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如何在龙傲天文中成为一代名臣(科举) > 第13章 第十三章 习学八股

“嬷嬷!嬷嬷!真不是我!”松烟涕泗横流,他是王家的家生子,父母跟着太太到京,在京里才生下了他,从小在主院里长大的,自然知道许嬷嬷的手段,因此不断地磕头解释,“若是我有一分二分背主的心思,就叫我被雷劈死!”

鬼神之事如何取信?也或许是他拿老天起誓合该遭报应,后边一个十四五岁的小伙子眼睛突然一亮,确信自己想起了要紧的事儿,从人群中走出来,凑到了许嬷嬷的耳边说道:“嬷嬷,我记得之前二爷晚上要冰水唤松烟哥,松烟哥不知道去哪了好长时间才回来。”

松烟原本清秀的面貌被磕出来的血污染地狰狞,几近嘶吼道:“我就不能去茅房吗!”

“那你怀里丁零当啷的装着什么?”小伙子立刻反问。这么一说,众人也纷纷回忆起了松烟的不对劲,没一会儿许嬷嬷便确定了就是松烟小子把二爷的事情透了出去。

也是,这个事儿只有贴身伺候的人知道,虽然二爷总是出来背书,可他们哪知道这是因为二爷忘光了呢?

“嬷嬷……嬷嬷!饶过我这一回吧,我真知错了……”松烟泪流满面,抖着唇不断地祈求,“都是三爷身边的松香来引诱我的,说要是有重要的事儿告诉他,陈姨娘给我五十两银子……”

许嬷嬷冷哼一声,“五十两就把你二爷卖了?太太也给你五十两,买你这一条好舌头!”最后一个字眼儿轻飘飘地落下来,许嬷嬷回头使了一个眼色,两个家丁沉默上前,捂着松烟的嘴将他往外拖,松烟因为恐惧惊慌地蹬着两条腿,拖动出来的痕迹被腥臊的液体浸透。

看着战战兢兢,甚至捂嘴悲泣的小丫头小伙子们,许嬷嬷严正道:“咱们做下人的,主人家也不用咱们豁出命去护着,只是叫你们别随便乱说话。记住了今天松烟的教训,否则下一回可不是割舌头了!刚才那个小丫头,你以后跟着我去太太身边伺候,至于你嘛……”她打量了一番挺着胸膛的小伙,满意地点了点头,问道:“你是后来买进来的,还是太太的家生子?”

“回嬷嬷,小子叫王章,爹是王长贵,跟着太太来的京城,在这儿和娘成亲才有了小子。”

许嬷嬷更满意了,拍了拍他的肩膀,“先跟我回主院吧,若是太太也满意,叫你顶了松烟那个小杂种。你们其他人都散了吧,只是得记清楚了,二爷是慈悲人,听不得血腥话。”

第二天早上,段之缙还是寅正时分起来的,天刚透出来些光,迷迷瞪瞪地掀起月影纱床帐子,一个有些眼熟的小伙子就殷勤地为他披上了外袍。

“二爷,今天早上还有些冷呢,先披上外衣,省得着凉。”

段之缙审视的目光在他身上扫来扫去,接过漱口的清水涮涮嘴,吐到了小痰盂里。

“松烟人呢?”

王章捏捏自己的衣角,“松烟……松烟哥被许嬷嬷赶出去了……”

话也不必说得全然透亮,一切都尽在不言中,原来那个把自己卖给段之纬的就是松烟。只是自己平时并没有薄待他,为何要将主子的事情透出去呢?

段之缙疑问道:“松烟为什么这样做?”

“松烟哥只说是陈姨娘答应给他五十两银子,他这才……”

段之缙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其实也理解得很,《红楼梦》里二十两都够一家人吃用一年了,五十两想必也是一笔巨款。

再想无益,段之缙问明白新来书童的名字,赶紧收拾了一番便去正堂默书,等着秦先生到来。

秦先生断然离不开他的烟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可一日无酒,不可一日无烟”,一进正堂坐定,就到处找松烟,结果段之缙身边跟了个眼生的小子,他一个聘来授书的先生,不好多问,只招招手吩咐道:“书童,过来为我点烟。”

王章走过去,没一会儿正堂里吞云吐雾,“仙气”缭绕,深吸一口好不快活。

秦先生喟叹一声,又瞧瞧偷笑的段之缙,“你还敢笑呢,若不是为了给你授课,先生我一天睡四五个时辰,也就用不着这些东西提神了。”说道此处,他神秘一笑,“你别小瞧了这些烟丝,改明儿为师也给你弄一个,你一用便知。”

段之缙连连摆手,他现在上课拒绝不了二手烟,可是一手烟他是绝对不抽的,到时候顶着一嘴黄牙当了官,简直有损朝廷的体面。“这样的好东西还是先孝敬给先生吧,学生自己能顶住。”

秦先生不以为意,掀开了一本书看一眼,抬头说道:“四书学完了,自己勤加温习,不要撂下爪子就忘。今天先不讲《尚书》,先讲时文怎么写。”

“时文,又称八股文,发端两句为破题,而后承题、起讲,起讲后排比对偶,接连而八,故曰八股。总而言之,一篇文章,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二比、中二比、后二大比、末二小比这八个部分一定要有,且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第一步破题,解释题目。此中前辈圣贤,绝不可直指其名,孔子称圣人,尧舜称帝。这破题也有讲究,明破、暗破、顺破、逆破、正破、反破、分破、对破几种破题的方式,要是题目长,诀窍在于简单概括,要是两句搭起来的题目,破题时就要浑融一体。题目宏大你便要冠冕堂皇,题目小巧你就要灵气精妙,不过重点都在于扣住题目的要旨。至于要旨嘛,起承转合,你就算是胡编乱造,也回到朱子的教训上。”

“下一步承题。承就是承接,是要扣住你破题的要旨承接下来,但是一定记住,正破用反承,反破用正承,顺破用逆承,逆破用顺承,你要是顺着破的顺着承,逆着破的逆着承,全都完蛋。当然,承题这一步的时候,可称尧舜为尧舜,称孔子为孔子,不必再忌讳些什么了。”

“再一步,起讲,开头要用‘意谓’、‘若曰’、‘以为’、‘且夫’、‘尝思’等语,十句上下,起承转合,排语、散行皆可,可排偶比之散句更受考官的爱见。”

段之缙记笔记的手一顿,“先生,为何排偶比之散句更受考官的喜欢?”

秦先生叹一口气,“你以为所有人都是安平县知县那样的考官?你们这些童生的试卷,他每一份都细细看,可其他的考官,乃至府试、院试的许多考官,大多数是大体看看,只要不是异端邪说就行,此种情况,最重要的难道是你写的文章有多么高深吗?其实不然,一篇文章,一打眼看上去,只要字写得好,就过了第一关,然后便是辞藻华丽,文采斐然者为胜。至于至圣先哲的教训,只能说对得上即可,‘为往圣继绝学’之事,到底不比功名利禄动人心啊!”他说完这些话,疲惫地捏了捏鼻梁,感慨一番世风日下,当今天下竟无一个韩昌黎,能够“文起八代之衰”,现在那些所谓的大家,写那么多“美”文章,引得士人也争相效仿,更使文坛一片杂乱文章。

段之缙听着,心渐渐沉了下去。他一个现代人来到这本书里,是靠着嫡母供养,兼之自己也肯下苦功夫才能几十天学完四书,并给经书起了个头。若如那些贫苦的士子,白日里要干农活、抄书,晚上才得挑灯夜战,又没有秦先生这样的老师教导,别妄想能够几个月读完书。

可一个现代人,终究是比不得土生土长的士子,段之缙习写文言文都已经愁得脑袋疼,如何能在华美用句上比过那些同他一样锦衣玉食之人?本来想着,虽说时文每一篇都要写朱子教训,可自己到底是学过政|治课的人,到时候把现代的思想和朱熹的教训融合在一起,未必不能以观点取胜,现在看来,纯属异想天开。

“先生,散句也能写出妙处吧,难道无一人能以散句笔下生花?”

“你小子,说的轻巧,排偶本身便对称呼应,于字里行间有古韵律之美,散句轻易难得啊。人家排偶一出,光品读便要比散句更胜一筹。”

原来如此……不过,段之缙还是要问清楚,散句到底是不能得中还是得中的少。

“先生,学生还有一问,往届之中,不写排偶是不能得中,还是得中者较少?”

秦先生细想一番,“不全然写排偶之人,也能够得中,只是较少。县试的阶段你还不用担心,只要你能啃下来这些书,到场上扣住题目,文章辞藻差些也无妨,此任的县令并不十分喜好华美之文,也不是流于表面的肤浅之人。”

此番话却没有如何安慰到段之缙,因为过了县试还有府试,过了府试还有院试,日后想要叫太太得封诰命,非得为一番事业才行,而今过县试都得靠得遇认真负责的主考官,日后又当如何呢?

本文八股的结构,主要参考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作者为清代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探花,因此选择此书为文体的参考资料。

排偶:可以理解为对偶、排比,本身就有工整美和韵律美。

关于本文所言科举考试的问题,是贯穿清代近三百年的问题,包括阅卷官不亲自阅卷,比如说县令会叫手下的师爷阅卷,学政会请外地的名士来阅卷,这些都是违规操作。

另有文风文体,词藻华美之文确实更容易高中。但是应试性文章也导致了学风堕落。

除文体之外的资料参考《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韩昌黎就是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对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赞誉。这句话的意思是韩愈的文章使东汉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

“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八个朝代。在这些朝代中,骈文盛行,词藻华丽但是浮夸,导致文风堕落衰败文风。韩愈发起古文运动,主张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散文,使这种散文逐渐代替了此前的骈文,并持续千百年。为古典散文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鲜血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十三章 习学八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