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千年白月光炒剩饭 > 第68章 古文运动倡导者——大唐柳宗元

虽出身官宦世家,确是通过科举入仕。那年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柳宗元不久后其父去世,在家为父守孝三年,后被召回朝中执政。当时朝廷内乌烟瘴气**不堪,对于一个忧国忧民浩气长存的担当之士,他看到这样的现象,分外痛恨。并且萌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的想法,这一点他和王叔文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两个人关系交好。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后,唐顺宗继位,这位帝王十分信任自己的老师王叔文,王叔文也欣赏柳宗元的才华与治国理念,并任命为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掌权后,推行了“永新改革”,这个时期的柳宗元远大志向和才华得以施展,他意气风发,那是自己一生为数不多的好时光吧。他欣慰于自己理想即将实现时,意外打击接踵而来。好景终不长,世事无常才是正常,即位不久的唐顺宗病重,宦官拥立太子李纯,因此唐顺宗金銮殿上待了不到一年,就传位给太子李纯,自己为太上皇,李纯登基就是后来的唐宪宗。唐宪宗朝、内有宦官、朝臣、外镇官员里应外合一起反对改革派,因此推行改革的王叔文等人遭到疯狂打压,他们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柳宗元刘禹锡他们都是改革派坚定的推行者,所以一起被贬官,柳宗元贬为邵州刺史,而在他去邵州的路上,又继续遭到反对派的打压而继续贬谪,而后成为永州司马。

浮云游子意,一贬十年间,重压之下内心的失落,反而厚积薄发,使得他砥砺前行。对政治的无望,一门心思扑倒在学问上,看来做学问要不被外界所打扰,那样才能专注这一领域,不久他便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柳河东全集》五百四十多篇著作,就有三百一十七篇是在永州写的。如果他们一直在京城做官,即便对时政有所不满,大概也就是发发牢骚,而无力做出改变。贬官制度使得他们深入民间,充分了解民生疾苦,文学创作进入了更广阔的天地,因祸得福后,反而造就了一代精英知识分子,若朝堂饱受重击,那就民间寻找皈依,不久《小石潭记》《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大量摧枯拉朽的优秀文学作品横空出世。远离了朝堂也远离了尔虞我诈,亲近自然、接近地气、便有了充分的时间去考虑宇宙的奥妙。凝望广阔无垠的天空,不断探究神秘主义,他感到儒家对宇宙的探究观是有所欠缺的。便写出了大量的诗文、著作阐述自己的哲学理论思想,应对自己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屈原的《天问》中提出了天地间一百多个神秘问题,之后一千多年来一直没有人能够应答。直到柳宗元写了《天对》,对屈原《天问》的问题做了一一阐述。这段时间内,他对天文、形而上的宇宙观做了极大的探究,才形成自己独特的《天对》作品中鲜明的无神论和反对天命的思想,有力地抨击了儒家,因为对于形而下世界观的儒家来说,宇宙观属于玄学,神学范畴内,对于神秘主义一直不提倡。虽然他的这些哲学思想与儒家学术的韩愈背道而驰,可并不能阻止他们成为好朋友,因为他们都有一颗“达济天下”的博爱之心。十年、终是收获满满,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人不经历涅槃之痛,大约不会有重生之耀。十年后、朝廷再次诏他立刻回京,然而他回到京城后,依然收到排挤、打压、诬陷、一直不曾被重要用,而后又被贬官为柳州刺史。

虽然政治上饱受打击,可是他们依然奔着积极入世,热情执着于“知其不可而为之”,而”兼济天下”的决心,在柳州刺史宝座上大展宏图。曾经带着对君主满腹失望,在被贬谪生涯的沮丧中,压抑自己的心境,因找不到发展方向,眼前自然一片迷茫。如此失落心境之下,人也郁郁寡欢,当他来到偏远的柳州,他在这里所接触到的世界,可能是他在朝为官,或者说在文人世界里完全接触不到的。贵游文学里没有民间疾苦,只有华丽辞藻堆积的无病呻吟,因为他们没有底层生活的经验,所以产生不了感同身受。所以文学只有在民间才有流动的热血,旺盛的生命力,一旦沉浸于歌舞升平,那只能是豪华宴会上的味如嚼蜡。他看到了因食不果腹而卖儿卖女的社会底层,他们的日子过完今天,还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日出,不幸的群体,使他衍生出震撼的力量,要把自己真正治国理念实践出来,让劳苦百姓从此不再缺衣少食,不再为几两碎银卖儿卖女。虽然在这里不是他职业生涯做过最大的官,却是他官场中最辉煌的时期,心怀天下的人,注定流芳百世。

柳州街上,一个女人撕心裂肺的哭声,引起他注意,他看到眼前一个穿衣齐整的人,不停拖拉着孩子,那孩子衣不遮体,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他愤怒道:“大胆!黄天化日之下,竟敢强抢孩童!来人,给我拿下!”那人一看官家打扮,战战兢兢:“大大人,我没有抢,当时这个女人借钱,用孩子抵押,到期不还、我们几番催促,她们家也不往外拿一分,只好过来领走孩子……”女人一听,跪行过来就给柳宗元磕头,一头头磕下去,她额头上冒出血迹:“青天大老爷,求求您救救我的孩子,他还小、做奴做婢也没有力气啊!求你帮我给他们求个情,再宽限些时日,我们此地的亲戚也不宽裕,所以只得找远方亲戚借借去……”柳宗元一看地上跪着的妇人面露菜色,一条打满补丁的破裙子,缠在仅有一把可握的腰上,已看不出裙子本来的颜色。他鼻子有些酸,扶妇人起来:“大嫂休要惊慌,我会替你做主,放心、今天不会让他把孩子带走的。”妇人一听:“老天爷啊!你终于开眼了……”眼泪夹杂着脸上的灰尘,奔流而出。柳宗元对着拖拉孩子的那人说:“我是本地新近刺史,我愿给这位大嫂担保,两个月后,她还不上钱,你就到官衙找我来取,孩子先跟母亲回家,你看如何?”那人一看刺史做保,当然不敢再放肆,只得悻悻而去。妇人搂着孩子,眼泪一把鼻涕一把,跪在地上对着柳宗元千恩万谢。

那贫苦女人的哭声,激荡起他内心潜伏已久的哀痛。那年夜色清凉,妻子的脸若桃花争艳,双眸春水碧于天,浅笑流连在他眼底。煮茶的炉火,炽热又温暖,映着她的脸颊,住进自己心里。纤指间素窑白碗,盛满佳约,心间清幽自喜。他一口口呷着茶水,一眼眼看着身边人,半生风雨煮成茶,明月帘下话桑麻。妻子边绣花、边絮絮叨叨嗔怪:“柳郎公务繁忙,家里的事务也不敢劳烦。只是如今母亲年事已高,经常腰酸腿疼,夜不能眠、咱们做小辈的,该请个好郎来,仔细诊治一番才是正理。”看着不紧不慢的表情,他满目星辰:“还是夫人心思细腻,明天我就派人请京城那个有名的郎中,替母亲大人好好诊治一番,也替母亲好好谢你……”妻子飘了他一眼:“傻样、这有什么客气的,你的母亲也是我的母亲啊!再说了她老人家视我如己出,从小便丧母,嫁与你多了一个娘亲,上苍这么厚爱于我,不好好孝敬她,对不起老天的这份垂青啊!”说完嬉笑着,假意叹息一声。柳宗元看着眼前人活泼的表情:“你啥时候学的嘴巴这么乖巧?简直是哄死人不偿命,娶妻如此、夫复何求?”“见惯了我笨嘴拙腮,这不是给你一个惊喜吗?日子需要加点甜对吧”,说完自顾自笑个不停。柳宗元感叹:“是啊!我今生何德何能?与心爱的女子可以携手一生,那年你在芦苇间吹笛子,身影长驱我心中,自此念念不忘。后来听见要我回家完婚,所以我一直抗拒着,迟迟不回家……”“怪不得让小叔子替你迎娶我,原来你心里根本没有我,不想理你了,”说完翘起嘴唇。柳宗元:“好了、听我把话说完,那日回到家,我看见眼前人正是偶然间看到的女子,这便是要与我白头偕老,生儿育女的人,此生无憾了……”妻子戏谑看着他:“若不是那天遇见的女子,你是不是拔腿而去。”柳宗元含笑不语,她继续问:“赶紧回答嘛?”柳宗元答非所问:“当然不会的,你这么好看,我哪舍得啊!”妻子撇撇嘴:“哼!花言巧语哄死人不偿命……”她脸色红红,颔首低眉的时候,想起那片芦苇荡:“那日听你赋笛,意犹未尽、可否再为我……”未等他说完,妻子边从床头上取下笛子,声声悠扬入耳。月是人间客,你是人间清绝,暖风摇曳碧云斜,落花影里冷香幽、笑意浅,池上见碧荷珠圆,月色酿温婉,轻执云扇步翩跹。举玉壶,广寒宫里邀嫦娥,一杯薄酒,远山眉间醉。满阶落花,眼底闪过情悠悠,清泉石阶林幽静,目下人儿朦胧,你与我相濡以沫,至死方休。

美好的日子不过昙花一现,后来老天可着一个人使劲折腾,小小儿子因出痧命夭折,躲在妻子怀中的幼小生命,像安静的睡着了,任凭她哭喊摇晃,孩子并无半点回应。她双目无神,泪水打湿胸前一片,歇斯底里倒在柳宗元怀里,母亲在一旁泣不成声,她抚慰妻子:“我儿……你不要这样子,没了你让我怎么活?”将妻子搂紧,他眼泪肆意奔腾。几度晕厥的妻子,醒来喃喃自语:“我的孩子、是娘亲没有保护好你,等我……我过会就去陪你……”整整三天滴水未沾,他跪在床前,请她吃一口,她睁开眼睛,毫无生息的眼神,溢出仅有的泪水流进了发间。他一把搂过妻子,只觉得她气若游丝,声嘶力竭:“求求你吃点东西,没有你我怎么活?求求你……”妻子望着他:“柳郎……遇见你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光,我终是命薄福浅。我盼着那一天,疏影落落里,你倚轩窗,领着孩儿读书朗朗,我坐西厢,边笑看你们边绣鸳鸯。这终是我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我死后,你要好好爱惜自己,替我好好孝敬母亲,不要让我放心不下……”闭上眼睛,任凭他撕心裂肺呼唤,眼前人视而不见。想着有一天,清风浅眠芳草,残照泼洒黄昏,坐在古藤摇椅上,牵你手单衣披雪,月下梅来暗香盈袖。等岁月静好,年华隔岸,那时深盟,仍宛如初见,而今天人永隔,你再也回不到我身旁。云影稀,星光惨淡,芭蕉沙沙响,除此庭院无声。一帘守望、锁不住人来人往,云烟疏离,长夜无眠,满腹悲怆。望断秋水长天,月袭上头,夜半苦涩入喉,蘋花渐渐衰残,凉使露水凝住,梧桐禁不住西风的侵袭,片片枯黄,空气倍觉萧瑟。柳树矗立在庭前,像是不甘就此衰落,用仅剩的几片树叶抵抗着寒凉,飒飒作响。本已栖息的寒鸦,被响声惊起,呱噪的叫了几声,见四下无人,便哑然失声了。却打破满地的冷清,空等为梦送行的人,一生行走红尘中,于无数人擦肩,可只有你,能将铺开的画卷留白。在时光泼墨处,纸砚含香,悠悠入心头,无计可消除。眼中飘过似水流年,耳畔的风送来永别。天黑了,一个人悄悄疗伤;天亮了,继续砥砺前行。在生命的凄怆里,以后岁月用忙碌来麻痹自己的痛不欲生。

因刺史大人解救孩子,妇人大为感激,她四处宣扬柳宗元的大恩大德,救世主的名号很快遍及四方。他未到柳州前,因落后愚昧,那里存在一种陋俗,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如果约定日期已过,没有钱不能按时赎回孩子,债主就可以把抵押的孩子没收作为奴婢,孩子从此一生做牛做马,永世不得自由之身。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哪个孩子不是自己的心头肉?因为贫困使他们惨遭厄运,更是父母一生的追悔莫及。于是许多卖儿卖女的贫苦人家听说后,找到这个晴天大老爷,希望柳宗元拯救自己被推入火坑的儿女。他看着眼前一片破衣烂衫,面色如土的贫苦百姓,义愤填膺重订谕令,破除那吃人的陋习。帮助了那些因无钱还债而沦为奴婢的人,使他们一个个摆脱了奴婢身份,成为自由之身。手头宽裕一点时,他会帮助欠债者为其子女赎身。有时自己鞭长莫及时,那些穷得家徒四壁,实在没有能力赎回来的,他就让债主每天给孩子记好工,作为雇工的佣金,等佣金数额与欠债两相抵消时,就将子女归还其家。一年之后,得以赎身回家的孩子大概有一千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下放时,为社会底层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觉得无比欣慰。相比自己在政治上受到的诬陷打击迫害,他看到了社会中还有比自己更凄惨、更不幸的一群人,因此他不怕得罪那些横行乡里的资本阶层,下令将所有为奴婢者全部释放,最后革除了这一落后习俗。

他未到前的柳州经济因为愚昧无知,当地人烧毁了历经约百年的大云佛寺。当时此地文化风俗非常落后,人烟稀少不说,民风愚昧彪悍,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吧。他来到后主持完成了对柳州大云寺的重新修缮。通过重修大云寺,宣扬佛法"以佐教化",用佛教来教化民众,以佛教的智慧仁慈,来破除民众的落后迷信及愚昧反叛心理。引导人们开始“去鬼息杀”,转而重视仁爱。当地民众也逐渐摆脱了对巫师巫术的迷信,慢慢变得友善宽厚,敬奉老人,即使他们患病,也能得到正确的医治,不再依靠宰杀牲畜祭神来寻求心理安慰了。他在《柳州复大云寺记》中写到了重修大云寺最终取得的成果:"而人始复去鬼息杀,而务趣于仁爱。病且忧,其有告焉而顺之,庶乎教夷之宜也。"因柳州民众一度迷信得罪龙王,不敢破土打井,用水一直都是靠汲取江水,路途遥远的,导致取水非常困难。为了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他请来僧人谈康帮忙勘探,水井由僧人勘探的话,大大降低了民众因迷信而抗拒这一便民措施,一口口水井最终挖成,不但解决了当地民众的用水问题,且保证一年四季都能喝上清冽的井水,方便了民生,有利于预防疾病。他在《井铭》里提到当时柳州的用水情况是"始州之人各以罂甈负江水,莫克井饮。崖岸峻厚,旱则水益远,人陟降大艰。雨多,则涂滑而颠"。

他重修孔庙,兴建学堂,传播中原文明,大力推动了广西的文化教育,使得仰慕柳宗元的文坛巨匠,纷纷杂沓而至,接受柳宗元的教化,他到来后的柳州,俨然成了广西的文化教育中心。柳侯祠里传颂着他即使被贬至蛮荒边远之地,仍不忘造福一方、为百姓谋利,他成为“地以人传人以地”的历史佳话。这些古文运动倡导者,他们暗自形成了一股清流,共同推展知识分子的责任与道德良知,与百姓亲近,替民间发声,抵抗当时越来越稳定的利益阶层。所以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然恨他恨的咬牙切齿,对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多年后,骂声不绝耳。在摸黑前行中,他开拓了属于自己的那方天地,办学让愚昧者接受文明教化。他是广西文明的伟大引路人,为纪念他对柳州做出的巨大开拓性贡献,在他去世之后,柳州人民修了一座柳侯祠,并且留下他的衣冠冢,一年年到此祭祀他的人络绎不绝,并被后人尊称为“柳柳州”。

细雨织帘,轻寒入心,门外的馨宁看着屋里沉思的人静默不语,她一动不动。秋天那一场不期而遇的雨,就如此刻的潇潇扬扬,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煎熬人心。妻子早已成为遥远追忆,再无机会在梨花树下听她娓娓道来。他悲从中来,昔日与妻子相对而坐,调弄宝瑟清音、拨弄炉中沉香,她抚琴、自己吟诗、薄妆浅黛欢喜时光。晚笛横吹,惊起回头,芳心千重欲语羞 ,相思万里,眼前的景致都有你。妻子优美的琴声仿佛余音还在耳,只是眼前风声雨声,声声断人肠。馨宁悄无声息走到他身边说:“如果你是圣人,我就确定你不会看得上我,因为智贤大圣就像神仙一样没有七情六欲,如果你是神仙,就更不可能心动了,因为神仙已无情无欲,安如磐石,稳若泰山。”柳宗元道:“妻子的位置只有一个,你愿意陪我,那么尊重我的选择,我答应亡妻,我与她死同穴!”“我说过,我不会取代夫人的位置,只要替她好好照顾您,为您生儿育女足矣。”柳宗元望着她心里五味杂陈,这女子追随自己许久,只是自己的心始终不曾给她一点空间。可是人终究要忘却,背负太多负重前行,那只会害人害己 。时间是上好的金疮药,而忘却是最好的麻醉剂。他没有给馨宁一场婚礼,只是两个人默默走在了一起。

莲池畔香品茗,心间无尘淡若清风,月下铺素笺,轻蘸香墨,她在桃花树下,灵魂染香。此时的馨宁腹中已有了他的骨肉,看着她笨重的身影,他柔声:“身子不方便,让下人去做就好,你要好好休息,”馨宁嫣然一笑不语。万丈红尘难逃数种劫难,看尽婆娑世界悲欢离合,而今陪在自己身边的,竟然是那个酒席上第一场见面的人。一生中来来去去别过许多人,大多数人都是旁观者,冷眼旁观你起起伏伏,一生最多只有三五个可以成为知己,参与你的悲喜与共。亦如韩愈刘禹锡,听说了柳宗元的丰功伟绩,他们不辞辛劳,千里来探望,老友相聚,眼前分外欢喜。社庙前,人们祭祀丰收,抓起一把高粱攥紧其乐融融。学堂里,年幼的孩子不再衣不遮体,他们穿戴整齐,一起朗读着:“有朋自远来,不亦说乎?”竹林边上溪桥畔,一阵凉风吹过,夕阳西下,轻烟弥漫在柳色之中。不远水面上,波光如练,荷叶相拥着随风摇曳,绚烂的晚霞为粉莲镶上一层金色,霞映桥拱,青山作陪,清泉从山间奔来,流经村落,不知名的花儿遍地盛开。黍粟在田间地头沉甸甸,墙角扁豆南瓜生长茂盛,烹煮松花茶,飘散出心旷神怡。成熟的稻穗纷纷低头,那种淡淡的、米香扑鼻而来,远处的果树上缀满了柿子山楂,枝叶间凝结着深秋的露珠,硕果累累,红彤彤金灿灿,摇晃中压低了枝头,似风中荡秋千。岁月沉淀的丰盈,时光流转至西风起,那是秋天特有的丰收味道,鸡犬相闻,不时传来织布和舂米声,一派祥和安逸。他们几个看着眼前,不觉欣慰举杯同庆:今年这里,再也不会饿死老百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