅思也晓得他说的有道理,香港这些年不只是人口增加,还建了许多工厂,都要用水,纵然这一次得以缓解,长远终究是个威胁,雨水充足还算好,倘若如同这一年,大半年没有下一滴雨,人在香港,便仿佛置身沙漠,有活活渴死的危险。

邹千里诉说一番,忽然间头脑一个闪电:“如今在香港,水就是硬通货。”

什么金本位银本位,如今是水本位,过去的人坐在客厅里,高谈阔论政治经济文化,现在满心想的只是水水水,蓦然发现文明就是建立在这上面。

梅思说:“我有邻居已经离开了香港。”

就是林素琴,一家人实在受不住,离港先去广东,假如可以,想要回东北老家。

“我这个年纪,落叶归根了”,临别时素琴姐这样说。

邹千里本来想要说,“难民流转了方向”,白明珠抢先道:“啊哟,谁想到香港居然有这样一天呢?早知如此,我们也不来了,就留在桂林,起码不至于渴死。”

邹千里“哼”了一声,瞥了一眼自己的太太,几句话强忍住没有讲,是的,留在桂林,守着漓江,倒是不担忧没有水喝,只是恐怕早就掉了脑袋。

白明珠忧虑道:“这一阵总算安静些,好怕明年夏天,如果还是这样,又有人来偷水。”

现在盗贼都不偷钱了,专偷水。

又问:“梅小姐,你那边怎样?”

梅思哈哈地乐:“他敢来我的地方吗?屁股都给他打烂!”

同楼的人组织了自治会,防范偷盗,之前就有的,到这时更严密了,连宝庆都拿一根棍棒,楼里楼外地跑。

白明珠点头:“是啊,况且你那里还有14K。”

有谁那么不长眼,偷到红棍的楼里来了?

梅思嘻嘻一笑,这就好像人家门口挂了一个“内有恶犬”的牌子。

然后梅思道:“还是向大陆引水,才能长久免除忧患。”

淡化海水眼下不见多大效果,将来也未必有多少水量,想要彻底解决香港的淡水,梅思想来想去,只能从大陆那边调水,香港啊,虽然如今看来繁荣,然而孤悬海中的一个岛屿,实在很脆弱。

邹千里微微一笑:“从大陆引水?只怕就算花钱买,人家也不肯卖给你。”

白太太在一旁吸着冷气,梅思一时也默然,政治啊,向来是很残酷的,虽然真正的**人,应该是高风亮节的,但有的时候,梅思也不能够确定究竟会如何。

当晚,梅思八点多一点回到石硖尾,本来白明珠挽留再闲谈一阵,梅思说:“下次吧,这一向街头不很清净。”

邹千里也道:“为抢水斗殴,我们男子如今走夜路也担惊呢。”

而且居然有人成群械斗,就为一桶水。

械斗这回事,邹千里从前在广西,也曾经见过的,本乡民风彪悍,宗族之间常有械斗,那时邹千里刚刚从美国回来,时隔几年,已经对故国感到陌生,想要深深体味乡土气息,与朋友结伴游走乡村,那一回便偶遇械斗,站在附近的山头上,邹千里张口结舌,大开眼界,几百人锄头铁锨混斗一处,那叫做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在小山上也能遥遥地听到呐喊声。

散场之后,朋友笑问:“感觉如何?”

邹千里终于闭上了嘴,吞了两口唾液,润润干燥的喉咙:“好像西部片。”

牛仔枪战,荒凉苍茫的美国西部,一群牛仔拿着左轮手枪互射,纵马奔驰,相比方才那一场,只是道具变了。

朋友含笑说:“毕竟是喝了几年洋墨水,如今的比方都不一样,要我看,把方才那一场放大些,就是官渡之战。”

再扩大就是整部《三国志》,太平洋战争结束之后,再回想当年的场景,就可以延伸到二战了。

当年村落战争的观感是,毕竟还是封建主义、落后的中国乡村,这种事情在美国是很难想象的,虽然电影是那样演,但电影毕竟是电影,以吸引观众为目的,即使曾经真实存在,在如今发达文明、崇尚法治的美国,西部枪战也已经消亡了,就算是同伴的感想,邹千里也以为太过“文人清高”,朋友是学文学的,所以很能发生离奇的想象,异种罗曼蒂克,才会把如此低级的械斗,联想成《三国志》,这是文人的孤傲。

然而现在,在资本主义的香港,活生生又看到了械斗。

梅思一路登上七楼,与楼道间走过的邻居打了招呼,进入房间,招娣一看到她,立刻举起一张纸:“梅姨,你看这一幅怎样?”

梅思回身关上门,快步走去,接过来一看:“我以为是可以了,明天拿去给陆小姐看一看。”

陆婉仪,出版社编辑,自己的这一部《延安日记》,便由她负责出书,封面图梅思拜托招娣来画。

招娣自从中学毕业,便到工厂里做事,梅思本来劝她去夜校,然而家里事情实在多,苏凤香要她帮忙,便暂时没有去,只是拿了纸笔,偶有闲暇便涂涂画画,她毕竟是自己赚薪水了,再买画笔颜料,苏凤香便不多说她什么。

这一回梅思要出书,定了合同之后,便与陆婉仪说:“封面我想要自己设计。”

陆婉仪笑道:“也是好的,你自己的日记,感触自然比旁人深刻,由你自己来画,再好不过。”

况且梅小姐又能画,另外陆婉仪也想到,作者自己设计封面,可以省一笔画师的费用,请插画师也是钱,梅小姐是个很懂经济的人,成本自然能减则减。

不过梅思却是托付了招娣。

招娣自从接了这个嘱托,马上便有了精神,早起晚睡,但凡有一点空闲,便埋头坐在桌边画,几次改了画稿,起先她画的是一座山峰,上面一座宝塔,空中一轮红日,意思很明显,就是延安的宝塔山。

要为一部书画封面,为理解起见,先要通读一遍,招娣以为这是起码的责任,因此便到图书馆,找来报纸,一期一期地翻,文章中写到了宝塔山,是“我”在女大的时候,假日与同学一起出去游玩,登上宝塔山,纵目四望,心情极其澎湃,议论着下一次要更早来,看宝塔山的日出。

如今的宝塔山,已经是**革命的象征,即使在香港,也是知道的,难民带来人民币,二元钱币上印着宝塔山,所以招娣一接到这件委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宝塔山,红日辉映峰顶的宝塔,寓意十分明显,便是革命如同冉冉升起的旭日,照耀着大地。

然而当她把第一稿交给梅思,梅思看了一阵,却摇摇头:“不是我此时的心境。”

招娣便把日记又重读一遍,这一回她很留意后半部分,“我”给斗争的经历,于是改了稿子,这一回是描绘深夜的山间,天上只有几颗星,地上一线通路,蜿蜒曲折,孤单寒冷的景象。

梅思看过,依然摇头:“也不至于如此落寞。”

招娣冥思苦想,又改了第三稿,就是眼前这一幅,依然是夜间,然而不仅是星星,空中还挂了半轮月亮,山间的小路依然迂曲漫长,然而比之前略显宽阔,一个女子背着简单的行囊,走在路上。

到这一回,梅思终于感到,描画出了自己如今的心情。

见梅思喜欢这一幅画,招娣精神大振:“我把它仔细画一画。”

是草稿,要作为封面,还需要精细描绘。

苏凤香在一旁拿着针笑道:“真是着了魔了,从得了这个差事,又活过来了。”

枯木逢春啊,自己的招娣,自从中断了学业,便萎蔫了,好像长久未曾浇水的玉兰花,虽说无论是去工厂,还是做家事,都不曾耽搁,可是苏凤香分明看得出,招娣是很沮丧了,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这让自己又是难过,又是愤怒,有时真想冲口一句:“你还想要我怎样?”

家中实在是没有钱啊,一个女孩子,读到中学毕业,已经是非分的福气,哪能都有那样的好命,像人家大小姐一样,一路往高级中学、大学去读?让她学画也已经是过分,那可真的是有钱人才能摆弄的东西,这些年纸笔颜料费去多少?虽然说是捡梅小姐用不完的来用,但苏凤香心高气傲,等闲不肯欠人情,她是十分不情愿的。

香港是一个节奏很快的地方,梅思这边确定了封面,又把日记重新整理,到□□年二月,春节刚刚过完,便印成了书,送到各处书店售卖。

首版六百本,为增加销量,陆婉仪还想了个办法:“到书店与读者谈一谈,或者便会买。”

于是正月十五刚过,梅思便描了久违的淡妆,盘了发髻,穿一件枣红色绸缎夹棉袍,领口是黑貂皮,脚上一双半旧的棉皮鞋,往那里那么一站,陆婉仪一看,嘿,真行啊,地道的民国风范!

这在如今的香港,已经是不多见了,作为英国的殖民地,香港本来便倾向西化,到了这个时候,仿佛是为了顺应“女子解放”,妇女愈多走向社会,逐渐大胆,旗袍干净利落,胸部尖尖的,如同子弹一般,带了现代气息,甚至还有一些人格外先锋,西装洋服,比如自己,便是一身西洋女装。

梅思的这一件旗袍,则仿佛几十年前的式样,全然不是时装,不单款式,那料子看起来也有些年份了,虽然保存得不错,但显然不是新的。

这一身倘若穿在别人身上,便是土气,然而梅小姐自有一种气质在,又懂得搭配,这一身夹棉旗袍配上挽发的珍珠发簪,摇摇曳曳,带了旧时代的温润,缱绻含蓄,与当下摩登的仓促很是不同,属于旧时代的华丽,与她所推介的书有一种奇异的反差。

梅思便穿了这一身行头,各个书店转场,推销《延安日记》,足有半个月时间,六百本书卖出四百本。

二月十四号,梅思去出版社商量加印的事,陆婉仪拍着梅思的手臂,哈哈大乐:“梅小姐,你真是厉害,本来还担心你会不好意思,哪知竟然如此顺利。”

梅小姐知识分子,读过书的人总有一种清高,以为对众人推销自己的书,是自吹自擂,本来还担心梅小姐也有这样的为难,哪知她往那里那么一站,毫不忸怩,直接就与人攀谈。

梅思一笑:“不过是当年卖皮鞋的招数,如今用来卖书。”

当真是“艺多不压身”,倘若没有之前站柜台的经验,自己可能真的会不好意思。

陆婉仪又看她身上,抿嘴笑道:“梅小姐换了新装了,也是一样的有韵味。”

这两天温度升高,穿不住夹棉袍,梅小姐便换了丝绒旗袍,翡翠绿色,依然是很久以前的样式,让人想到那个逝去的时代,沉静的富丽,衬托的是现时依然如火如荼的革命。

梅思道:“都是过去的东西了。”

陆婉仪笑道:“人总是会有一些底蕴在。”

比如梅小姐,虽然在香港是住石硖尾那个地方,与人共在一个屋顶之下,不过以她的家世,总不至于完全掉了底子,知识学养是时势带不走的,表现于外在,便是这几件昔日的衣衫,陈旧的华贵,虽然难免有一丝落寞,全靠它们来撑起架势,就好像郝思嘉用窗帘做礼服,可是这也是向人宣示,衣服的主人是经历过旧时繁华的人。

谈了一阵,梅思告辞回去,出门走了几步,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快步过来:“小姐,情人节买一束花吧!”

梅思看她怀中满捧的玫瑰,点了点头,取出皮夹,抽出一张钞票,拿了几支红玫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