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六旬老太的东施体验记 > 第25章 第 25 章

六旬老太的东施体验记 第25章 第 25 章

作者:酒酿狮子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17 01:34:40 来源:文学城

姜迎花很高兴,比铁杆拿到生日礼物那欢欣雀跃的模样差一点,但也喜形于色了。

有老熟客买豆腐时问她遇到了什么好事,为什么这么开心,她就告诉对方:“我爹的病情有起色了。”

对方在感叹这是好事之余,少不了夸她是个孝顺的女儿,于是姜迎花更加红光满面,一上午心情好得不得了。

介于朱伯娘邀请了她去吃寿宴,中午姜迎花收摊格外的早。

今天朱家真是不少人,找邻里借了两张桌子都还不够,开席前又借了一张,那就是有四桌席面了。

朱家两位嫂子的娘家人她都不认识,坐在院子里不免尴尬,转了一圈,发现朱家两位儿媳、朱伯娘都在灶屋中忙活,她便也踏入了灶房。

灶屋里两口锅同时炒菜,香味扑鼻,两位嫂子都是掌勺的大厨。

负责在灶间烧火的那位妇女姜迎花不认识,猜测是某位嫂子的娘家人。

四个人在这个空间里打转,朱伯娘是其中最最忙碌的那个。

她一会儿操心碗筷够不够,一会儿帮忙切菜,有时候看到孩子在院子里瞎跑,还要嘱咐几句别磕到碰到,掉到井里。

哎呀,对了!她还给眼尖儿地盯着坐在院子里的客人,茶水不够了她就补,来了凑热闹的邻里她也当客人待,招呼着人家进来落座,吃瓜子和点心。

瓜子是南瓜子,点心是在姜迎花那儿买的麻花和小花片。

由于麻花一根实在不小,虽然完整的摆着看上去十分阔气,但是太不够分了,所以他们掰开了一下,一根分做四份。

即便如此,也是很客气的待客礼了。

姜迎花反思了一下,觉得以后做点论斤卖的小麻花应该也有市场。

朱伯娘说灶屋烟熏火燎,她怎么进来了?

姜迎花说想帮帮忙。

春花嫂子猜测她可能是外头没有熟悉的人能聊天,孤孤单单坐着不自在,问她要不要去铁杆房里坐一坐,家里几个孩子全都在那儿玩。

人多,姜迎花和他们又差着辈分,光天化日的,一起聊聊天也没什么。

“不了嫂子,我就在这待一会儿吧,等下帮着上菜盛饭。”

若非踩点吃席面不太礼貌,姜迎花真的想掐着点来。

还好,并没等太久。朱家是开吃食铺子的,最讲究一个上菜的速度,两位嫂子炒菜的速度一点儿也没得说的。

姜迎花帮着完上了一桌菜,再回灶屋,朱伯娘就把拉到了一边,跟她说:“待会儿你跟伯娘坐一桌,踏实地吃饭,我叫了铁杆给你爹和大哥送了饭菜过去。”

席上朱伯娘也很是照顾她,什么菜好吃就给她夹什么,一顿席面姜迎花自己都没夹过几次菜,碗里的菜一直堆得高高的。

下午大概三四点,箩筐里的豆腐见了底儿,姜迎花立马往打道回府。

院子打扫一番,把姜老汉他们的屋子也收拢好,杂物都堆到堂屋后面的小房间,主屋开门开窗通风透气过,还熏了一点艾草。

都收拾体面了,就去赵家请了赵老大爷来量尺寸。

姜老汉还不知道装扶手这件事呢!

越来越融入这个家后,姜迎花彻底变成了一个行动派。

只要是自己心里感觉为姜家父子好的,她就放开了做,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商量后再行动。

“赵爷爷,我希望我爹在我扶着他站起来后,他自己就能摸着扶手从房间一路走到院子。院子这边我们在靠近墙的地方,装两排扶手,中间留个走动的通道,这样他能够双手扶着,来回在这一块走动锻炼。”

要求说明白了,她再说她想到的难点。

“扶手必须要结实,能够将整个人身上的重量都攀附在上面而不会散架和摇晃,这一点能够做到吗?”

“这当然行,一座房子都能盖起来住几十年不倒,你这个扶手能比盖房子还难?”赵老大爷背着手反问她。

姜迎花讪笑。

“你放心,这是个什么样的活儿,我已经清楚了。这几天我选个天气好的时候出城砍几根木头,很快就能做好。”

“不过要想非常稳,只能埋个底儿在地下,到时候院子里和屋里的石板都要掀开,你得请个人干这个活儿。”

“好!您做好的前一天告诉我,我提前请人。”

隔天又是城外生意日。

姜迎花偶尔也带着干粮出城,中午随便找块石头坐着吃一顿。

今天早上她都烙好饼了,结果发生了一件大好事!她不得不去外祖母家分享这个好消息。

姜老汉能自己翻身了!

走至杏花村,她又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下午,杏花村捕鱼。

是一口位置偏僻,多年没撒过网的水塘。前段时间有邻村的村民经过时,看到里头有一条二三十斤重的鱼在游动。

一传十,十传百,杏花村村民害怕会引来偷鱼贼,干脆由村长起头,找有渔网的人家借了网,在下午时全村一起看着捕个干净。

原则上是本村所有人家平分,但是分完后,各家想要把鱼卖掉的,村长也不干涉。

姜迎花觉得肯定有人愿意把鱼卖掉的。

中午到了陈家,她跟外祖母说了姜老汉那个好消息,老人家真是激动坏了。

“你舅母攒了几十个蛋,你今天带回去给你爹吃!你们家祖宗显灵了,保佑了你爹呀!”

好一会儿,外祖母冷静下来,姜迎花才说了杏花村捕鱼的事情。

“祖母,舅舅们去不去买鱼?”

“不买了吧,咱村里有鱼塘,你表弟还去河边放鱼笼,小鱼常常有得吃,大鱼一年到头也总能吃上几条,咱家不花这个钱了。”

“迎花,你想买鱼啊?”二舅母问。

“想买呢!油花太多的汤我爹喝不了,鱼汤炖出来又营养又不太油腻,甭管大鱼小鱼,我总归是要买一些回去的,最少也让我爹吃一顿吧。”

“你不如就买一条,买多了箩筐又装不了水,一路用草绳提回去,提到县城也养不活了。今天你先买了给你爹吃一顿,下回乘风捉到鱼了,我们养着等你来,你再带回去给你爹吃。”

“哎!谢谢舅母。”

这次饭后陈家没一个人留她久坐一会儿的,都叫她快些赶路,别买不到鱼呢!

姜迎花也怕极了,走小道且不提,看到野菜也不停下来采了,直接一路冲到了杏花村。

还好村民们动作没那么快,她到村里时,看到成群结队的村民们往一个方向去。

姜迎花看了会儿,在人群里找到了一位知根知底的老熟客。

她知道人家家里是村子哪栋房子,还去人家家里喝过茶呢。

“嫂子,你们这是往水塘边上去?已经开始捕鱼了吗?”

年纪不大的妇人叫了姜迎花一声“姜妹子”,“是啊,正要去呢。村长才派人到各家知会了,说是等人齐了就撒网。”

“你今天生意做完了?是想去买鱼吗?”

两人边走边聊,从村头到了村尾,快出村时,终于在山边上看到了一口池塘。

堤塘上已经围满了人,妇人观察了一会儿,小声地跟姜迎花讨论:“桃花村和李花村都有人来了。”

“很少有这个时节捕鱼的嘛,而且二三十斤的大鱼蛮稀罕的,是个难得的热闹。”瞧那人头攒动的,姜迎花都有点激动了。

她没有上堤塘,看到山坡上有个空地,觉得去那上面视野应该还不错。

“嫂子,你一起跟我过去吧?”姜迎花隐晦地指了指那个方位。

不敢太明显,怕站在前面的人听到了捷足先登。

“有点远了,我要帮家里抢鱼的。”

姜迎花笑着留了个钩子:“嫂子要是抢到了两条大鱼,我跟你买一条。”

“没问题!”

姜迎花在自己寻的好位置上站稳,塘边已经陆续有青壮脱鞋下水了。

堤塘上不少年长者做着指挥,很快渔网就沿着塘边下了水。

越收网,场面越热闹,有人大喊:“那里那里!有条鱼跑掉了!”

有人说:“网压下去一点啊!这样怎么捕得到鱼?”

还有人撕心裂肺大喊:“小心网!塘中间有枯枝绊住网了!网烂了一条鱼都捕不到!”

有小孩被大人抱在怀里兴奋得手舞足蹈,拍着手尖叫,有颤颤巍巍拄着拐的老人家蹲下身想要帮着扯一把渔网。

妇人们是最忙碌的,看着渔网往哪边收,就跑去相应的方向,争抢着占据收网处的位置,气势汹汹、毫不示弱呢!盼着为自己家抢到最大的一条鱼!

姜迎花看得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终于!在一个小孩“扑通”掉进水里,又被捞上来后,渔网拉上岸了。

“哇——”

“嘶——”

“这么多鱼?”

“散开!散开!都往边上去点儿!网拖不动了,先拿点鱼丢上岸。”

刚有人往后退了一点,听到后面的话,呼啦一下又围了上来。

“你丢啊!往这边丢,我接得住呢!”

“对对对,丢到我的桶里!”

……

四周都闹哄哄的,大家都盼着鱼砸到脚下呢!

那人也不再疏散人群了,按着大伙儿的意思,捡起鱼就往上扔,当然,不可能扔得离岸边太近,否则滑不溜秋的,人们还没捡到手,鱼尾巴一弹,就又回到了水里。

这热闹太过好看了,姜迎花时而揪心,怕鱼跑掉。时而害怕,怕捡鱼的人互相踩踏到了。

周围还有人议论:“这条鱼最大!”

“不,最大的那条还在渔网里,你没看到……”

她便又被带偏,真的四处搜寻,对比鱼的大小去了。

等鱼抢得七七八八的了,村长站出来主持公道:“大家都别走,谁家拿了几条鱼,都是要计数的,虽然做不到分毫不差,但是数量上还是要做到平均。”

有其他村村民已经在跟抢得多的杏花村村民买鱼了,没那么多鱼的就跟村长打小报告,引得村长呵斥:“先报完数、分配匀再买卖!不听话的人家只留一条鱼,其他全部没收!”

姜迎花大摇其头。

晚矣,晚矣!

早就有村民拿着鱼偷偷地跑回家了。

还好买鱼竞争没那么大,姜迎花乖乖地遵守村长说的规则,等分配大致完成了,才去找人买鱼。

鱼又腥又有刺,永远卖不到肉那么高的价。

姜迎花出八文钱一斤,好多人抢着要卖给她。

“我只买几条巴掌鲫鱼,一条大草鱼。”

她解释买多了自家也吃不完,符合条件的人留下,其余的就散开了。

最后她选了鲫鱼五条和一条八斤重的大草鱼。

有三条鲫鱼是从给她带路的那位嫂子家里买的。

这些野生鱼生命力十分顽强,草绳从鱼鳃处穿过,姜迎花把它们提起来,仍旧是活蹦乱跳的。

虽然喜人,但是鱼身上沾着不少泥浆,姜迎花想给它们洗干净点,免得溅了一身的泥点子。

近处这口池塘水还浑浊着,姜迎花便提着往村口去了。

那位嫂子也要往村口方向去呢!两人再度结伴同行。

未至目的地,耳边先闻哭声。

那声音听着可不年轻,绝不是小儿啼哭。

两人快步往前赶。

又是池塘边,就是姜迎花赶过来想要洗鱼的地方。

她们前面围了一圈人,比刚刚捕鱼时少三分之二。

“得了鱼死了鸡,得失相抵了。”

“啧啧,下蛋的母鸡活活淹死了,多可惜啊,养鸡还是要圈个院子养。”

“她哪里有力气圈院子啊……”

众人议论纷纷,姜迎花听出个大概了。

用力往人群前面挤一挤,一只麻毛鸡直挺挺地瘫在地上,头发斑白的老婆婆坐在鸡的边上,一时捶地,一时捶胸。

“老人家,您这只鸡卖不卖?”

议论声一下就消失了。

哭天喊地的老婆婆也不哭了,“你、你要买一只死鸡啊?”

“价钱合适的话,我可以买。”

老婆婆抹了泪,揩了把鼻涕,站起来:“你是做生意的吧?你开个价,太便宜的话我卖不了。”

“是,我没打算占您便宜,可这毕竟不是一只活鸡。县城里活□□十文一斤,您这只鸡,我出六十文一斤,您看怎么样?”

“我也是看您这只鸡是淹死的,而且刚淹死不久,所以才想要买。您舍不舍得卖?价格我是出的最高价了,我还要赶回城里,所以不能跟您讲价。”

老婆婆知道这是实惠价。

甭管这鸡怎么死的,只要它死掉了,不是被放血杀掉的,那就只能自家吃了。

能卖这个价,她是烧了高香了。

才要开口答应,姜迎花又十分不好意思地补充了一条。

“我做小本生意,今天贵村打渔,我买了这么多。您这只鸡看上去有个五六斤,我身上的钱顶多付一半儿了……我要赊一点账。”

姜迎花身上有买下这只鸡的钱,哪怕它七斤八斤,她今天都能一口气拿下。

但是不行。

光天化日,众目睽睽,岂能露富?

她只能赊账。

尽管真的想买这只鸡,在此的所有人中,也只有她会买这一只鸡,要是赊账的话,很可惜,她好像要与这只鸡擦肩而过了……

“王婆婆,别卖啊,她给一半之后跑掉了怎么办?不如你自己留着几顿好的。”

“不对呢,给一半也有一百多文,自己留着干啥?卖了才实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第 25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