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盘点下落不明的十大国宝文物 > 第17章 第十七章

盘点下落不明的十大国宝文物 第17章 第十七章

作者:见千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28 23:11:51 来源:文学城

【当白起开始围困赵军时,昭襄王当即就察觉到白起的想法。老成的昭襄王心中自有沟壑,又不似赵孝成王那样优柔寡断,他没有犹豫分毫,果断地亲率河内军民到前线截断赵军粮仓和援军。而白起最终做出杀埋所有赵军的决定,昭襄王也一定心知肚明。可以说,最终是君臣二人一起合力完成了,这场惨无人道的杀戮。】

【长平之战是冷兵器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同时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秦国统一的趋势已经变得不可阻挡,持续数百年战争动乱的战国历史即将被终结,一个新的历史征程即将到来。】

【如今在长平之战的发生地,挖开青草覆盖的土层,那埋藏于地下的累累白骨,仍然能带给我们极大的震撼。它们无声惊悚地堆积在哪里,向和平年代的人们述说,那场血流成河的惊天大战,真实地展示了何为血流漂橹,伏尸百万。】

天幕上,累累白骨深埋在泥土之中,让秦王荡等人都有些不忍细看。而年纪尚轻,还未经历战争洗礼的嬴稷,则是被一堆堆白骨给吓呆了,脸色苍白地站立在路旁。

【“两千余载一词训,四十万魂同日坑。天令斯文蒙此辱,中华始幸有同衡。”数百年的征伐乱世,以一个最惨烈的长平之战达到了**。这是战国这个乱斗竞技场,酝酿出来的结果。长平之战,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从那以后,秦国统一的趋势已经变得不可阻挡。持续数百年战争动乱的战国历史即将被终结,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将到来。】①

嬴政不由想到,秦统一六国里遇到的最强大对手就是赵国,若是没有武安君坑杀四十五万赵军的决定,赵国带给秦国的威胁恐怕会更大,说不定秦统一六国的时间还会推迟不少。

诚如天幕里说的那样,长平之战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前面说过了昭襄王在执政生涯内犯了唯二失误,一个就是错误估计扣押楚怀王产生的不良结果。不过落安想了一下,也正是这个失误,让年轻的昭襄王以惊人的速度成长,最后变得语文课本里的反派。而他做出的另一个失误,影响了白起的最终结局。】

【就在白起准备一鼓作气继续北上攻下邯郸时,昭襄王突然发出一道紧急撤兵令,让白起不得不停止脚步。长平之战的巨大失败,使得赵王的脑子一下子清醒了过来,他开始听从虞卿等良臣的建议。选择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用了一招反间计,遣赵使入秦离间应侯范雎和白起的关系。范雎和白起不合已久,于是向昭襄王建议先接受赵国的割地建议,日后再攻赵国。】

【范雎的话正好说中昭襄王的心坎,一方面秦国在长平之战耗费了太多精力,若此时再攻邯郸灭赵,国力不一定能承受得住;而一方面,他有担心白起功高震主。倘若白起拿下赵国,到时候又该如何封赏,只怕是封无可封。两相权衡之下,他最终下令撤军。】

【但是事后赵国却反悔了,因为赵国压根不打算割地。赵国学精了,表面上和秦国议和割地,背地里和其他诸侯国联合准备反秦。向来只有忽悠别人份儿的昭襄王,这次却被赵国欺骗了。昭襄王怒不可遏,发誓要血洗邯郸,他终于想起了白起的话,命白起领兵继续攻赵。】

【而这一次白起没有接令,反而劝说昭襄王攻赵的最佳时机已过,秦国再打是没有取胜的可能。昭襄王不信,让五大夫王陵带着秦军北上围攻邯郸。然而秦军打了近一年,不仅没有拿下邯郸反而损失惨重。】

【昭襄王别无他法,只能亲自到白起家中,请卧病在床的白起重新挂帅,并且表示若白起拿下邯郸,会加倍封赏,并且留下一句“如君不行,寡人恨君”。这哪里是请,分明是威胁白起。但凡能听懂秦王弦外音的臣子,都会爬起来接过虎符。不得不说昭襄王请人挂帅的方式过于生硬,若是向他的曾孙学一学,撒个娇什么的,武安君心里一高兴,说不定就答应了。】

再有一次无辜被cue的嬴政:......

在嬴政身后侍立的赵高,偷偷打量嬴政的脸色,大为疑惑不解:陛下只是赏个月色,为何脸色一阵红一阵青。

【古稀之年的白起自然听得懂,但他还是再一次拒绝了昭襄王的请求。因为相较于性命和封赏,他还有更看重的东西,那就是百战百胜的荣誉。白起征战近五十载,未尝一败。白起深知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秦灭赵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就算他此时开赴前线,也不能扭转乾坤,反败为胜。所以他宁愿死,也不愿挂帅接受失败的侮辱。】

【昭襄王气急,让王龁替代五大夫王陵继续攻邯郸,又加派十万秦军到前线。此时的赵国内部军民团结一心,外部有各国诸侯国支援,甚至还有魏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这回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的变成了秦国,秦军再次大败而归。】

【白起在听到秦军大败的消息后,叹气道:“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昭襄王本就因邯郸之战的失利而气恼,白起的话无异于火上浇油,他强忍怒气再次命令白起赴任,白起还是拒绝,哪怕应侯范雎三请四请都无法说动白起。】

【忍无可忍的昭襄王,将白起贬为普通士兵,发配到阴密。白起离开咸阳,刚走到咸阳城外十里的杜邮时,一道王命追上了白起。王命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让白起自裁。白起没有反抗,说了一句“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最后和副将司马靳一起自刎而死。】

【四大名将里只有一个王翦得以善终,其他三个的结局都是相当的落寞。号称人屠的白起杀的最后一个人竟然是自己,何等讽刺。而鞠躬尽瘁的赵将李牧和廉颇,一个被自己国君冤枉杀害,一个被国君逼迫奔逃于异国他乡,抱憾终身。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大概向来如此。】

“......”听到白起的结局后,秦王荡突然间有些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对樗里疾道,“右丞相,立即派人在秦国境内寻找白起。”

“是,大王。”

关于白起之死,嬴政也觉得十分可惜,若有白起在,他的大业只会进行得更加顺利。

但身为一个当权者,他也能理解昭襄王的做法。白起功勋显赫无人可及,拿下邯郸后可比周公召公。放任臣子独大,于朝政不利,所以需要制衡。

好在王翦不是白起,秦国也没有到邯郸之战的地步,他不需要做出和昭襄王一样的无奈选择。

【昭襄王在位五十四年,是秦国待机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他的领导下,秦国对外战争形势一片大好,秦国的领土扩张了一倍有余。派遣李冰父子入蜀地,修建水利工事,开凿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让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壮大了秦国对外战争的粮仓保障。】

【而周室也正是他昭襄王手里灭亡的,昭襄王五十一年,之前臣服秦国的西周国国君出于畏惧,终于想起和其他诸侯合纵对付秦国。秦国得知后,直接打到了洛邑的西周国,此时的西周君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亲自跑到咸阳磕头认错,希望秦王能放他一马,并且愿意献上西周国仅剩的三十六城和三万户国人。】

【昭襄王见好就收,将西周君放了回去。同年,周朝的最后一任天子姬延在西周国内郁郁而终,姬延死前没有择立下一任天子,这也就意味着历经八百年的周王室宣告灭亡,洛邑仅剩东西周二公。】

从神女口中吐出的一字一句,如同审判的石头,砸入周王延的脑中,让他不得不再一次面对自己和周王室的结局。

与此同时,武王伐纣的壮阔,成康之治的辉煌......周王室八百年的风雨征程,在周王延的脑海里回响。他的耳边仿佛传来了许多声音,既有牧野之战的厮杀怒吼,也有八佾雅乐的隆重肃穆,还有大父显王的谆谆告诫......

承受不住的周王延捂住了脑袋,表情分外痛苦。

秦王荡回头看了一眼周王,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周王没错什么,毕竟你什么也做不了。”

这话听着像讽刺,又像是安慰,周王延已经没有心思和秦王计较,不顾礼节扶着额头席地而坐。太师颜率见状,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摇头叹息。

【说了这么多,接着让我们把目光重新放回在本期视频的主人公九鼎身上。《史记·秦本纪》中记载,昭襄王五十一年,秦灭周后取九鼎入咸阳,按理来说九鼎从今以后就到了咸阳城。】

【但是后面司马迁又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头没尾的来了一句“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意思就说秦始皇东巡过彭城时派人去泗水打捞九鼎,结果没捞着,就这很奇怪了。】

听到这里,嬴政皱起了眉头:“九鼎何时落入了泗水,真是荒唐!”

赵高赶忙凑过来:“陛下?”

嬴政面色不愉,冷冷道:“没你的事,退下。”

关于白起不打邯郸的原因,摘自《战国策》“臣闻主爱其国,忠臣爱其名。破国不可复完,死卒不可复生。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愿大王察之。”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①:现代诗人王东满:当年血战染长平,功过至今不厌评。竖子无情杀降卒,赵王有恨愧书生。两千余载一词训, 四十万魂同日坑。天令斯文蒙此辱,中华始幸有同衡。

“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人之愿,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战国策》

“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皆出自《史记王翦白起列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十七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