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七十年代炮灰的觉醒 > 第18章 点灯猫

七十年代炮灰的觉醒 第18章 点灯猫

作者:湘湘紫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7 14:41:28 来源:文学城

谢则远把报纸上的消息原封不动地背了出来,又补充道:

“上完中专后会分配工作,过几天公社应该会来人跟你们商量,你们可以去报名试试。”

谢则远刚落实大队小学教书的工作,他觉得小学是个不错的归宿,既能为这里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也能有充足的时间学习。

他直觉总一天有机会考出去。

但是现在他还不想离开江家村。

“真的假的?来这两年多了,总算有点消息了。我从来没干过这么多活,总算要离开了!我们现在就去问问江校长,他对这些应该有研究,等不及公社来人了,公社这么多大队,还得好几天才能来人呐。”另一位知青李雪哭着说。

肖若昂激动得说不出话,一副终于熬出头的样子,他用力拍了拍谢则远的肩膀,又觉得不够,抓着他的右手,双手紧紧握着:“谢同志,多谢!要不是你我们肯定不会知道那么早,现在还能提前做好准备。”

谢则远点点头,伸出右手,便离开了。

在场的知青无一不高兴得掉下眼泪。

江家村很好,可也不是谁都能承受繁重的农活。尤其是最近秋收,稻田已经放完了水,就等人上田里去割。

割稻谷他们参加过两年了,可以说是除了挑粪以外,他们最不能接受的农活。从插秧到收谷,哪一项都累得让人直不起腰。成熟的谷子还有一层毛茸茸的绒毛,一天下来,身上痒的不行。

自从来了这,每个季节都要忙活不停,偶尔才休息几天,脸被晒得黑黢黢,和衣服下的皮肤形成了鲜明对比。

几个知青商量了一下,当即决定马上去江登峰家问问情况,他们等不及了。

谢则远回了屋子,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方面知青的去向得到解决,那以后是不是有机会回城。

但是现在他又舍不得太快回去。

他想到了下午江月儿看他的那个场景,临近傍晚,天边色彩绚丽,远处还有鸟儿振翅的声音。那双眼睛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那样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还有那样的笑容。

从那天她叫住他问题起,他总是期盼着她来找他的那天,他希望他能一直教她,他希望她能如愿。

江明德回家便把杨瑛有事找的消息告诉了解春花,解春花高兴得合不拢嘴,她知道这是能借到钱的意思。

她停下手里的活,对江明德说:“你杨瑛伯母要借钱给我们,你这学期就专心读书。少干点活,考个高中、中专,毕业了就好了。”

他们家没有别的出路,只希望孩子毕业后能在公社或者大队里某个松活的工作,不用像他们一样,天不亮就起床干活了。

江明德用力点点头,又看书去了,趁着太阳没有下山,还能有点光芒。

解春花继续手下的忙活,准备晚饭时间过后再去拜访。

江月儿从下伸店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拆了信。

信中说,晓霞今年六月份高中毕业,现在还待业在家等待分配工作。

她说现在的岗位很少,得等人退下来了才能补上去,还要帮着做农活挣工分。

江月儿为她感到惋惜,晓霞这么勤奋的人,还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出路,高中毕业的她算是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而且她还有抱负。

江月儿决定提前告知她一些内容。

她在信纸上写下了自己的近况,又告诉晓霞不要放弃学习,说不定以后能直接参加高考呢。

晓霞上初中时成绩就很好,她又聪明又努力,上下学路上也不忘记背书。李家湾还没有装电灯,很多人也舍不得点煤油灯。

她在那样的条件下学习,江月儿忽然觉得很难受。

出路到底是什么?

算了,她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叫晓霞不要放弃学习,农村人只有考出去再找个工作,才是真的出去了。

就像梦里的江明启两兄弟,硬是自己成了富一代。回江家村时,那阵仗比过年还热闹。还有省里那位,村里哪家不敬着他们那一支的族人。

江月儿趴在桌上写信,和晓霞的成功联系使她收获了一点快乐,不自觉地勾起嘴角。

杨瑛正在一旁扫地,她总是这么爱干净,看到江月儿笑得满面红光,忍不住问:“你笑什么呢?写个字笑成这样。”

“妈,你还记得晓霞不?李晓霞,李家湾的。”

杨瑛几乎是立马对上了人:“哦,那个姑娘,你不就只带过一个人来家里玩过吗?她怎么了?”

杨瑛居然还能记这么清楚,江月儿不由得有些羞愧,自己竟然真的整整两年不和晓霞联系。

江月儿:“她高中毕业了,但是还没有分配到合适的工作。”

“没事,现在哪有这么多岗位,你叫她不用想那么多,有空就过来玩。”

杨瑛放下扫把,转而在搪瓷盆里洗帕子擦桌子、灶台。农村因为烧柴火,各种台面特别容易脏,她总是没过几天就大扫除。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自己看着舒服。

江月儿自认为尽管是掌握了一些未来讯息的自己,也不能做到这么勤快。

“嗯嗯。”江月儿闷闷地回答。

她妈果然还是这么宽容。

吃过了晚饭,解春花如期过来了。

和杨瑛在屋内扯着家常,江月儿坐在杨瑛身旁,靠在她的肩膀上听着两人的话。

“明德明年就上高中了,他成绩那么好也不能就这样不读了,我晓得你家有困难,这样,我借你明德的书学费。”

江月儿觉得她妈这个想法很明智,既不会借出去太多的钱,也解决了江明德家目前最大的困难。

不愧她前几天吹了这么多耳旁风。

和杨瑛在一路时,她时不时就提起江明德的成绩有多好。以后说不定能上大学,如果她妈帮助过他,岂不是面上也能沾沾光。

杨瑛当时没什么表情地说:“我也希望你们以后能过的更好呀,如果你们能有出息,你妈我就是天天干农活也高兴。但是他确实挺可怜的,你也天天这么说了,哎,能帮就帮吧。”

江月儿当时没回答,只牵着她的手,她妈的掌心有点粗糙。

她们已经很多年没有牵过手了。

江家村晚饭吃得早,现在太阳也还没完全下山,解春花因着要去算工分便告辞了。

江河江海正在院坝里闹着怎么抓蜻蜓,蜻蜓低飞了好几天也不见下雨。江月儿也纳闷了,这么多蜻蜓一窝蜂地飞来飞去,怎么雨就是没下下来。

江河双手抱着竹丫做的大扫帚打蜻蜓,江月儿坐在门口的板凳上看着他歪来扭去。

江海十岁了,比江河懂不少。

他正在制作一个简单有效的工具,用竹丝围成一个圈,用绳子绑起来,再把圈绑在一根竹竿上。

接下来就是找蜘蛛网了,用圆圈去网蜘蛛网,蜘蛛网就会整个黏在竹圈上。

蜘蛛网特别黏,江月儿小时候做这东西,经常被蜘蛛网黏一手。而且农村蜘蛛网很多,在某个角落一不留神就会用脸破坏了蜘蛛网,粘一头的网。

“猪圈那边蜘蛛网多,你去那边找啊。”

江海举着竹竿在堂屋里寻找,这里常年被杨瑛打扫的干干净净,哪还有什么蜘蛛网。

“好。”江河也扔下了扫帚,抢着要江海手里的工具。

二人你追我赶往猪圈去了。

江月儿撑着下巴发呆,恰逢江明德背着水路过她家。

江明德瘦瘦高高的,穿着不合身的裤子,衣服也打了好多补丁,用背篼背着水桶,他肩膀还过于稚嫩,挑水是挑不动的。

江月儿一个激灵,想到了一个拉近距离的好方法,给他送草稿纸、练习题、文学书?

江明德现在初中,和她现在学的也差不多,现在上高中实行考试择优录取,以江明德的成绩上高中不难。但是县城里这么多初中,他要是能排到前几,万一有免学费的机会呢。

他们这里有过招生办公室来要优秀学生的前例。

她家还有小学办公室没有的书,说不定能借给他,现在初中半天劳动半天学习,江明德回家也要干点活路,更没有钱买课外书。

思来想去,江月儿决定就这么干,江明德以后说不定能帮他们一把呢!或者以后互帮互助,谁讲的清楚呢。

江海也从猪圈那边跑过来,那个圆环里布满了白色的蛛网。

江河在后边追:“哥哥,你给我玩一下呀,我都没玩过。”

江海说:“你自己做一个。等我玩好了就给你。”

江海跑到院子里用圆圈上的蛛网去网蜻蜓,蜻蜓飞的很低,离地面两三米的高度。

江海江河一路从院坝举着蜘蛛网追到大马路上。

蜻蜓也有好几种颜色,还有大的小的。

据江月儿观察,颜色有红的、黄的、蓝的。大蜻蜓多是蓝色,小蜻蜓一般是红色或者黄色。

“蜻蜓”还是她从书上学来的普通话,用她们的方言来说,蜻蜓叫——点灯猫儿。

她小时候也像江海江河这么玩,只是长大了就不太好意思了,自觉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连她小时候不爱吃的菜都变成了美味,当然除了捧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