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盘点下落不明的十大国宝文物 > 第18章 第十八章

盘点下落不明的十大国宝文物 第18章 第十八章

作者:见千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28 23:11:51 来源:文学城

据嬴政所知,当年昭襄王确实曾派人去洛邑取九鼎,可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故,导致九鼎并没有来到咸阳,他从未在秦宫见过九鼎。

九鼎作为历经三朝的国之重宝,地位意义非凡。而且九鼎又是大禹王所制,秦人的先祖伯益就曾跟随大禹治水。若是能得到九鼎,秦得天下名正言顺。

【九鼎的谜团还不止这一个。九鼎没入泗水的传闻,史书中还出现了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写到,汉文帝时期有个自称能观宝物气的方士,曾对汉文帝进言,九鼎散发的宝物气出现在泗水之上,断言失传的九鼎就在泗水里,让汉文帝在泗水附近设置祭坛,好请九鼎出水入世。从此以后,九鼎就彻底消失了。】

【就这是九鼎沉没在泗水里第二个辅证。不过本人对这个说法持保留意见,原因有以下几点,且听落安一一说来。】

【九鼎在泗水,首先从逻辑上就说不通。大家看地图,泗水在洛阳的东边,且距离存放九鼎的成周隔了几百公里,而且当时泗水等地还属于楚国。秦人若是要取九鼎回咸阳,怎么都不会朝东走,还走到楚国的地盘上。】

【至于有没有可能是周人为了不让秦人得到九鼎,所以提前将九鼎运走,然后沉入了泗水。落安觉得这个说法不靠谱,因为根据《战国策》的描述,九鼎十分巨大沉重,一时半会根本运不走。这么大的九鼎不可能走羊肠小道,只能走广阔平整的大路。而且九鼎又不是可以揣在怀里的小物件,只要九鼎一出洛邑,肯定会被秦人发现。】

【当然网上还有其他的说法,比如周人将九鼎沉入了洛水里,然后九鼎顺着黄河一路飘到了泗水里。大家应该都学过物理,试想一下,庞大的九鼎一入水只会沉底,那黄河得发多大的水才能将沉底的九鼎给冲走。如果抛开这个bug不讲,黄河沿途那么多支流河道,滩涂洼地,为何最终偏偏流到了泗水。难不成这个泗水有什么玄机?所以才让九鼎拼了命也要往里钻,不到泗水不肯罢休。】

所有人都被天幕的内容勾起了好奇心,他们大气都不敢喘一声,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天幕。

嬴政更是屏息凝神,想要弄清楚九鼎的去向,要是能在大典前找到九鼎,那简直再好不过了。

【泗水还真有“玄机”。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曾经是大秦公务员中的一员,在泗水当过亭长,人称泗水亭长。而九鼎在泗水的说法,最早提出来的人是汉文帝时期的新垣平。所以有理由怀疑这件事,和汉朝初期的改正朔服运动有关,其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刘氏王朝统治的合法性。】

【经过楚汉之争,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虽说刘邦也用拳头打的江山,但是作为一个王朝的皇帝,是绝对不能宣扬这种观点。万一底下的百姓们效仿刘邦的行为,个个生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想法,那汉朝还有安宁的日子?所以刘邦入主长安后,就开始打造他是受命于天的合法皇帝的观念。】

【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汉高祖本纪》中可见一斑,比如“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这段意思说刘邦是其母亲和蛟龙所生,是“龙子”,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感生。】

“汉朝?怎么又提到了这个汉朝。”嬴政一番搜刮脑海,只想起咸阳南边有个汉中郡,莫非和汉中郡有关。

【上古时期的感生神话比较常见,如简狄吞食玄鸟的卵,因此生下了殷人的先祖契,所以才有《诗经》中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姜在野外看见了巨人的脚印,心生悦慕于是踩了上去,然后有了身孕,生下的孩子正是周人的始祖后稷;还有秦人的先祖也是吞食了玄鸟的卵降生,和殷商的来源如出一辙。】

【原始社会的人们,由于对自然存在很强的局限性认识,面临着一系列无法超出认知的现象,如天地是如何产生的,人类和部族是如何起源的等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选择用“神话”来解释。所以像殷人商人甚至是秦人,这些功成名就的部族,不约而同为先祖的降生套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明堂广场上的秦人和周人,都有些心虚地摸了摸鼻子:......

【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越发深入,虽说感生神话渐渐失去了神秘性,但却依旧有市场没有被时代所抛弃,只是其不再单纯用于解释自然,而成了帝王们宣扬“君权神授”的工具,龙变成了最好的借助对象。】

【秦朝灭亡后,刘氏掌握了话语权,所以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文帝,再到汉武帝,汉朝几代帝王,都在不断强化刘氏乃天命所归的观点,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刘氏王朝的权威,以及统治的合法性。而汉文帝时期的改正朔服运动,就是其中的一环。】

【除了汉朝的刘邦外,此后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们,大都不遗余力地宣扬他们出生时的异象,多种多样,不胜枚举。比如南朝刘宋国的刘裕是红光照屋,天降甘霖;隋朝的隋文帝杨坚,是紫气充庭,身上长有龙鳞;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是红光绕室,异香盈屋,身体里还有金光若隐若现;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其母怀孕时曾梦仙人赐朱丹,出生后又满屋红光,领居甚至以为朱家着了火。】

天幕里女子仍然在絮絮叨叨,但嬴政耳朵里就只剩“秦朝灭亡”四个字。

那四个字带来的巨大冲击,不亚于一场地震,使得嬴政险些站立不稳。

“陛下!”赵高等人连忙快步上前,想要搀扶摇摇欲坠的嬴政。

嬴政单手撑着了栏杆,又挥手屏退身后的赵高等人:“朕没事。”说完抬头继续看向天幕,但他的心里已经成了一团乱麻。

在嬴政看来,他一手缔造的大秦会一直延续下去,但从天幕里可以得知,日后九州的变化,远远超出了认知。

大秦灭亡后,下一个朝代是汉,而汉之后还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朝代,似乎没有哪个朝代能一直掌握天下。

现在的嬴政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秦是何时灭亡的,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灭亡的,他想将所有的原因扼杀在摇篮里。

而被“秦朝灭亡”四个字所震撼的远不止的嬴政一人,秦王荡和樗里疾同样是一样惊愕。

年近古稀的颜率,早已将世事看透,他意味深长道:“王朝兴衰自有定数,非人力所能为也!”

也不知道是说给秦王听的,还是说给周王听的。

刚才还趾高气昂的秦王荡,突然变得沉默起来,静静地看着天幕。

樗里疾看了一眼颜率,对于秦朝会灭亡的结局,他并没有很惊讶。和颜率一样历经沧桑的他,心里清楚这世上没有不朽的王朝。

远得不说,就说曾经纵横中原的晋国,东抗齐国南制楚国,还把秦国堵住函谷关内数十年不得出,是何等的威风。结果最后还是亡了,分成了韩赵魏三家。

而秦国能从诸侯鄙夷的西垂小国,一步步成长到今天的位置,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而秦国最后居然成功统一了六国,已经让樗里疾非常满意。日后到了地下,见到父王和兄长,也算有了交代。

或许国家王朝就像人一样,有稚嫩弱小的少年期,有年轻气盛的青年期,那也头白眼瞎的老年期,最后都会走向同一个结局,那就是死亡。

刚才还垂头丧气的周王延,见秦王这副模样,心里的郁气瞬间少了两分。不过转念又想到,自己才是那个亡国之君,有何面目面对国人和先祖,心情又低沉下去。

【所以综上所述,九鼎沉入泗水的说法,还不如周赧王姬延拿九鼎抵债铸币,听着稍微合理一些。刚好有一个“债台高筑”的典故,和这位最后的周天子姬延有关。】

“予?关予何事?”被点名的周王延,立马变得紧张起来,总觉得后面不是什么好话。

【周赧王姬延晚年,秦国统一天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国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愿意一道抵御秦国。周赧王主动报名参加,并且愿意筹集军随诸侯一起攻秦。】

【但诸侯们早就不向周王室朝贡,周赧王压根拿不出军费来,他只能向洛邑的地主富豪借钱,又立字据又做保证,周天子终于借到了钱,拉起了队伍。然而最后只有周楚燕三分出兵,其他诸侯再一次选择作壁上观,周军只能悻悻而归。】

【好不容易凑齐的军费,在路上就被花个一干二净,要债的富豪们闻讯而来,堵在宫门口要求周王还钱。无力偿还债务的周赧王,只躲进宫中的一座高台上,以隔绝宫门外震耳欲聋的讨债声。所以说,债台高筑的周赧王,倒是很有可能将九鼎作为抵押物用来还债。】

债台高筑的典故一出,周王延的脸瞬间变得红白交加:“胡说!胡说!予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秦王荡望着古朴庞大的九鼎:“寡人相信周王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只是九鼎难道真的下落不明,实在是可惜!不如寡人把九鼎带回去,寡人保证一定好生保管,绝不会出差池,让九鼎传万世!”

周王险些晕厥:“......你怎么还惦记着这件事?”

“寡人来成周,就是为了带走九鼎,若不能如愿,寡人寝食难安。”

周王默默道:“秦王想带走九鼎也可以,先亲自把九鼎举起来再说,能举几个就带走几个。”

秦王荡连忙摆手:“算了,当寡人没说。”九鼎和性命比起来,还是性命更加重要!至于九鼎,日后灭了周,再大张旗鼓地运走就是。

【当然以上都是本人的发散联想,大家姑且听之,本人不负责。九鼎究竟是沉入泗水,还是是被周赧王用来抵债,又或者是作为陪葬品被送入秦始皇的地宫,谁也不知道。】

【九鼎失踪的谜团,只能寄希望于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但愿有朝一日,人们能找出九鼎失踪的真正原因来。而现在的我们,或许永远都无法得到答案,九鼎的下落注定是一个传说故事。】

【好了关于九鼎的内容就到今天这里,下一期将为大家带来另一件下落不明的国宝——传国玉玺。最后,别忘记素质三连哦。由于下周是国庆长假,所以我们两周后再见,拜拜各位。】

女子的话音刚落,天幕闪动了一下,所有的异象归于平静,天空恢复了往常的模样。

“传国玉玺是什么东西?”

在成周的几人还不清楚传国玉玺是何物,而另一个时空的嬴政却是清楚得很,他转头对赵高:“赵高,明日将玉玺带进宫来,朕要看看。”

“是,陛下。”赵高在心里犯嘀咕,陛下今天晚上的行为实在是怪异,突然来到外面赏月不说,还突然松口要看玉玺了。

等嬴政走后,赵高站在之前嬴政所站的位置上,盯着黑沉沉的天空,看了大半天始终没看出什么玄机来。

“真是奇了怪了。”

预计本周内入v,届时会有万字更新掉落!

本章“感生神话”参考如下:

-蒙飞《中国感生神话起源初探》

-王小健《“知母不知父”与商周始祖的感生神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十八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