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兰若有骨(聊斋) > 第6章 第五章 夜潜寻失

兰若有骨(聊斋) 第6章 第五章 夜潜寻失

作者:江心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8 18:50:05 来源:文学城

入水之后,宁仕将身体收紧,直线下潜到水底。先将船侧垂下的两条绳子捆在江底大石上。之后,便借着铜炉剑发出的青光,在水中寻找,先是一些渔船的残骸,渔网里还挂着几个半腐烂鱼头。然后就见到一处较为完整的船板。宁仕摸索半晌,又找到不少船只碎片,比之渔船,板材好上很多。这是一艘新沉的货船。

他所寻的李姓富商祖籍海城,父辈起就因经营买卖举家迁至兰溪,买卖的主要是海城产的珠宝,偶尔也带些茶叶布匹。据雇佣宁仕的事主、李姓商人的夫人、刘大娘子说,她的丈夫李长恭是二月去往的海城。因家中小姑定了四月十八出嫁,便约定在三月底归家。到了四月初,新郎府上都开始挂红绸了,李长恭还没回来,家中这才发觉可能是不好了。传信去海城询问,谁知带回消息是:人在三月初五就走了,走时还带了不少给妹妹添妆的首饰摆件,按理说,早就应该到家了。

宁仕找李长恭家人问了许多李长恭的个性习惯后,也没什么头绪,只确定了他的行程:从海州走陆上到淮安,然后租货船走运河。前半段只白天开船,夜里找就近的码头停靠,经过高邮、镇江、无锡、苏州后,转为日夜兼程。除需补给时候外,无需再停靠码头,直接就能到兰溪。

因实在没头绪,宁仕只能先去到海城收集线索。先让兰溪李家用信鸽传信告知海城李家,有人过去调查,请知情的先等在淮安。之后在淮安、从李氏族人处得知:从海州到淮安这一段海州老家是有人送行的,行到淮安后才回返,所以可以排除这一段。而李长恭从淮安上船是三月初九,一行中有小厮一个、随从三人和伙计六名,因走水路居多,没带车马。

李氏家族在海州枝繁叶茂,大半是经营珠宝、茶叶的商户。李长恭这次往返海州是为了核对上一年账款,并亲自押回比较贵重的货物,总共携带的东西并不多,基本都是水晶、珍珠和珊瑚一类。但李长恭本人爱排面,租赁的货船很是豪奢。此外,据海城李家人讲,李长恭本人擅长经营买卖,从不做亏钱买卖。所以宁仕推测,他应该会沿途收购一些茶叶、布匹和各地特产,在船上多载些货物将多出的成本均掉。而货物产地越远,获利就越高,所以在江北收购的可能性最大。于是便问李家人,李长恭可能停靠的地方。

这时,一个李家族人忽然想起一个细节,道:“长恭来海州路上曾夜宿扬州,看上一个歌姬,名叫贾细侯。很是念念不忘,每次酒醉都说要给她赎身。若是回去顺路,可能会停在扬州,去那娼楼。”

于是,宁仕便直接去往扬州,找到贾姓女户经营的暗娼馆,得知李长恭确实三月十二住过一晚。然而贾细侯那时已与一书生定情,不愿跟他走。贾细侯是‘鸨母’的亲女,李长恭没法强逼,加上家里妹妹的婚事就在近前,不能耽搁,所以并未多做纠缠。

按照水路情况,宁仕分析,如果李长恭在扬州进货,则当天必然晚走,这样货船当晚就要停靠镇江。而如果没在扬州装船,则当日就能到达丹阳。

然后宁仕就先后到镇江、丹阳两地寻找。两边港口情况不大一样。镇江是长江与运河交汇处,东西南北四方商船汇聚,停泊的船只比旁处都多。而镇江本地治安并不好,多数商人停靠这里,都会带着贵重的货物去城中住客店。也因此,镇江船多,但来来去去,都只夜里停泊,第二天早早就走了。反观丹阳,虽然只是小港,但因管理得井井有条,白日停船休整、采购补给的也有不少。这些人大多宿在船上,因为免去了住宿费用,便多少会留的久些。一来二去,丹阳的街市,反倒比镇江的更热闹。

李长恭是个爱享受的,即便是宿在丹阳,也一定会住店。

而按照他的性格,在镇江,就是开一间上房给自己和小厮,一间下房给三个随从,之后给伙计一人一个通铺——最贵重的货物随身带,占地方且比较贵重随从看着。而伙计,雇佣来的信不得,留在身边护卫可以,但给他们出更高的住宿钱,那肯定不行。

所以到了丹阳,他大概率是只带小厮上岸,要一间上房。总之,他一定要住最好的,但多出钱不行,小厮睡在榻上,也就成了。

问了当时客房的价格,再考虑抹零的可能。宁仕用银钱开路,让掌柜的查找账本,这种既奢侈又吝啬的作风其实不多见,所以,店家还真能记得。

将两个港口附近的客店和其他能住人的地方都问了一圈,确定一行人在镇江住过,却没到丹阳。

而从镇江出发,早走的话当日可以到常州,晚走则还是在丹阳停靠。而李长恭从扬州出发当晚在镇江停靠,证实了宁仕‘会多载些货物’的猜测,这样的话,李长恭从镇江出发很可能也不是早上,所以大概率当晚应该停在丹阳。

但是,李长恭没有到丹阳。

这时,宁仕需要做一个选择,是去常州继续追查,还是回镇江寻找更多线索。遵从直觉,宁仕回到镇江,之后就是发现“水神”踪迹,并在第二天找到了家道败落的店小二。

整理已知的线索,已经可以推断:李长恭在扬州娼馆想要赎下贾细侯,未果,但也耽搁了些时间,未用午饭。到了镇江港,腹中饥饿,但还需看着货物上岸,于是随手买了摊贩的点心,意外发现很好吃。当晚,入住客店时,小二又来推销,在得知那做点心的更擅长做喜饼,且价格低廉,就动了心思。胞妹即将婚嫁,买些喜饼,当作回礼招待来客,体面又划算,于是订购了一批。

第二日,因为要等喜饼烧好,李长恭错过上午商船出港的队伍,独自一船行驶江面。一路上,喜饼的香气不断散出,引得江中大鼋垂涎,见只有一船,就将其顶翻。江上空荡,无人目击,也没人相救,这一船人,就这么悄无声息、尽数丧命江水之中。

宁仕摸到货船损毁处,来回查看,没发现尸骨,想来要么被江水冲走,要么已葬身鼋腹。

借着青光,宁仕细致的在残骸各处翻找,找到了一个漆器木匣。丢到船上,回去继续翻找,然而再无所获。在又一次换气时,发现日头已经完全出来了,再不回去,就要撞上商队了。宁仕心中叹息:明个还得辛苦,果然钱难赚,屎难吃。

顺着绳梯上船,因船身被绳子拴在江底,也不怕晃动间翻了船。持剑斩断绳子,宁仕对着仍然金灿灿明晃晃还发着青光的佩剑,有些无奈。收剑入鞘,只剑柄与剑鞘间隙的一点小缝,就显眼的不行。只能在里衣上割了块布,塞住缝隙,只是本就寒酸的的行头,又添了些滑稽。

宁仕其实是记不清师父赐剑过程细节的,就像他记不清师父的长相。明明他天生异象、生而知之,连难产死去的母亲都有一丝印象,却唯独记不得黄山上的一切。他甚至不知道教这剑特殊用途的人是不是他师父。那一段记忆就像是刚抄好的经文被茶水泼了,本就晦涩,又晕开了,看不出笔迹。他只知道有过,却不知道是什么人、什么事,甚至连每个朦朦胧胧回忆片段的主角,也混淆得分不出到底有几人。

他就好像大梦一场,就莫名其妙的会了剑法,又懂了一堆杂七杂八的技术。

但是他时常会做梦。梦里,为了学会用这把剑,他好像曾跟着一个人,见过仙鬼妖魔,走过了战场的万人坑,去到香火最盛的寺庙。他还梦到,手上冰冷的触感,像是被人牵着,又像是被冰握住。而每一个梦的结尾,都是忽然一日,他乱写的文章得到大儒的青睐,破格进了书院,成了书生。

离开宁家时,他八岁,到书院时,他十二岁,中间的四年,他竟然和宁家人一样,只知道自己是“去黄山习武”,其他的,一概不记得了。

只有这剑,留在他身边,证明真不是一场大梦。

如今,他早已不是那个被遗弃还要哭一场、追问“为什么”“凭什么”的半大孩子,后来更是经历了惨痛的教训,知道追逐过去的答案,并不能让日子好过。走出高门大院,寻常百姓、烟火人家,忙忙碌碌只为生计,也都能活。你问他们儿时经历,能说出三五段,也多是虎头蛇尾,较真起来都乱得很。尤其这几年,经历挫折,他也想通了:世间奇人千千万,他曾经引以为傲的那些不同寻常,也未必强过其他天才。于是,接受了自己只是个聪明的普通人,且可能在武学上的天赋还不太好,被师门驱逐也是正常的。

现在,他最怀念的反倒是在书院里的日子,安心当一个小书生,无忧无虑。枯燥但踏实的读书生涯,偶尔也抱着铜炉剑、做一场侠客梦。夜里偷溜进竹林里,舞一段身体记得的剑招,又或发现一点点妖气,寻过去发现是话都说不利索的小妖怪。那几年,铜炉剑的所有能力都在他自顾自玩耍中,被练得纯熟。

只一点,他的血摸上去,剑身的反应,不合逻辑。

功德、信仰、慈悲之气是与其他不一样,那是完全外放的气,不像妖气、死气等等,会被拘在一个范围。他在金山寺休息时也拔剑看过,有缕缕青光,和金箔碎片一样的纹路,都没这么明显。

记忆里好像有人给他解释说,这是剑心认主的特殊反应。但他直觉不信,觉得那话像是在哄孩子。

但都不重要了,那些人、事、住过的地方,都不见了。他信与不信,都没人在意,也无处求证。

随手套了衣裳,趁出港货船队伍还走没到这片,绕了圈,把船摇到离大鼋尸身不远的一处芦苇丛里,整理好衣服,先去山下吃了点热乎的,然后就回了金山寺。

张老相公等人都已起来,正在找他,见他从外面回来,面上明显松了口气。宁仕知道没见到鼋尸之前,这些人是不会真把心放下的,笑着安抚道:“醒来时寺里还没开饭,腹中饥饿,去山下吃了碗馄饨。”

黄靖南在寺里休息一晚,现下里急着回营地,留下几个亲兵给张老相公指使便走了。张老相公较之前日,脸色好了一点,但容色十分颓败,隐隐透着青灰。宁仕瞧着,老者就像一支爆了芯的蜡烛,剧烈燃烧后,只余下一个干涸的蜡烛头。

“先生,昨日那怪物真的死了吗?”老人声音很是嘶哑,心气也同脾气一样,肉眼可见的散去了。

宁仕刚要点头,转而想起尚未完成的事情。众生苦,这处苦会终结,那处的苦却才开始。思量一番,觉得迟一天也不打紧,便周旋道:“那怪物即便不死,也一定受了重伤。找些香气浓郁或血腥气重的东西,置于木盆,用绳子绑着,投入江水。若明日拉回还在,便起码是不能动了。这时再派人下水探查,如果已死,可割了头颅为证。”

说到此处,忽然心生一计,或许能救一救这老人。

他忽然就行了个恭敬的大礼,趁老人怔忡之际,缓缓说道:“届时还需相公带着头颅,为枉死的百姓鸣冤。”

张老相公彻底愣住,他已致仕,没理由再参合进去。但转念一想,如若镇江府尹在怪物出现时便上报朝廷,不刻意隐瞒,朝廷能人辈出,总有能解决之人。那他的乖女和老妻,又怎会遭此大难?一时间,胸中重新涌起一阵怒意,妖物可恨,误事的狗官,更可恨!于是,重重点头,答应道:“好!这事交给老夫。”

见老者恢复了些许精神,宁仕心中叹息,虽然知道这法子治标不治本,解不了老人真正的心结,但又想着:万一呢,兴许朝廷会有嘉奖,能让老人得个寄托。这人虽然脾气不好,也不见很高的智谋,但为人却是正派的。这样的人,治理一地,必定是兢兢业业。为官数十载,归来孤身一人,着实令人唏嘘。

折腾这好半天,加上前一日没休息好,宁仕确实也累了。不管其他人怎么忙活,他先回去睡了个大觉。再起来时,已近黄昏,算算时间,此时出发,算上吃饭和路上损耗的时间,刚好能错过最晚的货船进港。

有了上一回的经验,这次他直接去了更适合下潜的位置停船。昨天捞上来的漆器木盒里面是大小不一的珍珠,盒子底下有不起眼的“李”字标识,确实是他事主家的东西。

不见尸骨,找到些东西,总比空手回去强。

驾轻就熟得憋气入水,这次翻找就容易多了,大件东西他没能力捞上来,只捡着那些最珍贵的小巧珠宝来。歇一会潜一会,直到月上中天,才算完工。

孤身一人,也没能力押送很多,一个破木箱已是极限。余下的东西,就只能留给渔夫中的聪明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