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 第121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

正德十年春正月

○己未朔。上诣奉先殿、奉慈殿,太皇太后、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俱免命妇朝贺。

○赐文武群臣假五日,免宴,赐以节钱钞。

○庚申升太仆寺·卿杨廷仪为太常寺卿。

○复赐吉王湖广衡州府蒸湘湖塘水利三年。蒸湘水利,雍靖王所遗也。吉王以邻境,尝以为请,既许之,以给事中张弘至等执论而罢。至是,以修盖府第复请。工部议覆,诏给赐三年,后仍旧。

○辛酉宣宗章皇帝忌辰。奉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马诚祭景陵。

○癸亥孟春。享太庙。

○乙丑以大祀天地,上将御奉天殿誓戒文武群臣致斋,比夜,乃传旨免朝。

○山西霍州汾西、平阳、襄陵三县俱地震。

○丙寅升太常寺寺丞黄堂为本寺少卿。

○降陕西庆阳卫指挥使张隆、正千户李纲各一级,坐不设备为达贼深入,杀虏人畜故也。

○楚雄府地震。

○戊辰大祀天地于南郊。是夜,漏下二鼓,上始还宫,文武群臣行庆成礼。

○己巳以郊祀庆成,上御奉天殿,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以上元节,赐文武群臣节假十日。

○庚午月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

○辛未立春。顺天府官进春,上御奉天殿受之,文武群臣行庆贺礼。

○广西思明府土官·知府 黄暘遣其族黄海等贡马朝觐,以过期,如例减赏之半。

○壬申升太仆寺少卿孙绪为本寺卿。

○以水灾免义勇、燕山、富峪、会州等二十卫屯田子粒有差。

○癸酉诏升镇守四川署都督·佥事 徐谦 及河南商城县土巡检吴祥各二级,谦仍赏银三十两、紵丝三表里,录擒剿蜀寇骆崧祥功也。

○甲戌夜,月犯轩辕左角星。

○乙亥英宗睿皇帝忌辰。奉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蔡震祭裕陵。

○大学士杨廷和等言:“自古帝王之治天下,必谨视朝之节以观示臣民,严宫卫之防以消弭祸变。我朝列圣,尤致谨于斯。伏睹《皇明祖训》所载,有曰:‘朕以乾清宫为正寝,晚朝毕而入,清晨星存而出,除有疾外,平康之时,不敢怠惰,此所以畏天人而国家所由兴。’盖言视朝之当谨也。又曰:“凡帝王居安,常怀警备,日夜时刻,不敢怠慢。虽亲信如骨肉,朝夕相见,犹当警备于心。”盖言宫卫之当谨也。此皆忧深思远、制治保邦之言,圣子神孙所当时时诵读,守为家法者也。恭惟皇上聪明天授,政令之施,动遵祖训。近年以来,朝会庆贺,或至迟暮,其初盖因一时起居违和而然,积习既久,遂以为常。传之外朝,将谓纵耳目之玩,极心志之乐,观听之间,不无惶惑。去岁以来,拣选人马,亲自较阅,盖因一时虏寇犯顺而然,意在御侮,实非有他。传之天下,皆谓边兵非宿卫之人,禁籞非操练之所,疑似之间,未免惊骇。臣等职居辅导,出入禁闼,虽随事纳规,时有陈请,缘议论不足以发明事体,诚意不足以孚契圣心,尸素有年,愧悚无地。伏望皇上鉴皇祖之训典,察臣等之愚忠,自今以后,夙兴视朝,躬亲祀事,乘清明之气以裁决万几,竭享献之诚以昭格九庙。仍选用方直以为侍从,信任老成以为腹心。军士操练必于演武之所,朝夕督励付之将领之官,推恩左右,体悉勤劳。启处以时,庶不有劳于圣体;关防既谨,亦可尽释于群疑。将见圣德日新,天心悦豫,神人胥庆,和气致祥,宗社万万年无疆之休端在此矣。”不报。

○大理寺·寺丞李廷梧以给事中邢寰劾其巡按苏松,贪婪大着,乞养病。有旨:“令吏部于考察时覈实以闻。”至是御史李玑复劾之,吏部议:“廷梧素行有干清议,乞令致仕或养病。”乃许养病归。

○宁夏卫地震。

○丙子虏入潮河川井连口等处杀掠人畜,巡关监察御史张鳌山劾奏:“宁晋伯刘岳、都指挥佥事章缙及指挥使高瑾等六人各失防御,宜寘于法。”诏:“瑾等六人法司逮问,岳、缙失事不多,宥之。”

○泰宁等卫都督孛来罕等遣头目塔卜歹等、海西益实左等卫女直都督佥事台束等各贡马及方物。赐宴给赏有差。

○丁丑太仆寺少卿王承裕劾:“大同后卫指挥佥事谢清侵克马价银,都指挥佥事宋文、都指挥同知刘英失于查究,都指挥佥事孙镇不以呈报,俱宜有罪。”诏:“清法司逮问,文等已去任,宥之。”

○分守通州署都指挥·佥事 王玉以兵数百逐贼十三人,围之半日,忽掣兵还,贼散去。御史张鳌山劾其纵寇,请逮治。兵部覆奏。诏宥之,停俸戴罪捕贼,责令必获以闻。

○戊寅总制宣大、延绥、偏头关等处右都御史丛兰乞致仕。不允。

○赠嘉善县主簿李锡为本县·知县,仍荫其子为国子生,以开化窑田之战死于贼也。

○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蒋冕子履坦为国子生。冕,先以兄昪子履坦为嗣,及以吏部侍郎考满,当荫叙,谓其所生子尚在婴孺,仍请荫履坦焉。

○己卯升河南布政司·左参政何孟春为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右寺丞吴堂为本寺左寺丞,监察·御史吴祺为大理寺右寺丞。

○改巡抚河南·右副都御史陈珂为大理寺卿。

○庚辰吏部尚书杨一清等言:“伏见陛下比岁视朝太稀,又复太晚,或日西,或薄暮,入春以来,渐至昏夜,日月之光既远,上下之情不通。陛下岂不以天下政务,文武诸司分职于外,辅导之臣论思于内,委任责成,可不劳而理。但人君,元首也,臣下,股肱也。未有元首不运,而股肱得效其用者。臣等旦旦入朝,辄闻报免,目不睹天颜,耳不闻天语,如婴儿之违远父母,伥伥乎无所依。小大诸司,各有政务,辰入酉罢,未免妨废职业。而况侍卫之人,披执铠仗,自朝至暮,饥馁困惫,遂令阙门之外,御街之傍,群众喧阗,殆同市井。四夷朝贡之使络绎而来,见此能无骇异?归而传语,必将启其轻我中国之心。且宿卫扈从,自有禁兵,简阅训练,责在将领。其沿边设兵,本为防御虏寇。顷者征调边兵,轮番京师操练,已失本末轻重之伦。陛下又亲教阅之,是以天子之尊,行将帅之事,以禁密之地,为攻战之场,震撼喧呼,以夜继日,既无警跸之规,复乖堂陛之分。边鄙将士,恃宠而骄,猖狂悖慢,容或有之。况密迩宫壶,意外之虞,不可不防。陛下春秋鼎盛,储位尚虚,正宜凝神冲默以养性灵,深居端拱以延福祚,顾乃耗神疲力于兵革之间,上损威重,下骇人心,臣等所以食不下咽,卧不安寝也。伏望念祖宗创业之艰,思今日继体之重,祗循旧典,日以平旦视朝,百官奏事,悉照常规。仍乞端拱穆清,深居禁密。严警跸之制,以消意外之虞;保性灵之和,以衍宗祧之庆。勅令将官各就教场操练,罢遣边兵,使归本镇防守,则朝廷正而治本端,人心安而天意顺矣。”奏上,亦不报。

○命都督·佥事 傅铠五军营右掖坐营管操。

○总制陕西·右都御史邓璋 奏:“榆林为西北重镇,虏寇不时侵入,边墙年久倾圯,清平堡大涧墩至中沙墩二十四里,定边营新安四墩至甘草甸二墩二十七里,请及时修筑,以防虏骑。镇城南关,人烟辏集,宜筑外城以卫居民。”兵部覆奏。从之。

○辛巳六科·都给事中李阳春、十三道御史于鳌等各上疏言:“自古人君图治者,每修克勤之德。《礼》有辨色入朝之文,《诗》有东方明矣之咏。我祖宗昧爽视朝,寒暑无间,百官奏对,日以为常,此诚万世当守之家法也。陛下春秋鼎盛,当励精之期,天下臣民翘首望治。柰何弥月以来,视朝益稀,临御太晚,军士每疲于枵腹,臣工或至于戴星。岂惟万几之繁,一切隳废,兼之时渐向晦,门禁关防,尤所当慎。伏愿自兹以往,思上天付畀之重,念祖宗创业之难,每日必一视朝,每朝必于清旦,仍令诸司奏事如初。时有闲暇,则延辅导之臣,与之商确政事得失、人材贤否,务求治理,以臻至化。其他无益之作,不急之务,凡有以妨政治者,悉皆屏绝。庶几圣德日新,圣政日修,上可以复祖宗之制,下可以答臣民之望。”疏入,俱不报。

○兵科·给事中王良佐言:“郊庙之祀,天子必省牲,必誓戒散斋,致斋有常期有专所。当祭之日,夙驾而往行礼之际,无贰尔心,期昭格也。迩者,正月初五日,躬祀太庙,不遣官是矣,但薄暮方出行礼愆期,则夫登献夙戒之羞,不将败恶与祭,歛戢之容不寖□□角羊□怠者寡矣。及初十日郊祀,初七日当誓戒臣等,导驾与百官具朝服侯至更初,忽见执驾之人,一呼而散,宿卫之士群噪而奔,臣等伫集左掖,昏暗中传闻免朝,不知旨从何出,惶惧失措,徘徊久之。至初九日,圣驾当临斋宫百官,莫不晨趋以候。是日薄暮,方往至坛夜,已一鼓竟免朝参,在坛未久随即行礼,行礼方毕,随即下营。臣愚不知皇上此行,果事天邪?抑游幸邪?及次日,驾还,复至夜分,城门失启闭之常禁,闼有驰骋之杂,一切非时与制矣。又凡节令大朝贺每至昏暮,而司晨之官尚报卯时,传之四方所损非细,乞自今凡祭祀朝贺之期、经筵讲书之候、起居寝兴之节,务各及时遵制举行,则祀天奉先与百凡纲纪,无不张举,天下幸甚。”疏入,不报。

○壬午庆成王府·镇国将军奇濧等十三人以请支禄米为名,私出汾州城,走太原。镇巡官以状闻。降勅切责,汾州知州伍箕、指挥王礼、王府教授陈洪俱逮治。

○兵部以御史汪赐勘报宣大二镇御虏功上请。诏:“有功并阵亡官军五百六十一人各升赏有差,总制军务御用监太监张永、监督军务御马监太监张忠、总制军务右都御史丛兰各赏银伍十两、紵丝四表里,总督粮饷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侯观银二十两、紵丝二表里,赐以纪功赏银拾两、紵丝一表里,副总兵都指挥·佥事 陶杰并锦衣卫·都指挥使张谦 等八人各升一级。”

○癸未升江西布政司·右参议白金为右参政。

○荫大理寺·卿燕忠子鼎为国子生。

○哈密并撒马儿罕等地面使臣火者哈辛等来贡。赐宴给赏有差。

○甲申吏部·左侍郎王璟以年七十乞罢。诏不允。

○改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萧翀 巡抚河南。

○总制陕西·右都御史邓璋 劾奏:“署都指挥佥事张雄,指挥使王鉴、胡隆、施杰,指挥同知王武,轮戍后期,请逮治。以后该班官赴边过期者,请俱革见任。”兵部覆奏。从之。

○丁亥升陕西·左布政使曹祥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兼理军务。

○参赞机务南京兵部·尚书 张澯以病乞休致。不允。

○总督·都御史彭泽奏:“河西甘肃等处素称雄镇,顷缘将领贪婪,坐困军士,以致弛备丧师。请凡侵克粮四百石、草八千束、银二百两及诸物直二百两以上者,处斩以狥,不及数者,谪永远戍边,有干方镇重臣者劾治。”兵部议覆。诏:“边储重事,此后有侵克者,俱如例行,勿得姑息。”

○监察·御史张翰言:“旬日以来,民间相传,谓朝廷欲选用女子,凡有女之家未许者不择婿为配,及笄者不备礼而成,甚至藏于婣党之家,致有帷薄之议。京师如此,传之天下,惊疑益甚。上亏圣化,下败彝伦。乞勅礼部出榜晓谕,庶昭圣德之明,解愚民之惑。”不报。

○致仕·右副都御史徐源卒。源,字仲山,直隶长洲县人。成化乙未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改兵部武库,升职方员外郎、武选郎中。弘治癸丑,升广东布政司左参政。丁巳,升浙江右布政使。己未,升湖广左布政使。庚申,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乙丑乞归。至是卒,诏与祭葬。源,为人修饬,与物无竞。致仕后,两被逆瑾之害,至除名。瑾诛后,蒙诏复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