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前夫总来勾引我 > 第61章 隐瞒

前夫总来勾引我 第61章 隐瞒

作者:鸡肉吨吨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6 18:57:04 来源:文学城

柳旭永并非当世名家,只是前朝一个浪迹江湖寂寂无名的落魄画家,其画作鲜有书画阁或收藏家看重。

魏洵自幼就好收集名不见经传的古籍字画。

一日闲游之际,魏洵在无人问津的角落看到了两幅积灰破损的对联画,颇为欣赏其画中透露出的高傲肆意之姿,只花费了五十两银子就买下了。

只可惜寻遍大成,也未得到柳旭永的其余作品。

“诶,你听说了吗。那柳旭永的两幅对联画被唐大人收藏了。”一家书画阁内,一位小厮一边扫落案几上的浮灰,一边与扫地的小厮闲话。

“哪个唐大人?”

“翰林院掌院学士啊。”

“啊,那位唐大人啊,听闻他乃当世书画品鉴之巨擘,鉴赏之名卓绝群伦?”

“就是,那柳旭永鲜为人知,之前从未听说过,怎么唐大人突然高价求得他的遗作?”

一位客人忍不住插嘴道:“你如何得知是高价?”

“这位客人您有所不知。”小厮放下手中布巾,凑了过去,“我堂弟在唐公府邸书房伺.候,亲眼目睹唐公求回的画作。至于这高价……”

见周围几人都看了过来,小厮才说道:“听闻是花了三千两银钱,不过详细数目小人也不清楚了。”

“怕不是假消息吧,这什么柳旭永,闻所未闻。一名不见经传画师之作也值得千金?”客人仍旧一脸质疑。

小厮笑了笑:“这就不知了,不过唐公素来眼光独到,鉴画一事从未看走过眼。他既然如此抉择,那必然是有其道理所在。”

小厮们收拾好布巾笤帚有说有笑的走了,只剩下那位客人在原地若有所思。

魏洵正在查看郓州刺史关于税赋革新一事的回信,就听见凌鹤极快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凌鹤刚跨入门槛,还未说话,魏洵见他一脸喜气,欣然抢先到:“看来柳旭永的画是卖出去了?”

“殿下怎么未卜先知?”凌鹤兴冲冲地走进屋内。“唐大人好生厉害啊,殿下您快猜猜,那两幅对联画要了宁远多少银子?”

魏洵放下信纸,打量着凌鹤神色,大着胆子猜测道:“四千两?”

凌鹤有些得意:“殿下,足足六千两!”

这些日子魏洵难得开心,他一听这数目也跟着乐了起来:“六千两?宁府钱财来路不明,宁远此人又浪.荡轻浮,好攀附风雅,这个数目确实配得上他。甚好!甚好!”

“凌鹤,此后银锭不必送回王府了,你细查数目,直接送到户部入国库即可。”

“殿下,还有一事。”凌鹤知道两人关系不复以往,语气有些迟疑,“顾大人刚才遣人送来了几箱子银钱,有一万两之多。”

魏洵倒是神色平平:“收下便是,无论是顾浩然授意还是顾知冉私下所为,都无妨。眼下筹措银钱最为紧要。何人何目的都待日后再论。”

-----

三月初,华都凌冽寒风渐弱,城内已有初春迹象。

沈又安将军返回都城极为低调,只有几名随从与他骑着马趁着夜色直奔宫城而去。

魏洵得到确切消息已是第二日晌午了,他顾不得用完膳,净了手赶忙换了一身便服就往军营赶去。

沈又安年纪比魏淳还稍长几岁,自小就身形高大面貌严肃,又不爱说笑,颇有沈向南将军风采。

魏洵同沈又鸣一道,都有点怵这位长兄。幼时每每两人相约去军营或沈府玩闹,都要避着沈又安。

“殿下,我还记得小时候您老躲着沈又安将军,一碰见他就往沈副统领背后钻,今儿倒是头一次听说他回华都了,赶着要见的。”

被凌鹤拿着小时候的糗事打趣,魏洵也不在意。

“此次我可是盼着他赶紧回来,有要紧事要同他商量。”

这话不是托辞。

虽然与文卿远久未见面,魏洵惦记着他的安康,想要借机去军营看望也是真。

自打文卿远将.军需后勤一事全权托付给魏洵,魏洵自是想倾尽所能,为其做好万全准备。

魏洵虽贵为亲王,大可从封地内的农耕商贾人丁税赋汇为军需之资。但若是以封地税赋为重,必会让百姓怨声载道,这反而违背了他和文卿远的初衷。

当次筹措银钱之际,还是得以华都内募集为重。

魏洵忙着典当珍宝,高价售其珍藏以筹集资金,文卿远忙着排兵布阵,沙盘推演,操练新兵。

这一月以来两人皆无暇相顾。

此军营驻扎在华都郊外极为偏僻的一处山里,就连兵部也只有寥寥几人知道大概。

魏洵还未到营地,远远已听见喧闹人声,铁器击打声。

马车至营门口,凌鹤上前拿出玉牌表明身份,一武将迎了出来:“末将恭候安平亲王多时,殿下请随末将来。”

魏洵有些诧异:“是文大人吩咐的?”

“回殿下,是沈将军。”

此军营之大,魏洵跟着武将七拐八绕,走了一会儿才到位于后方的一座圆顶四方的大帐前,帐顶立有沈家帅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魏洵微微弯腰钻进主营帐,文卿远与沈又安坐于案几两侧正说着什么,听见动静都向他看来。

“殿下。”

文卿远见到来人,立马起身阔步而来,虽然面上略显倦容,眼中却神采奕奕。

他走到近前上下打量着魏洵,压低的声音极为喜悦:“殿下,您怎么来了?”

“今日不忙,又听闻沈将军回来了,所以我过来看看。”

两人对视片刻,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咳嗽声,魏洵赶紧挪开视线,看向沈又安恭敬行了个礼:“沈将军,好久不见。”

沈又安还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模样,回了礼,指了指对面矮凳:“军中条件简陋,殿下勉强凑合坐吧。”

虽然魏洵自幼习武,熟读兵法,但毕竟从未真的亲临过沙场,面对桌上的沙盘推演,只是安静的在一旁聆听。

两人说得差不多了,刚好有一武将有事来请文卿远,他冲魏洵点头示意便出了营帐。

“行了,别看了,他一会儿就回来了。”

沈又安语调平平说着这话,魏洵不免有些不好意思:“我许久未见他了。”

“微臣虽身在边陲,也曾听闻过殿下与文大人情深似海,无论到何处都是出双入对。如今亲眼所见,方知传言浅薄,不及万一。”

沈又安眼神太过犀利,魏洵仿佛又回到了幼时,正襟危坐一声不啃。

“如今战事迫在眉睫,微臣也知道殿下素来不爱繁文缛节,他眼下不在,殿下今日来所为何事,直说吧。”

“刚才那武将是沈将军安排的?”

沈又安还是没什么表情:“不把人支出去,殿下怎么有机会和微臣单独说话?”

“多谢沈将军。”魏洵也不客气了。

"沈将军,我想听您一句真话,文卿远这套针对乌户族的兵法,到底是否可行?"

当朝诸位大将,除了沈向南大将军,便是其长子沈又安与乌户族缠斗最多,向他求证是为最佳。

向来面无表情的沈又安难得的皱了眉:“怎么,殿下是信不过文大人?”

“非也,不是不信他,是想保我大成万全。” 也是想保文卿远万全。

沈又安指了指沙盘:“城外层层战壕铺设铁网绊马索,再辅以长.枪可防近敌,城墙之上弓弩箭矢火石可断远攻。

只是需大量士兵配合默契,后方武器弹药补给充足,中途不可有片刻空隙。近期文大人日夜加紧训练,便是此阵法。

我朝与乌户族摩.擦不断,已有三十年之久,若不是朝中官员各自为营,多有阻拦,上下难以齐心,其实我们早有机会用这套法子断了乌户进犯之心。”

沈家一门,世代承袭将门之威,后代门生多在军队,又与其他世家往来不深,所以庙堂之争常有吃亏。

多年来未能彻底了结乌户族进犯一事,一直是沈家的心病。

“殿下可知,此次乌户筹备进犯,究其根本,是因为刚继位的邦主昆吾弑父杀兄,致乌户族内怨愤四起,似有民心离散分.裂之势。昆吾急需拿下我大成边陲附近州县,以安骚动,稳固地位。”

魏洵了然:“所以,此战昆吾无退路可去,乌户族必定是气势汹汹,誓要拿下目的城池。”

“此战大成若兵败阵前,非但折损锐气,且落以主和派口实。届时,我大成恐将陷入困顿,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东山再起,夺回领土。所以,我们也无退路。”

沈又安语气沉重,魏洵心中也有块大石跟着往下坠。

“沈将军,今日.你看军营士兵操练情况,可有几分把握?”

“殿下,文大人虽入朝以来一直为文官,可毕竟自幼伴父长与边陲军中,他随文长风将军目睹过的乌户族进犯次数,虽比微臣与父亲经历的少,但文大人之法并非纸上谈兵。”

沈又安停顿片刻:“尚有一事,微臣料想殿下应该有所不知。文长风将军未完之作《成武纪·乌户兵法》,是微臣父亲嘱托他撰写的。所以……”

闻此言,魏洵不禁阖首:“你们早有绸缪,只是待机而发。”

“是。圣上与太子殿下也早有背水一战,拼死一搏之意。”

“如此说来,文大人早与您私下有往来?”魏洵试探一问,沈又安迟疑了一瞬,欲言又止。

“殿下,您有何疑问,不如当面询问文大人吧。”

魏洵无奈点头,看来那人瞒着自己的可不止一两件事。

“殿下,沈将军。”文卿远一掀帐门,略一行礼,声音难得有些焦急,“将军,有一事,微臣想请您去看看。”

沈又安立马起了身略略鞠躬,还未等到魏洵回答就阔步向外走去。

“殿下,军中事务繁忙,烦请见谅。”

“不必管我,你们忙去吧。”

两人视线在空中交错,文卿远也转身紧随沈又安而去。

只徒留魏洵一人站在原地心事重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