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江家以读书举业立世。
江老爷子最忌讳儿孙骄奢淫逸,作纨绔姿态,便立下许多规矩,其中一条便是不许儿孙衣着繁复。
因此,进来的兄弟二人,少年只作时下念书人打扮。四房的江明松穿湛蓝锦袍,腰间左右各悬了弓形玉饰,衬得少年精神奕奕,眉目瞧着很活泛。
江明霁则是一身淡青夹棉长袍,腰间悬一块普通白玉。少年生得浓眉高鼻薄唇,是令人过目难忘的浓烈长相,神情显得生冷,有种让人望而生畏的距离感。叫人想到雪下青松,仿佛挨得近了,身上便不自觉瑟瑟生寒。
二人进屋后,江明霁淡淡扫过榻上的妹妹们,便收回视线,寻了位置坐下。
与他同来的江明松,却径直走向罗汉榻。在榻边打量了亲妹妹江宜乐一圈,压着笑意抬手摘下她脸上的芝麻粒,语气促狭,“来,吃了吧。家里还没穷到这个地步,不用特意省到下顿吃。”
江宜乐哪里受得了这委屈,登时恼了,一边握拳捶过去,一边气咻咻地控诉,连哥哥也不喊了,“江明松!你烦人!”
江明松吊儿郎当倚着靠枕,一边躲,一边笑个不停。
屋内一时笑声不止,连丫鬟也捂着嘴,看兄妹俩打打闹闹。
宜嘉没跟着笑,视线停在不远处的二哥身上。
少年坐在临窗的圈椅上,明瓦窗透进的冷光,打在他的侧脸上,更添几分冷寒,看着很不好靠近。宜嘉从前便是因此,从不敢主动靠近自己这位二哥,心里总有些惴惴的。宜嘉待人其实是有一套自己的法子的,像是小动物趋利避害的本能,凭感觉判断,谁是安全的,谁是危险的。谁是可以亲近的,谁是要避着的。
而江明霁,从前就被她圈在要危险的那一行。
但现在自然不一样了。虽然潜意识里还受到那套“危险论”的影响,但只要一想到那日被救时的情形。
她难受得厉害,手脚没有半点力气。昏昏沉沉间,二哥突然出现了。他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然后便一言不发地把她抱了起来。她趴在兄长的怀里,脸枕在他肩上,吃力地睁眼,眼前是二哥那张一贯面无表情的侧脸,略显冷漠,却莫名地叫她觉得很安心。
想到那个温暖可靠的怀抱,宜嘉抿了抿唇。她抬起头,悄悄望了望独自坐着的兄长。
终于鼓起勇气,从榻上爬了下去。
屋里丫鬟们只顾着看热闹,无人察觉宜嘉的举动。
唯有江明霁,一眼扫见默不作声走过来的小宜嘉。小姑娘穿着身柳绿的锦袄,脸蛋白嫩,圆圆的杏眼,黑白分明,看上去很稚气,打量人的时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些柔弱无害的动物幼崽。
看着这个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江明霁没有主动开口的意思。
宜嘉停下,举起手里的松子黄千糕,仰脸开口示好,“二哥,你吃糕点吗?”
江明霁沉默垂眸。
在他的记忆中,自己这位嫡出的妹妹,胆子一贯很小。从前见了他,都只是远远地叫一声二哥。仿佛很惧怕他……今日却主动地凑上来,怯怯地示好。
看二哥没有说话,宜嘉心里七上八下,小声地强调,“二哥,很好吃的。”
声音很小,但语气很是诚恳,听着有几分可怜。
江明霁看着面前的小姑娘。不知怎么的,脑中闪过前些日子的一桩小事。那日送宜嘉回去后,他便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了。直到一日下学,经过庭院,碰见几个正在聊天的婆子,恰好聊到宜嘉,语气中带着怜悯。
“听说病得厉害着呢,也不知道熬不熬的过去……”“还是福薄。都说这生下来就没了娘的,克亲,命不好。”
江明霁那时听过便过了,并未在意,心里未生出任何情绪来。今日却不知为何,莫名地想起这件早被他抛之脑后的小事来。
江明霁沉默了一瞬,接过糕点,淡淡地,“谢谢。”
一句话毕,便再无旁的话了。宜嘉却不在意这略显冷淡的反应,反而很高兴。她唇角翘得高高的,回了自己的位置。
松子糕没多大,江明霁不多时便吃完了,拿帕子擦过手。那边江明松跟江宜乐也闹完了,见江明霁起身,也站起来跟两个妹妹道,“你们姐妹玩罢。我跟二哥还要去给祖母请安。”
江宜乐还恼兄长,并不搭理。
宜嘉乖乖地点了点头,同兄长告别,“二哥、五哥慢走。”
江明松闻言,随意揉了把宜嘉的脑袋,夸了句“五妹妹真乖”,便快步出去了。
江明霁也转身往外走,余光扫过小宜嘉,见她被江明松揉过的脑袋,额发微乱,像只刚在草垛打了滚的猫崽。
视线划过,江明霁旋即收回视线。
--
江明霁和江明松出了暖阁,去了老太太那里。待请过安,江老夫人过问起二人的学业。
江家有今日的光景,皆是一代代科举入仕,慢慢积累的门楣。因此对儿孙读书举业一事,看得很重。给几位小辈教课的廉先生,是江老太爷特意聘来,从前供职翰林院,是正经的进士出身。
江明霁和江明松一一回了老太太话。
江老夫人细细听罢,叮嘱道,“明年你们二人年岁便满,可参加院试了。廉先生的意思,是要你们下场一试。算算日子,也没几个月了。读书之事,在于持之以恒。越是临近考期,越不可有分毫懈怠。廉先生寒门出身,靠着自身勤勉和天赋,取中二甲进士,乃是真正有学问的。你们谨记要尊师重道。有哪里不懂的,多跟廉先生请教。”
二人恭敬应是,“孙儿谨记。”
叮嘱完两人,江老夫人没再说什么,看向下首的二儿媳余氏。
余氏忙正襟危坐,等着江老夫人发话。
老太爷常年不在河间府。这江府上下,大事小事都由老夫人做主。几个媳妇,没有哪一个敢在婆母面前造次的。便是自诩八面玲珑的余氏,也丝毫不敢轻看这位婆母。
江老夫人捻着念珠,慢慢开口,“明恒和宜珠在你娘家,住了也有半个多月了吧?”
余氏被问得心里一紧。
半个多月前,母亲写信来。说父亲托关系,重金请了位曾做过房考官的老士人来家中做客。名义上是做客,但收钱办事,那老士人投桃报李,自然要指点指点余家几位正举业的郎君。要说学问,这老士人比不得江老爷子器重的廉罗两位夫子。但这老士人做过房考官,阅卷无数,其中门道路子,想必是知道不少的。母亲惦记外孙,这才特地写信来。
看了母亲的信,余氏便意动了。但这事不体面,不是能拿到台面上说的,加之这府中来年院试的,不止明恒一个,若是直接请示婆母,叫高氏知道了,定是要闹着要来分一杯羹。
因此,余氏思来想去,便想出了这么个主意。借口母亲身子不适,送明恒回去探望外祖母。怕旁人生疑,还特意加上了本不必去的女儿做遮掩。
眼下老太太忽然这么问,莫不是知道什么了,打算问罪了?
余氏压下心头情绪,笑着回道,“劳您惦记俩孩子呢。算算日子,是有了。前几日宜珠那丫头还写信回来呢,道想祖母,想家了。”
江老夫人不接余氏的话,“按理说,你母亲身子不适,晚辈尽孝,是应该的。只是明恒和宜珠还是孩子,便是有心侍疾,也不如大人细心妥帖。再者,明恒明年还要下场考试,这是孩子的正事,耽误不起。还是早些叫两个孩子回来念书。你母亲那里,你若是放心不下,回娘家住些时日也可。你手上的事,叫老四媳妇儿顶着便是,不必挂心府里。”
老太太这话说得关切慈爱,听上去也是思虑周全,事事都考虑到了。可余氏却品出了几分敲打的意味。
余氏顿时坐立不安,不敢再抱侥幸心理,起身恭顺道,“母亲教训的是。这事是儿媳考虑不周。儿媳今日就派人接孩子们回来。”
江老夫人点点头,不再多说什么。
江四爷见母亲面露疲倦,便起身告辞,带着众人离开了。
送走请安的众人,鹤柏堂里又恢复了平日里的安静。江老夫人靠着引枕养神,丫鬟正要上前替主子按摩,被卫嬷嬷挥退。
“我来便是。你先下去吧。”
卫嬷嬷上前,替主子按摩,边开了口,“您先前不是说,随二夫人去的。今日怎么过问起这事来了?”
二夫人送儿女回娘家的事,是来鹤柏堂说过的。老夫人那时并不是没觉出问题来,但沉默了会儿,最后还是点了头。事后她问起来,老夫人只是道,人都有私心,随她去吧。
可今日却当着众人的面,敲打了二夫人一番。二夫人险些面色都稳不住了。
江老夫人摇头,“余氏一门心思为三郎谋划,虽私心重了些,也勉强算慈母用心。她想瞒着,我也懒得掺和,只当遂了她的愿。但余家并非什么高门大户,能请来的,也不过尔尔罢了,就怕找些奇淫巧技、沽名钓誉之辈,耽误了孩子。况且,就算真是什么有才之士,半个月也获益匪浅了。”
卫嬷嬷听罢,只觉得自家主子良苦用心。
只是二房也好,四房也罢,各有各的私心。老夫人处事已经算是极公正的了,但各房私底下,怕是仍免不了抱怨。
卫嬷嬷不再提这些烦心事,转而说起了宜嘉来,“奴婢送参时,问了董家的。道是五小姐最近胃口渐好了,今早出门前,还吃了碗山药粥、两个素馅的小包子……夜里也睡得好,不大起夜……”
卫嬷嬷娓娓道来。
江老夫人听着,嘴上没说什么,眉头却是渐渐舒展开来。
--
宜嘉回了自己的院子。
过了中午,董妈妈去安排院里的杂事,留了大丫鬟宝音在屋里守宜嘉。
大雪的天,屋里静悄悄的。宜嘉从鹤柏堂搬出来后,便住进了绿漪堂。只有她一个主子的缘故,难免有几分冷清。但宜嘉倒已经很习惯了,也不用人哄着。因打算明日便销了病假,去进学了,便翻出书来,安静地在罗汉榻上看。
宝音在一边做绣活,见她看得久了,便柔声劝道,“姐儿看了这么久,歇一歇眼吧。”
宜嘉一贯听劝,闻言应下,放下书,朝窗外看。雪还未化完,望过去仍是一片的白,万籁寂静,这样冷的天,连鸟儿也不爱出门了,只零星几只掠过。
宜嘉看了会儿,回头问丫鬟,“宝音,是不是快要过年了?”
宝音掐着手指算了算日子,道,“再过五十来日,便要过年了。您怎的问起这来了?”
宜嘉摇摇头,没说什么。
离过年不到两个月,也没消息传出来。父亲今年大概也是不回的。对于这个答案,宜嘉也只是有些失落,类似一年的期待又落空了的情绪。但谈不上很难过。毕竟,从她记事起,父亲便不在身边,是一个模糊而不真切的存在。
看宜嘉不再问什么,宝音便放下手里的活,问道,“上午老太太赏了盒上好的孩儿参。董妈妈一回来,便叫灶上斩了只土鸡,吊了参汤,道是补人的好东西。您现下歇着,奴婢叫人去灶房端一碗来您尝尝可好?”
宜嘉其实不饿。
她总是生病,吃多了浓黑的药汤,对什么参汤补药的,一贯是有些怕的。但这参是祖母特意赏的,一番慈爱之心。宜嘉抿了抿唇,便很懂事地道了好。
参汤很快端上来,宜嘉安静喝完。宝音收拾了碗具,正要开口叫那丫鬟送回灶房去,宜嘉却忽地叫住了宝音。
宝音回头,“您可还有别的吩咐?”
宜嘉点了点头,仰着脸道,“明日带去学堂的糕点,多准备一份。”
宝音一愣,还当宜嘉自己嘴馋呢,劝道,“糕点吃多了积食,到时饭便吃不下了。”
宜嘉摇头,“我不是自己吃,是送人的。”
宝音这才放心下来,安排了个丫鬟去传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