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霜雪尘埃 > 第76章 第七十六章 《延安日记》在台湾

霜雪尘埃 第76章 第七十六章 《延安日记》在台湾

作者:李千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2 09:23:25 来源:文学城

第七十六章 《延安日记》在台湾

梅思的这一部《延安日记》,当初在《商报》连载的时候,便很吸引人的注意,报馆因此才想到要为她结集成书,初版的销路也很好,于是加印一千,出版社的机器开足马力,不出三天便印完了,梅思便又各处售书。

三月初,第二版的版税也汇给了梅思,三百元,前后两版,共得版税四百八十元,梅思从中拿出五十元给了招娣:“是你画封面的钱。”

招娣满脸是笑,说了声“谢谢”,转头便举着钞票,递给了母亲。

苏凤香撇了撇嘴:“拿去上你的夜校吧,谁想到画画也能赚钱。”

招娣每个月的薪水都交给家里,她自己只留一点零用钱,没钱去读夜校,这五十块钱是她另外赚的,苏凤香晓得她朝思暮想再进学校,便留给她自去读书。

招娣大喜过望,当即便翻出报纸,看夜校的广告。

三月九号,梅思上午难得去了香港会,这一阵忙于售书,已经好久没来看股价,上午在交易厅观察了两个多钟头,下午还要去书店和人介绍书。

到这一天晚上,梅思欢欢喜喜下来三楼,要与贺健莲结算这一阵的股息:“赚了三块半,要继续买还是取出来?”

贺健莲叹道:“取出来吧。”

梅思并不意外:“三块半当做零用也好。”

这一阵为了缺水,贺健莲断断续续提了些钱出去,买水买药。

贺健莲皱起眉头:“她薛婶发疟疾了,给她请医生用。”

梅思说:“又要请会么?”

贺健莲压低声音:“要命哦,这次可不止请会这么简单,阚德龙给大妹介绍了个差事……”

梅思的神经登时便绷紧了:“他能介绍什么工作?”

阚德龙是□□啊,14K里面,如果是男人,可以去当打手,但大妹是女孩子,组织中哪有她的位置?

贺健莲两条眉毛几乎拧在一起:“难道你还不晓得?就是陪男人睡觉……”

梅思恍然明白:“怎么会这样!”

贺健莲从鼻孔里冒火:“只为当年欠了他的钱,如今要人赔上一条身子,大妹真走了这一条路,后半世不能做人,太惨了,刚过二十呢,黄花大闺女。她薛叔如今悔得不得了,早知道这个样子,当初也就忍了,不去和人家掺和青天白日旗。”

就为了那一回给警方拘捕,罚款向阚德龙借钱,高利贷,之后一家人拼命做事还钱,往往只能还出利息,本金迟迟不能还上,而且还越欠越多,这一阵香港缺水,大妹母亲吕月嫦的洗烫生意便断了,这一下雪上加霜,她们全家人竭力拼凑,也凑不出钱来,到现在那欠债已经累积到两千块,阚德龙威逼要钱,还不出来便要大妹去舞厅陪人跳舞。

其实阚德龙的生意,大家都知道,哪里是跳舞,分明便要大妹去卖身。

因此贺健莲恨恨地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他是把草根都给嚼了。”

都是邻居,这样狠心。

“我实在不愿看那孩子掉进这泥坑,可是我如今也是有心无力。”

这一场水荒,大家都是大伤元气,唯独阚德龙这样吃人血肉的,看来并未怎样损伤,大约还有发达。

梅思思量片刻,两千块,对于自己也不是小数目,刚刚收入的版税,全都要送进去,另外还要取款,不过她想一想,毕竟还有几件首饰压在箱子底,不至于山穷水尽,这个世界上,堕入悲惨的人有许多,自己没有力量一一援手,但大妹就在自己眼前,总可以做点事情。

于是梅思道:“我去找阚德龙,这笔钱我来还。”

梅思先去了吕月嫦家中,和她讲不要答应阚德龙,然后便上七楼,敲阚德龙的门,他女人开了门,说他不在,要到第二天中午才回来。

梅思心中烦乱,好容易忍过这个晚上,第二日上午从银行回来,不等梅思去找阚德龙,阚德龙先来敲了门:“梅小姐,你找我有事?”

梅思点点头,也不请他屋里坐:“薛叔那笔债,我替他还了。”

阚德龙上下打量她,笑道:“梅小姐,你有钱。”

是作家了,已经出书了。

得说还得是旧家族的大小姐,别看人家落在石硖尾,照样能漂亮翻身,前一阵梅小姐到处卖书,自己大队出去搏杀和胜和,往道边一瞥看到了,那摊子就摆在路上,堆了一叠书,梅小姐迎风站在那里,真好像一杆竹子,别看四十岁的人了,依然是那么清清爽爽的,倘若不是实在老了些,自己都要心动,难怪她那书卖得好。

大小姐就是大小姐,人家是写书翻身,再看看自己,如今其实不缺钱,在这石硖尾,自己是数一数二的,但自己是怎样攒下家当?混□□。

□□就是□□,无论自己怎样标榜,都不是正路,旁人看自己,就好像看一颗毒丸,哪怕有了钱,也不得人敬重,一身总是墨黑,相比梅小姐的干净,让人怎么能甘心?于公于私,本来都要敲她一笔,可是她如今替薛家还钱,想来一时再榨不出什么油水,便也罢了。

等梅思取了钱给他,阚德龙手里抓着钱笑道:“梅小姐,这样很好,两全其美,本来我也不忍心,都住一栋楼,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也不想给人戳脊梁骨,只是那不是我自己的钱,是会中的款子,虽然看重邻里情,也不能破了规矩,我也是很为难的。”

梅思定定地望着他,既不摇头也不点头,静默了十几秒钟,终于说了一句:“阚生,人生虽然艰难,但选择总是有的。”

阚德龙笑了一笑,转身走了。

当天晚上,苏凤香回来,问了几句这事,晓得借据已经还了给吕月嫦,松一口气之余,情绪便又激动起来,压低音量道:“这帮瘪三,坏事做尽,还当自己是水泊梁山。倘若不晓得根底,真以为是好人,当初倒是搭木屋,接水电的,很能迷惑人,看看现在,可是露出真面目来了,庇赌包娼,把人家好端端的女儿,要送进火坑里面去,哪里来的替天行道?这样人阿拉在上海常见的,几个出名的头目,杜月笙黄金荣,都是这个路数。”

梅思便想到当年住的铁皮屋,其实也是□□建造,这一个民生的窟窿,如果政府不来填,便是□□接手。

再想想苏凤香的类比水浒,梅思颇有感触:“像是这样民间自发的结社,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就容易走向反面。”

走向反动的一面。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比如新义安、14K这一类会社,多是社会底层迫于无奈而加入,按理来讲应该是很“革命”的,可是当年在政治课上,□□也说过,这一类组织,虽然对统治阶级有反抗性,但也有共谋的一面,本身是少有信仰的,对于普通劳苦大众,往往也表现为伤害掠夺,比如杜月笙,就帮助□□镇压革命,另外开赌场,尤为严重的是还贩毒,他的种种做法,与无产阶级革命是相背离的,他本人是一个政治投机者。

到这一年的九月,二号傍晚,梅思回到住处,看到桌面上搁着一封信,信皮上寄信人是傅传芳,这些年来,两人时有通信,起初紧密,到后来逐渐便稀疏了,不过这回时隔半年,姐姐便又写信过来。

拆开信封,纸上第一句便是问:“香港的水荒如何了?”

香港大旱,台湾也知道了,报纸上极力渲染断水的惨状,还登出照片来,香港人担着行李,出岛逃难。

去年的时候,傅传芳便再提邀约:“实在为难,便先到台湾来吧,暂住一阵,等那边缓解了,再回去。”

不是长住,是临时避难,权宜之计,不涉及到信仰的认同问题,台湾讲真其实也容易水荒,来这边十几年,停水也见识了几次,当然是比不得香港这一回的惊人,可是也很让人厌烦,不过终究还能过日子。

梅思自然是婉拒了:“还能坚持,倘若实在不成了,便去投奔姐姐。”

再往下看,居然是说到自己的书:“《延安日记》看到了,书肆之中有卖,就知道妹妹不会辜负一身才华,果然出了书,我双亲都看了,很称赞妹妹的文笔,质朴无华,真诚感人。”

梅思这一下颇有些吃惊,自己的那一本书,居然卖到台湾去了,难怪出版社和自己讲,照此情形,有可能会印制第三版。

再往下看,梅思如坐针毡:“在台湾,已经有人留意到这本书,报纸上发出评论来,说是一本难得素朴的书,十分真实,宝凝的老师,也推荐给大家这部日记。”

虽然姐姐说得含蓄,不过梅思是能够想象的,台湾提防左翼,已经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不准出左拉的书,二姐柏翠有一件印着葵花的旗袍,从**建国,就不敢再穿,当局忌讳葵花图案,一出现就受刺激,因为葵花与太阳是紧密相连的,而**一向给人看成是中国的太阳,二姐便对自己抱怨:“虽然不是新衣裳,毕竟还能穿,只为了这个便不让穿,好糟蹋衣衫,这边买什么都贵,亏了你的那一枚帽花,才过了这一回的难关。”

于是梅思知道,自己送给传芳的帽花,她到台湾之后,想方设法找到二姐,送了给她,真是雪中送炭,第二任丈夫不多久死在金门战役,二姐又失了靠山,差一点便要断炊,靠这个钱买了米。

而这一本写延安的书,在台湾居然不但没有查禁,而且还在报纸上公然评述,学校中也堂皇推介,是为了什么?

很显然是为了“□□”,日记的前半部,多是欢欣明朗的色调,然而到了后半段,情势急转直下,首长逼迫婚姻,开批判会,“我”的打胎,情人的死亡,一直到了□□运动给斗争,矛盾激化到了顶峰。

要说“□□”这一段,梅思其实没怎样写,在延安的日记,到《兄妹开荒》那里便中断了,之后便给带走“隔离审查”,几个月没有写一个字,这段时间的事情,是她在陕北荒原上进入梅林,缓过了这一条命,才补上记叙。

在梅林中喘息过一口气,再次站在黄土高原上,梅思掉头往回走,努力辨识来时的路径,两天后找到当初丢弃日记的地方,那件行李还跌落在原本的地方,只是已经给黄沙盖了厚厚的一层,只怕再过几日,便要给掩埋在这风沙的坟墓里。

梅思把行囊提了起来,又进入梅林,“啪啪”拍打了上面的尘沙,赶快拆开来,日记静静地躺在里面,她当时重重地吐出一口气,却并没有时间太多感慨,赶快要重新上路。

这一走便是一整天,当天晚间,吃过了饭,喝了整整一瓶水,梅思在篝火下摊开笔记本,直到这个时候,她的心情才开始平静,可以冷静地追述之前的事情。

之后走出高原,重回风雨人间,小旅馆里,孤灯之下,每当想到延安,梅思笔下便又书写一番,此时巨大的震惊与恐慌终于逐渐消退,当时因为太过紧张而忽略的许多情境,一一重现眼前,梅思用笔细细记录,心情千回百转,那调子俨然便是一首词,南渡之后的李清照。

在《商报》发表当年的日记,梅思考虑很久,把连载就在□□之前戛然而止,毕竟后续的文字,虽然还在同一个日记本上,写的时候却已经离开延安,严格来讲不算《延安日记》,况且也敏感得很,前面写了自己的情感纠葛,虽然也可以看作是延安的暗影,这暗影毕竟还只是情爱方面,就好像张爱玲,痴男怨女那样蚀骨铭心,终究只在爱情的小圈子里打转,□□就不一样,□□是轰动整个延安的大事件,关涉到深刻的政治,倘若真的写出来,可能会给人利用来做文章。

因此梅思便没有继续后面的叙述,只是这篇连载如此收束,看起来“有头无尾”,窦啸川便和她提到这一点:“突然之间就完结了,到底是怎样离开延安?”

于是最后一期便一篇短文结束,讲述自己在“□□”之中给斗争,因为无法忍受这样的痛苦,便要求离开延安,幸运获准,一路跋涉到了潼关,辗转回到桂林,之后人世转折,又来香港,在这边整理了当年的日记,刊出在报纸上,也算作给自己的延安往事一个交代。

然而终究也是写了,延安“□□”,单纯这件事,可以提供给人多少谈资呢?台湾那边会抓住这一点,攻击延安,一想到国民党报纸上对延安可能的描述,梅思不由得头皮发麻。

梅思手里拿着信,在房间里团团转,只觉得一颗心仿佛塞满了茅草,又给人一把火点着,滚滚烟气火星呛得人想要咳嗽。

她正心中烦乱,忽然间有人拍门:“梅小姐,梅小姐在家么?”

声音很是熟悉,梅思将信往桌面上一丢,快步过去开了门:“啊,英曼,是你,来看你父亲么?”

归英曼上气不接下气:“梅小姐,黄老爷走了!”

“走了?走去哪里?”

“啊呀呀,就是死了啊!午饭后他说要睡觉,那么便睡吧,我也回自己屋子去了,到四点多我烧晚饭,烧好了饭,看黄老爷还没起身,我等了一阵,耐不得,便去敲门,里面不应声,我开门进去,黄老爷直挺挺躺在那里,一探鼻子,已经没了气息,身上都硬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去的,我就赶快来报给你,你要不要去看看?”

梅思吃了一惊,抬手掠了一下鬓发:“我们这就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