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袍谋:女状元 > 第15章 第 15 章

青袍谋:女状元 第15章 第 15 章

作者:无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1 09:49:23 来源:文学城

考场正中的日晷斜放着,纤细的影子在刻度上一点点游移。

廖石磊虽不是礼部的主考官,但他身为左相,也亲临了春闱的考场。众考官都心知肚明,他代表的很有可能就是皇帝的授意,足见圣上重视才俊之心。

作为监考,廖石磊自然不可能一直坐在高堂上观望,而是悠然信步在宽敞的大道上,夹道两边是敞扉的格子间,可谓是棋盘罗布。

日光渐斜,眼看作答时间所剩无几,考生们笔下生风,争分夺秒。

沙沙之声,此起彼伏,宛如春雨润物,几欲掩过窗外偶尔的穿堂风吟。

他在路上缓缓踱步,姿态不显,却目光如炬,穿梭在众举子之间,观其神色,察其举止。

场内不乏一些身着华服锦衣的世家子弟,虽然平日里素有才名,但真正来到严密到飞不进一只苍蝇的春闱考场上,亦难掩焦躁之情,时而抓耳挠腮,更有甚者,奋笔疾书间不慎将墨点甩在了脸上,平添了几分滑稽。

廖石磊忍不住暗自调侃,若是将这些模样画下来,出一本春闱举子图集,想必会很受欢迎。

另有一众考生,或年岁已高,或尚属稚龄。

年岁高的,心中负累过重,愁云密布于眉宇之间,落笔时也难掩忧心忡忡之色,仿佛每一字一句,皆承载着千斤重担,令人观之亦感其不易。

而太过年轻的考生,又意气风发,笔下生风,尽显张扬不羁;观其笔迹,肆意挥洒,较之他人更显潦草不羁。若从书法角度看,或许能评为佳作,但在考场上,若要阅卷官费时间去辨认字迹,无疑是自设障碍,何况他们尤其喜欢使用生僻字,仿佛可以卖弄学识,却不想更显文章空洞!

走到另一个隔间前,廖石磊的眉心微动。

这恰好是崔捷音身处的位置,这个年轻人如今也不过十九岁,头一回参加科举就一路考到春闱,却并不如同龄的考生那么急躁,反而面容沉静,落笔流畅而不失稳重。可见腹中学识渊博,且内里不骄不躁。

这崔家小子论起策来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写字的时候倒显出夫子模样……

廖石磊轻轻捻着自己的长须,觉得有趣。

见其书写速度渐缓,似已近文末,廖石磊悄然移步至旁侧,驻足而立。

他微微转脸,佯装审视时辰,实则目光悄然滑向崔捷音之卷面——

待看清对方在卷上所写的内容,他原本舒展的眉心不自觉地蹙起。

“均分土地于民,减少土地兼并;赋税轻简,使民得安生而勤农……”

啧,刚赞她一句沉稳,结果还是那么敢言。

看来,这位少年英才虽然博学多识,于细节处也有着远超一般同龄人的成熟稳重。

然而于朝堂之上,论及邦国之大政,犹似舟行江海,需舵手稳健,更兼洞察风云之力。而对方终究年岁尚浅,未历沧桑之变,流露笔尖口头,不□□于空想,稚气未脱。

均田制,早在前朝以前,就有官员提出过。但因触及的利益群体力量实在庞大,推行起来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也不可小觑,于是还未正式施行便胎死腹中。

见其为了解决屯戍制的问题,转投向使用另一个更加不成熟的政策——实在是一个思虑不全的下品之策。

他又看看崔捷音的试卷,将叹息声咽在自己喉间。

所幸对方的字迹工整,论辩也老辣纯熟、丝丝入扣,即使所陈之策略有瑕疵,未能尽善尽美,在考试中应该也能够得到一个中规中矩的分数。

廖石磊眺望远方,原本的白云已经染上曛曛然的意味,三年一次的春闱即将落下帷幕。

他忽然想起,昨日在宫中,和皇上会面的情形。

护国寺一案仿佛就在昨天,即使大理寺以捉到精神失常的落榜士子为结案,但民间仍然因为此事流言纷纷,男女老少皆惴惴不安。

即便龙颜慈悲,下了诏令暂缓春闱之期,欲使诸士子心绪稍安,并对不幸丧生的举子好生安葬,再赐家中父母以金银少许作为抚恤,然今年之春闱,终难逃一抹挥之不去的哀愁轻笼。

随着科考之日渐近,圣上之心亦随之紧绷,不仅国事亲裁,就连细微末节,亦不辞辛劳,一一垂询。

身为左相,廖石磊整个春闱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皇帝的眼耳口舌,言圣上所言,观圣上所观。

春闱三日,晨光初破至夜幕低垂,每场试毕,他皆需入宫觐见天颜,细述考场之内所见所感,以及士子风貌、试题难易等诸般情形。此举旨在助圣上洞悉科举之实况,把握人才之脉络,确保遴选之公正与严谨。

昨日廖石磊监考完诗赋后也不例外。

因为连夜赶到,他跟着宫里专门引路的内侍,还在御书房旁边的偏殿里休息片刻。

“廖大人,”一直跟在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来了,面上堆满了抱歉的笑容,“陛下正于书房中细考五皇子之课业,恐需大人坐候片刻。”

“无妨。”廖石磊见他来了便立起,听了之后又一笑,而后继续端坐在位置上。

五皇子周时予,虽非中宫嫡出,却常闻其才情出众,深得圣心。

单从圣上夜里还亲自考核其功课,足可见对其寄予厚望。

前段时间,他还听闻对方秘密给圣上递了折子,折子中将张、李两家的跋扈子弟在民间所做所为一一记录了下来,全然无视太子的母族和张、李两族的交情,秉公直言,不偏不倚。

倒是不一般。

他垂眸看着屏风底部描龙画凤的彩绘,忽地见大太监从门口走来,抬手请他移步至御书房。

“陛下请廖大人过去。”

廖石磊迈步而出,正好与退下的周时予四目相对。

“廖大人。”周时予笑容温润,拱手行礼。

“五皇子安。”他观对方脸色如常,想来是对陛下的考问游刃有余。

廖石磊走进御书房,皇帝便立即招手让宫女上茶。

“今年的新茶难得啊。”他轻嗅茶香,白气氤氲了他的视线,有些感慨。

“今年江南旱情肆虐,不仅让茶叶减产,更使春耕受阻,民生维艰。”手捧香茗,廖石磊有感而发,“流民之患,恐难避免。”

流民,自古以来便是国家不安的证据,也会是原因。

周广闻言,眉头微蹙,他深知廖石磊之言非虚,“爱卿所言极是,朕亦忧虑此事。江南之地,历来富饶,今遭此难,实乃国家之痛。官员们尚未有详尽奏报,朕心难安,不知旱情究竟几何,又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

廖石磊颔首,“臣会督促负责的官员跟进此事。”

“说起来,”周广看向他,鹰隼般的眼眸含着光亮,“爱卿也是江南出身,一晃数年,都在朝上尽忠职守,恐怕故乡之景,也不熟悉了。”

他新登基时,信得过的大臣不多,廖石磊算一个。自他登基以来,对方便一直呆在京城勤勉为官,鲜少回乡。

“陛下谬赞了,先天下之忧而忧,臣不敢有丝毫懈怠。至于归乡之事,确是岁月匆匆,少小离家,至今已历数载。但臣心中始终记挂着那片土地,以及那里的百姓。”

廖石磊笑笑,脑中忽然浮现出一人的身影,便提起道,“说起来,臣多年前曾经跟陛下提起过的崔小郎君,如今也到了入京赶考的年纪。”

“哦?”周广来了兴趣,调整自己的坐姿。

见陛下显然是已经忘记了此人,廖石磊便简单道来,“五年前,臣告假回乡祭祖时,遇到了一个能言巧辩的小郎君。对方虽然年纪小,但才情、思辨乃至样貌都与王大人之子有几分类似。”

崔明安和王钊一样,都有一双透亮璀璨的眼眸,里面盛的是天下山河,装的是人间日月。

“哦,”听到他的描述,周广隐约有点印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就是不知会不会又是一个伤仲永。”他见过太多年少聪慧,慧极必伤的例子,所以也并不十分惊讶。

毕竟,能够像王大人家中次子一般,名动京城的少年才俊,说是凤毛麟角也不为过。

周广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殿试时,王钊滴水不漏的回答、沉稳自如的表现都令他大喜过望,当即钦点对方为一甲第一名。成为状元郎后,王钊直接入了翰林院,现又被他派到了吴郡一个富庶的鱼米之乡做地方官,前路漫漫亦灿灿。

“崔公子家中是商贾出身,若是有上进心,必然不会放过陛下此次赦免开恩的机会。”

廖石磊没有向皇帝表露出,自己已经和崔明安私下见过面的事情,更加隐瞒了对方此时已经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层层筛选,来到京城中等待参加春闱。

他沉稳地喝茶,又和皇帝聊了一些自己这两日监考的见闻。

“对了,”周广忽然想起来什么,眼眸微眯,“朕记得爱卿言,此人姓崔?”

若为崔氏,如何是商贾出身?

“正是。”廖石磊解释道,“吴郡本无崔姓,他父母早亡,此人一直是跟着外祖丁家生活。”

他抬头看看皇帝,补充道,“崔明安的父亲,崔昭堂;便是京城崔孔阳大人的嫡亲弟弟。因为执意要与吴郡商贾丁家结亲,被家族驱逐;二人因此也断了关系。”

自己也是调查过的,自从崔昭堂成婚后,便在吴郡定居;而崔家再无人提起他,似乎是家族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此人一般。崔孔阳和自己的亲弟弟之间,关系也十分淡漠,彼此之间互不联系,互不相认。

听罢他的话,周广沉吟许久,这才开口道,“有点意思。”

崔明安,皇帝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

若真是可用之才,未必不能成为自己手下的一招好棋。

忘记说了,家人们应该能看出来,这些科举流程什么的,都是参考不同朝代来的……不要太在意细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会试2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