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 第13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十二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第13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十二

作者:嘟豆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0 10:43:28 来源:文学城

正德元年夏四月

○庚戌朔,享太庙。奉孝宗敬皇帝神主,诣庙享祀。

○遣内官祭司灶之神。

○贵州·宣慰使司·宣慰使安贵荣遣舍把 安诚等,答石等族番人居肖等,各来朝贡马匹方物,赐晏并衣服彩叚等物有差。

○辛亥兵部奏:“两京锦衣等卫官旗,全由传乞应革者王汉等十一人,由恩应革由功应存者陈禄等八人,由乞升遇例未尽革今应尽革者黄灏等二十七人,总小旗由乞而充今应革役者孙昂等五人,由他卫传调锦衣卫今应还卫者陶琦 等二人,请如诏处分。其南京·锦衣卫·千户尹果,百户尹德、尹隆,乃含山大长公主之曾孙,去留惟命。”上曰:“果 等三员,朕念大长公主,故特留之,余从所奏。”

○壬子礼部上《进王牒仪注》:“前期一日,设玉牒案于奉天殿丹墀中;设宝舆香亭于史馆前;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不作,设大乐如常仪。是日早,锦衣卫设卤簿驾。修玉牒官具朝服,捧玉牒置宝舆中。上御华盖殿,具皮弁服。鸿胪寺官导,迎宝舆用鼓乐、伞盖,修玉牒官后随。由二桥行至奉天门,由左门入至丹墀案前,捧玉牒置于案,乐止,宝舆、香亭退。鸿胪寺官奏执事官行礼,讫,奏请升殿。导驾官前导,乐作。上御奉天殿,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侍班,乐止。鸣鞭,修玉牒官入班,乐作。鸿胪寺官赞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赞进王牒,乐作。序班举玉牒案由中道升,班首官由左阶升,序班以玉牒案置于殿中,乐止。班首官由殿东门入至案前,赞跪,修玉牒官皆跪,乐作。赞俯伏、兴、平身,乐止。班首官复位,乐作。赞鞠躬、四拜、兴、平身,乐止。序班举玉牒案置于殿内稍东,进玉牒官退于东班侍立。文武百官入班,行礼如常仪。”故事进玉牒于文华殿行礼,太常寺·少卿兼侍讲·学士杨时畅以为玉牒所载甚重,宜于奉天殿进呈,庶尽尊祖敬宗之义。内阁·大学士刘健等与礼部议,从其言,乃更定仪注行之。

○癸丑五府六部等衙门、英国公张懋 等言:“自古人君,未有不以忧勤而兴,骄佚而坏者。益之戒舜曰:‘罔游于逸,罔淫于乐。’成王初政,周公作无逸以训之。诚见夫废兴之机于此乎系,不可以不慎也。太祖高皇帝 间关百战以有天下,深虑后世溺于宴安。故《皇明祖训》首谓:‘守成之君,常存敬畏,以祖宗忧天下为心,则能永受天之眷。顾若生怠慢,祸必加焉。’贻谋之远,盖与益周公异世而同符也。仰惟皇上嗣位以来,日御经筵,躬亲庶政,求治之心,恒惧弗逮。迩者,忽闻燕闲之际,留心骑射,甚至群小,杂香径出掖门,游观苑囿,纵情逸乐。臣等闻之,不胜惊惧。昔汉文帝从霸陵欲西驰下峻阪,其臣远盎谏曰:‘圣主不乘危,不徼幸。今骋六飞驰,不测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宋孝宗常亲鞍马,其臣薛季宣谏曰:‘球马之事,虽陛下所以习劳振武,至于卫生之害,积于细微,彳□缶□亍橛之危,起于所忽,则不可不慎。’夫家累千金,坐不垂堂,盖谓所托者重也。陛下负托之重,岂但千金之子,而乃自释端拱之安,以犯垂堂之险。万御者蹉跌,彳□缶□亍勒有失,左右不及致力,将如之何?臣等窃意天纵圣明,初无此念,必左右近侍引之非道。陛下不察而误蹈之,臣等实为寒心。况去岁以来,灾异迭见,若复从事佚乐,何以感动天心?夫上天之变不可玩,古人之戒不可忽。圣祖之训不可忘,宗社之虞不可不虑。伏愿陛下居安思危,严恭寅畏。凡骑射游乐之事,一切屏绝。亲君子,远小人。左右近侍,必选老成谨厚者充之,毋使憸邪群小杂乎其间。因而上累圣德,有负天下臣民之望。”上批答曰:“卿等所言良是,朕皆体而行之。”

○总督·两广·军务·左·都御史潘蕃乞休,不允。

○吏科·给事中丘俊 奏:“三月三日将旦,有星大如月。其光如电,自东南流陨,西北继而天鼓鸣,响如雷。夫京师为根本重地,而灾异并见。如此天之垂象,岂无意欤意者。陛下仁德,或未修赏罚或未当,学问或未勤,游玩或过度,营造或太繁。才者未进,而不才者或未之退欤。惟陛下励精克断,敬天省躬,勿纵骑射之娱,勿为怠荒之行,则德修而政举矣。至于中外大臣之不职者,如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张元祯、户部·左·侍郎王俨、南京·太常寺·卿吕等亟宜黜罢,亦弭灾消变之所当务也。”下所司知之。

○户部言:“长宁伯周彧与景州民高崇等互争田土,已屡移巡抚官勘理。今复有旨,遣郎中等官往勘,恐妨废农务,重为民害,宜如都给事中张文等奏停止。”上曰:“农月不宜扰民,其勿遣。”

○户部言:“山西·大同府所属州县并各卫所,弘治十七年、十八年夏秋起,存粮听每石徵银六钱,马草每束银四分,以备官军闲月折放,及王府禄粮之价。”盖巡抚·都御史周南言:“境内旱电为灾,近复遭虏骑蹂躏之害。”故也。

○免狭西葭泾、静宁等州三水、平凉、华亭、蒋浪、真宁、西乡、陇西等县,靖虏卫左右前后四所,固原卫左右中三所,榆林卫府谷、神木、井泉、延川等屯,井州中护卫中左右前后五所,税粮共五万九千九百余石、马草五万七千余束。以雨雹为灾,故也。

○复给南渭王府·镇国将军膺金□只全禄。初,膺金□只因奏讦不实,革常禄十五。今奏省躬改过已十年矣,乃听全支。

○管理马房·太监陈贵、叶阳以马房屋宇墙垣倾圮,奏欲开耕草场地,以资修理之费。户科·都给事中张文等言:“我朝餋马,仿周人牧师之制。于内甸民耕之外,各营设置草场,每岁以夏秋牧放,纵其驰逐。故马大蕃息,而武事以修,足以尊国势,而防虏患也。近日,锦衣卫·指挥傅聪,御马监·太监钱能,各缘父兄之故,请草场为业,既误听之。于是,贵、阳遂有此奏。臣等考之正统时,提督人员有侵其地者。英宗皇帝令改正,戒再犯必杀无赦。成化中,太监李良、都督李玉、锦衣卫·指挥刘纪等文各侵苜蓿地。宪宗皇帝罚玉俸三月,仍遣官覆实,以正其经界焉。近年,太监覃昌、陆恺奏讨香河等县草场,寿府仁寿宫奏拨永清等县草场。给事中周旋 等查出,孝宗皇帝又令照数还官。夫莫尊于母后,莫亲于皇弟,先帝且不得而私之。贵、阳、聪、能何人?乃敢以香火为请,而留数百亩,以修理为辞,而乞数千亩。是欲以一时之私情,而坏累世之成宪。将必至于草场荡废,马政空虚而后已。武备削弱,戎狄生心,为国大患,有不可言者矣。乞绝其私情,令原差科道官通行核实,辨别定界,备揭累朝禁约之旨。庶人知遵守,不敢轻犯。”上是之,仍令修理工完即止。

○寿王奏请:“湖广刘家隔税课局、杨子港东山仑河泊所课税,以备封内山川祭需。”户部言:“本府祭,有常供出之。有司诸税将以给官军俸粮,岂宜轻动。宜移文该府内外辅导官启王,如复违例陈乞,必究主谋之人,寘于理。”从之。

○掌大理寺·工部·尚书 杨守随奏:“每岁天气暄热,会审罪囚事例行于在京,而不行于南京。五年一审录事例详于在京,而略于在外。事体有偏,刑或不当,宜通行南京审囚之。时三法司一同会审,其在外审录所奏,亦照此例会审具奏。庶事体无一偏之弊,刑法合众论之公。”上从之,且曰:“人命至重,录囚有循情稽滞窥伺者,令该科参究。”

○云南城地震,次日再震,有声。

○甲寅夜,流星如盏,色青白光,烛地起自紫微垣东蕃内,东北行至云中。

○云南·木密关地震如雷,凡五次,坏城垣屋舍,伤十有二人。

○丁巳吏科·给事中胡煜 言:“今年来雷震南京皇墙,京师又有流星如月,天鼓随声如雷,及白虹贯日,白气亘天,星斗昼见,金星守轩辕,近紫微垣。至于各处奏报灾伤变异,不可胜纪。夫变不虚生,必有由致。臣惟人主一心与天心,相为感通。苟不务勤学,则无以正心,而修身一念之不纯,一动之失中,皆足以干阴阳之和。故近古之君,不但勤于昼学,而又选择名儒夜直禁中,不时召对。盖所以防非窒,欲为持守身心之助也。今陛下以英妙之年,正力学之时。暮夜既无召对之条,昼日又无勤学之益。虽曰日御经筵,然儒臣之讲未毕,而已有鸿鹄之思,几席之读未几,而倐兴逸乐之想。惟闻与近幸导谀者,不时游玩杂巧,满前一暴十寒,得之方微耗之已甚。圣学如此,何以正心。伏望日新以清化原,远佞以端好尚。又必选文学名臣,侍从左右,朝夕诵读,以开广聪明。凡内外章奏,悉付内阁大臣议定而行,则忧勤惕励之心胜宴,安愉佚之志亡。正心以正朝廷,而远近莫不一于正。何患天下之不治,天变之不消邪。”下所司知之。

○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 马文升上谓:“臣历官已五十六年,年今八十有一矣。自七十以来,累乞休未蒙先帝俞允。今皇帝嗣登宝位,岂不欲誓死图报,但藻鉴人物全籍,精力强健,耳目聪明,方克有济,而臣衰老愈甚,诸疾交侵,万一用人未当,恐来物议。况今灾异迭见,滥居师保,重任不能,爕理寅亮,亦当罢去,以弭天变。”上曰:“卿历事累朝,劳绩茂著。朕当新政,委任方隆,乃屡求休致,情词恳切,特允所请。赐敕给驿以归,有司给食米月五石,役夫岁八人,以示朕优礼老臣之意。”

○戊午翰林院进呈玉牒,上御奉天殿受之如仪。

○诏:“修诸葛亮庙。”襄阳隆中,亮所居之西,旧有祠。襄简王爱其地择为茔,因迁祠于山左,制既陋小,久渐倾颓,且逼近王坟。长史林光以为非妥灵之所,请于隆中之东山谷中修建祠宇,春秋祭祀。礼部覆议,上曰:“亮汉忠臣,其许之。”

○革江西增设捕盗官,南安府·通判,南康、南城、南丰、新城四县主簿各一员。

○己未赐纂修玉牒官宴于礼部。

○增置苏州府·长洲县·塘捕·巡检司。

○庚申参赞·机务·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书 王轼 以老疾恳乞休致。上嘉轼 老成清谨,方膺留务重托,以其累引疾乞休,情词恳切,特允之;加太子·太保,赐敕给驿以归;令有司给食米月三石,役夫岁四人。

○严天下僧道,潜住京师之禁。

○巡按·直隶·御史夏时奏:“镇守·宣府·太监唐禄议欲分兵剿寇,总兵官·都督·佥事 李杲沮之弗协,遂至分争。主将失和,其何以令下?且 禄尝分守独石,以轻进偾事,以诱杀徼功,幸而未宥,乃弗悔悟,而果于怙终,殆不可畀之边寄也,请召还弗许。”既而兵科·给事中艾洪复奏并论杲,乃皆降敕责之。

○特许建州·左卫·夷黑答撒、失保、主成袭升其叔父及从兄之职,为都指挥·佥事。以三人愬其父附顺,效劳而死于边,故也。

○兵部奏:“遵诏查出内外诸司,滥占旗校、匠役,凡八百六十人,宜尽革。惟用之太庙、诸陵者,可留。”上是之,乃并内外诸司所留用者,俱令如旧;惟皇庄、东宫庄罢其数之溢于旧额者。

○赐永寿王府·故·辅国将军诚瀯夫人苏氏,餋赡米岁五十石。

○宁夏·左屯卫·蒋鼎堡灾,室庐尽毁,死者二百六十五人,伤者八十五人。

○壬戌命陈继祖袭宁阳侯。继祖革爵辅,侄始封侯,懋 曾孙也。

○礼科·给事中葛嵩等清查军伍言:“后府所属京卫办纳柴炭军余三百二十三名,及旛竿寺办纳柴薪军余一百五十一名,俱合送营操练。后府柴炭,行工部,改派易州山厂。旛竿寺柴薪于台基厂,给之。”工部议:“军民办纳柴炭已有定规,出于京卫者,行后府通融区处,难复累山厂之民供给。旛竿寺者,则宜将别贮礼仪,柴行寺遣所留军人赴厂领用。”上是之,而旛竿寺柴薪,仍如旧办用。寺本永乐年建,日给光禄栗米三石,后府属卫月办柴薪一万二千五百斤,煮饭施贫。其后监官刻削为弊滋多,议者谓:“军士不得其所,则与饥寒贫民何异?本以济贫而反以贫人,失祖宗之美意矣。”

○癸亥兵科·给事中杨一渶以上好骑射,时出微行上言:“人君不可有他嗜好,驰骤弓矢,尤非所宜。况深居九重,必清道而后出,岂宜轻易。秦皇游幸变起副车,武帝微行戒严柏谷。盖天下重器置之安处则安,置之危处则危。万一不虞,所系非细。即今天下民穷财尽,边报灾异,无日无之。陛下正宜修政务学,节用恤民,庶足以维持治理。至于声色奇巧,亏损圣德,尤宜痛绝。”入,命所司知之。

○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刘健请致仕,谓:“臣已七十有四,老病交侵,且从一品职衔已历九年,兹又三年。惟龙飞之初,励精治理,方欲裁冗滥节浮费,一新天下。顾容哀朽不才之人,强颜窃禄,以首清班,固难逭妨贤,废职之罪,岂不亦为新政之累哉!”上曰:“卿耆旧重臣,德望素著,受遗辅政,方切倚毗,岂可辄求休致,宜尽心匡弼,不允所辞。”

○升建州卫·都指挥·同知广武 为都指挥使·都指挥·佥事,得力额、撒剌奴俱为都指挥·同知;故·都督·佥事 脱罗子脱原保,都指挥使保能侄章成,故·都指挥·佥事 把搭孙子撒哈歹撒哈忒子产察各袭原职。

○甲子南京·国子监·祭酒章懋 乞致仕。上以懋 老成端谨,闻望素著,不允。

○赐钜野王府·故·辅国将军当□氵□□夹□夫人杨氏,餋赡米岁五十石;乐陵王府·庶人当氵□再及其子健槐妻女,月给米麦俱如例。

○乙丑南京·户部·右·侍郎陈金以旧患未疾且母老,疏乞放归。吏部欲听其还乡调理,俟疾平及母终之日,有司以闻,仍议其任。诏:“不允。”

○兵科·给事中杨一渶言:“日者,太常寺·少卿刘棨奏乞葬祭其父,光禄寺·致仕·卿张骏奏乞给驿还乡,俱蒙赐允。若此恩赉,诚为太滥。昔府尹王贤病故,宪宗止与祭一坛。都御史谢士元致仕奏乞给驿,孝宗靳而不与。今则葬及四品之父、给驿,径从内批,恐非所以法祖宗省费厚民意也。乞加裁抑,以惬舆情。”命:“付所司。”

○四川·石柱·宣抚司·宣抚马徽遣把事 陈济等贡马入贺,赐宴并钞锭彩叚有差。

○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敷华奏:“臣闻天地交则泰,不交则否。是故君降心以访问,臣竭诚以献替,则庶政修治,国家乂安。君恶逆耳之言,臣营便身之计,则下情壅蔽,众心离叛。迩者,科道官艾洪等陈举时政数事,未为失当。陛下以累次奏扰,不体宪纲责之。臣闻之怅然,盖非敢私于言者,直为政体惜耳。国家设置科道官,以为天子耳目,胡可一日无之。《书》曰:‘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设有人闭目塞耳,跣足而疾趋前,遇险阻能无伤乎?震之以威,厌之以重。若此不已,其流之极。将使忠臣挫气,言者相戒,天下大事,谁复陈之。臣愿陛下于凡进言者,少霁威严,略加省览,其有义理精长,及事虽经断而理应改行者,宜即施用,而褒显其人,其次取其所长舍,其所短若言无可采,或涉违妄报闻寝罢,亦不加咎,仍敕所司将洪等所言事情,斟酌可否,请而行之,使天下晓然,知朝廷乐闻善言。陛下虽深居九重,四海之事,如指诸掌。举措施为,自无差失,而天下之治,无难为者矣。”疏入,诏:“所司知之。”

○丁卯升吏部·左·侍郎焦芳为吏部·尚书。芳疏辞,不允。

○改南京·吏部·尚书 林瀚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以旱灾免陕西·延安府所属州县税粮,四万六千石有奇。

○降辽东·纳粟·都指挥·佥事 王钺为指挥使。坐守备不设,故也。

○赐提督·巡捕·都指挥·同知叶广银币,其所统锦衣卫捕盗官校六十人陛赏有差。

○戊辰翰林院·学士武卫养病归,援例乞驰驿。上许之,念卫侍春宫讲读,尝有劳,升太常寺·少卿仍兼旧职。

○吏科·给事中安奎劾奏:“中外冗员奔竞成风,贿赂未已,大为新政之玷。”既而诸司集议以请,有旨谓:“其所劾泛言无实,令奎陈状。”奎具服有罪,乃宥之,仍夺其一月之俸。

○庚午以泰陵工完,赐提督营造新宁伯谭祐、工部·左·侍郎李鐩、锦衣卫·指挥·佥事 余寘银币钞贯羊酒有差。

○初,广东·南海县之丰湖、乐塘堡诸村盗魁 禢玄祖等,及清远县之池水乡、黄华峒,四会县之马山都,番禺县之石马村,诸猺各结聚肆掠,稔恶弗悛。总督·军务·都御史潘蕃等以闻。时广西方用兵,先帝敕蕃等审度事势,必不容已,即移从征汉土官军征剿之。及上即位之诏,听群盗自归免罪,于是蕃等令乡老谕之。玄祖等知罪无可宥,寂无一人吐实。乡民尝被其毒者,又往往以剿请,乃议进兵。先豊湖乐塘,而后及于马山等处。左·参将马澄、佥事 许目□旦 攻蒋岸等八村,都指挥·同知王永、佥事 吴廷举攻望冈宗屋等十一村,都指挥·佥事 何清、左·布政使柴昇攻军营等三村,都指挥·佥事 王春、右·参议罗荣攻上李坑等四村,俱破之,移兵马山池水,复破之黄华、石马,诸猺亦惧而遁,乃罢兵。最所斩获首从三千六百七十五人,俘其属一千二百四十七人。至是,蕃以捷奏,上赐敕褒之。及太监韦经、总兵官毛锐,升其奏捷者,各职一级,仍赏文绮衣一袭、宝楮千贯。

○辛未巡抚顺天等府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柳应辰以被劾乞休,不允。

○南京·吏部·尚书 林瀚引疾乞休,且言:“养正心以去邪媚,崇正道以绝异端,务正学以辟邪说,亲正士以远憸人,皆陛下初政已行,万方所仰。惟愿始终不替,则正德之治,隆于万年。”上曰:“卿才德老成,闻望素著,宜勉膺参赞新命,所辞不允。”

○巡抚保定等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璟以疾乞归。吏部言:“璟未及致仕之年,宜听其还家调理,俟疾平之日,有司以闻,仍召用。”上是之,令给驿归。

○壬申刑科·给事中汤礼敬言:“陛下改元之初,上天屡出灾异,旱潦蝗蝻、星变天鼓之类,不但四方奏报,而又见于京邑。群臣上言论谏,陛下虽赐愈允,未见克谨天戒,以为消弰之道,乃闻走马猎射,游乐无度。臣恐上天仁爱之心,未必不转而为震怒谴责也。近者四月十四日,雷电交作,雨雹杂下,当六阳用事之时,而阴气乃与之抗得,非邪佞乘时,陵轹正人,权幸用事,忠鲠疏远之应乎?伏愿思祖宗基业之大,念先帝付托之重,宵衣旰食,勿事盘游。政务之余,留心讲学,经筵之外,勤加咨访。上谨天戒,下恤民隐,去冗食禁滥赏,勿以细行而不矜,勿以小民为可忽。大小之臣咸选忠良,出入起居悉由于正,则中外乂安,而至治可致矣。”下所司知之。

○南京·六科·给事中牧相、十三道·御史陆昆等言:谨按《礼》曰:‘大臣不亲,百姓不宁。’又曰:‘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曩者,先帝上宾之时,内阁大臣刘健等亲命顾命。未及一年,抗章求退,至再至三,是岂无所激而然哉。窃闻近日以来,朝廷大体颇事纷更,政出多门漫无统纪。诏旨颁示,有不经内阁径由中断者,有虽经议拟旋复改易者,有因事建明未蒙俞允及留中不出者,是使大臣具员充位而已,安得不求退哉!伏望陛下念先帝付托之重,每于退朝之暇,从容延访。凡有建明,曲赐嘉纳。至于政事机务,悉从健等计议详定可否,然后奉行于诸司,而公论是非,一付诸谏官。庶几信任专事权一,百度修举,而天下无难治矣。下所司知之。

○祭酉翰林院·编修董给 假归毕婚,以纂修《实录》召至,令供事。

○升真定府·管府事·山西·布政司·右·恭政熊达为福建·左·恭政。

○升江西·按察司·佥事 黄錀 于广西·刑部·郎中周季凤,吉安府·知府 张淳于四川,俱按察司·副使,整饬兵备。錀 驻宾州,季凤建昌,淳松潘。

○乙亥命:“翰林院·儒臣撰崇简王墓碑。”从崇世子请也。

○封丘温和王无嫡。嗣庶子同金□唇、同金□希,乐妇蔡氏生,同铬,妻梁氏生,争袭王爵。礼部议:“同铬系庶子,于《祖训》固不当袭封王爵。同金□唇、同金□希系娼子,于事例亦当革原封镇国将军职名,但金□唇、金□希之封俱在例前,以请。”诏:“封在例前,勿革。”

○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杨时畅卒。时畅,字知休,陕西咸宁县人,太子·少保·户部·尚书 鼎之子也。成化戊戌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弘治初,与修《宪庙实录》,书成升修撰。未几,充经筵讲官,同考礼部会试。诏选东宫官属,吏部·尚书马文升以时畅荐,改右春坊、右赞善,秩满升左春坊、左谕德。《会典》成,再迁侍讲·学士。正德改元,以东宫讲读,恩升太常寺·少卿,仍兼侍讲学士,寻卒。时畅美风仪、善谈论,居家以孝友闻,为大臣子多识国朝典故及前辈遗事,有干济才,未及用而卒,然文学则非其所长也。

○山西·镇西卫·指挥·同知杨豫诈称父死,欲袭职。事觉,谪戍边卫,著为例。

○丙子升吏部·右·侍郎王鏊 为本部·左·侍郎。

○召巡抚宣府等处·右·佥都御史张鼐回莅院事。

○升苏州府·同知和鹏为江西·按察司·佥事。

○升礼部·左·侍郎李杰为南京·吏部·尚书。

○剌章等族番人失劳癿等贡马匹盔甲等物,赐宴并钞锭彩叚有差。

○兵部覆奏大学士刘健等所言:“韦兴蛊惑先朝,盗空府库,罪大恶极,未正典刑。各营执事官军及内府军匠、各仓军斗,屡请查送团营。乃以乞留,仍复炤旧。仰荷明诏,令诸司查奏裁处。臣等谓:‘兴在先朝,已经斥逐。今复委用,深为治化之累,宜速取回。’执事官军宜简其精锐者,兑补团营老弱之数。各仓军斗诸卫每年例送五百余人,内府各监局多有民匠、民厨应役。其守支军斗及占留军匠,宜令一年送营操练。”有旨:“诸事各已处断,不从。”

○丁丑赐辽府·故·辅国将军恩金□巳夫人管氏,餋赡米岁五十石。

○己卯特授·故·衍圣公孔弘泰之子闻诗翰林院·五经·博士。初,衍圣公弘绪以罪夺爵。礼部议:“以弘泰袭封。”后弘泰卒,爵归弘绪之子闻韶,而闻诗充三氏学生。闻韶言:“大臣例有荫录,叔 弘泰亦历爵三十余年,身没之后,不沾一命。乞录闻诗,以荣其终身。”下吏部议:“无例,但弘泰效劳颇久。授其子一衘,亦足以昭圣明推恩先圣从厚之意。”乃有是命。

○初,命御马监·太监牛宣守备南京。宣不欲往,乞改用仍留本监,往大坝提督外厩。给事中倪议、王珝 皆劾其不遵成命,请黜之。弗听。

○云南·武定·军民府境,自是月乙丑雨雹,溪水涨决,堤坏田,霜露杀麦,寒如冬虎为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