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次日,宜嘉再去暮清院。进了门,却发现书房里除了江明霁在,另有一个外院仆从打扮的年轻男人,像是做惯体力活的,身材高大。弓着腰,在屋里丈量比划着。
江明霁见她站在门槛外,叹着脑袋,好奇朝里张望着,眼睛睁得大大的。便出声叫她。
“宜嘉,过来。”
“哦。”宜嘉乖乖地进了屋,到了他身边,仰脸问,“二哥,你书房要添置东西吗?”
江明霁看她一双眼睛乌溜溜的,随手摸了小丫头的脑袋,淡声地道,“给你打套书桌椅。日后你便在这看书。”
宜嘉听得微怔了下,不由得去看二哥。他仍旧是平日里那副模样,穿着件竹青直裰,长身而立,神情平静淡漠。和之前的他,仿佛并没什么变化。宜嘉却隐隐约约觉察到,二哥好像不像先前那样遥不可及了……
新打的书桌还要过几日才能送来。宜嘉便还用原来那张小桌案。罗夫子布置的功课,宜嘉已经做完了,二哥从多宝阁上找了几本有插画的杂物集给她打发时间用。宜嘉倒是很喜欢这类稀奇古怪的书,看得很是入迷。
等她陆陆续续看完大半本的时候,江府迎来了一件大事。
年关逼近,宜嘉的祖父,江老太爷要回来了。与他一道的,还有江二爷。
到那一天,宜嘉早早就起来了,去了鹤柏堂,被丫鬟引着去了暖阁。过了会儿,江宜乐也睡眼朦胧地被丫鬟抱着进来了,见到她,倒是打起了点精神,“宜嘉,你来得真早。”
挨着宜嘉坐下后,四下没看见对头江宜珠,便凑过去与宜嘉说悄悄话,“宜嘉,你听说没,祖父这次回来,要等二哥他们参加了院试才走。”
宜嘉自是不知道的,但也没很惊讶。府里郎君科考是大事,祖父他老人家又一向看重这些,这一次二哥、三哥、五哥都要下场,祖父不放心,留在家中指点坐镇也不稀奇。
大概是她没露出惊讶的表情,江宜乐很快接着又道,“……祖父这回在家里这么久,闲暇时候肯定会指点二哥他们。不过祖父偏爱三哥,多半会把精力放在他身上。你不知道,三哥小时候被二伯带在祖父身边几年,连他的启蒙,都是祖父亲自教的。除了大哥,祖父最器重的就是三哥了。”
这错综复杂的旧事,宜嘉听得半懂,只感慨道,“四姐姐,你知道的真多。”
江宜乐托腮,打了个哈欠,“都是娘跟我说的。她念叨了一晚上呢,说祖父偏心。不过这些话,你可不要说给别人听。”
宜嘉轻轻点头,哦了一声。
暖阁的帘子又被挑起,这回进来的是江宜珠。她穿了件淡绿的锦袄,配白色月华裙,背脊挺得直直的,整个人看着气质不俗。可隐约瞥见,余氏重金请来的教养嬷嬷,还是很有几分本事的。
江宜珠立在门口,露出矜持的微笑,“四妹妹、五妹妹,你们来的真早,倒是我来得晚了。”
江宜乐露出狐疑的表情,觉得江宜珠肯定是被鬼上身了,否则怎么可能主动跟她打招呼,还不阴阳怪气。宜嘉倒不像她想得那么多,起来回话,“我和四姐姐也刚到。三姐姐,你快坐吧。”
江宜珠微微颔首,到宜嘉身边坐下,轻声细语说起话来,聊了会儿,摘下腰间荷包,倒出两串绿松石手串来,笑着道,“哥哥送了我几条手串。绿松石的,倒不值什么银钱。我带了两串来,你们拿着玩,当赏个趣儿便是。我做姐姐的,难得送一回东西,你们可不要推辞了。”
说罢,便大方地递给宜嘉她们。
她都这样说了,宜嘉自然不好退却,收下谢了她。
一旁的江宜乐,惊疑地看着这么一幕,脱口而出地道,“江宜珠,你不会中邪了吧?!”
江宜珠嘴角一僵,险些把教养嬷嬷这几个月教的规矩全都还回去。好在及时冷静下来,深吸了口气,没搭理江宜乐的话,勉强维持住了贵女的气度。
几个小姑娘在屋里说话,外院的郎君们也迎到了江老太爷的马车。
舟车劳顿,江老太爷到底是上了年纪,一路下来,面露疲态。不过进门第一件事,仍是正了衣冠,便直奔祠堂,给祖宗们敬了柱香,才到正堂坐下,叫了江明霁他们进屋说话。
江老太爷年轻时二甲头名出身,做官多年,虽不太问府中之事,但积威甚重。他坐于高位,呷了口茶,才肃着脸问起几人的学业。
几人一一答了。
江老太爷听罢,一一点拨了几句,话毕,却特地点了江明恒的名,“兄弟之中,你是我亲自开蒙的。此次院试,也要戒骄戒躁,争取拿个名次回来,带个好头。”
老爷子这话的意思,分明是三人里最看好江明恒。
一番话,且不说旁人听了如何作想,江明恒却是心下激动得意,当即拱手道,“祖父放心,孙儿定不辱没江家门楣。此次院试,我志在必得。”
江明松听了他这话,撇了撇嘴,老爷子跟前,倒也不敢说话。
江明霁则一脸平静,似乎什么都不在意的样子。
一番话后,几人前后出了正堂。游廊上,府里女孩儿们也被丫鬟带过来了,正准备去拜见归家的祖父。宜嘉见到江明霁,便跑上前来问,“二哥,你要回去了吗?”
江明霁低眸。
大概是快过年了,小丫头的打扮越发地喜庆了。红色滚毛边的袄,衬得小脸圆润,她又总是笑眯眯的,叫人看了,心情就莫名愉悦几分。
江明霁手背在身后,“不是要借书?我在院外等你。”
宜嘉高兴地应下来,跟着堂姐一起进屋拜见祖父。一进门,就看见江老太爷坐在太师椅里,穿着身驼灰宽袖鹤氅,头戴四方井,面容板正,无一丝笑意,嘴角垂着,很是严厉的模样。便飞快地垂下眼,规规矩矩的。
对于孙女们,江老太爷极少过问,并不像重视孙子那般。府中女孩儿们的教养,他一概都交给妻子。此时也是,并未多说什么,只给几人赏了本书,便叫她们下去了。
宜嘉出了屋,与堂姐们道过别,便按约定去寻二哥。两人一起回了暮清院,午膳尚早,宜嘉便翻看祖父给的书看。看着看着,渐渐一脸茫然。她托腮努力许久,终于放弃,抱着书去了二哥身边。
她小脸皱着,一副很苦恼的样子,道,“二哥,我看不懂。”
江明霁把书拿走,低头去看书,就见翻着的那页上,蝇头小楷写着“夫不贤,则无以御;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
他微微蹙了下眉,往后翻了翻。便看见些各地贞洁烈女的事迹,什么太原有一女,自幼贞柔嘉静,某日落水,为仆所救,不堪其辱,自缢以全贞洁……几乎都是相似的事例。也不知是作者杜撰,还是当真确有其事。
江明霁把书合上,垂眸看宜嘉,小丫头小脸天真稚嫩,正仰着脸,等着他的解答。江明霁却没说,只缓了语气,“宜嘉,这书谁给你的?罗夫子,还是你房里的妈妈?”
“都不是,是方才祖父给的。”宜嘉摇头,随即有些不解地问,“二哥,有什么不对吗?”
江明霁皱了皱眉,但看宜嘉还看着自己,又恢复了往日里的神态。他把那书收起来,神情自然地道,“你尚年幼,不到看这书的年纪。这书我替你收起来,等你长大再给你。”说罢,从多宝阁上挑了几本适合宜嘉的书给她。
“以后想看书,到我这来拿。”
宜嘉听他这样说,也没怀疑什么,笑着应下,“嗯,谢谢二哥。”
“不必。”江明霁低声道,见宜嘉走开,将那本《贞妇集》束之高阁,之后也再未提起过。
这事宜嘉没几日便忘了。祖父回来后,江家过年的气氛越发浓了,连安心备考的郎君们,也时常会被老太爷叫去松山书斋。余氏高氏忙着操持家里事,宜嘉她们几个女孩儿们倒是十分闲,每日待在鹤柏堂的暖阁玩。
看了看榻上打起瞌睡的江宜乐,和窗边安静看书的江宜珠,宜嘉决定带上宝音出去透透气。出了门,正在游廊上逛,听到脚步声,她回过头看,江明霁恰好经垂花门进来了。
宜嘉眼睛一亮,跑上前去,“二哥!”
两人有几日没见,宜嘉很是高兴,叫过二哥,还把腰上挂的荷包取下来。江明霁低眼一看,荷包里装满了圆滚滚的栗子。
“二哥,你吃栗子吗?”
他还未说话,宜嘉却是连荷包塞到他手里了,大方地道,“我还有呢,这些都给你。二哥,你带在身上吃。”
手里的荷包沉甸甸的,江明霁唇角微扯,没辜负小丫头一番好意,接了下来。耐心地由着小丫头小鸟似的,在他身边叽叽喳喳,眼睛亮亮地说着话。他没打断,身后的小厮却是按捺不住了,低声提醒了句,“二少爷,老太爷还等着呢。”
宜嘉闻言便停下来,“二哥,你有事就去忙吧。我和宝音也该回去了。”
“好。”江明霁颔首,目送宜嘉回了屋。转过身准备走,却看见江老夫人被嬷嬷扶着站在檐下,不知何时来的。他沉默地走上前去,见了一礼,“祖母。”
江老夫人问他话,“老爷子叫你去书斋?”
江明霁言简意赅地回话,“是。”江老爷子重视孙辈的学业,常把人叫去书斋,亲自考较指点。江明恒得他器重,去的次数最多,江明霁和江明松则去得少。
江老夫人一时没继续开口,只视线停在江明霁身上。他平日里总是穿得简单,多是青色或蓝色的袍服直裰,仿佛穿得久了,袖口磨得略微起毛。其实明面上府里发给郎君们的份例都一样,只是明恒明松有余氏高氏贴补,相较之下,就显出其中区别来了。
不过他在自己面前,长身而立,沉默不语,面色却十分平淡,仿佛并不在意穿着旧衣。他身上有一种超越年纪的波澜不惊和深沉,
江老夫人摩挲着佛珠,想起方才宜嘉亲近兄长的姿态,顿了顿,开口说道。
“听下人说,宜嘉最近常去你那里做功课。可吵着你念书了?若是扰了你,你不好回绝,我去与宜嘉说。总归是念书举业要紧。”
江明霁摇头道,“五妹妹乖顺懂事,并未打扰。”
“是麽……”江老夫人听得微微一怔,思虑片刻,终是不大放心,语含深意地道,“你一贯是勤勉的,这些日子,也不可松懈了学业。明年的院试,若是中了,老太爷自是要赏的。在咱们这样的人家,其他的都是其次,唯有念书举业,才是正道。你可明白,二郎?”
江明霁表情没有半点异样,抬起眼与江老夫人对视,“是,祖母教诲,孙儿铭记于心。”
江老夫人与他对视了片刻,没从少年眼里品出什么异样的情绪来,只是一派平静,也没再说什么,“去吧,别叫老爷子等久了。我也去佛堂了。”
江明霁恭敬送她,“祖母慢走。”
那小厮见江明霁与江老夫人说完话,才走上前去。正欲开口说话,却见目送江老夫人走远的二少爷收回视线,眼神有种迫人的冰冷。小厮心头一跳,再去看,就见二少爷面色一如既往的冷淡平静,仿佛方才只是他的错觉。
江明霁转身,淡淡地道,“走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 11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